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為本者。
若能以身率物,宏揚佛化,即為自利利人與己立立人也。
●做功德當以開人智識為最。
即以身率物,宏揚佛化,唯以自利利他,己立立人為志事。
于虛名浮利,略不萦心⑴,于倫理清規,決不違犯,俾凡見者聞者,悉生景仰之心。
所謂以言教者訟,以身教者從,世出世間,無一事不以身為本者。
本若不立,縱有作為,悉是場面上事。
既非真修,必招外侮,反令邪見人據此以謗佛法,自他二利既失,生死大事何了。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二第2022頁 南通金沙區佛教居士林成立宣言)
汝以教員兼弘佛法,宜随分随力,何可強求各界人士之信仰。
以身率物,是為根本,若于其中或有侵蝕,人便不生信心矣。
外學縱高,真行無有,汝欲兼通,亦徒然耳。
以言教者訟,以身教者從,此自利利人己立立人之鐵章程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八第1173頁 複林贊華居士書十)
汝母發願寄款交光随意作功德,及助印蕪鈔。
依光鄙見,做功德當以開人智識為最。
拟以此款任印《觀音頌》,普遍施送于遠近,俾一切人同知觀音大士,為法界衆生之恃怙,随類現身,尋聲救苦,兼以輔弼彌陀,接引衆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590頁 複周孟由昆弟書)
【423】為什麼說凡欲利人,須從自己真實修持為主?
●凡欲利人,須從自己真實修持為主。
若隻口說而不力行,或于倫常,或于朋伍,居心作事有不合宜,則便難感格矣。
世出世皆以身為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此言,乃千古不易之聖訓。
一超直入如來地,當念圓彰寂照心。
彌陀誓願宏深,因茲九界同歸十方共贊,淨土法門廣大,故得千經俱聞萬論均宣,此二聯與歸宗二字及序悉有相應處。
所言念佛之課,光不能立,此須汝自己按各人及大家之身分而立。
如欲取法,淨土諸書,印光《文鈔》,皆可參考。
凡欲利人,須從自己真實修持為主。
若隻口說而不力行,或于倫常,或于朋伍,居心作事有不合宜,則便難感格矣。
世出世皆以身為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此言,乃千古不易之聖訓。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禦于家邦,此拯邦之根本法輪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42頁 複王拯邦君書)
【424】最危險之時世為什麼要以念佛為主?做功德要改念《地藏經》嗎?
●念佛一法,最易得益。
以文少而易念,即有人持刀欲殺,亦能念,念即得益。
是知最危險之時世,當以念佛為主,何可改向之念佛為念經乎?地藏菩薩救苦心切,然比阿彌陀佛臨終接引,令得往生,則又相去懸遠。
凡做功德,仍以念普佛為事,不必改念《地藏經》。
念佛一法,最易得益。
以文少而易念,即有人持刀欲殺,亦能念,念即得益。
蘇州楊鑒庭⑴因于城門向東洋兵鞠躬,心念觀音聖号,其人不喜鞠躬,即以刀砍下,(此蓋前生怨家,今以破頭皮了之。
)及至頭,則成平的。
頭皮已破,血流許多,而頂骨一毫莫傷。
若非刀轉為平,則頭已成兩塊矣。
是知最危險之時世,當以念佛為主。
彼矜奇競異⑵者,皆不注重在救苦難,注重在顯己之智識高超耳。
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其數有無量無邊,皆受普賢菩薩教,以十大願王功德,回向往生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
此其人為何如人,此其事為何如事,況我輩值千古未有之刀兵大劫,何可改向之念佛為念經乎?地藏菩薩救苦心切,然比阿彌陀佛臨終接引,令得往生,則又相去懸遠。
固宜婉勸慧甲,仍照舊規為事,易行而利益多多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四第336頁 複陳慧恭居士書)
【425】何為居士?怎樣做一個名副其實的居士?
●居士之名者,居家修道之士也。
居士發金剛堅固之心,誓行自他兼利之事。
盡倫學儒,盡性學佛。
追蹤過去先覺,不肯稍涉退屈。
是名真佛弟子,是名真大丈夫。
是名副其實之居士。
金沙居士林,已經成立,當于居士之名實事業,一肩擔荷。
則世返唐虞⑶,人希聖賢,當不久可親見矣。
所言居士之名者,居家修道之士也。
實者即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衆善奉行,修行世善,以立其基。
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普願自他,同了生死。
能如是者,方可不負居士之名。
若是入林林友,各發金剛堅固之心,誓行自他兼利之事。
盡倫學儒,盡性學佛。
追蹤過去先覺,不肯稍涉退屈。
是名真佛弟子,是名真大丈夫。
則居士之名實事業,可以光輝即世,垂裕後昆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二第2022頁 南通金沙區佛教居士林成立宣言)
【426】欲為佛弟子,怎樣行持才可不愧佛心之名?
