返回

第 七 章 水金书生

首頁
    為然否?” 學錄道:“那是我王的聖意,下官不敢批評,但據說那些被處極刑的,确是工作表現最差的人員。

    ” 主事道:“是,是,在下失言,尚希包涵。

    ” 學錄道:“尉遲大人說哪裡話來,太客氣了。

    ” 主事道:“蒙學錄大人不加斥責,多謝了。

    目前,在下有一事相煩,不知大人能否從旁協助?” 學錄道:“希望尉遲大人說明何事,倘下官能力所及,自然竭誠效勞。

    ” 主事道:“不瞞大人,在下今天前來拜谒,有一特别使命。

    ” 學錄驚道:“特别使命?請道其詳。

    ” 主事道:“不敢隐瞞大人,在下頂頭上司歐陽員外的嶽父——工務衙門總督大人,有一位公子,年近三十,尚未授室,歐陽員外想為他的小舅子作伐,想來想去,隻有尊處的那位女博士芸兒姑娘最為适合,所以,他特地委托在下,先來調查她的身世,同時他還要懇求你……學錄大人作為女方的大媒,如蒙玉諾,工務衙門總督大人願送黃金千兩緻謝。

    ” 學錄程修到這時才明白尉遲文德的來意。

    她剛才正在狐疑不定,為什麼這厮要問起許多無關重要,不痛不癢的問題?現在她已經洞悉:這家夥決不是前來要求自己為工務衙門總督的令郎作伐,而是另有用意,暗藏狡計。

    因此,她就提高了警惕,小心地回答道:“下官也不敢隐瞞,關于那姜芸兒的身世和公私活動的記錄,下官知無不言,自當詳細奉告,但作伐之舉,恐有不便,恕難遵命,尚祈尉遲大人婉言向歐陽員外懇辭,不勝感激。

    ” 主事故意吃驚道,“為什麼?” 學錄道:“尉遲大人可能不知,聽說那女博士早有婆家,據本處所調查的資料,她在多年前,已由雙方家長作主訂婚,未婚夫現在仙國,最近她紅鸾星動,男方已經疊次來信,催她出國結婚,因此,你尉遲大人的命令實使下官無能為力了。

    ” 主事假裝着懊喪而驚異的神色,說道:“哦!有這種事?那真使我太失望了!……”其實,他早已知道姜芸兒訂婚的事,但為了要深入了解,故意捏造事實,為工務衙門總督的公子作媒,以便乘機探聽虛實,所以,他接着往下說道:“當然,那女博士既已訂婚,總督公子勢力雖大,似無奪人所愛的理由,但不知男方是何等人物,竟然能得此女為妻,好福氣啊!” 學錄道:“據告那男方張某,名不見經傳,現居仙國,職位不過糧倉司庫,平凡之輩何足道哉!但婚姻之事,各憑前緣,可遇而不可求,勉強不得,有緣則水到渠成,自然結合,善始善終;無緣強求,困難必多,雖或能硬勁成就,後必分離,不知尉遲大人高見如何?” 主事道:“當然,當然,不過,在下倒要問明:那女博士乃是我王所器重的寵臣,又是國子監的骨幹份子,可能她不久就将高升禦史衙門,執掌要職,前途無量。

    如果照你——學錄大人所講:男方催她出國結婚,那麼,她一出國門,進入仙國,這不但使本國人材外流,且對國子監本身來講,也受到損失,不知尊處對于這事的看法如何?” 學錄道:“假如那姜芸兒前去申請出國結婚,國法所容,揆諸人情,敝處似無反對的理由,但她能否獲準出國,權在公安衙門。

    ” 主事道:“那麼,尊處同意她出國嗎?” 學錄道:“敝處在原則上并不反對,但也不鼓勵,這是敝處對你——尉遲大人剛才所提出問題的答複。

    不過,下官倒也想順便問明:一般申請出境的必須具備何種條件,才能批準?想你——尉遲大人身在公安衙門,供職多年,必知詳情,能否見告?”主事笑道:“怎麼,你想要我洩露國家的機密?” 學錄驚駭地道:“不,不,不敢!下官決無此心,還望尉遲大人明察。

