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不能折伏科學者之讒口⑴。
汝何不看《淨土聖賢錄》,是諸人之臨終實驗,何不許人談。
而今之談佛者,又何必舍此種實驗,而徒歎束手。
真是懷抱夜明珠,徒自恨黑暗。
可不哀哉!(《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第903頁 複蔡契誠居士書九)
【284】為什麼說求生西方,比求來生做人容易?
●人一生中所造罪業,不知多少。
無量劫來所造罪業,更是無量無邊。
宿業若現,三途惡道,定規難逃。
想再做人,千難萬難。
求生西方,仗佛力加被,宿世惡業容易消。
縱未能消盡,以佛力故,不緻償報。
今幸遇淨土法門,當生信發願,求生西方,則不負佛恩。
又汝既皈依佛法念佛,當依佛教而行。
佛教你求生西方,你偏不肯求生西方,偏要求來生。
你今活了幾十年,不知經過多少回刀兵水旱饑馑疾疫等災。
若未遇佛法,不知出離之方,則莫有法子,隻好任其死後輪回。
今既遇佛法,且複皈依為佛弟子,偏偏不信佛的話,任自己的愚見,胡思亂想,想來生還做人。
你要曉得來生做人,比臨終往生還難。
何以故,人一生中所造罪業,不知多少。
别的罪有無且勿論,從小吃肉殺生之罪,實在多得了不得。
要發大慈悲心,求生西方,待見佛得道後,度脫此等衆生,則仗佛慈力,即可不償此債。
若求來生,則無大道心,縱修行的工夫好,其功德有限。
以系凡夫人我心做出來,故莫有大功德。
況汝從無量劫來,不知造到多少罪業。
宿業若現,三途惡道,定規難逃,想再做人,千難萬難。
是故說求生西方,比求來生做人尚容易。
以仗佛力加被故,宿世惡業容易消。
縱未能消盡,以佛力故,不緻償報。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八第1200頁 複智正居士之母書)
【285】為什麼說求來生不求往生的人是世間罪人之中之罪人?
●求來生不求往生,乃是邪執謬見。
乃是破壞佛法之邪見,及引一切人起邪執謬見。
其罪極大極重。
以其心與佛相反,複能誤一切人故也。
佛言世間有二罪人,一是破戒,二是破見。
破戒之罪尚輕,破見之罪甚重。
何謂破見,即如汝所說,求來生不求往生,乃是邪執謬見。
乃是破壞佛法之邪見,及引一切人起邪執謬見。
其罪極大極重。
以其心與佛相反,複能誤一切人故也。
我說這些話,汝且莫當造謠言騙汝。
我要是騙汝,當有所為。
我不為名利勢力,平白騙汝一素不相識,隻見一面之老太婆,豈不成了癡子呆子了麼?因為汝相信我,以我為師。
汝子對你說,你不信。
教我對你說,要你現生就要了生脫死,永離世間一切苦,常享極樂一切樂。
汝要知好歹。
我如此與你說,你要不聽,還照自己愚癡心相,即為忘恩負義。
不要說辜負了佛的度衆生恩,并辜負了我這一番不惜精神與汝說這許多話的苦心了。
你要發起決定求生西方心,又要教兒女媳婦孫子及親戚朋友,同皆發決定現生即生西方心。
則教人之功德,輔助自己修心之功德,臨命終時,即蒙阿彌陀佛親垂接引你登九品蓮台之最上品矣。
我若騙你,便是佛騙人。
何以故,我乃依佛之意與汝說故。
佛豈有騙人之理乎?汝宜盡舍從前之下劣知見心,則定規得生西方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八第1201頁 複智正居士之母書)
【286】臨終所見之佛是什麼佛?
●臨終見佛,乃自心所感之佛,不得隻歸于自心,而謂無佛來迎之事。
問,有雲見佛者,乃心佛,非西方佛。
若然,則往生時,心佛現前乎,抑彌陀佛來接耶?