●為佛弟子,必須依教奉行。
于家庭必須盡孝、盡悌,對朋友必須勸善規過,居心必以誠敬為主,作事必以慎重當先。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起一念不正心,即是惡,必須洗滌淨盡,非謂行之于事,方為惡也。
凡屬主敬存誠,希聖希賢之念頭,即是善,必須擴充令其由中達外,圓滿無餒。
世之大惡莫過于殺生食肉,若能自由即可斷葷,否則心生憐憫勿貪多食。
世間大善莫過于自己念佛求生西方,又種種方便勸父母兄弟,妻子眷屬,鄉黨鄰裡,親戚朋友及一切有緣者,同念佛求生西方。
汝宜量力而行,庶可不愧佛心之名矣。
昨由上海商務印書館轉來汝書,知年當志學,便慕佛道,不勝欣慰。
即令商務館任心白君寄汝《文鈔》一包,以便自看,餘送有善根者。
一切衆生,皆有佛性,但以迷而不知,反承此佛性功德力,起貪嗔癡,造殺盜淫,以茲沉淪于三途六道,永不能出。
如來愍之,令修戒定慧以斷妄起之貪嗔癡。
貪嗔癡盡,則可了生脫死,超凡入聖矣。
此自力法門,欲于現生了脫者,萬不得一。
以故令生信發願持佛名号求生西方。
果能信願真切,即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
較彼仗自力者,其艱易天地懸隔也。
汝既欲皈依佛法,為佛弟子,必須依教奉行,方可名實相副。
于家庭必須盡孝、盡悌,對朋友必須勸善規過,居心必以誠敬為主,作事必以慎重當先。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起一念不正心,即是惡,必須洗滌淨盡。
非謂行之于事,方為惡也。
凡屬主敬存誠,希聖希賢之念頭,即是善。
必須擴充令其由中達外,圓滿無餒。
世之大惡莫過于殺生食肉,若能自由即可斷葷,否則心生憐憫勿貪多食。
世間大善莫過于自己念佛求生西方,又種種方便勸父母兄弟,妻子眷屬,鄉黨鄰裡,親戚朋友及一切有緣者,同念佛求生西方。
汝宜量力而行,庶可不愧佛心之名矣。
尋常皈依必起法名,即以汝名為法名。
汝其顧名思義,勉力而為則可不負此一番誠心矣。
詳看《文鈔》,修持之法,悉可了知。
不必常常來信,緻令彼此煩心。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39頁 複佛心居士書)
【427】做善事對念佛有沒有妨礙?
●若能令伴助主,則無妨礙之可雲。
念佛人宜修一切善行,然須分出主伴正助。
倘主伴倒置,則其利甚少。
若能令伴助主,如一人垂拱,百辟布政⑴,何妨礙之可雲。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二第1955頁 答俞大錫居士問)
【428】如何處理持咒與念佛的關系?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
但須主助分明,則助亦歸主。
具縛凡夫,通身業力,匪仗如來宏誓願力,決難即生定出輪回,此意不可不知。
至于持咒一法,但可作助行。
不可以念佛為兼帶,以持咒作正行。
夫持咒法門,雖亦不可思議,而凡夫往生,全在信願真切,與彌陀宏誓大願感應道交而蒙接引耳。
若不知此意,則法法頭頭,皆不思議,随修何法,皆無不可,便成“無禅無淨土,鐵床并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矣。
若知自是具縛凡夫,通身業力,匪仗如來宏誓願力,決難即生定出輪回,方知淨土一法,一代時教,皆不能比其力用耳。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137頁 複永嘉某居士昆季書)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
但須主助分明,則助亦歸主。
若泛泛然無所分别,一目視之,則主亦非主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229頁 複永嘉某居士書一)
第四章 念佛功課與儀軌、方法
【429】念佛一定要有章程嗎?念佛為什麼不可有急欲見佛之心?