    ” 主事道:“不要驚慌,其實那也不是什麼機密,在下不過跟你開玩笑而已。

    關于申請出國的資格,上面并無嚴格規定,一般說來,隻是申請人有正當理由,都能批準,當然,罪犯和不法之輩以及有不良案底的都是例外。

    批準出國是要配合國家現行的政策,有時申請人雖有正當理由,也不批準,但有時申請理由雖不充足,卻也能獲準出國,諸如此類,都要靈活運用,不能一概而論。

    ” 學錄領悟地道:“哦!原來如此。

    ”主事道:“言歸正題,請問那女博士的私生活如何?” 學錄道:“千祈尉遲大人不要見怪!下官也是女人,可能說話多少要偏護女人,那姜芸兒品格端正,私生活無瑕可擊。

    ” 主事道:“那麼,她的未婚夫到底是何方神聖?在下也曾到處調查,但查不出他的來龍去脈,難知端倪,希望學錄大人協助,供給一些線索,以便在下深入追查。

    ” 學錄道:“敝處并無她未婚夫的記錄。

    聽說此人原居本國,但早已遷往仙國,其他的情況不詳,恕難奉告。

    不過,依照下官的意見,隻要那姜芸兒看得上眼的人,他一定是個好人,否則,她決不肯委身以事。

    ” 主事頻頻點頭道:“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她本人是可以信任的,不過,我們對她的愛人總有些不放心……” 學錄程修看到那家夥纏擾不休,顯然另有用意,她心裡有些生氣。

    由于她曾受芸兒許多好處,存心要幫助芸兒,所以,她忖得一計,旨在恐吓,以便先發制人。

     于是她輕描談寫地道:“當然,尊處要調查姜芸兒的未婚夫,那是你——尉遲大人的責任。

    可是,下官有些不明白,剛才你大人說;‘你要為總督公子替姜芸兒作媒’,現在,你忽然又要調查她的愛人,那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主事尉遲文德一聽自己的陰謀被對方點穿,心裡暗驚,面部俏微發赤,但他為了掩飾自己的窘态,故意裝作若無其事地說道:“作媒是一回事,但調查又是另一回事,在下有權過問。

    ”學錄程修道:“當然,尉遲大人的确有權。

    不過,下官有一個秘密消息,就憑這消息,至少可值黃金千兩……”主事插嘴道:“什麼消息,可否見告?” 他以為程修肯供給姜芸兒的未婚夫資料,所以急不及待,連忙搶着說話。

     學錄看到他如此心意,頗覺好笑,同時心裡暗想:“我正好乘此機會,吓他一吓。

    ” 于是她緩慢地道:“下官所得到的消息也許對你——尉遲大人不利,可惜下官不便說出人家的秘密。

    ” 主事越聽越心驚,越心驚越難熬,但偏偏那女學錄故意不肯立即說出,究竟那是什麼秘密?他終于低心下首地道:“請教!到底是什麼秘密?”學錄道:“在下官說出那秘密之前,還望尉遲大人先告訴下官:你是否真的來替那總督公子作媒?” 主事的面色紅了—紅,慚顔地道:“不瞞尊駕,作媒是假,調查是真。

    ” 學錄道:“說實話,好!那麼,那姜芸兒已有出國申請書送呈公安衙門,是嗎?” 主事道:“是!”學錄道:“有否批準?” 主事道:“還沒有。

    ” 學錄道:“聽說時間很久了。

    ” 主事道:“是的,因為還須調查。

    ” 學錄道:“調查?為什麼尉遲大人到今天才到本處來調查,這中間是否另有原因?” 當然,程學錄不便指穿:“你是想要撈些‘外快’。

    ”主事面孔紅紅,吱唔地道:“在下實在很忙,申請的人多,來不及做。

    ” 學錄道:“那末,她的申請辦事是由你主辦。

    ”主事道:“不錯,在下主辦。

    ” 學錄道:“既然如此,下官就把那秘密告訴你:聽說姜芸兒因久候申請書遲遲未蒙批準,屢次前往催詢,也不得要領,因此,她心裡大大的不以為然。

    她說:根據本國的婚姻法例,她提出申請,名正言順……”她說到這裡,故意把發言的聲音壓低,似乎要避免給第三者聽到,于是她繼續往下低聲道:“聽說那女博士當初申請出國之事,曾經國王默認,現在她因此事久被擱置,所以已經拟就了奏章,不日就要向國王直接請求。

