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狀如益州所出者。
而色甚鮮白。
觸之便碎。
用此和水先以面作餅。
數漬其中。
然後食之。
淨妙謂務令精潔。
使色香兼備也。
布利迦譯雲着[食*監]餅。
以種種上味和合為[食*監]。
作之間穴餅有二種。
或刺為孔穴。
或狀如亂絲。
重重問穴。
加以衆味也。
末塗矢羅餅亦着[食*監]。
兼以糖蜜塗之。
媲諾迦餅用起面作之。
着[食*監]以蘇油煮。
狀如水上浮泡。
甚可愛也。
無憂是卷緣沙糖餅。
播缽吒食是不起面?餅。
如是諸肴膳者亦謂随諸方國所有上味及珍妙果随意獻之也。
其白糖白石蜜沙糖蘇蜜又各别置之。
種種漿飲者。
西方漿法甚多。
皆雜以香藥美而愈疾。
及蒲桃等諸非時漿。
如毗尼所說。
其食乳酪亦用畢撥或龍腦等。
如醫明食法為之。
大抵西方造食及飲啖先後次第多依藥術有養性防疾之功。
故多盡其天年。
鮮夭折之患也凡置食處當以塗香周遍塗之置食垸内遍布蓮荷葉或芭蕉葉等令使周遍。
若無應用新淨白疊或淨布。
極以淨水浣濯。
以香遍塗。
塗布食時上首諸尊當增加之。
謂中胎胎藏毗盧遮那第一院觀音金剛手。
次院文殊等四菩薩。
外院釋迦牟尼。
及所奉本尊等。
假令餘位置一分者。
上首諸尊當置二分。
或餘位置二分者上首諸尊置三分。
瞿醯雲。
曼荼羅主當數倍加之。
雖有此階降不同。
然上自諸佛下至世間鬼神皆應等心供養。
務令豐厚均等也。
乃至不辨者。
但當供養部主。
或置食内院運心供養一切諸尊。
所奉香華等例此可知也
次說奉獻燈明者。
香油之類甚多。
謂檐蔔香油。
蘇摩那華油等。
凡作香油等法當取新華如作鬘法穿之懸置日中。
承以油器以物取油。
于華上灌之。
令還堕油中已。
又複取油灌之。
如是周而複始。
從日出至日入乃停。
明日又取新華作之如前。
令此油香氣與此華香氣均等。
然後止也。
其獻食及燈明等諸器以衆寶為上。
若不能辨用銀銅等。
乃至新淨瓦器亦得充事也
四方缯幡蓋者。
若有财力當于一一尊所各别置之。
亦雜寶為上。
若不能辨當用雜彩乃至繪畫。
畫時當用淨物。
不得用膠等也。
若不能廣造者。
下至四方各置一蓋。
門标鈴铎等皆随力分作種種莊嚴。
兼準約入秘密曼荼羅品中所示之相。
經雲。
或以心供養一切皆作之者。
如世尊說。
諸供養中心最為上。
如前一一供物皆當運心遍及法界以真言秘印持之。
如供養次第中廣說。
或觀大寶樹王遍覆一切世界。
如華嚴菩提樹王之相具足莊嚴。
随一一所須受用之具悉于中出。
無有窮盡。
遍至一切賢聖前廣大供養。
并普濟一切衆生。
如是運心已。
當用虛空藏轉明妃加持自然随意成就也
次說吉祥瓶法當用金銀等寶。
乃至無者應以瓷或淨瓦為之極令圓滿端正。
又不洩漏。
如毗尼中方便灌灑淨水盛滿其中。
入五寶五谷五藥。
于瞿醯中說之。
然此五藥皆出五天。
此方不能遍有也。
又取如前所說諸塗香抹香和水。
兼置龍腦牛黃于瓶中插以寶華。
或随方土所有名華。
取其華果條葉茷好圓具者使間錯垂布。
令極端嚴。
以彩缯纏頸。
并系花鬘。
塗以衆香。
結護作淨方便亦如供養次第中說。
于中胎藏當安五瓶。
最中大日瓶安華台。
餘置外華蕊中。
凡獻中胎食時。
四佛四菩薩各随本座在華台内。
奉毗盧遮那者置華台前也
若有力者于一一尊所皆置一瓶。
如不能爾随内外方于上首諸尊處置之。
其四門處各置二瓶。
四角各置一瓶。
通門外别有一瓶。
用降三世真言印加持之。
拟出入時灑身自護。
及召弟子入時亦用灑之。
護摩處又别置一瓶。
大略可百餘瓶也。
經雲。
六瓶者是最少之限。
當于中胎四方各置其一。
門外一瓶必定不得阙之。
若用十八瓶者中胎置一瓶。
第二院大勤勇處蓮華金剛部主及門凡四瓶。
第二院四大菩薩。
謂文殊等各置一瓶。
外院四門四角及門外者用之适足。
所欲受灌頂者。
若多各随人數令造一瓶。
不得阙少也。
如香水瓶者。
諸阏伽器亦然。
當用金銀白琉璃等為捖。
乃至商佉熟銅石木。
或以樹葉新瓦盛衆香水置諸名華。
如前所置瓶處亦一一置之。
又當于諸尊處各奉淨衣。
如前所說上首諸尊亦準獻食法倍增。
故雲各兼服。
若不能辨者但于上首諸尊處置之。
或以箱箧随其所有置在中胎院内。
運心供養一切諸尊。
凡獻中胎供具當置中胎外一重空界中。
若獻無名諸尊當置三重界緣之内。
又供養時先當奉阏伽水次獻塗香次獻華燒香飲食後獻燈明。
經文先後不次也
複次若深秘釋者。
塗香是淨義。
如世間塗香能淨垢穢息除熱惱。
今行者以等虛空阏伽洗滌菩提心中百六十種戲論之垢。
以住無為戒塗之。
生死熱惱除滅。
得清涼性故曰塗香。
所謂華者是從慈悲生義。
即此淨心種子。
于大悲胎藏中萬行開敷。
莊嚴佛菩提樹。
故說為華。
燒香是遍至法界義。
如天樹王開敷時香氣逆風順風自然遍布。
菩提香亦爾。
随一一功德即為慧火所焚解脫風所吹。
随悲願力自在而轉。
普薰一切故曰燒香。
飲食是無上甘露不生不死之味。
若能此味果德成就。
更無過上味時即名入證。
故說為食。
所謂燈者是如來光明破暗之義。
言至果地時心障都盡。
傳無盡慧遍照衆生。
故說為燈。
若豎說者一一地中皆具如是五義。
若橫說者一一門中皆置如是五義。
例如上文所明。
諸食雖異适口則一。
然随調膳人有種種滋味。
不同餘香華等。
當知例爾。
若行者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