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严宗香薰抄第六

首頁
    平等。

    無佛劫與有佛劫平等。

    一佛劫中有不可說佛。

    不可說佛劫中有一佛(文)。

     疏四上雲。

    二三及四文并可知(文)。

     鈔十下雲。

    言二三及四文并可知者○三即有佛無佛。

    如過去莊嚴。

    現在賢劫。

    未來星宿。

    各有千佛名為有佛。

    此後六萬二千劫空過。

    無有佛名為無佛劫。

    四即多少。

    如威光修因種種莊嚴劫中。

    有十須彌山微塵數佛。

    大通智勝佛處東南方。

    梵王贊言。

    一百八十劫空過無有佛。

    準十住毗婆沙第十雲。

    如經中說。

    諸佛比丘。

    是賢劫前九十一劫。

    毗婆屍佛出。

    百三十一劫有佛出。

    一名屍棄。

    二名毗式婆。

    此賢劫中鸠樓孫迦那含牟尼迦葉佛出。

    六萬二千劫空過無佛(文)。

     刊五雲。

    三有無佛者。

    謂如莊嚴劫賢劫星宿劫等。

    是有佛劫。

    從此已後。

    六萬二千劫空過無佛出。

    是無佛劫。

    四一多劫有多一佛者。

    如勝音刹種種莊嚴劫。

    有十須彌山塵數佛出。

    是一劫中有不可說佛。

    又如次雲。

    如來無量曠劫。

    行自然正覺出世間。

    于當來世無量劫身應一劫。

    如大雲。

    是不可說劫中有一佛也(文)。

     梵網經下雲(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法門品)。

    若有犯十戒者。

    應教忏悔。

    在佛菩薩形像前。

    目夜六時。

    誦十重四十八輕戒。

    若到禮三世千佛得見好相(文)。

     法藏疏下雲。

    三若有下。

    教忏犯十重罪。

    謂若有犯十重者。

    教忏悔方法。

    言三世千佛者。

    謂過去莊嚴劫中。

    花光如來為首。

    下至毗舍浮如來。

    如是等一千諸佛。

    今此賢劫中。

    俱留孫如來為首。

    下至樓至如來。

    一千佛。

    未來星宿劫中。

    日光如來為首。

    下至須彌相如來為一千(文)。

     賢劫經十三雲(歎古品)。

    佛言。

    喜王。

    欲知爾時普廣意轉輪聖王。

    則定光如來是也。

    其佛侍者。

    名曰無損智比丘者。

    維衛佛是也。

    其王千子。

    是賢劫中過千佛已六十五劫。

    當斷無佛。

    然後有劫号名大稱。

    皆同斯劫成最正覺。

    其彼世時八萬大臣。

    在大名稱劫而複學道。

    過劫已中間斷絕。

    竟八十劫都無佛興。

    然後有劫名喻星宿。

    其八萬大臣。

    于斯劫中成最正覺(文)。

     先年之比。

    宗性勘此文為探玄記。

    如星宿劫中有八萬佛出之釋證據畢。

     佛名經二雲。

    劫名莊嚴。

    彼劫中有八萬四千如來成佛。

    我悉歸命彼諸如來(文)。

     同經九雲。

    舍利弗。

    莊嚴劫中有八萬四千佛出世(文)。

     私雲。

    任此等經文。

    準莊嚴劫。

    可思星宿劫欤。

     各有所據故别也(文)。

     俱舍論一雲(分别界品)。

    暖欲名冷。

    食欲名饑。

    飲欲名渴。

    此三于因立果名故。

    作如是說。

    如有頌言。

    諸佛出現樂。

    演說正法樂。

    僧衆和合樂。

    同修勇進樂(文)。

     光一末雲。

    冷饑渴三相。

    隐難知。

    若不約果以明。

    其體難顯。

    謂暖欲因名冷。

    食欲因名饑。

    飲欲因名渴。

    冷饑渴三。

    是欲異名。

    因觸生欲。

    觸是因。

    欲是果。

    此三皆于觸因之上。

    立欲果之名。

    作如是說。

    故入阿毗達磨雲。

    由此所逼。

    暖欲因名冷。

    食欲因名饑。

    飲欲因名渴。

    此皆于因立果名故。

    引頌證于因立果名。

    佛出世非樂。

    能生樂故。

    稱佛為樂。

    因立果名。

    餘準此釋。

    問。

    火大熱觸亦生冷欲。

    何不以欲标名。

    解雲。

    火大是強當體立稱。

    冷觸昧劣故。

    從果立名(文)。

     寶一末雲。

    論暖欲名冷至飲欲名渴。

    第三因取果名。

    文中有三。

    一釋果名。

    二結歸因稱。

    三引例證成。

    此即初也。

    暖欲食欲饑欲。

    是心所欲數。

    由身中有觸力令欲暖。

    有觸力令欲食。

    有觸力令欲饑。

    所令欲名冷饑渴。

    即是由其能令觸。

    即能令觸從果為名。

    名冷饑渴。

    論此三于因至故作是說。

    第二結也。

    論如有頌言至同修勇進樂。

    第三引例證也。

    諸佛出世等。

    與樂為因名為樂。

    問。

    澀滑輕重各别相對立。

    何故對冷不說暖耶。

    答。

    暖是能造即是火大。

    故不說也(文)。

     泰一雲。

    謂冷觸所逼。

    必欲得暖故。

    約暖欲以釋冷觸。

    食欲名饑。

    飲欲名渴。

    此皆于因立果名故。

    作如是說者。

    如人不食脹胃空虛。

    火大動發生觸。

    觸身起食欲。

    名食欲為饑。

    如人不飲肺胃虛燥。

    火大動發生觸。

    觸身起飲欲。

    名飲欲為渴。

     大般若經四百五雲(第二分觀照品)。

    當佛說。

    此修行般若波羅密多。

    諸菩薩摩诃薩。

    獲勝利時。

    衆中有三百苾刍。

    即從座起。

    以所著衣持用奉佛。

    皆發無上正等覺心。

    爾時世尊。

    即便微笑。

    從面門出種種色光。

    尊者阿難。

    從座而起。

    偏覆左肩右膝着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世尊。

    何因何緣現此微笑。

    大聖現笑必有因緣。

    請垂矜愍唯願為說。

    佛告阿難。

    是從座起三百苾刍。

    從此已後。

    六十一劫星喻劫中。

    當得作佛皆同一号。

    謂大幢相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禦士天人師佛薄伽梵(文)。

     同經五百五十四雲(第四分散花品)。

    是時衆内六千苾刍。

    俱從座起頂禮佛足。

    偏覆左肩右膝着地。

    向薄伽梵曲躬合掌○爾時世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