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部分

首頁
    人試之,吳宮之穢,越人嘗之。

    如此便宜,固亦足矣!” 張五湖 王荊石相公赴京,蘇中親友醵金治舟于虎阜候送。

    至晚杳然,有疑改期者,有疑夜渡者,正彷徨引領間,遇邑人張五湖乘小舟至。

    衆素知張善谑,拉至舟中小飲,固要張說一笑話。

    張曰:“一老翁無子,每以無人送終為苦。

    至八十餘,一歲中,婢妾連舉數子,親鄰畢賀。

    翁凄然淚下。

    衆驚問之。

    乃曰:‘我年如許,雖幸有多兒,不知送得老爺着否?’”衆雖愠其刻,而終服其捷。

     劉貢父 熙甯始尚經術,說《詩》者競為穿鑿,如“伊其相谑,贈之以芍藥”,謂此為淫泆之會,必求其為士贈女乎,女贈士乎。

    劉貢父曰:“芍藥能行血破胎氣,此蓋士贈女也。

    若‘視爾如荍,贻我握椒’,則女之贈士也。

    《本草》雲‘椒性溫,明目暖水髒’故耳。

    ”聞者絕倒。

     神錐神槌 鐘雅語祖士言:“我汝穎之士利如錐,卿燕趙之士鈍如槌。

    ”祖曰:“以我鈍槌,打汝利錐。

    ”鐘曰;“自有神錐,不可得打。

    ”祖曰:“既有神錐,亦有神槌。

    ” 參禅谒 佛印方丈成,乞東坡顔額。

    東坡未暇,佛印自題曰“參禅谒”。

    東坡一日見之,戲續雲:“硬如鐵。

    ”佛印接雲:“誰得知?”東坡笑雲:“徒弟說。

    ”魯直在座,絕倒。

     六眼龜 蘇子瞻谒呂微仲,值其寝。

    久之乃出。

    蘇不堪,見一菖蒲盆畜綠毛龜,蘇雲:“六眼龜更難得。

    ”呂問:“出何處?”曰:“昔唐莊宗時,一國進六眼龜。

    伶人敬新磨進口号曰:‘不要鬧,不要鬧,聽取這龜兒口号:六隻眼兒分明,睡一覺抵别人三覺!’” 按史傳實有六眼龜。

    郭景純《江賦》:“龜有六眸。

    ”宋太始二年八月丙寅,六眼龜見于東陽,太守劉勰得之,以獻睿宗。

    先天三年,江州獻靈龜六眼,腹下有玄文。

    又嶺南欽州出六眼龜。

    然實止兩眼耳,外四眼乃斑點花紋,圓長中黑,與真目并列,端正不偏,人莫能辨也。

     虱辨 東坡閑居日,與秦少遊夜宴。

    坡因們得虱,乃曰:“此垢膩所生。

    ”秦曰:“不然,綿絮成耳。

    ”辯久不決,期明日質疑佛印,理曲者罰設一席。

    及酒散,秦先往囑佛印:“明日若問,可答生自綿絮。

    容勝後當作【饣不】飥會。

    ”既去,頃之坡至,亦以垢膩囑,許作冷淘。

    明日果會,具道诘難之意。

    佛印曰:“此易曉耳,乃垢膩為身,絮毛為腳,先吃冷淘,後吃【饣不】飥。

    ”二公大笑,具宴為樂。

     解缙 解缙嘗從遊内苑。

    上登橋,間缙:“當作何語?”對曰:“此謂‘一步高一步’。

    ”及下橋,又問之。

    對曰:“此謂‘後邊又高似前邊’。

    ”上大悅。

    一日,上謂缙曰:“卿知宮中夜來有喜乎?可作一詩。

    ”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龍。

    ”上遽曰:“是女兒。

    ”即應曰:“化作嫦娥下九重。

    ”上曰:“已死矣!”又應曰:“料是世間留不住。

    ”上曰:“投之水矣。

    “又應:”翻身跳入水晶宮。

    ”上本欲詭言以困之,既得詩,深歎其敏。

     嘗有人召仙,請作梅花詩。

    仙箕遂寫“玉質亭亭清且幽”,其人雲:“要紅梅。

    ”即承雲:“着些顔色點枝頭。

    牧童睡起朦胧眼,錯認桃林去放牛。

    ”又一箕題雞冠花詩:“雞冠本是胭脂染。

    ”其人雲:“要白者。

    ”即承雲:“洗卻胭脂似雪妝。

    隻為五更貪報曉,至今擾帶一頭霜。

    ” 解缙四歲出遊市中,偶跌,衆笑之。

    吟曰:“細雨落綢缪,磚街滑似油。

    鳳凰跌在地,笑殺一群牛。

    ” 《三教圖》 馬遠嘗畫《三教圖》,釋迦中坐,老子俨立于傍,孔子乃作禮于前。

    蓋内珰故令作此以侮聖人也。

    理宗诏江子遠萬裡作贊。

    江贊雲:“釋氏趺坐,老聃傍睨。

    惟吾夫子,絕倒在地。

    ”遂大稱之 鄢天澤。

     姑蘇鄢天澤者,略涉書,好摘人詩文句字供姗笑,偶讀瞿文懿“王立沼上”義,訝曰:“沼固惠王池也,破何得言所立非其地?”已誦詩至“流莺啼到無聲處”,即又曰:“啼則有聲,何謂無聲?”諸所戲侮聖言多類是。

