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員之身分而定,庶可适宜。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375頁 複陳慧新居士書)
在家居士,功課亦可照禅門朝暮功課做,亦可随自意立。
如早晚專念《彌陀經》、《往生咒》、念佛,或早則專念《大悲咒》、念佛,晚則念《彌陀經》、《往生咒》、念佛。
或有持《金剛經》者亦可。
然無論誦何經持何咒,皆須念佛若幹聲回向,方合修淨業之宗旨。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323頁 複周智茂居士書)
【436】共修與自修念佛的儀軌有什麼不同?
●共修,當依日誦中念佛起止儀,庶可通途無礙,彼此适宜。
自修,雖可随人自立,然其念誦次第,不可錯亂。
所雲念佛儀軌,須分同衆、獨修兩種。
若同衆修,當依日誦中念佛起止儀,庶可通途無礙,彼此攸宜⑴。
至于獨修,雖可随人自立,然其念誦次第,不可錯亂。
所雲放下身心,閉目凝神,念淨法界、護身咒⑵,及默想《贊佛偈》,禮佛及三菩薩畢。
若誦經,則誦《彌陀經》一遍,《往生咒》三遍畢,然後朗念《贊佛偈》畢,即接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導師阿彌陀佛,即唯念南無阿彌陀佛,宜圍繞念,或數百聲或一千聲。
末念觀音勢至清淨大海衆三菩薩,然後念《發願文》,文畢念三自歸。
是為一期起止。
若欲多誦經,多持咒者,當另立一誦經時。
若一時并行,當先誦經,次誦咒,次贊佛念佛,次發願三歸,此決定不易之次序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四第210頁 複丁福保居士書四)
【437】什麼時候宜默念?什麼時候宜出聲念?
●若終日常念,固宜小聲念、金剛念、默念。
以朗聲常念,必至于傷氣。
未證法身,必須調停得中,方可唯益無損耳。
朗念費力,默持易昏,散持雖亦功德難思,較之攝心淨念,何啻天淵。
念佛聲默,須視其地其境何如耳。
若朗念無礙者,宜于特行念佛儀軌時朗念。
然隻可聽其自然,不可過為大聲。
過為大聲,或緻傷氣受病。
倘所處之境地不宜朗念,則隻可小聲念,及金剛持。
其功德唯在專心緻志,音聲猶屬小焉者耳。
除特行念佛外,若終日常念,固宜小聲念、金剛念、默念。
以朗聲常念,必至于傷氣。
未證法身,必須調停得中,方可唯益無損耳。
朗念費力,默持易昏,散持雖亦功德難思,較之攝心淨念,何啻天淵。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四第212頁 複丁福保居士書四)
【438】閉關專修淨業的功課如何做?
●閉關專修淨業,當以念佛為正行。
早課晚課仍照叢林規矩。
此外念佛宜從朝至暮,行住坐卧常念。
閉關專修淨業,當以念佛為正行。
早課仍照常念《楞嚴》⑴、《大悲》⑵、《十小咒》。
如《楞嚴咒》不熟,不妨日日看本子念,及至熟極,再背念。
晚課《彌陀經》,《大忏悔》,《蒙山》,亦須日日常念。
此外念佛宜從朝至暮,行住坐卧常念。
又立一規矩,朝念一次,未念前拜若幹拜。
(先拜本師釋迦牟尼佛三拜,次拜阿彌陀佛若幹拜,再拜觀音、勢至、清淨大海衆各三拜,再拜常住十方一切諸佛,一切尊法,一切賢聖僧三拜。
)念佛或一千聲,或多或少,念畢再拜若幹拜。
午前一次,午後一次。
再歇一刻做晚課。
初夜念《蒙山》,後念佛若幹聲,拜若幹拜,發願回向,三皈依後,心中默念佛号養息。
卧時隻許心中默念,不可出聲。
出聲則傷氣,久則成病。
雖是睡覺,心仍常存恭敬。
隻求心不外馳,念念與佛号相應。
若或心起雜念,即時攝心虔念,雜念即滅。
切不可瞎打妄想,想得神通,得緣法,得名譽,想興寺廟。
若有此種念頭,久久必至著魔。
若不與汝說破,恐汝以此為好念頭,妄想日日增長,必定著魔無疑。
縱令心淨妄伏,亦不可心生歡喜,對人自誇。
有一分就說有十分,此亦著魔之根。
……入關儀式,亦無定章,總以至誠恭敬為主。
要在先日禮佛,陳己志願。
當日大殿禮佛,至關房令護關人鎖門。
門上隻貼“不慧明心,發心閉關,專修淨業,普為自他,忏除宿咎,增長善根。
”作兩行寫于一紙上,貼于門正中上節。
不必學不洞事的人,用三叉封皮寫封條,俗鄙之極。
日期自擇,亦不可請人封關。
此種都是擺空架子,光極不以為然。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三第23頁 複明心師書)
【439】怎樣繞佛?
