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部分

首頁
    鼻者。

    王教以油梳子熾熱擦患處,自愈。

    及用之,愈赤,又以問王。

    王曰;“吾但知蘇子遊赤壁耳。

    ” 曲江春宴 乾符四年,新進士曲江夏宴,甲于常年。

    有溫定者,久困場籍,坦率自恣,尤憤時之浮薄,因設奇以侮之。

    至其日,蒙衣肩輿金翠之飾,夐出于衆,侍婢皆稱是,徘徊柳蔭之下。

    俄頃,諸公自露棚移樂登鹢首,既而謂是豪貴,其中姝麗必矣。

    因遣促舟而進,莫不注視于此,或肆調谑不已。

    群興方酣,定乃于簾間垂足露膝,胫極偉而長毳。

    衆忽睹之,皆掩袂,亟命回舟避之。

    或曰:“此必溫定也。

    ” 莊樂 莊樂,國初名醫也,好诙谑。

    同郡李庸遣家僮持柬詣樂,誤稱其名。

    樂绐之曰:“若家欲借藥磨耳,汝當負去。

    ”但書片紙以複雲:“來人面稱姓名,罰馱藥磨兩次。

    ”庸得書大笑,即令負還。

    《煙霞小說》誤作朱達悟事。

     朱達悟 朱達悟善谑,凡裡中宴會,無不與者。

    一日,諸少年遊石湖,背朱往。

    既解纜,喜曰:“搭戶不知也!”朱忽在舵樓躍出曰:“予在矣!”蓋預知背己,賂舟子藏以待也。

    衆驚笑,延朱即席,且飲且進。

    朱曰:“湖有寶積寺幽潔,主僧善予,盍一登?”衆從之,掣榼以往。

    酒數行,朱佯醉卧僧榻,日西猶未醒。

    呼而掖之,辄搖首曰:“眩莫能起。

    ”僧亦固留,衆乃先發。

    朱從間道疾歸,時已暝,乃濡其衣屐,披發,擊諸同遊者戶,倉惶告曰:“不幸舟觸石,沉于湖,餘偶得漁者援焉。

    ”聞者長少驚啼趨往,至楓橋相值,皆無恙,惟相笑而已。

     孫興公 褚公、孫興公同遊曲阿後湖,中流風猛,舫欲傾覆。

    褚公曰:“此舫人皆無可以招天譴者,惟孫興公多塵滓,正當以厭天欲耳。

    ”便欲提擲水中。

    孫據欄大啼曰:“季野卿念我!” 巡按許挈家 麻城侍禦董公石,述其同年進士某,亦作禦史,往貴州巡按,未行,一日有他禦史過其家,知某素俱内,其室甚悍,戲之曰:“朝廷今有特恩,凡雲貴巡按,皆許挈家自随。