    一日獨坐,有青衣二人捽之去。

    至一所,殿宇莊嚴。

    天澤跽階下,遙見柱帖雲:“日月閻羅殿,風霜業鏡台。

    ”始知已死。

    王問天澤:“知過否?”因引業鏡照之,具得其罪狀。

    王複命青衣引天澤還陽世道其事。

    比出門,天澤辄又謂青衣曰:“屬見殿柱帖,政自不佳,何獨閻羅殿偏有日月乎?”青衣者怒曰:“汝尚敢爾爾!”扶之,俄遽然醒。

     鏡新磨 五代伶官鏡新磨,嘗奏事,殿中多犬,新磨去,一犬起逐之。

    新磨倚而呼曰:“陛下毋縱兒女噬人!”莊宗家世夷狄,諱狗,故以此譏之。

    莊宗大怒,彎弓将射之。

    新磨急呼曰:“陛下無殺臣,臣與陛下為一體,殺之不祥。

    ”莊宗驚問其故。

    對曰:“陛下開國改元同光,且同,銅也,若殺鏡新磨,則無光矣。

    ”帝大笑,釋之。

     安辔新 李茂貞入關時,放火燒京阙民居殆盡。

    及入朝,賜宴,優人安辔新目之為“火龍子”。

    既已,茂貞慚怒,欲“殺此豎子”。

    因請告往岐下谒之。

    茂貞一見,大诟曰:“此賊何顔敢來求乞!”安曰:“隻思上谒,非敢有幹也。

    ”茂貞色稍定,曰:“貧儉若斯,何不求乞?”安曰:“京城近日但賣麸炭,便足一生,何必求乞?”茂貞大笑而厚賜之。

     黃幡綽 玄宗在蜀,黃幡綽陷在賊中。

    賊黨就擒,有謂“幡綽忘上恩寵,與賊圓夢,每順其情”。

    如祿山夢見衣袖長拖至階下,則解曰“垂衣而治”。

    又夢見殿中槅子倒下,則解曰“革故鼎新”。

    上诘幡綽。

    幡綽曰:“非也。

    逆賊夢衣袖長,是‘出手不得’。

    又夢槅子倒,是‘糊不得’。

    ”上笑釋之。

     公猴 三楊當國時,有一妓名齊雅秀,性極巧慧。

    一日命佐酒。

    衆謂曰:“汝能使三閣老笑乎?”對曰:“我一入便令笑也。

    ”乃進見。

    問:“何來遲?”對曰:“看書。

    ”問:“何書?”對曰:“《烈女傳》。

    ”三閣老大笑,曰;“母狗無禮!”即答曰:“我是母狗,各位是公猴。

    ”一時京中大傳其妙。

     江南妓 江南一妓有殊色,且通文。

    滁州胡尚書于許學士席上見之,問其名。

    曰:“齊下秀。

    ”胡公戲曰:“臍下臭”。

    妓跽曰:“尚書可謂聞人。

    ”胡怒曰:“此妓山野。

    ”妓跽曰:“環滁皆山也。

    ”為之哄席。

    見《西堂紀聞》。

    《谑浪》作歐文忠公事,或誤。