●專一念佛,本無定章,可照平常念佛之章程即可。
然心中總将一句佛号,持念不令間斷。
行住坐卧,著衣吃飯,大小便利,均于心中默憶佛号。
于七日中,不令起一切雜念,如子憶母,無時或忘。
念時固然是念,歇氣不念時,心中仍然是念。
隻求心佛相應,切勿起即欲見佛之心。
但求佛号外,無二念而已。
若不明理性,急欲見佛,多招魔事,不可不慎。
汝姊欲專一念佛,本無定章。
若照平常念佛之章程,則五更起禮佛(多少拜,随己立)畢,念《彌陀經》一遍,《往生咒》(三遍,或七遍,或二十一遍)畢,即念《贊佛偈》,繞念若幹聲,然後靜坐半點鐘,再出聲念若幹聲,即跪念觀音、勢至、清淨大海衆菩薩,各三稱,(若欲禮拜,先拜佛若幹拜,九稱菩薩,即作九拜。
)念《發願文》,三皈依,此為早時功課。
吃早飯畢,靜坐一刻,再念佛時,即禮佛三拜,或多拜畢,即念《贊佛偈》,念畢,繞坐皆照前。
唯念佛畢,不念發願長文,但念願生西方淨土中四句⑴即已,禮拜而退。
早或二時。
午飯後二時。
晚課與早課同。
夜間再念一次佛,仍照早飯後章程。
念畢發願,當念蓮池新訂發願文,畢,念三皈依。
此雖有起有落,然心中總将一句佛号,持念不令間斷。
行住坐卧,著衣吃飯,大小便利,均于心中默憶佛号。
于七日中,不令起一切雜念。
如子憶母,無時或忘。
念時固然是念,歇氣不念時,心中仍然是念。
隻求心佛相應。
(即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中除六字洪名之外,無有一切雜念,故名相應。
)切勿起即欲見佛之心。
但求佛号外,無二念而已。
若不明理性,急欲見佛,多招魔事,不可不慎。
亦不可太勞,勞過,則次日便難清爽如法矣。
或者每次念佛,皆念《彌陀經》,《往生咒》,但早起發願,念長發願文,晚亦如之,餘皆念四句即已。
或者早起第一次念《彌陀經》,《往生咒》,以後但接續念佛不斷,至晚念《發願文》,三皈依。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三第139頁 複朱仲華居士書二)
【430】印光大師每日的功課是怎樣的?
●光則早晚必按朝暮課誦直念。
先則日禮數百拜,近數年來事多,隻二時功課。
冬則日過百拜,夏則隻數十拜。
亦隻拜釋迦,彌陀,淨土三經,及諸大乘經,觀音、勢至、清淨海衆,盡虛空、遍法界,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一切尊法、一切賢聖僧。
功課各随己意,亦無定章。
光則早晚必按朝暮課誦直念。
凡起腔唱者,亦作直念,但稍緩點,光絕未學唱念。
然在叢林中,隻可小聲,不得聲聞于外,以緻驚動别人。
先則日禮數百拜,近數年來事多,隻二時功課。
冬則日過百拜,夏則隻數十拜。
亦隻拜釋迦,彌陀,淨土三經,及諸大乘經,觀音、勢至,清淨海衆,盡虛空、遍法界,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一切尊法、一切賢聖僧。
(彌陀之拜,多少不定,按精神天時增減,餘各三拜。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三第114頁 複許止淨居士書)
【431】為什麼念佛一定要有定課?
●訂念佛功課,信願才算堅定。
不訂念佛功課,信願未夠堅定。
印祖皈依弟子趙茂林至蘇州報國寺叩關求見大師。
大師詢問皈依一兩年中“信願堅定如何”,“念佛功課定否”。
并随即開示說:“訂念佛功課,信願才算堅定。
不訂念佛功課,信願未夠堅定,還得要痛切的用功念佛。
”(《印光法師年譜》278頁—天地出版社)
【432】極閑、極忙和半閑半忙三種功課怎麼安排?默念功德一樣嗎?