    如果她這樣做,萬一我王徹查這事,恐怕對公安衙門的主辦官員似有諸多不便。

    虧得尉遲大人運氣還好,今天降臨敝處,使下官能夠及時通知你……其實,下官不該洩露人家的秘密,但因心直口快,一時忍耐不住,漏了嘴……” 主事聽了,大驚道:“不,不,多承關照,在下非常感激,一切容後圖報……現在,在下知道了,從速趕辦還來得及,不過,在下想請你一——學錄大人暗告芸兒姑娘:這件事包在我的身上,盡可能速辦,但希望她暫勿上奏我王,以免節外生枝,使在下為難……這事尚懇學錄大人幫忙。

    ” 學錄道:“下官素來不喜歡多管閑事,現在,既然你——尉遲大人這樣說,下官隻好勉為其難,不過,隻此一遭,下不為例。

    ” 主事再三說道:“多謝了,多謝,多謝!”他一邊說,一邊站起身來,向程學錄拱了拱手,匆忙告辭,急步離去。

     等到那主事的身形從門口消失之後,程修心裡非常得意,嘴裡還輕聲地罵他一句:“粗坯1” * * * * * * * * * 三天以後,芸兒公畢回家,見過母親和大姊,就幫着她們料理零星家務,且準備入廚,做些點心之類的小食充饑。

     恰在那時,大哥回來了,面無表情,歎了一口氣,也不和家人招呼,自管自坐了下來,喃喃地道:“公安衙門的尉遲大人來見過我了!” 母親驚問道:“什麼?公安衙門,什麼事?”傻大姐也接着問道:“尉遲大人找你做什麼?” 大哥慢吞吞地道:“還不是為了小妹的事。

    ” 傻大姐道:“是否小妹的申請書批準了!” 大哥搖搖頭,說道:“沒有……不準……” 母親的面孔變色了,愀然道:“下準?” 傻大姐也不悅地道:“憑什麼理由不準?”大哥并不回答她們的問話。

    他對目前的一切情景,作出無動于衷的樣子,但他的眼光卻掃來掃去,雙察家人們的反應,尤其是對芸兒,似乎特别注意。

     那時,芸兒雖然沒有插嘴發言,但對于大哥,母親和大姊之間的談話都聽在耳裡,對各人的面色和表情也都看在眼裡。

    她保持靜默,心裡卻很難過。

     房間裡籠罩着一陣黯恢的氣氛,靜寂無聲。

     過了一會,芸兒終于開口道:“不準就不準,下次再申請。

    ” 忽然,大哥用手枉自己的身邊摸索,摸出一份文件來,自顧自展閱,他一邊看,一邊笑了。

    傻大姐問道:“你在看什麼?” 母親也跟着問道:“你在笑什麼?”芸兒鑒貌辯色,口雖不言,心裡已經明白一半。

    大哥又慢吞吞地道:“沒有……不準……之理。

    ” 傻大姐喜道:“那麼,批準了!” 大哥道:“批準了!這事批準得這樣快,真是出入意表,那一定是國子監人事部門從中幫助的,否則決不會如此迅速。

    ” 母親對大哥剛才的态度感到不滿意。

    她帶着責問的口氣道:“你怎麼不早些說明?大家都給你搞得不開心。

    ” 芸兒喜上眉梢,說道:“大哥!把那份證件給我看。

    ” 大哥把證件遞始芸兒。

     芸兒接過證件,高興地說道:“呱!出境證,我總算通過了第四關。

    ” 頓時,房間裡的憂愁氣氛一掃而空,大家都興高采烈,有說有笑,立即讨論如何動身的步驟。

     不久,小弟也來了。

    當他聽到小姐姐獲準出國的消息時,也非常高興,不過,他本人也帶來了——一個極其重要的消息。

    事關國家的機密,隻能對家人講,絕對不能向任何外人道及。

     小弟莊嚴地低聲道:“國家要發動戰争了!” 大哥問道:“對佛國?” 小弟道:“表面上是對佛國,其實……是對佛國有關的一個支系。

    ” 大哥吃驚地道:“對喇嘛部落,還是對密宗部落?” 小弟道:“明與密宗修好,暗與喇嘛作戰,用一種秘密的,不宣而戰的方式,目的是要剪除佛國的勢力,造成個别擊破局面。