    ”悍妻于屏後聽之,信以為然,遂裝束,堅欲同行。

    禦史曰:“世無此理,彼戲言耳。

    ”妻曰:“君子無戲言。

    老賊欲背家娶妾為樂耶!”某托親黨再三曉譬,終不聽,某竟以此請告不行。

     石鞑子 吳中有石生者,貌類胡,因呼為“石鞑子”,善谑多智。

    嘗因倦步至邸舍,欲少憩,有小樓頗潔,先為僧所據矣。

    石登樓窺之,僧方掩窗晝寝,窗隙中見兩樓相向,一少婦臨窗刺繡。

    石乃襲僧衣帽,開窗向婦而戲。

    婦怒,告其夫,因與僧鬧。

    僧茫然莫辯,亟去,而石安處焉。

     石生在太學時,每苦司成之虐,夜半于公座糞焉,植小竹枝為紙旗,而書己名。

    司成晨出登座,旗折,舉火視之,污穢狼籍矣。

    見石名,呼欲加責。

    石流涕稱冤曰:“誰中傷者?止由太宗師不相愛故耳。

    豈有某作此事,而自标求責者乎?”司成以為有理,竟不之罪。

     翟永齡 翟永齡,常州人。

    初入泮宮,師長日以五更升堂講課,同輩苦之。

    永齡因伏短牆下,伺其走過,疾取其帽,置土地神頭。

    師遍覓得之,以為怪,大俱,不複早行。

     翟永齡平日不詣學官。

    師怒,罰作一文,以“牛何之”命題。

    翟操筆立就,結雲:“按何之二字,兩見于《孟子》之書。

    一曰‘先生将何之?’一曰‘牛何之?’然則先生也、牛也,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 翟永齡赴試,苦無資,乃買棗,泊舟市墟,呼群兒,與棗一掬,教之曰:“不要輕,不要輕,今年解元翟永齡。