●繞佛乃表示随順佛意。
繞佛不能圍佛繞,但在佛前圍繞,亦與圍佛繞同。
又繞佛當如日月之由東,至南,至西,至北,不可由東,至北,至西,至南。
以順繞有功德,逆繞有罪過。
繞佛,當如日月之由東,至南,至西,至北,不可由東,至北,至西,至南。
以順繞有功德,逆繞有罪過。
圍繞之法,西域最重,與禮拜不相上下,其意便随順于佛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八第92頁 複甯德晉居士書)
繞佛不能圍佛繞,但在佛前圍繞,亦與圍佛繞同。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四第361頁 複甯德晉居士書五)
念佛之法,當先立念偈後念名号,第二聲即行圍繞。
或地方寬則作圓繞,地方窄作直繞。
圓繞則從東至南,至西,至北而行。
直繞則壁直走向前,又壁直回頭。
然亦須依由東至南至西至北之規矩以回身,切不可由東至北至西至南,此名逆行有過。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四第366頁 複甯德晉居士書六)
【440】念佛方法為什麼不可執定一法?
●在家人念佛,須稱量自己之精神氣力,宿昔善根,或大、或小、或金剛、或默,坐立繞跪,皆無不可。
若常途通行,宜先繞,次坐,次跪。
繞跪皆覺辛苦,宜坐念。
坐念若起昏沉,宜繞念,或立念。
昏沉去,當複坐念。
宜按鐘,不宜掐珠,以掐珠難養心故。
念佛之法,何可執定。
古人立法,如藥肆中俱備藥品。
吾人用法,須稱量自己之精神氣力,宿昔善根。
或大、或小、或金剛、或默,俱無不可。
昏沉,則不妨大聲以退昏。
散亂,亦然。
若常大聲,必至受病。
勿道普通人,不可常如此,即極強健人,亦不可常如此。
一日之中,熱則去衣,冷則加衣,何得于念佛了生死一法,死執一定,不取适宜,是尚得謂之知法乎?又有提倡掐珠記數者,此亦有利有弊。
利,則一句一掐,不輕放過,則心易歸一。
弊,則靜坐時掐,必緻心難安定,久則成病。
又人之精神,有種種不一,何可執一法,而不知調停從事乎?凡同衆修持,須按大家之精神另定。
個人修持,亦須按自己之精神為定。
何有死法令人遵守乎?精神用極之後,不是退惰,便是生病。
量己力為,則有益無損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211頁 複念西大師書)
在家人不随衆,各人念佛,坐立繞跪,皆無不可。
但不可執定一法,若執定,則人易勞而心或難得相應。
當斟酌其自己之色力及工夫,而取其合宜行之,則有益矣。
若常途通行,宜先繞,次坐,次跪。
繞跪皆覺辛苦,宜坐念。
坐念若起昏沉,宜繞念,或立念。
昏沉去,當複坐念。
宜按鐘,不宜掐珠,以掐珠難養心故。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282頁 複陳慧超居士書)
【441】叢林念佛堂的功課是怎麼做的?
●今叢林念佛堂,皆先念《彌陀經》,經完,念《往生咒》,或三遍或一遍。
然後舉《贊佛偈》。
至偈畢,接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即繞念。
須從東至南至西至北繞,此為順從,為随喜。
順從有功德。
念佛時各随所宜。
今叢林念佛堂,皆先念《彌陀經》,經完,念《往生咒》,或三遍或一遍。
然後舉《贊佛偈》。
至偈畢,接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即繞念。
須從東至南至西至北繞。
此為順從,為随喜,順從有功德。
西域最重圍繞,此方亦與禮拜均行。
若從東至北至西至南,則是反繞,有罪過,不可不知。
繞念一半,即坐默念,約一刻,又出聲念。
念畢跪念佛十聲,觀音、勢至、清淨大海衆各三聲,然後念發願文。
在家人恐室小難繞,則立跪坐念,皆須按己精神而定,正不必令他人為立法則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489頁 複馬契西居士書五)
【442】念佛功課的基本次序是什麼?
