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九六二年日记

首頁
    也有啟發。

    下降時有叛逆分子,也有啟發。

    正确地表現曆史,有教育性。

    應寫英雄人物,也應通過各方面人物,多種多樣。

    互相聯系,互相鬥争。

    不能隻有英雄人物。

     歌頌,而忽略了沖突,時代精神不能充分。

     理想,要有預見,奮鬥的目标,須浪漫。

    反映現實,宜有預見。

    理想與現實結合。

    浪漫不要虛張聲勢。

     表現英雄人物:1.熟悉不熟悉?不像,不生動,因不熟悉。

    2.概念化,外來的了解(從報紙上,書上)而無實感。

    比小說中的人物差。

    未能長期共患難,不是幾條樣子。

    4.隻知行動,不知怎麼作的,為什麼作的——思想感情不深不透。

    不知其精神世界。

    5.隻知結果,不知成長過程,由不成熟而成熟。

    6.隻注意正面了解,不注意側面,多方面了解。

    生産與生活。

    到車間去了解。

    7.客觀的去記錄,不能自己去體驗,怕以小人度君子。

    部隊作家體驗得好。

     對英雄人物評價問題,到底怎樣才算英雄?1.英雄與群衆的關系。

    個人英雄與集體英雄之别。

    英雄總傑出一些。

    2.他與黨的關系。

    不應反黨。

    但不應不獨立思考。

    黨性不應取消個性。

    3.缺點、失敗、死,可否寫?當然可以!看對待缺點的态度,如何失敗。

    4.英雄的感情應寫。

    首先是政治感情,對敵人的恨,對同志的愛。

    可以哭。

    可有個人生活中的感情。

    5.自我犧牲的精神,不能自私自利。

    為什麼犧牲,在思想。

    不吃飯不行。

    苦行僧不好,無生活樂趣,太苦了。

    在愛情上,不能随便犧牲。

    6.英雄的理想,仿佛不能不談到自己,應談到自己。

    個人理想可與事業合起來。

     藝術典型問題:相當混亂。

    通過個性反映共性(一般)。

    一個階級一個典型,一個時代一種典型環境。

    不對的要求:1.全面化,英雄大成。

    2.标準化,一個标準,高标準。

    3.理想化,且絕對的,提高人物,乃至拔高,而虛假。

    4.抽象化,不當人,當作某階級的化身,黨員代表黨。

    普通性通過這一個,活生生的人。

    要表現本質。

    不是标簽。

    不是條文。

    而是具體的性格。

    典型各種各樣。

    個人也有各面。

    雙重人格也可以寫。

    這并不是人都一樣黑。

    頭腦不能簡單。

    不因缺點而非正面人物。

    理想不能絕對化。

    由現實出發。

    思想性高往往表現在英雄人物高,也有英雄是一般人物。

    作者的思想高度不能與英雄人物思想畫等号。

    英雄有缺點,思想性或更高。

    真實性與思想性。

    以英雄為榜樣也不是唯一的。

    看英雄克服缺點,既親切又生動。

    教育性不排斥真實性。

    藝術形象。

    個人形象不是個人主義的形象。

    英雄人物是人,不是事實的堆砌,人與事的關系。

    不宜光寫理,要有情,不為事、理所障。

    個人命運問題。

    通過個人表現社會。

    是藝術手段。

    放在矛盾中表現人物。

    與寫内部矛盾緊密相關。

    在矛盾中寫人。

    誇張與含蓄。

    不一味誇張。

    親切感,人情味,可親。

    幽默感,智慧。

    劉三姐。

    語言或不夠好。

     人民内部矛盾:中心問題。

    怕寫不行。

    有困難:1.新問題,新生活,不易把握,複雜。

    曆史的遺留,各階層的矛盾相互聯系。

    性質多樣。

    在發展着,會轉化。

    在和平環境中,嚴重地,不分明。

    時高時低,時隐時現,不容易。

    政治效果要考慮,國内、國際影響要考慮。

    不隻是理論問題。

    思想認識。

    革什麼?反右時認識了。

    58年以後,在兩條路線之外,還有什麼矛盾——領導與被領導的矛盾。

    必須認識。

    否則無沖突。

    其中複雜性質也不易認識。

    内部矛盾可轉化為敵我矛盾。

    勞動人民中也可轉化,黨内也有右派,人民中也有壞人。

    先進與保守看不清。

    個人與集體看不清。

    我們的政治水平須提高! 生活實踐,熟習。

    必須深入,避免它,不能認識它。

    在不明顯時思考之。

    如何表現:沖突,沖突要尖銳,但尖銳又易出毛病。

    應放膽一些。

    悲劇。

    不與光明沖突。

    不是悲觀的。