●各随自己身分而立,不可定執一法。
極閑、極忙,既各有法,則半閑半忙者,自可斟酌其間而為修持法則也。
●若睡眠及裸露澡浴大小便時,及至穢污不潔之處,隻可默念,不宜出聲。
默念功德一樣。
言念佛正行者,各随自己身分而立,不可定執一法。
如其身無事累,固當從朝至暮,從暮至朝,行住坐卧,語默動靜,穿衣吃飯,大小便利,一切時、一切處,令此一句洪名聖号,不離心口。
若盥漱清淨,衣冠整齊,及地方清潔,則或聲或默,皆無不可。
若睡眠及裸露澡浴大小便時,及至穢污不潔之處,隻可默念,不宜出聲。
默念功德一樣,出聲便不恭敬。
勿謂此等時處,念不得佛。
須知此等時處,出不得聲耳。
又睡若出聲,非唯不恭,且緻傷氣,不可不知。
雖則長時念佛,無有間斷,須于晨朝向佛禮拜畢,先念《阿彌陀經》一遍,《往生咒》三遍畢,即念《贊佛偈》,即“阿彌陀佛身金色”偈。
念偈畢,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随即但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或一千聲,或五百聲,當圍繞念。
若不便繞,或跪或坐或立皆可。
念至将畢,歸位跪念觀音、勢至、清淨大海衆菩薩各三稱。
然後念《淨土文》,發願回向往生。
念《淨土文》者,令依文義而發心也,若心不依文而發,則成徒設虛文,不得實益矣。
《淨土文》畢,念三歸依,禮拜而退。
此為朝時功課,暮亦如之。
若欲多多禮拜者,或在念佛歸位之時,則禮若幹拜佛外,九稱菩薩,即作九禮。
禮畢即發願回向。
或在功課念畢禮拜。
随己之便,皆無不可。
但須懇切至誠,不可潦草粗率。
蒲團不可過高,高則便不恭敬。
若或事務多端,略無閑暇。
當于晨朝盥漱畢,有佛則禮佛三拜,正身合掌念“南無阿彌陀佛”。
盡一口氣為一念,念至十口氣,即念《小淨土文》。
或但念“願生西方淨土中”四句偈。
念畢禮佛三拜而退。
若無佛即向西問訊,照上念法而念。
此名十念法門,乃宋慈雲忏主為王臣政務繁劇,無暇修持者所立也。
何以令盡一口氣念?以衆生心散,又無暇專念,如此念時,借氣攝心,心自不散。
然須随氣長短,不可強使多念,強則傷氣。
又止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傷氣。
以散心念佛,難得往生。
此法能令心歸一處,一心念佛,決定往生。
念數雖少,功德頗深。
極閑、極忙,既各有法,則半閑半忙者,自可斟酌其間而為修持法則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94頁 與陳錫周居士書)
【433】既不用擺脫資生事業,又能死心塌地信願念佛,該如何安排?
●念佛一法,極易修持,并不用擺脫資生事業。
朝暮随各人工夫,立一功課。
此外則一切時一切處,均可常念。
或聲或默,各取其便。
又須攝耳谛聽,久而久之,心自為一。
觀來書知宿有慧根。
然隻期做大通家,未能死心塌地,實行了生死之要事也。
信真願真,何以念佛不肯常念乎?念佛一法,極易修持,并不用擺脫資生事業。
朝暮随各人工夫,立一功課。
此外則一切時一切處,均可常念。
或聲或默,各取其便。
又須攝耳谛聽(此法妙極。
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
聽則心歸一處,名為淨念),久而久之,心自為一。
今隻以少時之念而欲無妄念,何可得乎?(《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186頁 複杜蔭南書)
【434】在公門(軍隊)裡如何修行?公職人員如何念佛?
●公門人修行當須盡己職分,以除暴安良保護人民為志。
再加以誦持經咒,信願念佛,則必蒙佛天護佑。
無事則軍威遠鎮,有事則承佛天力,克制敵軍,則是護國将軍,救世菩薩矣。
●完全不必在形迹上論。
心地裡,豈不能常憶念佛耶?如汝憶母,誰不許汝心中常憶母耶?
所言公門修行,不專指誦經持咒念佛而已。
必須盡己職分,除暴安良,并所統之士卒,一一皆以除暴安良保護人民為志,則地方受福,而主将士卒同于冥冥中消除業障,增長福壽矣。
若不以此事,以懇切至誠心誡勖⑴士卒,則兵所到處,地方受淫掠之慘,殆有不堪言者,況甚至又有毀燒屋廬,殺人示威者乎。
居士果能如此,以至誠心令士卒将地方人民作自己家人想,不使彼受無謂之逼抑苦惱,則其功德大矣。
能如是,再加以誦持經咒,念佛名号,則必蒙佛天護佑。
無事則軍威遠鎮,宵小潛伏,有事則承佛天力,克制敵軍,則是護國将軍,救世菩薩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584頁 複河南第五軍副司令部楊明齋書)
汝既在公辦事,形迹上,不必示現修持,心地裡,豈不能常憶念耶?如汝憶母,誰不許汝心中常憶母耶?汝作此等各妨礙說,完全是在形迹上論,非在心地上論也。
現今時局如此危岌,若再不肯心中默念佛,将來之事,究不知其如何解決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八第178頁 複王心禅居士書)
【435】平時修持功課應該怎樣确定?
●在家居士,功課亦可照禅門朝暮功課做,亦可随自意立。
須知所有功課,均以念佛為主,經咒為賓。
修持功課,随機而立,愈簡愈妙。
若都是久修者,不妨依《禅門日誦》而念。
若初心者多,則無論朝暮,均可以念《彌陀經》,《往生咒》,即念佛矣。
朝暮如是,日間如是亦可,不念經咒,即以《贊佛偈》起亦可。
須知所有功課,均以念佛為主,經咒為賓。
知此義,再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