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九六二年日记

首頁
    中有,如《打金枝》,值得學習。

    但無現代的。

    新課題。

    十二年多幕戲80個。

    分類:史劇7個,文成等;敵我的36,萬水千山等;内部37,洞箫等。

    證明1.忠實于生活,未避内部,2.能夠反映,有書為證。

    是活躍的圖景。

    這是成績。

    必有困難:1.有更多的劇目,不隻37個。

    西安寫了12個,8個演出,都不能保留。

    寫的多演的少,保留的更少。

    2.洞箫等反映内部,而被批判。

    因而看成危險地帶。

    人與自然的沖突,真實的越來越少了。

    應打破此停滞狀态。

    外面壓力解凍後,我們如何?領導不能負全責,我們也有責! 1.質量不高,因生活不深不廣,缺乏全面分析研究。

    作者下去是好的,但太匆忙,隻見側影即去寫。

    有急于求成的心理。

    過于匆忙,配合運動,劇本乃敗。

    運動過去了,生活已變,劇本乃放棄。

    從人物出發乎?從事實出發乎?長時期深入生活,以寫史戲态度寫内部。

     2.質量不高,因為從矛盾本身說明是非而忽略人物。

    事變了,劇本也完了,劇作者責任在選人物,不為表面熱鬧而寫戲,不注入一時是非。

     3.缺乏構思,與語言。

    敵我鬥争激烈,在生死間徘徊,易于安排。

    雖塑造人物差些,乃能引人入勝。

    寫内部無此便宜。

    不存在你死我活,又須會團結的原則,鬥争是和風細雨,不易激動人心。

    且事實是日常看見的,不易描寫。

    不出奇制勝則不生動。

    但須堅強。

    構思不平庸,對主題狹隘。

    單純而不是簡單。

    适應一般的意見,說出來主題。

    先想主題,使人物說出,一目了然。

    旁枝皆砍掉。

    應獨創。

    苦妹子,我是一個兵。

     下午兒童組座談: 金山: 使兒童分清敵我,在成長過程中,分辨不清,狐狸反倒好。

    更豐富的内容。

    肥多則根爛。

    損傷挽回很吃力。

    懂的強烈并不定就多。

    知識宜豐富。

    善于幻想,勇敢,不是空叫口号。

    有歌有舞,但以話劇為主。

    歌舞較抽象,寓言亦抽象,由生活出發較好。

    音樂烘托之。

     了解觀衆——兒童。

    學齡前應更重木偶戲,學齡兒童開始運用思想感情,愛新事物,更大的積累問題較多,提出新的疑問,問的甚多。

    用他們相近的語言解釋才好。

    超越了兒童的認識,不好,看起來知道的多,而實無知。

    填鴨子不行。

     (在學校好,不管家事, 空洞的認識,黑白分明。

     獨立——不商議,無紀律。

     不整潔,環境幹淨而自己不幹淨, 武斷的批評人。

    ) 演員問題——不等于兒童作演員,不合理。

    補學校教育之不足。

    應有之權利。

    以兒童教兒童,不行。

    小先生制度,知識面外,傳達教育的能力——演技。

    青年與少年演員能力不足,兒童心理學的專家。

    大人演小人,調老些的演員,訓練。

     分隊多,而隊中人少。

     演出時間不可過長,布景簡單,輕便,美麗。

     不用大樂隊,用室内音樂,幾個人的。

     配音不用錄音。

     集中一批願終身服務于兒童戲者。

     周政委: 兒童書少,且不都好。

    小人書多,質量不高。

    動畫片也不多。

    天真、好奇、好問。

    但批判力少,應研究兒童心理。

    兒童劇講大人話不好。

    滿足求知,啟發。

    應推廣兒童劇。

    各劇院研究一下,總結一下。

    黨重視如何教育後一代?要三好學生。

    不要簡單,隻知抽象,不具體,老師講的。

    路子拓寬一些。

    編導的。

    不說教。

    由具體而抽象,不能光抽象,藝術質量,演員宜為專家。

    培養新力量,扭轉簡單空氣。

    樂隊适當解決。

     徐平羽: 兒童戲提高起來,面廣,一億多人。

    看京劇大花臉,害怕。

    恐怖不行。

    問打仗與否,打即不看,男孩喜作兵,亂打。

    十四五歲喜看《十萬個為什麼》。

    領域很大,學問宜博。

    兒童與父親不親,共同語言很少。

    放寬,兒童戲更宜放寬。

    什麼内容可以演?要宣傳。

    由兒童所喜出發,不由教育局等出發。

    1.注入式不行,誘導才行。

    講演不行。

    2.政治可以放在内?對嗎?簡陋的政治,效果恰相反。

    誘導使識是非,倒是政治。

    要求小兒個性成長。

    太規矩了不好。

    培養美感。

    如何為政治服務?喜有頭有尾。

    留個問題也好。

    兒童喜誇張,喜反複。

    兒童劇更宜三不多。

    小孩演小孩,或大人演?以女演員。