    ”大哥道:“嗄!你這消息是從哪裡來的?” 小弟道:“是阿玉告訴我的,她叫我不要告訴你們。

    ” 大哥點頭道:“如果是她說的,這消息真實性的成份很高。

    ”阿玉是小弟的妻子——禦史衙門裡的人物,消息最為靈通,而且這還是第一手的消息。

     接着,大哥嚴肅地道:“現在,事不宜遲,小妹要趕快動身,愈快愈好,否則,恐有變卦……”他說到這兒,停了一下,又繼續對芸兒道:“小妹!你明天就到國子監去準備,必須在三天之内完成移交手續,并要注意,(一)明天你除了告訴祭酒,監丞和學錄三位大人之外,對别的任何人物切勿宣布你已獲準出國;(二)對付外界,你不妨以生病作為掩護,先告假一月,要進入太醫院治療,以免同僚起疑。

    (三)在太醫院方面,我會替你安排。

    住院一天,檢查身體,以瞞天過海之計,第二天即可出院。

    出院後,不必回家,直接出發動身,切勿讓鄰人和親友知道你已出國。

    當然,這事情隻能暫時隐瞞,但我們的目的隻希望能夠暫時隐瞞就可以了。

    ” 傻大姐道:“既已批準出國,名正言順,何必偷偷摸摸?”小弟道:“大姊!你不知道,可能人家妒忌,從中破壞,那些閑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所以,我們應該依照大哥的意見去做,比較妥當。

    ” 傻大姐:“那麼,小弟!你能夠伴送小妹到邊關嗎?”小弟還不曾回答,大哥已經搶先道:“不必了!小弟恐怕不能離開崗位,還是讓小妹獨走旅程吧!我們送她到當地驿站為止,臨時再在驿站看看有否可靠的旅伴?想來一定是有的,因公安衙門最近批準了不少人物出國。

    ” 母親道:“我總覺得不大放心……” 大哥道:“沒有辦法,現在為情勢所迫,我們隻好這樣做……大妹!你現在就去整理小妹的行裝,隻要帶些輕便的普通衣服,旅行用品,文房四寶,以及足夠的幹糧就可以了。

    她到了仙國,還怕沒有好的吃,好的穿?還有……再帶些必要的藥品,以備旅途應用。

    ” 他本身是醫生,決不會忘記藥品,所以特别提起此物。

     接着,大哥針對小弟說道:“小弟!關于小妹獲準出國的事,你最好暫時不要告訴阿玉。

    ”小弟點頭答應。

     接着,大哥又對芸兒道:“你到廚房裡去弄些點心來吃吃。

    ” 母親道:“我去做飯,讓芸兒快去寫信通知水金,叫他早作準備。

    ” 大哥道:“對,對!小妹你去寫信,用快郵傳遞。

    還有……告訴水金,叫他的沿路友人接力護送,緊急趕路,切勿延誤行程……還有,小妹此去,要扮作鄉下村姑,粗衣舊服,紗襪布鞋,臉上勿施脂粉,打扮得越鄉氣越好……還有,不要忘記:随身攜帶短劍一把,以作萬一的防禦之用,……還有……讓我再想一想……沒有了,就這樣吧!” * * * * * * * * * 次日早晨,芸兒到了國子監,就去谒見學錄程修。

     學錄一見芸兒,早知來意,也不等待後者開口,就搶先笑道:“恭喜女博士!你已獲準出國了。

    ”芸兒聽了,心裡一驚,不覺呆了一下但她依然鎮靜地。

    道:“是否公安衙門通知了你?”學錄道:“不,是在本學錄的意料之中……” 芸兒道:“嗄?那一定是你從中助我一臂之力了。

    ” 學錄輕聲道:“不錯!把你的耳朵凄過來。

    ” 她在芸兒的耳邊低聲說了幾句話。

     芸兒聽完學錄的話,感激地道:“多謝好姊姊,我不知應該如何報答你……” 學錄連忙阻止她說下去,且又搶着道:“我家受你的恩惠多了,區區援手,是順便的,不足道,不足道。