    ”常州至京,民謠載道,大獲赆助。

     畢竟天下勢利者多,故翟得行其詐。

    然用此等錢,殊不罪過。

     翟母皈心釋氏,日誦佛不辍聲。

    永齡佯呼之,母應諾。

    又呼不已,母愠曰:“無事何頻呼也?”永齡曰:“吾呼母三四母便不悅。

    彼佛者日為母呼千萬聲,其怒當何如?”母為少止。

     袁汝南 吳人袁汝南,詣友人師子喬家,辄竟日狂飲。

    子喬之妻深厭之。

    子喬曰:“此仙人,不可慢也。

    ”問:“何以見為仙乎?”曰:“凡吾舉動,雖細微,無不知者。

    ”妻猶未信。

    子喬乃陰與汝南為約。

    次一早聞叩門聲,子喬心知為汝南矣,謬曰:“清早誰耐煩,且圖歡耳。

    ”使妻持己之勢。

    已而叩門愈急,妻問為誰。

    應曰:“我袁汝南也”。

    妻曰:“彼昨夜未歸。

    ”汝南曰:“子喬既不在,嫂手中所持何物?”子喬謂妻曰:“我固知仙人不可欺耳。

    ”妻自此終不敢慢汝南矣。

     薛昭緯 唐薛侍郎昭緯未第時,就肆買鞋。

    肆主曰:“秀才腳第幾?”對曰:“昭緯作腳來,未曾與立行第。

    ” 薛昭緯使梁。

    梁祖宴會間,話及鹞子,辄以為贈。

    昭緯戒仆曰:“令君所賜,真須愛惜,可将紙裹鞲袋中。

    ” 薛後遭黃巢亂,流離饑困,遇舊識銀工,延之飲馔,甚豐。

    昭緯以詩謝曰:“一碟羶根數十皴,盤中猶更有鮮鱗。

    早知文字多辛苦,悔不當初學冶銀。

    ”羶根,羊肉也。

     孔緯 孔緯拜官,教坊優伶繼至,各求利市。

    石野豬先至,公有所賜,謂曰:“宅中甚【門/卦】,不得厚緻。

    若見諸野豬,幸勿言也。

    ”複有一伶善笛,公喚近階,指笛竅問曰:“何者是《浣溪沙》孔?”諸伶大笑。

     好嬉子 吾衍子行,嘗作一小印,曰“好嬉子”。

    蓋吳中方言。

    一日魏國夫人作馬圖,傳至子行處。

    子行為題詩後倒用此印。

    觀者鹹疑其誤。

    魏公見之,罵曰;“此非誤也,他道婦人會作畫,‘倒好嬉子’耳!”《荻樓雜抄》 畫葡萄 柏子庭和尚攻畫葡萄,又善飲啖,醉飽方落筆。

    曾有一富室延之,禮待甚腆。

    其家先巳繃絹,食畢,以十指蘸墨,亂點絹上而去。

    主人茫然。

    少頃,索筆掃幹布葉而成,點皆子也。

    自題其上曰:“昨夜園林雨過,葡萄長得能大,東海五百羅漢,一人與他一個。

    ” 畫梅 陳白沙善畫梅,人持紙求索者,多無潤筆。

    白沙題其柱雲:“烏音人又來。

    ”或诘其旨。

    乃曰:“不聞烏聲曰‘白畫白畫’?”客為之絕倒。

     景清假書 景清遊太學時,同舍生有秘書,清求,不與,固請,約明旦即還。

    生旦往索,清曰:“吾未嘗假書與汝。

    ”生忿訟于司成,清叩持書往見曰:“此清燈窗所業書。

    ”即誦終卷。

    生則不能誦一詞。

    司成叱生退。

    清出,即以書還生曰:“以子珍秘太甚,特相戲耳。

    ” 李西涯題畫 大僚吳某家藏陳圖南小像,亦名筆也,遍求在京名公題詠。

    邵半江詩先成,求質于李西涯公。

    公绐曰:“尚有一二字未穩,俟予更之。

    ”因嘿記其詩,先題吳公畫上。

    邵見之,撫掌大笑, 按邵詩雲:“盤陀石上淨無塵,嶽色江聲共此真。

    莫怪吳侬渾不醒,百年俱是夢中人。

    ” 祀真武 賈秋壑會客,庖人進鼈,一客不食,曰:“某奉祀真武,鼈似真武案下龜,故不食。

    ”盤中複有蔗,又一客曰“不食”。

    秋壑诘其故。

    客曰:“某亦祀真武,蔗不似真武前旗竿乎?”滿座大笑。

     王戎後身 廬江尹李公有門子甚荷寵。

    一日,諸僚畢集,共談之,或雲“龍陽”,或雲“六郎”。

    霍山尹羅公獨曰:“此王戎後身。

    ”李驚問故。

