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七 净土法门与信愿行三

首頁
    第1199頁 複智正居士書三) 【271】崔母以五六年工夫就能往生有何依據? ●崔母五六年來,日夕系念。

    臨終不起愛戀,密默念佛,豎手示敬,端坐而逝,即此數端,便是往生之相,況沒後全身已冷,頂門猶熱,及至入殓,面貌如生,征于經論,謂頂聖眼天生之說,其往生又何疑焉。

     或曰,每見載籍⑵,畢世修持,定慧力深,宗說兼通,解行相應者,多有生死不了,仍複受生。

    何崔母以五六年工夫,竟得往生,了生死耶?有何證據,而知其決定往生耶。

    答曰,子未知了生死有自力佛力之所以也。

    一切法門,皆仗自力,淨土法門,全仗佛力。

    仗自力,非見思淨盡,無由出離生死。

    仗佛力,若信願真切,即可帶業往生。

    譬如渡海,一由自浮,一由乘舟。

    到岸雖同,其難易安危,奚啻天淵懸殊也。

    《觀無量壽佛經》示三種淨業正因,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二者受持三歸,具足衆戒,不犯威儀。

    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此十一事,或有一二,加以信願念佛,悉得往生,況崔母之将及全備者乎。

    又五逆十惡衆生,臨終地獄相現,有善知識教令念佛,或至十聲,或止數聲,直下命終,亦得仗佛慈力,往生下下品中。

    況崔母五六年來,日夕系念者乎。

    言證據者,臨終不起愛戀,密默念佛,豎手示敬,端坐而逝,即此數端,便是往生之相。

    況沒後全身已冷,頂門猶熱,及至入殓,面貌如生,征于經論,謂頂聖眼天生之說,其往生又何疑焉。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七第1346頁 崔母孫夫人往生傳發隐) 【272】有信願,但未得一心不亂,能夠往生嗎? ●果具真信、切願,雖未到一心不亂,亦可仗佛慈力往生。

     須知往生淨土,全仗信、願。

    有信、願,即未得三昧、未得一心不亂,亦可往生。

    且莫隻以一心不亂,及得念佛三昧為志事,不複以信、願、淨念為事。

    (都攝六根而念,為淨念。

    念佛時,常聽自己念佛音聲,即是都攝六根之下手處。

    切須注意。

    )或恐志大言大,未得實益。

    由不注重信願,不能與佛感應道交,仍在此五濁惡世中,做苦衆生耳。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288頁 複郁智朗居士書) 然念佛一法,注重在信、願、行三法。

    隻知念而不生信、發願,縱得一心,也未必得往生。

    果具真信、切願,雖未到一心不亂,亦可仗佛慈力往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八第142頁 複習懷辛居士書) 【273】不識字的人念佛也能往生嗎? ●往生不在識字不識字,隻在有信願與無信願。

    有信願,決定往生,無信願,決不得往生。

     往生不在識字不識字,隻在有信願與無信願。

    有信願,決定往生,無信願,決不得往生。

    汝母經咒不能念,當勸令一心念佛。

    宜吃長素,切勿以血肉供親為行孝也,此系不知佛法人之迷信。

    吾人既知食彼之肉,将來亦當以身命還,則此之行孝,直是令親生生世世受人屠宰也。

    此孝,乃害親于生生世世之孝,可不哀哉。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305頁 複智樂居士書) 【274】四十八願中有唯除五逆之句,《觀經》下下品中又許五逆往生,是否互相沖突? ●四十八願,系約平時說。

    《觀經》下下品,乃約臨終說。

    由時事不同,故攝否有異。

     至于《無量壽經》乃至十念,鹹皆攝受,唯除五逆,诽謗正法者,此約平時說,非約臨終說。

    以其既有五逆之極重罪,又加以邪見深重,诽謗正法,謂佛所說超凡入聖,了生脫死,及念佛往生之法,皆是诓騙愚夫愚婦奉彼教之根據,實無其事。

    由有此極大罪障,縱或有一念十念之善根,由無極慚愧極信仰之心,故不能往生也。

    《觀經》下下品,乃約臨終阿鼻地獄相現時說。

    雖不說诽謗正法,而其既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必不能不謗正法。

    若絕無謗法之事,何得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乎?每有作此無謗法,彼有謗法解者,亦極有理。