     酬嘲部第二十四 子猶曰:談鋒之中人,如風觸牆,鮮不反矣。

    其不反者,非大愚人,則大忮毒人。

    魚軍容所謂“怒猶常情,笑乃不可測”者也。

    是故能酬者,不病嘲。

    而能嘲者,亦反樂于得酬。

    旗鼓相向,為鹳為鵝。

    或吳艎之複歸,或趙幟之遽拔。

    雖使蘇、張複生,誰能射轅門之戟?傥亦憑轼者之大觀乎?集《酬嘲》第二十四。

     楊玠 楊玠,北人,巧應對。

    京兆杜公瞻戲曰:“君既姓楊,陽貨實辱孔子。

    ”玠曰:“君既姓杜,杜伯嘗射宣王。

    ”又殿内将軍牛子充戲曰:“吾羊有玠,恐不任廚。

    ”玠曰:“君牛既充,正當烹宰。

    ”又太倉張策戲曰:“卿本無德量,忽共叔寶同名。

    ”玠曰:“爾既少才獻,敢與伯符連諱!”又太子洗馬蕭翊,蘭陵人,戲曰:“流共工于幽州,易北恐非樂土。

    ”玠曰:“放驩兜于崇山,江南豈是勝地!” 張裔 張君嗣在益州,為雍闿縛送與吳。

    武侯遣鄧芝使吳,因便請裔。

    裔在吳,流徙伏匿,吳主未之知。

    臨發引見,問曰:“蜀卓氏女亡奔相如,貴土風俗何以乃爾?”裔曰:“愚以為卓氏寡女,猶賢于買臣之妻。

    ” 諸葛恪 吳主權嘗燕見費祎,逆敕群臣,使祎至,伏食勿起。

    祎至,權為辍食,而諸人不起。

    祎調之曰:“鳳凰來翔,麒麟吐哺,驢騾無知,伏食如故。

    ”諸葛恪應曰:“爰植梧桐,以待鳳凰。

    有何燕雀,自稱來翔?何不憚射,使還故鄉。

    ” 孫權使太子嘲諸葛恪曰:“恪食馬矢一石。

    ”答曰:“臣得戲君,子得戲父?”權曰:“可。

    ”洛曰:“乞太子食雞卵。

    ”權曰:“人令卿食馬矢,卿令人食雞卵,何也?”恪曰:“所出同耳。

    ”權大笑。

     徐陵聘魏 徐陵至魏館,是日甚熱,魏收嘲陵曰:“今日之熱,當為徐常侍來。

    ”徐即答曰:“前王肅至此,為魏始制禮儀。

    今我來聘,使卿複知寒暑。

    ”收大慚。

     《月賦》、《秋月詩》 孝武嘗問魏延之曰:“謝莊《月賦》何如?”答曰:“莊始知‘隔千裡兮共明月’。

    ”帝召莊,以延之語語之。

    莊應聲曰:“延之作《秋月詩》,始知‘生為久别離,死為長不歸’。

    ” 趙孟頫、周草窗對 趙魏公孟頫有一私印,曰“水晶宮道人”。

    周草窗以“瑪瑙寺行者”對之,趙遂不用此印。

    後見草窗同郡崔進之藥肆懸一牌曰“養生主藥室”,趙以“敢死軍醫人”對之,崔亦不複設此牌,趙語人曰:“我今日方為水晶宮吐氣!” 蘇、劉 劉貢父晚得癞疾,鼻陷,又坐和蘇子瞻詩罰金。