    羅曰:“因前生鑽李,今索債耳。

    ” 滕元發 司馬溫公劾奏王廣淵,乞誅之以謝天下。

    滕元發為起居注,既歸,王就問:“早來司馬君實上殿乞斬某以謝天下,不知聖語如何?”滕戲曰:“隻聽得聖語雲:‘依卿所奏。

    ’” 王中父 王介,字中父,性輕率,每語言無倫,人謂其有風疾。

    出守湖州,王介甫以詩送之雲:“東吳太守美如何,柳渾詩才未足多。

    遙想郡人迎下檐,白蘋州渚正滄波。

    ”其意以水值風即起波也。

    介谕其意,遂和十篇,盛氣而誦于介甫。

    其一曰:“吳興太守美如何,太守從來惡祝【魚它】,生若不為上柱國,死時猶合代閻羅。

    ”介甫笑曰:“閻羅見缺,請速赴任! 王中父與劉貢父同考試。

    中父以舉人卷子用“小畜”字,疑“畜”字與禦名同音。

    貢父争以為非。

    中父不從,固以為禦名。

    貢父曰:“此字非禦諱,乃中父之家諱也!”因相诟罵。

    貢父坐罷,同判太常禮院,罰銅歸館。

    有啟謝執政雲:“虛船觸舟,忮心不怨。

    強弩射市,薄命何逃?”時雍子方為開封推官,戲曰:“據罪名當決臀杖十三。

    ”貢父曰:“吾已入文字,雲:‘竊見雍子方身材長大,臀腿豐肥,臣實不如,舉以自代。

    ’” 龍德化 黃都龍太渠,官郡守緻仕。

    其子名德化,以鄉舉選官為府判。

    臨之任,太渠治觞餞之,囑曰:“爾平日好谑,今日居官不得複爾。

    ”德化起立應曰:“堂尊承教了!”太渠不覺失笑。

     丁謂 丁謂在秘閣日,凝寒近火,嘗以鐵筯于灰燼間書畫。

    同舍伺公暫起,燒火筯使熱,公至仍書,為筯所烙,曰:“昨宵通曉不寐,為四鄰弦管喧呼所聒。

    ”同舍曰:“是必嫁娶之家也。

    ”公曰:“非是。

    時平歲稔,小人輩共樂烙其父母祖先耳!” 才寬 才太守寬,高才抗節。

    嘗谒撫台,一主事丁憂還家,亦來谒。

    門适閉,才曰:“何不擊木魚自通?”主事不可。

    才乃戲曰:“座上木魚敲夜月。

    ”主事不答。

    才曰:“可對‘檐前鐵馬打秋風’。

    ”主事大怒而去。

    才曰:“如此大氣,不見人亦可。

    ” 呼如周名 度支尚書宗如周,有人訴事,謂其曾作如州官也,乃曰:“某有屈滞,故來訴如州官。

    ”如周曰:“爾何人,敢呼我名?”其人慚謝曰:“隻言如州官作如州,不知如州官名如周,早知如州官名如周,不敢喚如州官作如州。

    ”如周大笑曰:“令卿自責,見侮反深。

    ”衆鹹服其雅量。

     中官性陰 太監谷大用迎駕承天,所至暴橫。

    官員接見,多遭叱辱,必先問曰:“你紗帽哪裡來的?”一令略不為意。

    大用喝問如前。

    令曰:“我紗帽在十王府前三錢五分白銀買來的!”大用一笑而罷。

    令出,衆問之。

    曰:“中官性陰,一笑更不能作威矣!”衆歎服。

     宋太祖鄉鄰 宋太祖慮囚。

    一囚訴稱“臣是官家鄉鄰”。

    太祖疑為微時比舍,亟問之。

    乃雲:“住東華門。

    ”帝大笑,亦竟釋之。

     劉貢父 劉貢父為試官,出“臨以教思無窮論”。

    舉人上請曰:“此卦大象如何?”劉曰:“要見大象,當詣南禦苑可也。

    ”時馬默為台官,彈奏攽輕薄,不當置在文館。

    貢父歎曰:“既雲馬默,豈合驢鳴!” 論揚子雲 王介甫與東坡論揚子雲投閣為史臣之妄,《劇秦美新》之作亦後人誣子雲。

    東坡曰:“轼亦疑一事。

    ”荊公曰:“疑何事?”東坡曰:“不知西漢果有子雲否?”衆大笑。

     陸平泉 相嵩誕日,諸翰林稱壽,争獻其面。

    時菊花滿堂,陸平泉獨退處于後,徐曰:“不要擠壞了陶淵明。

    ” 箕仙 有請箕仙者,仙至,自雲何仙姑。

    一頑童戲之,于掌心書一“卵”字,問姑曰,“此何字?”箕遂判雲:“似卯原非卯,如邛不是邛。

    仙家無用處,轉贈與尊堂。

