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師文鈔》卷八第2頁 一函遍複)
【168】念佛人為什麼不可以自殺求往生?
●若厭世心切者,不如竭誠盡敬,專志念佛,求佛垂慈,早來接引。
以自殺求往生不僅不能往生,反而成枉死鬼矣。
念佛之人,不複作生死業,然宿業未盡,何能即得往生。
若厭世心切,竭誠盡敬,專志念佛,求佛垂慈,早來接引,則亦有之。
若自戕⑷其生,以期往生,則便成枉死鬼矣。
以彼工夫未到而自戕,當其正戕時,已經心失正念。
況其戕之之苦,苦不可喻。
心失正念,何能與佛相應,蒙佛接引也。
此種邪見,自誤誤人,害豈有極。
切勿說此話,免得無知受害。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八第90頁 複吳滄洲居士書三)
【169】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願錯在哪裡?
●未得一心,亦可往生。
得一心,若無信願,亦不得往生。
念佛法門,注重信願。
有信願,未得一心,亦可往生。
得一心,若無信願,亦不得往生。
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願,已是失其扼要。
而複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則完全與真信切願相反矣。
此種想念,似乎是好想念。
實則,由此而益加信願,以緻一心,則是好想念。
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則成壞想念矣,不可不知。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321頁 複朱德大居士書)
【170】念佛必須念到一心不亂才能往生嗎?
●菩薩行道,以利人為先。
修淨業人,以真信切願為本。
隻要深信切願,不必一心不亂,都可仗佛威力接引,往生西方。
●念佛人要生信發願,持佛名号,願生西方。
離信願行三者,則無有是處。
修淨業人,以真信切願為本。
能念到一心不亂,則甚好。
切不可存未得一心不亂,便不能生之心。
若常存此想,得則可。
不得,則由常存不得生之心,便與佛不相應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三第148頁 複何希淨居士書)
淨土法門,猶如大海。
長江大河亦入,杯水滴水亦入。
證齊諸佛者,尚求往生。
五逆十惡者,亦預末品。
何得以得一心及三昧,而拒其未得者。
但取法乎上,僅得其中。
自己決志求生,唯當企及于此。
若謂非此決不得生,是又自立科條,不依佛說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149頁 複永嘉某居士書三)
所言照料林事(編者注:謂居士林團體事務),不能專修,深恐難得一心,未得往生或難如願者。
須知菩薩行道,以利人為先。
淨土之法門,以信願為導。
有真信切願,雖未得一心,亦可往生。
無真信切願,縱已得一心,亦難往生。
(宗門人念佛,多不講信願,則仍屬自力難蒙佛力。
以其彼既不感,佛難垂應,此一著要緊之極,故為道破。
)但肯以光所說以上之事,實力行去,則與觀經淨業正因相應,與佛本願相應。
固不必疑豫其難得往生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六第808頁 複王誠中居士書)
念佛人要生信發願,持佛名号,願生西方。
離信願行三者,則無有是處。
隻要深信切願,不必一心不亂。
都可仗佛威力接引,往生西方。
倘使大徹悟人,再加以念佛,必能蒙佛接引,品位加高。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一第1725頁 世界佛教居士林釋尊聖誕日開示法語)
【171】既然往生不必一心不亂,那可以一任随便嗎?
●汝不察光意,遂謂一任随便。
眼前随便者,決非信願真切之人。
使信願真切,決不至泛泛然随便。
一任随便,往生也就無分了。
汝妄想紛飛,尚欲急得一心不亂,此心即是著魔之本。
故光謂淨土法門,重在信願。
信願若真切,雖未得一心,亦可往生。
若無信願,縱得一心,亦不能仗自力以了生脫死。
故不令汝汲汲于求一心也。
以汝之妄想紛飛,一求一心,定規著魔。
汝不察光意,遂謂一任随便。
眼前随便者,決非信願真切之人。
使信願真切,決不至泛泛然随便,而均不得往生也。
理本無障,因汝以無理為理,而自生障礙,又複尤誰。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八第1107頁 複溫光熹居士書八)
【172】淨宗行者為什麼要切戒不接受佛力?
●一個人從生至死,無一事不仗人力,何獨于了生死一大事。
藐視佛力,喪心病狂。
淨宗行者,所當切戒。
若不注重信願,唯期持至一心,縱令深得一心,亦難了生脫死。
何以故?以煩惑未盡,不能仗自力了生死。
信願既無,不能仗佛力了生死。
世有好高務勝者,每每侈談自力,藐視佛力。
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