    元祐中,同為從官。

    貢父曰:“前于曹州,有盜夜入人家,室無物,但有書數卷耳。

    盜忌空還,取與卷而去,乃舉子所著五七言也。

    就庫家質之。

    主人喜事,好其詩。

    不舍手。

    明日盜敗,吏取其書。

    主人賂吏而私錄之。

    吏督之急,且問其故。

    曰:‘吾愛其語,将和之也。

    ’吏曰:‘賊詩不中和他!’”子瞻亦曰:“少壯讀書,頗知故事。

    孔子嘗出。

    顔、仲二子行而過市,而卒遇其師。

    子路矯捷,躍而升木。

    顔淵懦緩,顧無所之,就市中所謂石幢子者避之。

    既去,市人以賢者所至,遂更其名曰‘避孔子塔’。

    ”坐者絕倒。

     狼驢 袁元峰閣老與郭東野同朝。

    郭戲袁曰:“今日東門丁報一猿走入,西門又報一狼走入。

    已知皆是狼,然則猿亦似狼乎?”袁曰:“今日有人索題居扁者。

    予問居在何處?曰:在郭東野外。

    因題之曰:郭東野廬。

    ” 陶榖使吳越 陶榖在翰林日,念宣力已久,意希大用,使同類乘間探之。

    藝祖曰:“翰林草制,皆檢前人舊本,俗所渭‘依樣畫葫蘆’耳。

    ”榖題一絕于玉堂署,雲:“官職須從生處有,才能不管舊時無。

    堪笑翰林陶學士,年年依樣畫葫蘆。

    ”藝祖見之,薄其怨望。

    後奉使吳越,忠懿王宴之,因食蝤蛑,詢其族類。

    忠懿命自蝤蛑至蜞蚏凡十餘種以進。

    榖曰:“一蟹不如一蟹!”以諷忠懿之不如錢镠也。

    宴将畢,或進葫蘆羹相勸。

    榖不舉筯。

    忠懿笑曰:“先王時庖人善制此羹,今依樣馔來者。

    ”榖嘿然。

     原父酬歐公 劉原父晚年再娶。

    歐公作詩戲之雲:“仙家千載一何長,浮世空驚日月忙。

    洞裡桃花莫相笑,劉郎今是老劉郎。

    ”原父得詩不悅,思報之。

    初歐公與王拱辰同為薛簡肅公婿,歐公先娶王夫人姊,再娶其妹,故拱辰有“舊女婿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之戲。