    ”見《詩話》。

     押衙詩 湘江北流至嶽陽,達蜀江,夏潦後,蜀江漲勢高,遏住湘波,讓而退,溢為洞庭湖,凡闊數百裡,君山宛在水中。

    秋水歸壑,此山複居陸,唯一條湘川而已。

    前輩許裳《過洞庭》詩最為首出,後無繼者。

    詩僧齊己駐錫巴陵,欲吟一詩,竟未得意。

    有都押衙蔡姓者,戲謂己公曰:“某有詩已絕,諸人不必措詞。

    ”己公堅請口劄。

    押衙朗吟曰:“可憐洞庭湖,恰到三冬無髭須。

    ”以其不成湖也。

    己公大笑。

     張幼于謎 吳門張幼于,使才好奇。

    日有闖食者,佯作一謎粘門雲:“射中許入。

    ”謎雲;“老不老,小不小,羞不羞,好不好。

    ”無有中者,王百谷射雲:“太公八十遇文王,老不老;甘羅十二為丞相,小不小;閉了門兒獨自吞,羞不羞?開了門兒大家吃,好不好!”張大笑。

     痔字 近谑雲:葉仲子一日論制字之妙,因及疾病二字:“從丙、從矢,蓋言丙燥矢急,燥急,疾病之所自起也。

    ”友人故以“痔”字難之。

    沈伯玉笑曰;“因此地時有僧人往來,故從寺。

    ”衆方哄堂,一少年不解,向葉問之。

    葉徐曰:“異日汝當自解。

    ”衆複哄堂。

     比玉居 有王生行一者,美甚,人多嬖之。

    沈伯玉過其家,見齋額顔曰“比玉居”。

    伯玉曰:“此額殊有意,移‘比’字易出‘居’内之‘古’,分明是‘屁古’二字。

    ‘玉’字亦‘王’、‘一’二字也。

    分合言之,乃‘王一屁古’四字。

    ” 朱古民 朱古民文學善谑。

    一日,在湯生齋中,湯曰:“汝素多智術,假如今坐室中,能誘我出戶外立乎?”朱曰:“戶外風寒,汝必不肯出。

    倘汝先立戶外,我則以室中受用誘汝,汝必從矣。

    ”湯信之,便出戶外立,謂朱曰:“汝安能誘我入戶哉!”朱拍手笑曰:“我已誘汝出戶矣!” 機警部第二十三 子猶曰:昔三徐名著江左,而騎省铉尤其白眉。

    及入聘,頗難押伴之選。

    藝祖令殿前司具殿侍中不識字者十人以聞,而點其一,曰:“此人可。

    ”舉朝錯愕不解,殿侍者亦不敢辭。

    既渡江,騎省詞鋒如雲,其人不能答。

    強聒之,徒唯唯。

    居數日,既無與之酬複,騎省亦倦且默矣。

    人謂“此大聖人舉動,不屑與小邦争口舌之勝”,不知爾時直是無騎省對手,傥得晏嬰、秦宓其人,滑稽辯給,奏凱而還,大國體面,更當何如?孔門惡佞,而不廢言語之科,有以也!集《機警》第二十三。

     晏子 齊景公問:“東海棗華而不實,何也?”晏子曰:“秦穆公黃布裹棗,至海上而投其布,故華之不實。

    ”公曰:“吾佯問耳。

    ”對曰:“佯問者,亦當佯對。

    ”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

    酒酣,吏縛一人前曰:“此齊人也,坐盜。

    ”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多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

    今民在齊不盜,入楚則盜,意者楚之水土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嬉也!寡人反取病焉。

    ” 晏子、馬氏語相似 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于大門之側,而延之。

    晏子曰:“臣不使狗國,安得從狗門入?”傧者更道從大門入。

    見楚王。

    王曰:“齊無人耶?”晏子對曰:“臨淄三百裡,張袂成陰,揮汗成雨,何為無人?”王曰:“然則何為而使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王,不肖者使使不肖王。