    但既不謗法,何又行三種大逆乎?是知四十八願,系約平時說。

    《觀經》下下品,是約已見地獄至極之苦相說。

    其人恐怖不可言宣,一聞佛名,哀求救護,了無餘念,唯有求佛救度之念。

    雖是乍聞乍念,然已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

    故雖十念,或止一念,亦得蒙佛慈力,接引往生也。

    四十八願,乃約平時說,《觀經》下下品,乃約臨終說。

    由時事不同,故攝否有異。

    謂為沖突,則成鑿死卯子漢⑴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482頁 複善覺大師書) 【275】盲聾喑啞之人,念佛可以往生嗎? ●喑者無聲,啞者不會說話,但能心中默念,亦可現生親得念佛三昧,臨終直登九品。

    何可雲此等人不得往生? 凡有心者,皆堪作佛。

    何得謂盲聾喑啞不得往生?佛說八難中有盲聾喑啞,謂其難以入道而已。

    果能專精念佛,雖聾子不能聽經,及善知識開示,瞎子不能看經,究有何礙?喑者無聲,啞者不會說話,但能心中默念,亦可現生親得念佛三昧,臨終直登九品。

    何可雲此等人不得往生?此等人不認真念佛,則不得往生,非此等人雖念佛亦不得往生也。

    至于殘廢缺手缺腳者,與此盲聾喑啞者同。

    此之說話,蓋是誤會往生論偈之所緻也。

    偈雲:“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

    ”乃是說西方極樂世界,是大乘善根人所生之世界,絕無有可以譏毀可以厭嫌之名字耳。

    下即列出譏嫌之名數種,即女人、六根不具足之人,及聲聞緣覺之二乘人。

    故曰:“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

    ”乃謂西方無有女人,與六根不完足人及小乘人。

    (西方雖有小乘人名字,然皆屬發大乘心者,絕無不發大心之聲聞緣覺人耳。

    )非指此世界之修行者說。

    無智慧人,認做此等人不得生西方,其錯大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三第39頁 複宗靈法師書) 【276】以前做過種種惡事,現在念佛能夠往生嗎? ●佛視衆生猶如親生兒女,兒女不依父母之教,父母無可奈何。

    衆生若肯改過遷善念佛,佛決定于彼臨終親垂接引也。

     若其人未發心念佛前,曾作諸惡,今既念佛生大慚愧,痛改前非,則亦可決定往生。

    佛視衆生猶如親生兒女,兒女不依父母之教,父母無可奈何。

    衆生若肯改過遷善念佛,佛決定于彼臨終親垂接引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六第692頁 複鄭琴樵居士書) 【277】吃葷的人能念佛嗎? ●吃肉即無慈悲之心,此語乃為汝真實修行者說。

    若泛泛悠悠之人,雖不吃素,亦可念佛。

     按理宜淨素。

    雖勢難即淨,但宜少食。

    即食,亦當存一憐憫度脫之心。

    非吃葷人念不得佛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八第1051頁 複馬宗道居士書一) 佛以慈悲為本,汝既吃肉,即無慈悲之心。

    此語乃為汝真實修行者說。

    若泛泛悠悠之人,雖不吃素,亦可念佛。

    非吃葷者,就念不得佛,不可不知。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第869頁 複陳蓮英女居士書) 【278】念佛功夫不得力能否往生? ●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

    何得妄說閑談。

     問,念佛自知不得力,欲加課非但無力,且無時間。

    如長此以往,恐生西少把握,而此志又決計欲生,究用何法,能萬分可靠? 答,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

    何得妄說閑談,不以古人所說者為指南。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二第1956頁 答俞大錫居士問) 問,念佛時心多散亂,或說是年齡關系,如年老心散,不能收束,則老年人決不能往生矣。

    究竟是否由于年齡,抑功夫未到家之故? 答,汝之不一心,由于心無正見。

    無正見,故無真信切願。

    有真信切願,未能一心,亦可往生。

    無真信切願,縱能一心,亦難往生。

    以往生由仗佛力故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二第1957頁 答俞大錫居士問) 【279】為什麼堅持早晚十念也能往生? ●若至心發願,早晚十念念佛,亦能往生。