答,臨終見佛,乃自心所感之佛,不得隻歸于自心,而謂無佛來迎之事。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二第927頁 答曲天翔居士問二十七則)
【287】為什麼念佛時間不長的人也能往生?
●佛之念衆生,甚于衆生之念佛。
須知往生西方,全仗佛力。
倘有真信切願,十念尚能往生。
固不須論修持之久暫也。
或以後生小子,念佛未久,何以便得往生。
須知往生西方,全仗佛力。
倘有真信切願,十念尚能往生,況荷生從事淨業,已有年餘乎。
《無量壽經》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第十八願雲:“若有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第十九願雲:“若有衆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衆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願雲:“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聞我名号,系念我國,植衆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由此三願觀之,知佛之念衆生,甚于衆生之念佛。
凡臨終人,果具信願念佛求生之誠,又得眷屬誡勖⑴助念之力,于斯佛正垂慈接引之時,若無頑冥無知眷屬破壞,決定可以仗佛慈力,帶業往生,固不須論修持之久暫也。
十念尚生,況年餘乎?況眷屬衆僧之相助乎?如人堕海,忽遇救船。
有相助者,則上船,有相破者,仍堕海。
生死存亡,隻在瞬息間耳。
于此上船一助一破既不疑,又何于助念破壞生疑乎?于此生疑,即不信佛言。
縱修持力深,亦難往生。
何以故,以有此疑情,便與佛不相應故。
既與佛不相應,則何能承佛慈力乎?凡修淨業者,必須深明此義,則不負佛恩,不虛己願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四第395頁 沈荷生生西決疑)
【288】對念佛往生不生一念疑惑之心,有何殊勝利益?
●果能生死心切,對念佛往生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則雖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極樂,即是極樂之嘉賓。
張善和,張鐘馗,臨終地獄相現,念佛數聲,即親見佛來接引往生。
如是利益,一代時教,百千萬億法門之所無者。
吾常曰,九界衆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者,此之謂也。
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則雖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極樂,即是極樂之嘉賓。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54頁 複鄧伯誠居士書二)
【289】念佛人怎麼做才可以保證決定往生?
●《夢東語錄》,《彌陀要解》,死心依從。
常閱《淨土三經》,及十要等。
仰信佛祖誠言,的生真信、發切願,以至誠恭敬,持佛名号。
雖在暗室屋漏,如對佛天。
克己複禮,慎獨存誠,不效近世通人,了無拘束,肆無忌憚之派。
光雖生死凡夫,敢為閣下保任即生便可俯謝娑婆,高預海會,親為彌陀弟子、大士良朋矣。
若欲即俗修真,以有限光陰,兼營世事,又期即生定了生死者,則光不妨以聞于古人者,轉以告閣下也。
夢東雲,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号。
此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此一段開示,精切之極,當熟讀之。
而《夢東語錄》,通皆詞理周到,的為淨宗指南。
再進而求之,則蕅益老人《彌陀要解》,實為千古絕無而僅有之良導。
倘能于此二書,死心依從,則即無暇研究一切經論,但常閱《淨土三經》,及十要等。
仰信佛祖誠言,的生真信、發切願,以至誠恭敬,持佛名号。
雖在暗室屋漏,如對佛天。
克己複禮,慎獨存誠,不效近世通人,了無拘束,肆無忌憚之派。
光雖生死凡夫,敢為閣下保任即生便可俯謝娑婆,高預海會,親為彌陀弟子、大士良朋矣。
如于淨土一法,不能死盡偷心,決志修持,于主敬存誠,克己複禮等,猶欲以不執著,為疏散放逸作遮護之巧符,則其所得之利益,固非光劣知劣見所得而知也。
餘則光蕪鈔中已備言之,故不多渎。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294頁 複尤弘如居士書)
第四章 所有修持,回向西方
【290】回向的含義是什麼?為什麼回向淨土為唯一不二之最妙法?