    嬰最不肖,故使楚矣。

    ” 袁隗妻馬氏是季子長女,少有才辯,融家勢豐豪,裝遣甚盛。

    隗問曰:“婦奉箕帚而已,何乃過珍麗乎!”對曰:“慈親垂愛,不敢逆命。

    君若欲慕鮑宣、梁鴻之高,妾亦願從少君、孟光之事矣!”隗又曰:“弟先兄舉,世以為笑。

    今處姊未适,先行可乎?”對曰:“妾姊高行殊邈,未遭良匹,不似鄙薄苟然而已。

    ” 《爾汝歌》 晉武帝問孫皓:“聞南人好作《爾汝歌》,汝能為不?”皓正飲酒,因舉觞勸帝而言曰:“昔與汝為鄰,今與汝為臣。

    上汝一懷酒,令汝壽萬春。

    ”帝悔之。

     伊籍 先主以伊籍使吳。

    孫權聞其才辯,欲逆折以辭。

    籍适入拜,權曰:“勞事無道之君乎?”對曰:“一拜一起,未足為勞。

    ” 趙遷 後秦姚苌與群臣宴。

    酒酣,謂趙遷曰:“諸卿皆與朕北面秦朝,今忽相臣,得無恥乎?”遷曰:“天不恥以陛下為子,臣等何恥為臣?”苌大笑。

     諸葛恪 諸葛恪父瑾面長似驢。

    孫權大會客,使人牽驢入,題其面曰:“此諸葛子瑜。

    ”恪請筆續兩字于下曰“之驢”。

    舉坐歡笑。

    乃以賜恪。

     元孚 五代周元孚好酒,短而秃。

    義帝于室内置酒十瓶,各加帽以戲孚。

    孚入見,便雲:“吾兄弟無禮,何為入王室中坐?宜早還宅。

    ”因持酒去。

     賈玄待诏 賈玄侍宋太宗棋,饒玄三子,常輸一路。

    太宗知玄詐不盡其藝,乃曰:“此局複輸,當榜汝!”既滿局,不生不死。

    太宗曰:“亦詐,更一局,汝勝,賜汝绯,不則投汝水中!”局既卒,不勝不負。

    太宗曰:“我饒汝子而複平,是不勝也!”命左右投之水中。

    乃呼曰:“臣握中尚有一子!”太宗大笑,賜以绯衣。

     陳君佐 太祖時,陳君佐以诙諧得幸,屢遭危險,以口舌免。

    嘗與物食之,敕其言善則免。

    與醋飲,問曰:“酒何如?”對曰:“折腹。

    ”謂酸也,即“折福”。

    與生牛皮食,問曰:“肉何如?”對曰:“難消。

    ”謂硬也。

    又以寬大員帽賜戴之,罩項,問曰:“何如?”對曰:“【匚敢】帶不淺。

    ”謂深也,即“感戴”。

    一日又欲一字笑。

    請明日從駕至金水河,預令孤老瞽者沿河排立。

    駕至,陳呼曰:“拜!”衆皆依贊拜堕水中。

    上大笑。

    又從遊苑中,上停馬,命随口作一詩。

    即呈曰:“君王停馬要詩篇,杜甫詩中借一聯:金勒馬嘶芳草地,玉樓人醉杏花天。

    ” 薛綜 蜀使張奉使于孫權,前以姓名嘲阚澤,澤不能答。

    薛綜下行酒,因勸雲:“蜀者何也?有‘犬’為‘獨’,無‘犬’為‘蜀’。

    橫‘月’勾身,‘蟲’入其腹。

    ”奉曰:“不當複說君吳耶?”即應聲曰:“無‘口’為‘天’,有‘口’為‘吳’。

    君臨萬邦,天子之都。

    ”衆坐喜笑,而奉無對。

     秦宓 吳使張溫來聘,問秦宓曰:“天有頭乎?”宓曰:“有。

    ”溫曰:“在何方?”宓曰:“詩雲:‘乃眷西顧。

    ’以此推之,在西方。

    ”溫曰:“天有耳乎?”曰:“天處高而聽卑。

    詩雲‘鶴鳴九臯,聲聞于天’。

    ”溫曰:“天有足乎?”宓曰:“詩雲:‘天步艱難’。

    無足何以步之?”溫曰:“天有姓乎?”宓曰:“姓劉。

    ”溫曰:“何以知之?”曰:“天子姓劉,以此知之。

    ” 東方朔 武帝時,有獻不死之酒者,東方朔竊飲之。

    帝怒,欲殺朔。

    朔曰:“臣所飲,不死之酒也。

    殺臣,臣亦不死;臣死,酒亦不驗。

    ” 《韓非子》中射之士事同。

     漢武遊上林,見一好樹,問東方朔。

    朔曰:“名‘善哉’。

    ”帝陰使人識其樹。

    後數歲,複問朔。

    朔曰:“名為‘瞿所’。

    ”帝曰:“朔欺久矣!名與前不同,何也?”朔曰:“夫大為馬,小為駒;長為雞,小為雛;大為牛,小為犢;人生為兒,長為老。

    且昔為‘善哉’,今為‘瞿所’,長少死生,萬物敗成,豈有定哉!”帝乃大笑。

     《說苑》:子路、顔回浴于洙水,見五色鳥。

    顔回問。

    子路曰:“榮榮之鳥。

    ”他日見之,又問。

    曰:“同同之鳥。

    ”回曰:“何一鳥而二名?”子路曰:“譬如絲絹,煮之則為帛,染之則為皂,不亦宜乎!” 孔文舉 孔文舉年十歲,随父到洛。

    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

    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親。

    ”既通,前坐。

    李曰:“君與仆有何親?”對曰:“昔先人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親,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