    現在……你想辦移交?” 芸兒道:“是。

    ” 學錄道:“你準備幾時離開這兒?” 芸兒道:“最好今天。

    ”學錄并不驚奇,因她也知道芸兒要走,當然越快越好,所以,她就贊同地道:“我們早已準備幫你到底……”她所謂“我們”,當然是包括她的丈夫監丞在内。

    她把這句話說完之後,停頓一下,目的是要使芸兒明白,監丞也參與此事,共同協助。

    接着,她又往下再說得明白些:“移交的事,他(指她的丈夫監丞)說:交給我好了……同時,他又告訴我:你不必去見他,以免招搖,而生是非,但你必須去向祭酒大人告别……其實,他也已經替你在祭酒大人前面疏通,不過,為了禮貌,你最好假借公事為名,進谒最高上司,順便道别。

    ” 芸兒謝道:“多承姊姊想得周到……不過,同僚方面,不知姊姊如何應付?” 。

     學錄道:“那不用你操心!我自有對付他們的辦法,但為了萬全之計,你不妨立即寫一份請假單,說明令堂有病,需要你去服侍,好在令兄乃是醫士,開一張病曆卡證明,一舉手之勞,矗為方便……何況本季度你的任務已經完成,更兼二天之後,國子監就要進行輪休,你不來辦公,誰會注意?等到下期工作開始,還要在一個月之後,到了那時,假如有人問起了你,你早已到達仙國,即使有人想要從中作梗,來陰損你,時間上也已來不及了……你看,這辦法,為姊替你想得好嗎?” 芸兒大喜道:“好,好,再好沒有了!多謝姊姊,我就這樣辦……請姊姊替我轉謝姊夫,我不去見他了,一切容後圖報。

    ” 于是芸兒立即動手,寫好了請假單,交給程修,接着,她回到自己的崗位上,開始整理了經手的文件檔案,重新走到學錄辦公室,向程修辦妥移交。

    又接着,她假借公事,谒見了祭酒大人。

     當然,那祭酒大人由于監丞在事前早巳講妥,所以,大家見面,心照不宣,但他僅以上司的資格,不免向芸兒勉勵幾句,算作話别。

     出于意料,芸兒原來打算在三天之内,辦妥移交,哪知不到半天,一切都巳就緒。

    時來運到,處處都逢貴人相助,但這事也是靠她自己平時的為人,肯替别人服務,所謂助人即是助己。

    芸兒回到家裡,把詳情告知家人,大家欣喜不已。

    于是當天下午,大哥與小弟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分頭洽妥輕車快馬,必須在翌日清晨,駐于驿站等侯。