●在家人功課可按叢林做功課次序,也可随意自立章程,然不可有幾起幾落之紊亂無章也。
又自己修持,但取誠敬,跪、立、坐、繞,各随其便。
若欲如法,誦《彌陀經》宜跪,立誦亦可。
早起洗漱已,至佛前焚香一炷,或三炷,念《香贊》一遍,香雲蓋菩薩三稱。
一心頂禮常住十方三寶,(三稱三拜,或一稱一拜。
)一心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一心頂禮阿彌陀佛,一心頂禮觀世音菩薩,一心頂禮大勢至菩薩,一心頂禮準提菩薩,一心頂禮摩利支天菩薩,一心頂禮清淨大海衆菩薩。
(各三拜,或一拜)畢,念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即念《彌陀經》一遍,《往生咒》三遍。
如加準提、摩利等亦可。
即接念《贊佛偈》。
偈念完,即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随即念南無阿彌陀佛,或數百聲,或一千聲,宜旋繞念,或繞念一半,坐念一半。
佛号将完,即歸位。
佛号完,即跪念觀音、勢至、準提、清淨大海衆各三稱。
念畢即念《發願文》。
文畢即念三皈依。
畢即禮佛而退。
或可早念大悲、準提、往生、白衣、摩利支天、六字等咒,各一遍。
念完,念《心經》,如課誦中之次序儀式。
晚念《彌陀經》,《大忏悔》,念佛等如前。
早晚《香贊》不念亦可。
叢林中朔望做功課,則先念《香贊》,餘日均不念《香贊》。
此法乃居士中多有好張羅者所立也。
叢林做功課,大家到齊,禮佛三拜,即念(早念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念《楞嚴咒》。
晚念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念《彌陀經》。
)在家人雖可随意自立章程,然不可有幾起幾落之紊亂無章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四第374頁 複甯德晉居士書九)
念佛宜量自己之房屋,地步寬窄。
如其能繞(繞行),固宜先繞。
或于屋外繞,亦可。
繞時亦可舒暢氣息。
(繞佛乃表示随順佛意。
)不徒表示随順而已。
自己修持,但取誠敬。
跪、立、坐、繞,各随其便。
若欲如法,誦《彌陀經》宜跪,立誦亦可。
至念佛時,則先繞。
繞念一半,則坐念。
坐念将畢,則跪念十聲。
再念觀音、勢至、清淨大海衆各十聲,或各三聲。
庶身心調适,不過勞,不過逸,氣暢身适,有益無損。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八第1053頁 複馬宗道居士書一)
【443】行住坐卧念佛有哪些注意事項?
●念佛人靜坐也須念佛。
行住坐卧都可念。
行時聲默随意,卧時宜心中默念,不宜出聲,坐時切不可掐珠,掐珠則神不能定,久則受病。
卧時亦然。
念時必須心口耳字字句句,曆曆明明,心自不散,常存正念。
不可提神過甚,以緻心火上炎。
睡時念,宜心中默念。
洗澡,或抽解,或至不潔之處,心中默念,亦是一樣有功德。
又念時必須心口耳字字句句,曆曆明明。
念得清楚,聽得清楚,心自不散。
又須心常存正念,不使一切貪嗔癡種種不正之念稍生。
若偶生起,即以佛念制令消滅。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三第145頁 複朱智貞居士書二)
念佛時,眼皮須垂下,不可提神過甚,以緻心火上炎,或有頭頂發癢發痛等毛病,必須調停适中。
大聲念,不可過于緻力,以防受病。
掐珠念,能防懈怠,靜坐時,切不可掐,掐則指動而心不能定,久必受病。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八第26頁 誡吾鄉初發心學佛者書)
念佛人靜坐也須念佛,非外道隻靜坐而已。
念佛行住坐卧都可念。
行時聲默随意,卧時宜心中默念,不宜出聲,坐時切不可掐珠,掐珠則神不能定,久則受病。
卧時亦然。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四第312頁 複孫藝民居士書)
此外一任行住坐卧,并做一切事,除作文算賬之用心事外,餘做一切事,均好念。
睡時念,宜心中默念。
若衣冠整齊,手口洗漱了,出聲念也好,默念、小聲念均好。
若睡下,或初起,衣冠尚未整齊,或洗澡,或抽解,或至不潔之處,心中默念,亦是一樣有功德。
若出聲念,于儀式不合。
譬如小兒念母,一日之中,無時不想念其母也。
縱睡眠洗澡抽解之時,豈能令心中完全忘卻念佛之事?既記得無礙,則心中默念亦無礙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四第365頁 複甯德晉居士書六)
【444】念佛過于高聲或過急過慢有什麼害處?
●念佛過于高聲易心火上炎,或至吐血,以成不治之病。
也不可太急,急則傷氣,傷氣則或緻震動。
亦不可過慢,過慢氣接不住,亦緻傷氣。
念佛須音聲高低适中,緩急合宜。
若高聲如趕賊之猛烈,始則心火上炎,或至吐血,以成不治之病。
須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聽得清楚。
即默念,亦須常聽。
以心一起念,即有聲相。
自己之耳,聽自己心中之聲,固明明了了也。
勿起壞念頭,又何有心熱如火之惡感乎?(《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四第311頁 複吳思謙居士書)
平常念佛,決不可過為太急,急則傷氣,傷氣則或緻震動。
亦不可過慢,過慢氣接不住,亦緻傷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五第452頁 複楊慎予居士書)
【445】怎樣一邊做事一邊念佛?