    ”膺問:“欲食乎?”曰:“須食。

    ”膺曰:“教卿為客之禮:但讓,不須謝主。

    ”融曰:“教公為主之禮:但置食,不須問客。

    ”膺歎服,曰:“恨吾将死,不及見卿富貴。

    ”融曰;“公殊未死。

    ”膺問何故。

    答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公向言殊未善。

    ”适大夫陳韪後至,聞斯語,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融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 賈嘉隐 賈嘉隐年七歲,以神童召見。

    時長孫無忌、徐勣于朝堂立?語。

    徐戲之曰:“吾所倚何樹?”賈曰:“松樹。

    ”徐曰:“此槐也,何言松?”賈雲:“以公配木,何得非松?”長孫複問:“吾所倚何樹?”曰;“槐樹。

    ”公曰:“汝不能複矯對耶?”賈曰:“何煩矯對?但取其鬼木耳!”徐歎曰:“此小兒作獠面,何得如此聰明!”賈雲:“胡頭尚為宰相,獠面何廢聰明?”徐狀胡,故谑之。

     王元澤 王元澤雱,安石子。

    數歲時,客有以一獐一鹿同器以獻,問元澤:“何者是獐?何者是鹿?”元澤實未識,良久對曰:“獐邊者是鹿,鹿邊者是獐。

    ”客大奇之。

     丘濬 中丞丘濬谒釋珊,珊殊傲。

    頃之,有州将子弟來谒,珊降階接之,甚恭。

    丘不平,問曰:“和尚接濬甚傲,而接州将子弟何其恭耶?”珊曰:“接是不接,不接是接!”濬勃起打珊曰;“打是不打,不打是打!” 悲彭城 尚書令王肅曾省中詠《平城詩》雲:“悲平城,驅馬入雲中。