    是否一定演小孩子?演大人而小孩喜看。

    王孝和。

    也許太硬。

    醜角中有智慧。

     3月22日陰冷、寒流 上午大會 田漢發言: 1.時代精神,有性格的英雄人物。

     發出時代聲音:大好形勢,而又有困難,修正主義。

    應發出我們的正義,戰鬥的聲音。

    内至建設,外聯國際,我們回答問題。

    光榮的任務。

    不要緊張,應廣闊的理解,史劇仍可寫。

    兩條腿。

    史劇亦可發出時代精神。

    寫的不好,現代劇也不能表現時代精神。

    古為今用。

    不可反曆史。

     領導指出方向,好。

    但不須幹涉細節。

    把渣滓去掉便成鋼。

    戲劇沖突要求尖銳,生活矛盾可以不爆炸。

     2.Hero主人公:我們的英雄人物是正面人物,有性格的英雄不易寫。

    一時的英雄,日後不是英雄。

    人與事都須寫對了。

    人物與環境皆須典型。

    一時興奮看不準人,與事。

    圖快可以,但不保險。

    不可視為方向。

    群像必須各個不同。

    可以寫,但必須刻畫。

     3.生活真實——藝術真實:《麗人行》有真實,過度通俗熱鬧,不好。

    史與傳統分不開,傳統或且真于史。

    結論總要符合曆史。

     生活矛盾與戲劇矛盾。

    戲可誇張,但基本上須合史實。

     4.民族化:不應由外國出發,形式出發,方言亦民族化之一端,群衆化。

     5.技術:在政治挂帥前提下,注意技術,結構要緊,設計圖。

    無設計,無從創造人物。

    結構服從目的性。

     下午,繼續發言: 20條備忘 1.認清使命,作革命的劇作家,不作庸俗的劇作家(陸定一)。

    生活安定,薪水高了,子弟不良,不願聽革命等詞。

    吃飽穿暖活久——庸俗的。

    但還有敵人,反動派,破壞。

    對立很尖銳。

    提高警惕。

    為廣大人民解放而努力。

    通過藝術,如何影響人民與後一代。

    劇中該死人否?可以。

     2.繼續發揚革命傳統,話劇一開始即革命的。

    歌劇亦然。

    但放松為革命服務的尺度,也有娛樂性。

    不闆起面孔說教。

     3.從6億人民出發,不由個人出發,從二十世紀出發。

    和平陣營主要一員。

    擴大眼界,心胸開闊。

    群衆化、時代化,自己的,也要洋的。

    百花齊放,不拘一格。

    從20億人出發。

     4.教育者必受教育,自己必須是社會主義者。

    多一點馬列主義即好一點。

    認識能力看到本質。

    表現能力——須有文化。

    才能有藝術概況能力。

     5.不拘一格,各方面嘗試,新舊都要試。

    打消成見。

    不必分新舊。

     6.要喜劇,也要悲劇。

    曆史大悲劇,新生事物被垂死的力量壓死。

    成功失敗:應否同情失敗者?霸王反秦的貢獻很大。

    值得同情。

    反動者不是英雄,雖死亦不宜同情。

     7.英雄人物。

     8.可寫英雄缺點,也可不寫。

    看具體情形。

    褒貶要準一些。

    不必拉墊背的。

    看人宜分段落,“五四”時陳獨秀好,後來不好。

    公平。

     9.多、快、好、省,質量第一。

    數量宜多。

    快是相對的,好——質量。

    省——精度,不堆砌。

     10.讀書,行路,與生活相結合。

    認真研究,無往不利。

    深入一點與多看些都有好處。

    遊山玩水有好處。

    生活是感性生活,讀書是間接生活。

    再加上調查研究就更好。

     11.寫最熟悉的。

     12.寫好第一幕,否則影響下面,帶矛盾(戲)上場,三場不能響,戲就不行了。

    鳳頭秀麗。

    尾如豹尾有力。

     13.起承轉合。

    鳳頭,豬肚,豹尾,轉如豬肚飽滿,我多雄奇。

     14.驅動結尾有力,有京味,帶暗示性。

     15.生動深刻地塑造形象,不要臉譜化,老戲不專靠臉譜,好人有缺點,壞人有好處,更使人相信。

     16.堅決與自然主義決裂,不是現實的,而是自然主義的。

    庸俗。

     17.傳統的戲劇編劇法,不僅表演,服裝學戲曲,編劇亦宜學習。

    以前多學外國,與戲曲對立,甚至消滅戲曲。

    但至今尚未認真學習——編劇方法。

    有頭有尾,脈絡清晰,環環扣緊,字字铿锵,觀聽鹹宜,雅俗共賞,無話即短,有話則長,大膽省略。

     18.向外國學習,向新理論與實踐學習,大開門了!雅量! 19.鍛煉技巧,達到得心應手,心準手準,劇本與舞台分不開。

    舊戲是全身的,雕塑的。

    要形式,形式不是形式主義,政治與藝術結合——心準手準。

     2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