    一日三人會間,原父曰:“昔有一學究訓學子誦《毛詩》,至‘委蛇委蛇’,學子念從原字。

    學究怒而責之曰:‘蛇當讀作姨字,毋得再誤,’明日,學子觀乞兒弄蛇,飯後方來。

    問:‘何晏也?’曰:‘遇有弄姨者,從衆觀之。

    先弄大姨,後弄小姨,是以來遲。

    ’”歐公亦為之噱然。

     按簡肅公墓文,王拱辰兩為公婿。

    而《詩話》等書皆稱歐公,未解。

     何承天 何承天年老,為著作佐郎。

    諸佐郎并名家年少。

    荀伯子嘲之,呼為“奶母。

    ”何曰:“卿當雲‘風凰将九子’,何言‘奶母’?” 王、範 王文度、範榮期常同詣簡文,範齒勝,王爵勝。

    王遂在範後,王因謂範曰:“簸之揚之,糠秕在前。

    ”範曰:“淘之汰之,砂礫在後。

    ” 祝石林 給事祝石林,曾為黃陂博士。

    偶入郡,與黃岡令劉聯坐。

    令心易之,而嗔其抗直,曰:“吾鄉士人有一破,乃‘大哉堯之為君’一節題。

    破雲:‘以齊天之大聖,極天下之無狀焉。

    ’”祝曰:“吾亦有一破,題是‘不得已而之景醜氏宿焉’。

    破雲:‘處無可奈何之地,遇大不相幹之人。

    ’”同官絕倒。

    明年,祝及第,劉以縣令考察為民。

     王清 王清系掾吏,初授卑官,有異才,累遷嘉興府同知。

    以督責海塘有功,擢兩淮佥憲。

    逾半年,請告歸。

    在嘉時,偕太守行香文廟。

    太守戲指先師,謂公曰:“認得此位老先生否?”清曰:“認得,這老先生人品極高,隻是不曾發科。

    ”太守默然。

     隻誇科第,不論人品,此位老先生,太守反不認得。

     仕宦遲速 魏周泰為新城太守。

    司馬宣王使鐘毓調曰:“公釋褐政府三十六日,擁蓋守兵馬郡。

    乞兒乘小車,一何駛乎!”泰曰:“君名公之子,小有文采,故守吏職。

    猕猴騎土牛,又何遲也!” 陸兵曹、張給事 陸式齋容一日與張給事宴,投壺中耳。

    給事曰:“信是陸兵曹,開手便中帖木耳。

    ”式齋答雲:“可惜張給事,閉口常學磨兜堅。

    ”給事有慚色。

     費侍郎對 費宏官侍郎,其兄奉常。

    公宴,以長少易位,劉瑾适過之,曰:“費秀才以羊易牛。

    ”公答曰:“趙中貴指鹿為馬。

    ” 侍郎谑 景泰間兵、刑二部僚佐會坐。

    時于公謙為兵書,俞公士悅為刑書。

    刑侍郎戲謂兵侍郎曰:“于公為大司馬,公非少司驢乎?”兵侍郎即應之曰:“俞公為大司寇,公非少司賊乎?” 崔副使允,京山侯元之弟也。

    初登第時,偕同年王侍郎寅之子允修,谒王之一鄉前輩。

    其人問崔何人。

    王雲:“崔驸馬弟也。

    乃兄驸馬,此為驸驢。

    ”崔答曰:“此王侍郎兒。

    乃父侍狼,此為侍狗。

    ” 洗馬 劉定之升洗馬,朝遇少司馬王偉。

    王戲之曰:“太仆馬多,洗馬須一一洗之。

    ”劉笑曰:“何止太仆,諸司馬不潔,我亦當洗。

    ” 太常卿大學士 陳師召擢南京太常,門生會餞,有垂涕者。

    李西涯大學士在席,為句雲:“師弟重分離,不升他太常卿也罷。

    ”公應聲曰:“君臣難際會,便除我大學士何妨?”一座絕倒。

     按陳音,莆田人,李東陽同榜,性寬坦。

    在翰林時,夫人嘗試之。

    會客至,呼茶,曰:“未煮。

    ”公曰:“也罷。

    ”又呼幹茶,曰:“未買。

    ”公曰:“也罷。

    ”客為捧腹。

    時因号“陳也罷”。

     增廣、檢讨 内鄉縣李蓘,字子田,官翰林檢讨。

    其弟名蔭,字襲美,久滞增廣生。

    蓑遣書蔭曰:“爾今年增廣,明年增廣,不知增得幾多?廣得幾多?”蔭答書曰:“爾今日檢讨,明日檢讨,不知檢得甚麼?讨得甚麼?” 試官舉子 唐制:舉人試日,既暮,許燒燭三條。