     或有公私衆務,了無少暇,須于早晚十念念佛,至心發願,亦能往生。

    以阿彌陀佛曾有願雲,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是故十念念佛,亦得往生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四第653頁 淨土法門普被三根論) 【280】為什麼臨終聞法念佛也能往生? ●由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十念稱名因緣,平素不念佛人,臨終善友開示,一心念佛,或止念上十聲即命終,亦得往生。

     念佛之人,若是一心念佛,不念世間家業兒女,決定可以蒙佛慈力,接引往生。

    無論修持久近,乃至臨終始得善友開示,一心念佛,或止念上十聲即命終,亦得往生。

    以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第十八願雲,若有衆生,聞我名号,至心信樂,求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由此因緣,平素不念佛人,臨終善友開示,大家助念,亦可往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二第2037頁 一切念佛人往生及不往生之證據) 【281】五逆十惡之流臨終十念與平常十念有何不同?謗法之人也能帶業往生? ●此之十念,比平常之十念,其猛切有天淵相殊之勢,故得往生也。

    以地獄極苦所逼,其一聞佛名,乃以全副精神為之稱念。

    除此念外,絕無他念。

     ●謗法之人知曾謗法,後知改悔,則得往生。

    譬如病愈,即是好人。

    歸降,即是順民也。

    若謂謗法之人,後縱改悔,亦不得往生,便完全失卻修持準繩。

    是知儒佛皆以改過遷善,以期希聖希賢,斷惑證真為事也。

    世人不善會其意,徒執其文,自生障礙。

     五逆十惡之流,臨終能生大慚愧,生大怖畏,至心念佛數聲,随即命終者,亦得決定往生。

    以佛慈廣大,專以度生為事。

    一念回光,即蒙攝受。

    所謂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435頁 複嶽仙峤居士書) 四十八願中,十念稱名,即得往生,唯除五逆,诽謗正法。

    此約平時說。

    以五逆罪大,謗法不信,此種罪障,豈悠悠泛泛之修持所能滅乎。

    《觀經》五逆十惡,将欲命終,地獄相現,有善知識(此不論僧俗男女,但能教彼念佛者,即名善知識。

    )教以念佛,或止十聲,或不及十聲,直下命終,亦得仗佛慈力,帶業往生。

    此之十念,比平常之十念,其猛切有天淵相殊之勢,故得往生也。

    以地獄極苦所逼,其一聞佛名,乃以全副精神為之稱念。

    除此念外,絕無他念。

    雖非親證一心不亂,然其心畢竟了無異念。

    當此之時,絕無有三心二意,疑信相參之心相,故不言及謗法。

    即平素謗法之人,亦必如堕水火以求救援,何暇生疑起謗耶?《往生論》謂謗法者,決定不生。

    以既謗正法,自無正信,何能往生?此極勸人生正信耳。

    若先曾謗法,後知改悔,則得往生。

    譬如病愈,即是好人。

    歸降,即是順民也。

    若謂謗法之人,後縱改悔,亦不得往生,便完全失卻修持準繩。

    與儒教尚不合,況佛以一切衆生同具佛性,皆當成佛乎。

    《書》雲:“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

    ”是知儒佛皆以改過遷善,以期希聖希賢,斷惑證真為事也。

    世人不善會其意,徒執其文,自生障礙。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九第1320頁 複陳薪儒居士書) 【282】博地凡夫障深慧淺,念佛為什麼能往生? ●全仗佛力。

     須知十方佛土,必須到此念佛地位,方可往生。

    博地凡夫障深慧淺,善根微薄,壽命短促,欲仗自力豎出三界,譬如沙子一粒,入水即沉。

    若以數萬斤大石裝于船中,石雖重大,因有船載,可以不沉。

    可見自力佛力之難易。

    念佛法門,全仗佛力。

    欲了生死,即須念佛,橫超三界,接引往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五第481頁 複周志誠居士書二) 【283】念佛往生有實驗證明嗎? ●看《淨土聖賢錄》。

     至于念佛實驗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