●念佛一事,行住坐卧均可念。
若用心事,則不便念。
不用心事,一路做事,一路念佛,兩不相礙。
念佛一事,行住坐卧均可念。
若用心事,則不便念。
不用心事,一路做事,一路念佛,兩不相礙。
豈照應兒女,便不能念佛乎?唯佛前長念,為不便耳。
但取心中長念,固不必定在佛前念。
早晚宜禮佛念十念。
此外則随分随力,皆能念。
小兒亦當令常念,以小人無事,終日頑耍,若令念佛,則不知不覺消除惡業,增長善根,是為最有益于身心性命之事。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五第526頁 複謝慧霖居士書六)
【446】不忙的人也可以用晨朝十念嗎?
●亦可。
古人多有畢生用晨朝十念法,然後再作正課者,何妨礙之可雲。
晨朝十念,忙人決定須用。
即閑人能作正課,于正課前,用晨朝十念,亦可。
非能作正課,便不可用也。
古人多有畢生用晨朝十念法,然後再作正課者,何妨礙之可雲。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六第726頁 複陳士牧居士書四)
【447】在家念佛人如何閉關專修?
●在家閉關專修淨業,實為最善。
但須至誠恭敬,不得懈怠漫無章程。
日間四時或六時念經念佛念《往生咒》,都要心口念得清楚,耳朵聽得清楚,不使有一切念頭。
猶如就要死了,任事通置之度外。
汝欲令慈往生西方,超凡入聖,當竭力供養,至誠頂禮。
何可止一香爐,而燈燭時花,一概不用乎?且汝于起首一日禮拜,以後何可不以禮拜為事乎?當于每早禮佛三拜,或多拜。
念《彌陀經》一遍。
《往生咒》三遍,或七遍。
念《贊佛偈》畢,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随即繞念)南無阿彌陀佛或一千聲,或五百聲。
然後坐念半點鐘。
欲拜即在坐畢時拜佛,或二十四拜,或四十八拜。
觀音、勢至、清淨大海衆各三拜。
念《發願文》,或先蓮池文,後《發願偈》。
或先偈後文,均可。
畢,念三皈依。
禮佛三拜退。
朝暮各如是。
日間定四時,或六時。
但念《贊佛偈》起,念佛與前一樣。
若一七隻一起落,也不以禮拜為事,久則懈怠漫無章程,便難精進。
禮拜不須出聲,但心裡念。
繞念當出聲,不可音聲太大,以免傷氣。
坐念不昏沉,則默念。
昏沉,則朗念。
無論念經、念佛、念《往生咒》,都要心口念得清楚,耳朵聽得清楚,不使有一切念頭。
猶如就要死了,任事通置之度外。
每頓吃飯,須先供佛,供過再吃。
不可吃過飽,飽則昏沉。
所言一心,并非專念一句佛号,就會一心。
心若肯一,即念經、念咒、禮拜,也是一心。
且汝在此七日内,吃飯喝水起坐時,不礙一心。
何念經咒禮拜,便礙一心乎?未入關前七日,須與女人另宿。
須吃淨素。
夜卧不可脫衣,或止脫外衣。
靠身衫褲,切不可脫。
凡大小便後,須先洗手,務取精潔。
凡小孩婦女,概勿令來。
便桶當另放一屋,切不可在本屋中放。
七日之中,概不會人。
即護關之人,亦隻說交代事之一二句話,不得随便談心。
既是汝兄護關,彼在外邊,亦當念佛。
但不宜音聲太大耳。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第992頁 複郁智朗居士書)
【448】閉關修淨業,為什麼不宜于見淨境、見佛處著力?
●閉關修淨業,當于信願一心處著力。
若欲速見淨境,則必至宿生怨家為現淨境。
待其見已,生大歡喜,則魔便入竅,不可救藥矣。
閉關修淨業,實為最善。
但宜于信願一心處著力,不宜于見淨境見佛處著力。
若不善用心,唯欲速見淨境,隻此妄念固結不解,日深一日,唯此妄念,則必至宿生怨家為現淨境。
待其見已,生大歡喜,則魔便入竅,不可救藥矣。
當以此勖而告之。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三第33頁 複傳度和尚書)
【449】念佛記數的作用是什麼?怎麼記數?
●記數為防懈惰,無懈惰之心不記亦可。
印祖記數念佛之法,最能攝心。
念佛記數,是防懈惰。
如無懈惰之心,不記亦可。
記數也可不用掐珠子。
最初當用珠子念一點鐘。
以後快慢,照此一樣,念一刻、半點、一點,均可知其佛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