    主文權德輿于簾下戲雲:“三條燭盡,燒殘舉子之心。

    ”舉子遂答雲:“八韻賦成,驚破侍郎之膽。

    ” 僧贊甯等 僧贊甯辭辯縱橫,人莫能屈。

    時有安鴻漸者,文辭隽敏,尤好嘲詠。

    嘗街行,遇贊甯與數僧相随。

    鴻漸指而嘲白:“鄭都官不愛之徒,鄭谷詩:愛僧不愛紫衣僧。

    時時作隊。

    ”贊甯應聲答曰:“秦始皇未坑之輩,往往成群。

    ” 安鴻漸素好谑。

    淩侍郎策,其父曾為鎮所由,父攜拜鴻漸乞名。

    鴻漸命名,曰“教之”。

    蓋言所由生也。

    策後頗銜恨之。

     潘阆常谑惠崇曰:“崇師爾當憂獄事。

    吾去夜夢爾拜我,爾豈當歸俗耶?”惠崇曰:“此乃秀才憂獄事爾。

    惠崇,沙門也。

    惠崇拜,沙門倒也。

    秀才得無詣沙門島耶?” 包山寺在蘇州太湖。

    僧天靈者,博學通文。

    有一秀才嘲之曰:“秃字如何寫?”僧應聲曰;“秀字掉轉尾就是。

    ” 僧錄惠江、中書程紫霄,俱辯捷。

    江素充肥,會暑袒露。

    霄見之,曰:“僧錄琵琶腿。

    ”江曰:“先生觱栗頭。

    ”又見駱駝數頭。

    霄指一大者曰:“此必頭陀也。

    ”江曰:“此輩滋息,亦有先後。

    此先生,非頭陀。

    ” 僧貫休有機辯。

    杜光庭羽士欲挫其鋒,每相見,必俟其舉措以戲調。

    一日,因舞辔于通衢,貫休馬墜糞。

    光庭連呼:“太師!太師!數珠落地!”貫休徐曰:“大還丹!大還丹!” 儒匠 有木匠頗知通文,自稱儒匠。

    嘗督工于道院,一道士戲曰:“匠稱儒匠,君子儒,小人儒?”匠遽應曰:“人号道人,餓鬼道,畜生道?” 古今巧對 劉潛夫 楊平舟棟以樞掾出守莆陽,劉潛夫克莊兄弟俱以史官裡居,郡集公寓。

    王臞軒邁戲之雲:“大編修,小編修,同赴編修之會。

    ”潛夫雲:“欲屬對不難,不可見怒。

    ”王願聞之。

    乃雲:“前通判,後通封,但聞通判之名。

    ”蓋王凡五得倅而不上雲。

    王又嘗拆劉名調之雲:“十兄二十年前何其壯,二十年後何其不壯?”劉應之曰:“二兄二十年前何其遇,二十年後何其不遇?” 東坡、佛印 佛印原儒家流,書無不讀,與東坡友善。

    神廟時,禱旱,命僧人入内修演。

    東坡謂佛印冒侍者入觀盛事。

    上見魁偉,遂賜披剃。

    心頗銜恨。

    一日東坡戲曰:“往嘗與公談及古詩,如‘時聞啄木鳥,疑是叩門僧’,又如‘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未嘗不以‘鳥’對‘僧’也。