●回向有三種義:一、回向真如實際,心心契合。
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圓滿。
三、回向法界衆生,同生淨土。
回向之法雖不一,然必以回向淨土,為唯一不二之最妙法。
回向者,以己所修念誦種種各功德,若任所作,則随得各種之人天福報。
今将所作功德得人天福報之因,回轉歸向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作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以至将來究竟成佛之果,不使直得人天之福而己。
用一回字,便見其有決定不随世情之意。
用一向字,便見其有決定冀望出世之方。
所謂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也。
所作功德,人天因也,回而向涅槃之果。
所作功德,生滅事也,回而向不生不滅之實相妙理。
所作功德,原屬自行,回而向法界一切衆生。
即發願立誓,決定所趨之名詞耳。
有三種義:一、回向真如實際,心心契合。
此即回事向理之義。
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圓滿。
此即回因向果之義。
三、回向法界衆生,同生淨土。
此即回自向他之義。
回向之義,大矣哉!回向之法雖不一,然必以回向淨土,為唯一不二之最妙法。
以其餘大願,不生淨土,每難成就,若生淨土,無願不成。
以此之故,凡一切所作功德,即别有所期,亦必須又複回向淨土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第837頁 複愚僧居士書)
每日功課回向,一一當與法界衆生。
若此功課為此,彼功課為彼,亦非不可。
然必又有普回向之願,方為與三種回向相合。
三種回向者,一回向真如實際,心心契合。
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圓滿。
三回向法界衆生,同生淨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392頁 複永嘉某居士書九)
【291】回向與菩提心是什麼關系?
●凡發菩提心,誓願度生之人,所有修持功德,均以普為四恩三有,法界衆生,回向西方,則其利大矣。
世間無知之人,事事為己,雖修妙行,感果卑劣矣。
然須發菩提心,誓願度生。
所有修持功德,普為四恩⑴三有⑵法界衆生回向,則如火加油,如苗得雨。
既與一切衆生深結法緣,速能成就自己大乘勝行。
若不知此義,則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見,雖修妙行,感果卑劣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200頁 與徐福賢女士書)
須知無論誦經持咒,均以恭敬至誠為主。
均以普為四恩三有、法界衆生,回向西方,則其利大矣。
若世間無知之人,事事為己,則其利益随心力而下劣矣。
譬如一燈,燃百千燈,其燈光明了無減損。
若不相燃,其光亦不增大與久。
回向時當知此意,不但為自己父母恩人如是,即怨家亦如是。
方能上契佛心,下結衆緣而解衆怨。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五第452頁 複楊慎予居士書)
汝父母之不信,乃宿根淺耳。
當以己之持誦功德,全體至心為親回向,何得隻限三遍大悲咒?汝且莫說為親回向,自己便無有分,汝能真實為親回向,比但持誦不為親回向,功德更為殊勝。
所以佛門凡有禮誦等事,悉皆普為法界衆生回向,況生我之父母乎?譬如一燈,燃百千萬億無量無邊燈,此之本燈,猶複如是。
若不燃,一燈又有何增益乎哉?況大菩提心之生發,固非世間燈光之所能喻,不過取其片義而已。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六第720頁 複陳士牧居士書二)
【292】回向有什麼功德和利益?
●凡誦經、持咒、念佛、作諸功德,以能為一切衆生回向,即與佛菩提誓願相合,功德則無量無邊。
若隻為己一人念,則心量狹小,功德亦狹小矣。
●譬如一燈,隻一燈之明。
若肯轉燃,則百千萬億無量無數燈,其明蓋不可喻矣,而本燈固無所損也。
世人不知此義,故止知自私自利,不願人得其益。
佛所以教人,凡誦經、持咒、念佛、作諸功德,皆為法界衆生回向。
平時尚為無幹涉之法界衆生回向,況母殁而不至心為母念佛乎?以能為一切衆生回向,即與佛菩提誓願相合,如一滴水,投于大海,即與大海同其深廣。
如未到海,則勿道一滴,即長江大河,固與大海天地懸殊也。
是知凡施于親,及一切人者,皆屬自培自福耳。
知此義,有孝心者,孝心更加增長,無孝心者,亦當發起孝心。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594頁 複周孟由昆弟書)
念佛當發志誠心,深信心,回向發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