     同時,母親與大姊幫助芸兒整理行裝,好在一切從簡,不多時,各事都已做得七舒八齊,大家還有多餘的時間共談衷曲。

    奉了母親之命,小弟跑到二姊家裡,暗通消息,速叫二姊前來,以便姊妹話别。

     做母親的,對于兒女,都是骨肉,痛癢相關,一視同仁,所以想得周到。

     當晚,母親兄弟和姊妹們,歡聚一堂,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為小妹芸兒餞行。

    那時,大姊夫和二姊夫都已因公出差,所以并未在座。

     大家都遵照大哥的意見,叫二姊明晨不必送行,因她家有公婆,諸多不便。

     等到飯後,二姊就與芸兒話别,告辭回去。

    不久,小弟也回去了,因他已另立門戶。

     一宿無話,次日黎明,家人們都已準備妥當,但為了防止鄰人起疑,他們出門,并非明目張膽,成群結隊,而是偷偷摸摸,個别出動。

     母親手提竹籃,假裝到市場買東西,因當時魔國物資缺乏,家家戶戶必須乘早排隊買菜購物,否則,什麼都買不到了,所以,她走出門去,态度自然,即使别人看到,也不以為意。

     大哥攜藥箱,開了前門,伸出頭去,先舉目向各方面觀察,一看無人注意,就溜了出去,急步而行。

    由于他為人過份小心,不免心虛,态度有些異樣,其實他即使被人看到,也不妨事,何況他是醫士,常常出外急診,乘早摸黑,司空見慣,不足為奇,盡可堂而皇之地走路。

     傻大姐假癡假呆,好像是從後門出去抛棄垃圾。

    她立在公共的垃圾桶旁,先觀察前後左右,毫無人影,就溜走了。

    其實,她手裡拿着的一包東西,并不是什麼垃圾,而是芸兒旅途需用的小包裹。

     芸兒化裝了村姑打扮,粗衣便服,誰也認不出她就是美麗的芸兒姑娘。

     她先從後門的門隙裡向外張望,看到門外直路上五丈以外的大姊。

    一邊走路,一邊用手抓頭,這是她們的暗号。

    它意味着四周無人,所以芸兒就迅速地走出後門,順手把門關上,因門裝活動銅鎖,它能自動落闩。

     另一方面,小弟已經成家,自立門戶,他出門,說是去做早操,鍛煉身體,這也是他經常所做的事情,所以其妻阿玉,并不疑心,至于鄰人更無問題,因他是常常早出晚歸的。

     因此,他們出動,不人知,鬼不曉,避過門口裡愛管鬧事的監視者。

     他們到了初步的安全地點,形式上算是集合,但雖是母子,母女,兄弟,姊妹,大家都假裝互相不識,暫時視作陌路之人,好在他們都有默契,心裡有數,看看人數已經到齊,大哥的頭微微一搖,小弟的眼睛一瞬,大姊嘴巴一歪,衆人各自會意,心照不宣,于是又前前後後地繼續走路,家人之間隻隔了一段距離不遠的路程,彼此的目光都能看到,一直走到驿站。

     到了驿站,預約的輕車快馬與老年車夫早巳等待。

    驿站人多,到處都是人群,他們混在中間,膽量也大了,也算是家人們方始正式集合。

     在出發的列車中,當然有不少出國的女客,而大哥是男人,與女人們說話不便,難以搭讪,還是由傻大姐出面,向三個整裝待發的女客打交道。

     打交道,大姊是個能手。

    她口齒伶俐,一說即合,經過介紹認識之後,她們歡迎芸兒加入行列之中,大家都是女人,旅途也好作伴,互相照顧,有什麼不好? 同時,母親也湊上去講話,順便懇請她們照料芸兒。

    接着,大哥和小弟也乘此機會,上前插嘴幫襯幾句,無非是希望她們能在沿途照料自己的姊妹。

     旅途之上,無論是朋友,或不是朋友,同是出門之人,都有互相照顧的義務,但在送别的場合裡,每個人都關懷自己的親友,—路平安。

     分離即在傾刻,芸兒進入車廂。

     家人們送行,心情緊張,他們圍立車旁,輪流向芸兒叮囑旅途珍重。

     這次芸兒出門,豈是等閑?由于仙魔路隔,她與家人雖是生離,形同死别,彼此都不知道将來能在何年,何月,何日,何時才得重逢。

     想到此情此景,芸兒不禁心酸,黯然而泣,泣不成聲。

    接着母親和大姊也都眼淚汪汪,大哥與小弟都是男人,雖未流淚,但離情恻恻,别愫依依,面部也顯示出惜别的神色。

     最後,大哥走近車窗前面,向芸兒再三地低聲叮咛道:“小妹此行,前程必有接應,如不必要,沿途切莫耽擱,逢山過山,逢水過水,甯可在車上或船上過夜,盡量避免在邸舍住宿,萬一迫于情勢,非借宿旅店不可,切記:必須與剛才洽妥的那三位女客同宿同膳,至要至要。

    倘遇前來接應之人,務須注意他們的暗号或口令,稍有不合,應即警惕,暗作防禦準備……”他說到這裡,連忙從身邊取出一隻小噴瓶,順手遞給芸兒,接着低聲道:“必要時,可用此藥防身,同時又可救人。

    ” 芸兒接過噴瓶,心裡明白,這是救人救己的靈藥,感激地道:“多謝大哥,小妹曉得。

    ” 魔笛吹,馬鞭揮,列車開動了! “嗚,嗚嗚,鳴嗚嗚,唿,唿剌剌!” 車辚辚,馬蕭蕭,百輛馬車,陸續出發,連接地離開驿站,向南方大道前進。

     當然,那批車輛,大部是分赴全國各地,而其中出國的僅占十分之一而已。

     馬車上的旅客揮手示别,送行的人們也都如此,有的含淚惜别,有的高呼:“珍重,平安,一路順風………”以及其他大吉大利的話,有的竟然一邊揮手,追跟馬車,一邊嘴裡叫喊,或者講話,但馬跑快,人奔慢,看看追随不及,隻得停步,言猶未盡,心确餘恨。