    不意今日公身犯之。

    ”佛印曰:“所以老僧今日得對學士。

    ”東坡大笑。

     又舊傳佛印嘗訪坡公。

    公不在,值小妹卧紗帷中。

    佛印曰:“碧紗廚裡卧佳人,煙籠芍藥。

    ”小妹應聲曰:“清水池中洗和尚,水浸葫蘆。

    ”佛印笑曰:“和尚得對佳人,已出望外矣!”按此乃後人好事者之為,公雖曠遠,印不應直入卧闼也。

    又傳小妹夏月晝寝,坡公過之。

    妹戲吟曰:“露出琵琶腿,請君彈一彈。

    ”公應曰:“理上去不得,要彈也不難。

    ”亦可笑。

     東坡為佛印題小像雲:“佛相佛相,把來倒挂,隻好擂醬。

    ”一日佛印亦與東坡題真雲:“蘇胡蘇胡,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相與大笑。

     師公 徐之才父祖并善醫,世傳其業。

    祖孝徵戲之才為師公。

    之才曰:“既為汝師,複為汝公,在三之義,頓居其兩。

    ”衆大笑。

     糞墼 丁公度、晁公宗懿,往因同館,喜相諧谑。

    晁遷職,以啟謝丁。

    丁戲晁曰:“啟事更不奉答,當以糞墼一車為報。

    ”晁答曰:“得墼勝于得啟。

    ”因大笑。

     錢索子 劉閣老嘗議丘文莊著述,戲曰:“丘仲深有一屋散錢,隻欠索子。

    ”丘應曰:“劉希賢有一屋索子,隻欠散錢。

    ” 羊蟹 尤延之極短小。

    壽皇嘗問:“外廷謂卿為秤錘,何故?”對曰:“秤錘雖小,斤兩分明。

    ”上喜之。

    楊誠齋嘗戲呼尤延之為蝤蛑。

    延之呼誠齋為羊。

    一日食羊白腸。

    延之曰:“秘監錦心繡腸,亦為人所食。

    ”誠齋笑吟曰:“有腸可食何須恨,猶勝無腸可食人。

    ”世稱蟹為“無腸公子”。

    一坐大笑。

     梁寶、趙神德 梁寶好嘲戲,至貝州,聞趙神德能嘲,即令召之。

    寶面甚黑,廳上憑案以待。

    須臾,神德入,兩眼俱赤,至階前,寶即雲:“趙神德,天上既無雲,閃電何以無準則?”答雲:“入門來,案後唯見一挺墨。

    ”寶又雲:“官裡科朱砂,半眼供一國。

    ”又答雲:“磨公小拇指,塗得太社北。

    ”寶無以對,愧謝遣之。

     歐陽、長孫 歐陽詢為人瘦小,極其寝陋,而聰敏絕倫。

    太宗常宴近臣,互令嘲谑,以為娛樂。

    長孫無忌先嘲詢曰:“聳膊成山字,埋肩不出頭。

    誰令麟閣上,畫此一猕猴?”詢應聲曰:“縮頭連背暖,漫裆畏肚寒。

    隻緣心渾渾,所以面團團。

    ”太宗笑曰:“詢殊不畏皇後聞耶?” 補唇先生 方幹唇缺,有司以為不可與科名,連應十餘舉,遂隐居鑒湖。

    後數十年,遇醫補唇,年已老矣,人号曰“補唇先生”。

    又性好侮人。

    嘗與龍丘李主簿同酌。

    李目有翳,幹改令譏曰:“措大吃酒點鹽,軍将吃酒點醬。

    隻見門外著籬,未見眼中安障。

    ”答曰:“措大吃酒點鹽,下人吃酒點鲊。

    隻見手臂着襕,未見口唇開褲。

    ” 王琪、張亢 王琪、張亢同在晏元獻幕。

    張肥大,王以太牢目之。

    王瘦小,張以猕猴目之。

    一日有米綱至八百裡村,水淺當剝載,張往督。

    王曰:“所謂‘八百裡剝’也。

    ”張曰;“未若‘三千年精’矣。

    ”琪嘗嘲亢曰:“張亢觸牆成八字。

    ”亢應聲曰;“王琪望月叫三聲。

    ” 吳原墅、王玉峰 蘇州吳原墅麻臉胡須,莆田王玉峰面歪而眼多白。

    王戲雲:“麻臉胡須,羊肚石倒栽蒲草。

    ”吳應雲:“歪腮白眼,海螺杯斜嵌珍珠,”二人同部,聞者鼓掌。

     蘇小妹 東坡有小妹,善詞賦,敏慧多辯,其額廣而如凸。

    東坡嘗戲之曰:“蓮步未離香閣下,梅妝先露畫屏前。

    ”妹即應聲雲:“欲扣齒牙無覓處,忽聞毛裡有聲傳。

    ”以坡公多須髯,遂亦戲答。

    時年十歲耳。

     一說雲:“去年一點相思淚,至今流不到腮邊”,以坡公長颏也。

     多髯 李從俨生辰,賀客秦鳳陋而多髯,魏博少年如美人。

    魏戲雲:“今日不幸與水草大王接坐。

    ”秦曰:“夫人無多言。

    ”四座皆笑。

     徐之才 魏收戲徐之才曰:“君面似小家方相。

    ”之才曰:“若爾,便是卿之葬具。

    ” 張玄祖 張玄祖八歲虧齒。

    先達知其不常,戲之曰:“君口複何為狗窦?”答曰:“正使君輩從此中出入。

    ” 嚴、高二相公 常熟嚴相公面麻,新鄭高相公作文用腹草。

    前後在翰林時,高戲嚴曰:“公豆在面上。

    ”嚴應聲曰:“公草在腹中。

    ” 楊梅、孔雀 梁國楊氏子六歲,甚聰慧。

    孔君平詣其父,呼兒出見。

    為設果,果有楊梅。

    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兒應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 虞寄 虞寄年數歲。

