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要從因緣。
因緣形奪。
複名無性。
是故言因緣生乃顯無生。
此猶順觀逆觀。
一泯非生不生可知。
二約厭離有為中谛觀六門中。
此當第六名深觀。
此深觀中。
攝後三門。
合成四句。
一不自生。
二不他生。
三不共生。
四不無因生。
釋此四句。
諸論不同。
略有五說。
一約破外道。
謂諸法不從真谛自性生。
故雲不自生。
二不從梵天自在天等生。
故雲不他生。
三亦非微塵大種和合生。
故雲不共。
四亦非無因自然而起。
故雲不無因生。
二約破二乘。
一謂諸法不定自因類因生。
故雲不自生。
二不定從彼異熟因生。
故雲不他生。
三又亦非彼俱有因生。
故雲不共生。
四小乘中許。
無明支前。
不正思惟。
托虛而起。
似若無因。
今亦不爾。
故離無因。
三約法顯空。
一果不自起。
名不自生。
二自既不立。
對誰辨他。
又他亦各自。
皆不成自。
何他生。
故雲不他生。
三自他因果。
既各不成。
故雲不共生。
四離四緣外。
無别果法。
故雲不無因生。
此上三重。
如般若燈論等說。
四約因緣形奪。
對法論雲。
自種有故。
不從他待衆緣。
故非自作。
無作用故。
不共生。
有功能故。
非無因。
凡諸緣起。
俱亡雙句。
已為甚深。
況總亡四句。
是故緣起最極甚深。
五約緣起無礙門。
但因緣生果。
因緣相望。
名有二義。
一全有力。
二全無力。
一謂因望于果。
全不生。
緣必全生。
故雲因不生。
緣生故。
二緣望于因。
亦全不生。
因必全生。
故雲緣不生自因生故。
三二力不俱。
故不共生。
四二無力。
亦不俱。
故不無因生。
此門有二義。
一據力俱有不有義。
故令相入。
謂因有力時。
緣必無力。
是故由因有力。
故能攝他。
由緣無力。
故能入他。
會彼緣力。
總歸因力。
名不他生。
雖言不他反顯自生。
因力歸緣。
不自亦爾。
反前思之。
以二力二無力。
名不俱故。
無彼不相入一力一無力。
相歸故。
恒時相入。
以不相障礙。
增上緣寬故。
一切諸法。
無不相入。
十忍品雲。
菩薩善觀緣起法。
于一法中。
解衆多法。
衆多法中。
解了一法。
良由此門故也。
二據體有空不空。
故有相即。
謂非直因力。
歸緣明其相入。
亦乃因體由緣。
顯因性空攝因于緣。
何者謂若無緣。
則無因故。
以生果名因。
無緣果不生。
是時不名因。
明知。
此因會歸彼緣。
為不自生。
是故緣是有義。
無不能攝。
因是空義。
無不所攝。
因所攝故。
廢己同緣。
緣能攝故。
攝因同己。
舉因攝緣所等并準思可知。
由此義故。
諸法相即。
無所障礙。
上文雲。
知一即多。
多即一等。
皆此義也。
是故無盡大緣起法。
無礙自在。
從此門而開現矣。
言又集論雲自種有故等者。
彼論第四卷雲。
又諸緣起法。
不從自生。
不從他生。
不從共生。
非不自作他作。
因生。
是故甚深。
乃至又有差别。
謂待衆緣生。
故非自作。
雖有衆緣。
無種子不生。
故非他作。
彼俱無作用。
故非共作。
種子及衆緣。
皆有功能。
故非無因生。
是故如是說。
自種有故。
不從他。
待衆緣故。
非自作。
無作用故。
非共生。
有功能故。
非無因若緣起理。
非自非他。
遣雙句者。
猶為甚深。
況總亡四句。
是故緣起最極甚深。
言問此六義與八不分齊雲何者。
問。
雲何無次。
頓起此問。
答。
種子六義。
明緣起法無性空義。
八不亦明緣生空義。
二義齊等。
難知差别。
欲明此差别。
故今起此問。
言八不者。
大般若第三百八十四雲。
不生亦不滅。
不常亦不斷。
不一亦不異。
不來亦不出(中論雲。
不生亦不滅。
不常亦不斷。
不一亦不異。
不來亦不出)。
言六義為不壞相等者。
夫異相者。
諸緣相各異故。
名為異相。
爾乃不壞六義。
各異相故。
名為異相。
有人不知意越。
改壞字。
成即字。
非直失自惠眼。
亦即失他惠眼。
達者可思。
言答六義據緣起自體等者。
六義據緣起種子自體。
建立故。
六相據緣起體上差别義門建立故也。
以法體入六義。
遂成差别四句。
六相依義門。
建立故。
以六義。
入四句。
即順三乘。
入六相即順一乘也。
言又由空有義故有相即門者。
由因若有。
緣及果必無故。
緣及果即是因。
何以故。
由因所成無自性故。
若有自性。
不依因故。
非緣起也。
由緣及果若有。
因必無故。
因即緣及果也。
何以故。
知緣及果所成。
無自性故。
若有自性。
不依緣故。
非緣起也。
是故緣起法。
由空有義故。
有相即門也。
言由有力無力義故有相入門也者。
因有全力。
所以能攝緣。
緣全無力故。
所以能入因。
因有全力。
所以能攝緣。
緣全無力故。
所以能入緣。
不據自體故。
非相即。
力用交徹故。
成相入。
言由有待緣至異體門也者。
由有待緣義故。
有異體門。
謂諸緣起各别體故。
若不别體。
緣起雜亂。
非緣起故。
問。
何為别體。
答。
若約十二緣起。
無明闇障為性。
行支造作為性。
乃至老死衰變命終為性。
若約四緣。
因緣種子為性。
等無間緣。
開發為性。
所緣緣。
任持為性。
增上緣。
不礙為性(出般若經第三百八十四卷)如是緣起各别體故。
名為異體。
由不待緣義故。
有同體門。
謂一因遍應多緣故。
本一因中。
具多個因。
此所具多個因。
與本一因。
無差别故。
名為同體。
且約十二因緣。
說同體義。
謂初無明支。
遍應餘十一支故。
随所應十一支。
能應無明支。
亦有十一。
然此十一無明。
與本無明。
無差别故。
雲同體也。
如無明既爾。
餘十一支。
準之可知。
是故疏雲。
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