     在他們之間,不是親友送親友,便是情人送情人,以芸兒而論,隻不過是其中之一的情況而已。

     “黯然銷魂者,惟别而已矣!”這是人之常情。

     * * ** * * * * *七天之後,魔國的公安衙門破獲了一樁間諜案件,牽涉到七天以前離開驿站的三個女客。

    據說在她們的身上夾帶着一批與軍事有關的秘密文件。

    公安衙門估計:從當地動身前往東南方邊關的路程最快九天,最慢半月,方能到達,所以,他們立即發出千裡傳音,通知邊關鎮守使——鬼煞李悼,必須截住任何出國的人物,禁止過關,并将所有的出國男女,不論是準,一律押解回京,以防漏網。

    這消息非常秘密,表面上是由衙門内部機密人員掌握,但實際上,消息不胫而走,以緻各部院,各監寺,以及别的許多衙門也有人得到耳聞,且加鹽添醬,以訛傳訛,甚至街頭巷尾也都議論紛纭,搞得滿城風雨。

     大哥姜太醫聽到了這消息,心裡非常吃驚。

    當然,他的家人也個個驚慌,惴惴不安,尤其是姜母,食不甘味,坐不安位,急得好像熱鍋上的螞蟻。

     過了三天,那是姜芸兒寓家後的第十天,消息傳來,一批出國的男女二十一人,業已押回原地,另有二十五個逃亡偷渡份子,也都被禁囚在公安衙門,正在審問中。

    據說這批人物是四天前離開驿站的,所以芸兒并未在内。

    換一句話說,自從芸兒離家,到現在為止,已過十天。

    除了最近三天,因發生間諜案件,無人出國之外,其餘七天,每天都有許多人物憑證出國,以及逃亡偷渡。

    這次押解回來的人物,都是在事情發生的當天動身,但中途已遭當局截留,也可能是他們當天即被扣押,而消息卻壓後了三天才洩漏出來。

    又過了一天,那是芸兒寓家後的第十一天。

    當局又截回了四十名的出國人物,以及約計二百個逃亡者與偷渡客,全部遭受到禁閉和審問。

    他們是在芸兒高家後第六天動身的,所以其中也不包括芸兒。

     又過了一天,那是姜芸兒高家後的第十二天。

    公安衙門又拘禁了二十九個從中途截獲的出國人物,和捉回來七十多名逃亡偷渡份子,他們全部是芸兒離家後第五天才動身的,當然芸兒不在其内。

     這樣一天一天地過去,每天都有出國人物遭遇追回審問,人數由三十到四十名不等,直到姜芸兒動身那天的出國人物截回為止,可是除了芸兒和另外三個女客之外,其餘的全部都已被押回京,而逃亡與偷渡的嫌疑犯被逮捕的人數更多。

     根據國子監監丞——散人晶瑩子從公安衙門尉遲文德那邊所探聽到的消息,姜芸兒已經安全地通過了東南方邊關,但本國的邊關大員為了要追截芸兒,曾與仙國不明來曆的神仙多名發生沖突,且吃了大虧,因此,姜芸兒未被截回。

    至于那三位可疑的女客,千真萬确,并未在東南方邊關出現,據說她們已在中途失蹤。

    目前當局正在進行全國緊急搜索,一定要查到她們的下落,因為依照落網的同黨口供,她們的嫌疑最為重大。

     監丞把這消息告訴了他的妻子——學錄程修,但她不動聲色,卻在暗中轉告傻大姐。

    傻大姐回家,悄悄地向母親報告佳音。

    姜母心裡非常高興,幾天來的心事一掃而空,嘴裡連忙念念有詞:“南無阿彌陀佛……” 不久,大哥姜太醫回來,得悉此事,心裡将信将疑, 他暗想:從京城到達東南方邊關,最快需要九天。