    客候其父,遇寄于門,戲曰:“郎子姓虞,必當少智。

    ”寄應曰:“字義不辨,豈得非愚?”客大慚。

     何、顧 隋何妥八歲。

    顧良戲曰:“汝何是荷葉之荷,抑河水之河?”妥曰:“先生姓顧,是堅固之固,抑新故之故?”衆異之。

     郭、曾 泰和曾給事忭,與郭工部恺飲間,曾嘲曰:“汝犬羊之鞟乎,虎豹之鞟乎?”郭應曰:“爾何曾比予于是!” 二柳孤楊 柳機、柳昂在周朝,俱曆要任。

    隋文帝受禅,并為外職。

    時楊素方用事,戲語機雲:“二柳俱摧。

    ”機曰:“不若孤楊獨聳。

    ” 歸、皮 皮日休谒歸仁紹,不遇,作龜詩嘲歸曰:“硬骨殘形知幾秋,屍骸終是不風流。

    頑皮死後鑽應遍,都為平生不出頭。

    ”歸作氣毬詩嘲皮雲:“八片尖皮切作毬,水中浸了火中揉。

    一團閑氣如常在,惹踢招拳卒未休。

    ” 盧、狄 狄仁傑戲同官郎盧獻曰:“足下配馬乃作驢。

    ”獻曰:“中劈明公,乃成二犬。

    ”傑曰:“狄字犬傍火也。

    ”獻曰:“犬邊有火,是煮熟狗。

    ”。

     韓盧後 苻堅遣韓博使晉。

    博有口才,桓溫令刁彜嘲之。

    彜謂博曰:“卿是韓盧後。

    ”博亦曰:“卿是韓盧後。

    ”溫笑曰:“刁以君姓韓故耳。

    彼姓刁,那得是韓盧後耶?”博曰:“明公脫未之思,短尾者為刁也。

    ”一坐皆笑。

     崔季珪 冀州崔季珪琰,九歲應秀才舉。

    時陳元方為州刺史,嫌其幼。

    琰曰:“昔項橐八歲為孔子師,今自恨年已過矣。

    ”元方戲之曰:“卿宗與崔杼近遠?”琰曰:“如明公之與陳恒。

    ” 盧、陸 盧志字子通,範陽人,尚書珽少予。

    于衆坐問陸士衡:“陸遜、陸抗是君何物?”答曰:“如卿于盧毓、盧珽。

    ” 謝、劉二子 謝莊子謝瀹,嘗與劉湎子劉浚飲,推讓久之,浚曰:“謝莊兒不可雲不能飲。

    ”瀹曰;“苟得其人,自可流湎十日。

    ”浚慚之。

     殷、何二子 殷淳與何勗共食蒓羹盡。

    勗曰:“益殷蒓羹。

    ”勗,司空無忌子也。

    淳徐辍筯曰:“何無忌憚!”。

     庾、孫二子 庾園客庾翼子詣孫監,盛。

    見齊莊放在外,尚幼,而有神意。

    庾試之曰;“孫安國何在?”即答曰:“庚稚恭家。

    ”庾大笑曰:“諸孫大盛,有兒如此!”又答曰:“未若諸庚之翼翼!”還語人曰:“我故勝,得重喚奴父名。

    ” 王慈 琅琊王僧虔,長子慈,年十歲。

    共時輩蔡約入寺禮佛,正見沙門等忏悔。

    約戲之曰:“衆僧今日何乾乾?”慈應聲答曰:“卿如此不知禮,何以興蔡氏之宗?”約,興宗之子也。

    謝超宗見慈學書,謂之曰:“卿書何如虔公?”答曰:“慈書與大人,如雞之比鳳。

    ”超宗,鳳之子。

     伍伯、驵儈 晉庾純之父,嘗為伍伯。

    賈充之先,嘗為驵儈。

    充置酒而純未至。

    充曰:“君行常在人先,今何後?”純曰:“會有小市井事未了,是以後耳。

    ” 酬外祖戲 王彧子絢,年六歲,讀《論語》至“周監于二代”。

    外祖何偃曰:“可改‘爺爺乎文哉’。

    ”彧郁同音,吳蜀間呼父為爺。

    絢曰:“尊者之名,安可戲?甯可雲‘草翁之風必舅’。

    ”偃父何尚之,絢之外祖翁也。

     申、許二公 許公國,與申公時行,相約詣一所公議。

    申詣許拉之。

    許曰:“此才午時,已行乎?”申應曰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