    也有典型問題。

    如何不敢寫?反面典型如何寫,典型環境是什麼?反面人物可以是典型。

    寫即破壞了典型環境。

    典型即主流,即正面,即群衆。

    一個典型了。

     晚漢劇團約飯。

     早電曾平,唁胡佩老。

     3月20日半晴 早赴佛山,到招待所,即赴佛山民間藝術研究社參觀。

    陳列各種燈,極可喜。

    春色亦突出。

    祖祠磚雕、木雕、陶人,集中,殿式很特别。

    有戲台,系李文茂起義處,亦為粵鑒定處,佛山人民對粵劇知之極深。

    公園布置亦佳。

     到石灣。

     五時半回來。

     3月21日陰 上午大會發言: 石淩鶴:話劇、歌劇、戲曲的關系,認真向傳統學習,《會真記》——雙調蝶戀花——董解元《西廂記》——元王石甫,雜劇,北“西廂”——明,南“西廂”——許多唱詞——京戲,明曾禁演,而湯寫《還魂記》。

    學什麼?學表現主題,不是一語道破,而是曲折的道出,用具體的形象,使人深思。

    學處理矛盾,大膽,如斬子,責夫。

    抓住不放。

    對内部矛盾亦大膽處理,《趙氏孤兒》,《薛剛反唐》,你死我活的鬥争。

    學刻畫英雄人物,不是概念的,不怕寫弱點,缺點。

    以側面寫正面。

    如寫張飛。

    暴露了缺點,反而更可愛。

    如孫德裝瘋。

    學習語言,如《西廂記》之餞别,懂音樂。

    簡練,戲曲中重複,有力。

     學習、發揚,不是把話劇變成戲曲,互相吸收營養,豐富自己。

    民族化(不如說中國化好)。

    不可勉強合流。

    戲曲中有成者皆話白者。

    上海滑稽戲有說有唱。

    戲曲亦應向話劇學習,推陳出新。

    不可粗暴亂改。

    話劇較比集中,人物細膩。

     胡可:1.創作工作,彎路是過程,思想不以生活為基礎,隻是概念。

    形象不伴生活,空的,技術不是手藝。

    觀察時即開始思索。

    思想、生活、技巧互相依存。

    三者都是可見的。

    資料可以補充,但不等于生活。

    思想一般化,技巧也會一般化。

    技巧不是孤立的。

    馬列思想是鑰匙。

    生活是思想、感情生活。

    提煉、集中,三者合一才有創作。

     2.話劇創作:戲上演最幸福也最難堪。

    觀衆開小會,或出去,最難堪,宣傳即大受影響。

    不欣賞,即不接受。

    不能忽視欣賞。

    落實在劇上。

    戲存在于生活中,提煉成劇本。

    什麼是戲,是沖突。

    有些過程,不成。

    人與人的鬥争,人物有号碼。

    觀衆更希望增長見識,通過情緒認識人物的遭遇,或喜或恨,由感動而接受。

    必須通過人物與人物的關系。

    由人物出發,為基礎,更好一些。

    人物便真正熟識。

    信任!戲曲中杜撰程度甚大,而因人物乃覺得必然,有了人緣,不叫真事實。

    事真,而人假,不行,可以因人而弄假成真。

    人物,成代表,不行。

    總結,報道都找來麻煩。

    拉洋片,不是概括。

    三不多!通過一點看全貌。

    小中見大。

    即集中,概括。

    集中于性格。

    以人物推進社會前進。

    假中見真,通過人物達到。

    介紹重要,但系正面介紹,把必需的留在台上。

     規律:用人物介紹,又介紹又正面表現人物。

    人物統帥了一切。

    人物傀儡,便精了。

    《玉堂春》。

    語言是執行此任務的工具。

    有關,無關,太有關則主觀多。

    看對主題的看法。

    一切與人物有關的,都好。

    李逵觀景。

    無關卻可愛。

    思想讨論會,反該删。

     性格沖突:1.性格的對比,善與惡相比較而存在,相矛盾而發展。

    對比可算矛盾。

    差異即是矛盾,可引入無沖突論,強烈的對比,有助于矛盾。

    孫悟空與八戒,青蛇與白蛇。

    諸葛與周瑜。

    諸葛與魯肅(借箭),而不細寫借箭。

    矛與盾放在一處,即有矛盾。

    調動到一處,更見事物本質。

    連升三級——性格的兩面。

    性格自身的矛盾。

     性格自身的矛盾:用什麼觀點看人,生活。

    人有長有短。

    矛盾的統一。

    到生活中去體驗。

    定論毫無意義。

    宋士傑,熟悉生活,人物,各種生活的各面。

    書吏的生活的各面。

    也有自身的矛盾,自身反映社會的矛盾。

    不避人物的缺點。

    可以忽略的若變成必須忽略的,則弱。

    缺點往往無法回避。

    缺點與英雄品質常常糾纏在一處。

     黃悌: 内部矛盾問題:戲曲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