    小妹動身七天之後,京城裡出了事,千裡傳音,頃刻可到邊關,她不可能在七天之内出關。

    此其一。

    還有那三位女客既未出關,又在中途失蹤,這事亦甚可疑,此其二。

    小妹動身時,由大妹——傻大姐在驿站搭讪,認識了那三個陌生的女客,介紹給小妹,并代為洽妥與她們作伴同行,如今那些女人并未過關,而小妹反成為惟一的出關者,似乎不能令人置信,此其三。

    小妹可能也在失蹤之列,但根據消息,東南方的邊關大員會與來曆不明的神仙們沖突,這中間的情況似乎前後矛盾,難以猜測,此其四。

    至于那些不明來曆的神仙,不知是誰?推測起來,他們或許都是水金書生的朋友,但究竟如何,事難證實,此其五。

     有了複雜的五項疑點,姜太醫認為芸兒未列截返人員的名單之内,可能她已在中途出事,甚至邊關根本沒有發生仙魔沖突的案件,而那三位女客也可能是遭遇不幸。

     姜太醫隻是在自己心裡胡亂推想,一切都是假定,但他不敢把他的推想和假定告訴母親與大妹——傻大姐,以免她們再耽心事。

     又過了三天,消息傳來,報道那三名女客已遭逮捕,同時另有消息,據說她們已在中途遇害,屍體也被發現了,但最後的消息證實:她們未被捉到,又未遇害。

     總而言之,京城之中,謠言滿天亂飛,消息矛盾百出,莫衷一是。

     又過了三天,大約在申末酉初之間,姜太醫正與母親大妹在家閑談,勿聽得門外剝啄一聲,他以為是小弟來了,可是當他前去開門,向外觀看時,他發覺無人敲門,心裡正感驚異,不免仔細視察周圍上下的動靜。

    從他的眼光掠過之處,他發現了自己的腳跟踩着一封書信。

    顯然,有人把信嵌塞在門縫裡,直到姜太醫開門時,它就墜在地上。

    當時他并未注意,所以把它踩在腳底。

    至于那剝啄之聲,必有一位不願露面的人,敲門示意。

     姜太醫連忙移動腳跟,俯身把信拾起,随手關上了門,匆忙地回到書房裡,準備拆閱。

    信封上寫着“姜太醫親拆”五個字,既無收信人的地址,又無發信人的姓名。

    他一邊拆信,一邊心裡暗想:“可能這是無頭信。

    ” 果然不錯,信箋上也沒有發信人的具名。

     雖然這是無頭信,姜太醫不但沒有驚慌,而且反覺興奮。

     為什麼?原來那信上的内容都是暗語,那種暗語是芸兒以前和家人預先講定的。

     姜太醫連忙把信上的暗語直譯出來,内容是這樣: “大哥:妹已安抵仙國。

    水陸旅程,都有吉人接應,沿途換車馬,易船隻,日夜趕路,猶如逃難,千辛萬苦,危機重重,七天之内到達邊關,雖有驚無險出關順利,但在關外,忽受阻擋,幸獲意外援助,在九死一生中逢兇化吉,渡過困難,盼向母親與姊弟等告慰,餘容後禀。

    妹芸兒敬上……年月日” 姜太醫看完了信,心中大喜,連忙拿着書信,急步走到母親的房裡,說道:“托天之福,小妹真的安抵仙國了!”接着他将信裡的内容簡略地說了一遍。

     姜母聽了,心裡歡喜,喜極而泣,而嘴裡又念:“南無阿彌陀佛……”傻大姐也欣喜不已,她說道:“啊!好極了,可憐的小妹總算過了五關,從今以後,希望他們夫妻快樂,白首偕老……” 不久,小弟回來,也知道了這個好消息,心裡萬分高興,連忙出去暗通消息,告知二姊。

     在那一段時期内,獲準出國的人數前後約計三千名,但從芸兒動身之日起,到發生間諜案件為止的那七天内離京旅客,僅有三百人左右,其餘的雖已批準出國,但都尚未起程。

    現在國内忽然發生了間諜案子,所有尚未起程的出國人物,都受到了連累,暫時不許離開國境,必須要等到重新審查之後,再行決定是否尚能出國,還是不準離境。

     至于那批已經就道的三百名出國人物之中,除了芸兒已從東南方邊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