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胎藏三密钞卷第五

首頁
    亦能滿足。

    如大寶王在高幢上充足一切。

    故名不空也。

    一切真言自在者。

    猶如如來為諸法之王于法自在。

    今此真言亦如是。

    于一切真言而得自在也。

    以此因緣複名真言之王。

    複名真言導師。

    如多人入海。

    依于導師。

    乃至有所進達得大寶聚。

    還歸受用。

    此真言王亦複如是。

    為一切真言導師也。

    導師即是救世者。

    言此真言即同于佛也。

    又複具大威德。

    如來自在秘密神通之力。

    皆由此生。

    若行者能如法行即亦同此真言而得如此也。

    三三昧坐者。

    謂身口意三三昧耶也。

    口真言身法印心本尊也。

    座義更問之。

    今謂即金剛座也(私雲。

    經無座字。

    若異本欤。

    疏牒經)(文上下多爾。

    更問)三法圓滿者。

    謂理行果也。

    教即上來所說。

    今于教下滿此三法究竟無餘也(乃至)即住巧智生三昧。

    謂此三昧能生是如來普門善巧之智故。

    以為名也。

    百光遍照真言者。

    謂從此一字而百法明光遍流而出也(乃至)百威德之光從此而出世(乃至)此真言即同救世者。

    即佛也。

    有大威德。

    謂如來威神也。

    此真言即是一切法自在牟尼。

    此即毗盧遮那之别名也(乃至)當知此字即我所加持即同于我。

    與我無異。

    我即佛自體也。

    我以此真言門故。

    随類普現色身遍法界。

    一切衆生之類。

    随彼種種見之。

    身能一時普現。

    其身随其心欲而為示現。

    非但現身而已。

    然彼心願思念無量不同。

    乃至一須曳間有無量樂皆能滿足。

    故雲思發智也(私雲。

    經雲。

    随思願坐起。

    雲雲。

    此?智字恐起宗欤。

    二字草相似故有此誤欤。

    下準之)又複起彼入道之機故雲發智也(乃至)故此種種方便句應勒修學也。

    若修者即得清淨我。

    此中清淨我者即是毗盧遮那也。

    然此字輪最中置此真言王。

    次外一輪有十二字。

    謂從伊至奧凡十二三昧聲也。

    次外輪布于百字先。

    從●等二十五。

    次●等二十五。

    次●等二十五。

    以此中俄(上)若(上)拏那麼(上)五字是大空之點遍一切處故。

    同布列也(又别時釋雲。

    此五字在别外十二字同布之。

    更問雲雲。

    私雲。

    )(注意如何)若作五重布者。

    此●等二十五字為第一輪。

    ●等為第二輪。

    ●等為第三輪。

    ●等為第四輪亦得也(更問之意未盡)其布字次第逐日右轉也(私雲。

    加涅槃點字。

    ?與軌不同。

    又?意作五重時。

    不加伊字欤。

    可詳)又上文雲。

    是故種類中(謂于一切所欲中)謂于一切事中不如求此正覺句也(乃至)清身離障。

    謂行者自淨其身令離一切障而修行之也。

    一切種謂于一切方便包類中修也(私雲。

    此經?文極難詳也。

    就中?文或似隐密。

    或似文誤。

    其意極難量。

    故不能進)(止。

    今隻抄号句不依文次第。

    然此布字有雲。

    欲作百光王真言念誦之時可用之。

    若作無所不至真言念誦之時不可)(用。

    其布字各别故。

    雲雲。

    更問。

    又有雲。

    此法印相有不同。

    又此布字有四不同。

    雲雲。

    又此百光王法有持誦法自)(可知之。

    雲雲。

    可尋。

    又有異說。

    不邊委記) 次念誦(私雲。

    此中光明念珠前事。

    後正明念誦法) 軌雲。

    頂戴盤珠掌内。

    進力屈上節(乃至)持珠當心上。

    餘如蘇悉地記雲。

    光持珠先以右手握珠置左手中。

    即置合掌中。

    誦旋轉真言。

    唵嚩日羅(二合引)獄四耶(二合引)惹(引)跛三(引)麼曳(引)吽。

    三返事了三轉其珠(私雲。

    有雲。

    随誦旋轉。

    有雲。

    三轉表三轉法)(輪)即複置合掌中(私雲。

    有雲。

    依三部法執珠三度回轉。

    纏左手頭指以下四指。

    而更脫)(取薰壇燒香。

    次安左掌則安虛心合掌中。

    若佛部微開大指。

    若蓮部開中間六指成蓮花形。

    若金部折屈風撚二)(空端。

    是義真阿阇梨說也。

    有雲。

    珠入二掌。

    二小珠緒從二手上越之垂懸。

    二空風端相撚)有雲。

    從空風間垂出之舉頂發願(私雲。

    有雲。

    發五大願。

    有人欲入念誦發五大願)後下胸前誦淨珠真言。

    唵尾嚧(引)左曩(引)麼攞娑嚩(二合引)賀。

    加持珠鬘而置本處(私雲。

    千手軌先淨珠次旋)(轉。

    先德義依此次第)次誦蓮花百字明(私雲。

    有雲。

    此中旋轉真言。

    蓮花百字出金剛)(界千手軌等。

    又此百字或不用之)暫入三昧觀諸法本不生(私雲。

    安珠本處)(以後。

    有雲。

    次結定印入定。

    次法根本印。

    有雲。

    次根本印。

    次本尊觀。

    觀入我我入及本不生理等。

    又或此珠法之前。

    )(先根本印次入定)從定而起誦持珠真言(私雲。

    蘇悉地軌有三部淨珠真言。

    三)(部成就珠真言。

    成就珠真言。

    成就珠真言。

    經名持珠真言。

    軌意并是造珠之法。

    經似念誦之法則也。

    念誦亦用之。

    )(彼文如下出)移珠印者。

    以右手大指撚無名指端。

    以頭指押中指上節(私雲。

    有雲。

    空水相撚。

    地開微屈。

    風押大背)左手亦然(私雲。

    此亦悉地佛部執數珠印也。

    即通三部。

    彼文亦如下)二手當乳相去四寸。

    方移珠鬘(私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