    陰山常晦雪,荒風無罷風。

    ”彭城王勰甚嗟其美,欲使更詠,乃失語雲:“悲彭城。

    ”肅笑之,勰有慚色。

    祖瑩在座,即雲:“固有《悲彭城》,王公未見。

    ”肅曰;“可為誦之。

    ”瑩應聲雲:“悲彭城,楚歌四面起。

    屍積石梁亭,血流灘水裡。

    ”大悅,退謂瑩曰:“卿定是神口。

    ” 裴略 唐初有裴略者,宿衛考滿,兵部試判,為錯一事落第。

    略因詣溫彥博陳訴。

    溫時與杜如晦語,不理其訴。

    略雲:“少小已來,自許明辨,至于通傳言語,堪作通事舍人;并解文章,兼能嘲谑。

    ”溫即指竹使嘲。

    略應聲曰;“庭前數竿竹,風吹青肅肅。

    淩寒不肯調,經冬子不熟。

    虛心未能待國士,皮上何須生節目?”溫雲:“既解通傳言語,可傳語廳前屏牆。

    ”略走至牆孔大聲語曰:“方今聖明在上,辟四門以待士,君是何物?久在此妨賢路!”即推倒之。

    溫曰:“此意着博也。

    ”略曰:“不但着博,亦當着杜!”彥博、如晦俱大喜,即令送吏部與官。

     朱貞白嘗谒貴人不禮,題格子屏風曰:“道格何曾格,言糊又不糊。

    渾身都是眼,還是識人無。

    ”亦此意。

     裡行禦史 則天時,裡行禦史聚立門内。

    有令史不下驢,沖過其間。

    諸禦史大怒,将杖之。

    令史雲:“今日之過,實在此驢。

    乞數之,然後受罰。

    ”謂驢曰:“汝技藝可知,精神極鈍,何物驢,敢于禦史裡行!”于是衆羞赧而止。

     隋士 隋一士,慧而吃,楊素喜與之談。

    一日設難曰:“倘忽命公作将軍,城最小,兵不過一千,糧僅充數日,城外敵兵數萬,公何以處之?”士曰:“有有救兵否?”曰:“隻緣無救,所以策公。

    ”士曰:“審審如公言,不免緻敗。

    ”大笑。

    素又問:“坑深一丈,公入其中,何法得出?”士沉思曰:“有有梯否?”公曰:“有梯何須更問?”士又沉思口:“是白白日,是是夜地?”素曰:“亦何須辨白日夜地?”士曰:“若若不是夜地,眼不瞎,何何為陷入?”素大笑。

    又值臘月,素問:“家人被蛇傷,若為醫治?”士曰:“取取五五月五日南牆下雪雪塗之,即愈。

    ”素曰:“五月何得有雪?”士曰:“若若五月無雪,臘月何處有蛇?”素複大笑。

     侯白 隋侯白嘗與楊素并馬,見路傍有槐樹,憔悴欲死。

    素曰:“侯秀才道理過人,能令此樹活否?”白曰:“取槐子懸樹枝,即活。

    ”素問其說。

    答曰:“《論語》雲:‘子在,回何敢死?’”回、槐同音。

     開皇中,有人姓出,名六斤,欲參楊素,赍名紙至省門,遇侯白,請為題其姓。

    乃書曰“六斤半”。

    名既入,素召其人問曰:“卿姓六名斤半耶?”答曰:“是出六斤。

    ”曰:“何為六斤半?”曰:“向請侯秀才題之,當是錯矣。

    ”即召白至,謂曰:“卿何謂錯題人姓名?”對曰:“不錯。

    ”素曰:“若不錯,何因姓出名六斤,請卿題之,乃言六斤半?”對曰:“向在省門,會卒,無處覓秤。

    既聞道是出六斤,斟酌隻應是六斤半。

    ” 陳常令人聘隋。

    不知其使機辯深淺,密令侯白變服為賤人供承。

    客果輕之,乃傍卧放氣,問白曰:“汝國馬價貴賤如何?”白雲:“馬有數等,若伎倆筋腳好,形容不惡,堪乘騎者,值二十千已上。

    若形容粗壯,雖無伎倆,堪馱物,值四、五千已上。

    若彌尾燥蹄,絕無伎倆,傍卧放氣,一錢不值!”使者大驚,問其姓名,知是侯白,方愧謝。

     侯白在散官隸屬。

    楊素愛其能劇談,每上番日,即令談戲弄。

    或從旦至晚始得歸,才出省門,即逢素子玄感。

    乃雲:“侯秀才,可與玄感說一個好話。

    ”白被留連,不獲己,乃雲:“有一大蟲欲向野中覓肉,見一刺猬仰卧,謂是肉脔,便欲銜之。

    忽被猬卷着鼻,驚走不知休息,直至山中,困乏不覺昏睡。

    刺猬乃放鼻而去。

    大蟲忽起,歡喜走至橡樹下,低頭見橡鬥,乃側身語雲:‘旦來遭見賢尊,願郎君且避道。

    ’” 蔡潮 方伯蔡潮,談笑風生。

    有同官迎都憲于江中,冬月群擁爐坐。

    公至。

    哄然曰:“蔡公至矣!請一谑談!”蔡曰:“無也:但昨聞江中盜劫商船,俱檀降牙香。

    相與謀曰:‘賣之利微,棄之可惜,吾輩為此事久矣,向賴天保護。

    盍焚此香答之?’香氣透天。

    上帝将謂人間作好事,令二力士訪之:非也,乃一群老強盜在此向火耳!”滿座大笑。

     梁伯龍 梁伯龍《浣紗記》成。

    一浙友谑之曰:“君所編吳為越滅,得無自折便宜乎?”梁笑曰:“苎羅之美,吳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