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昭公 昭公十三年

首頁
    二;具有美德,這是三;受寵又顯貴,這是四;所居地位符合常例,這是五。

    有五條利益來除掉五條難處,誰能夠傷害他?子幹的官職,不過是右尹;數他的地位,不過是庶子;論起神明所命令的,那又遠離了玉璧。

    他的顯貴喪失了,他的寵信丢掉了。

    百姓沒有懷念他的。

    國内沒有親附他的,将憑什麼立為國君?”韓宣子說:“齊桓公、晉文公不也是這樣嗎?”叔向回答說:“齊桓公,是衛姬的兒子,僖公寵愛他。

    有鮑叔牙、賓須無、隰朋作為輔助,有莒國、衛國作為外援,有國氏、高氏作為内應。

    從善好像流水一樣行動迅速,不貪财貨,不放縱私欲,施舍不知疲倦,求善不厭其煩。

    由于這樣而享有國家,不也是合适的嗎?至于我們的先君文公,是狐季姬的兒子,獻公寵愛他。

    喜歡學習而專心一志,生下來十七年,得到了五個人才。

    有先大夫子馀,予犯作為心腹,有魏犫、賈佗作為左右手,有齊國、宋國、秦國、楚國作為外援,有栾氏、郤氏、狐氏、先氏作為内應,逃亡在外十九年,意志堅定。

    惠公、懷公丢棄百姓,百姓都跟着文公。

    獻公沒有别的親人,百姓沒有别的希望。

    上天正在保佑晉國,将會用誰來代替晉文公?這兩位國君,和子幹不同。

    共王還有受寵的兒子,國内還有高深莫測的君主。

    對百姓沒有施予,在外邊沒有援助。

    離開晉國沒有人送行,回到楚國沒有人迎接,憑什麼希望享有楚國?” 晉國落成了虒祁宮,諸侯前去朝見而回去的都對晉國有了二心。

    為了占取郠地的緣故,晉國打算帶領諸侯前來讨伐。

    叔向說:“不能不向諸侯顯示一下威力。

    ”于是就召集全體諸侯會見,而且告訴吳國。

    秋季,晉昭公到良地打算會見吳王,水路不通,吳王辭謝不來,晉昭公就回去了。

     七月二十九日,在邾國南部檢閱軍隊。

    裝載有甲士的戰車四千輛。

    羊舌鲋代理司馬,就在平丘會合諸侯。

    子産、子太叔輔助鄭定公參加會見,子産帶了帷布、幕布各九張出發,子太叔帶了各四十張,不久又後悔,每住宿一次,就減少一些帷幕。

    等到達會見的地方,也和子産的一樣了。

     停駐在衛國境内,羊舌鲋向衛國索取财貨,放縱手下砍柴草的人搗亂。

    衛國人派屠伯送給叔向羹湯和一箧錦緞,說:“諸侯事奉晉國,不敢懷有二心,何況在君王的房檐下,哪裡敢有别的念頭?砍柴的人和過去不大一樣,謹敢請您阻止他們。

    ”叔向接受了羹湯退回了錦緞,說:“晉國有一個羊舌鲋,貪求财貨沒有滿足,也将要及于禍難了。

    為了這次的事情,您如果以君王的命令賜給他錦緞,事情就了結了。

    ”客人照辦,還沒有退出去,羊舌鲋就下令禁止砍柴草人的搗亂。

     晉國人要重溫過去的盟約,齊國人不同意。

    晉昭公派叔向告訴劉獻公說:“齊國人不肯結盟,怎麼辦?”劉獻公回答說:“結盟是用來表示信用的,君王如果有信用,諸侯又沒有二心,擔什麼心?用文辭向它報告,用武力對他監督,雖然齊國不同意,君王的功績就很多了。

    天子的卿士請求帶領天子的軍隊,‘大車十輛,在前面開路’,早晚隻聽憑君王決定。

    ”叔向告訴齊國,說:“諸侯請求結盟,已經在這裡了。

    現在君王以不結盟為有利,寡君以此作為請求。

    ”齊國人回答說:“諸侯讨伐三心二意的國家,這才需要重溫過去的盟約。

    如果都能聽從命令,哪裡需要重溫舊盟?”叔向說:“國家的衰敗,有了事情而沒有貢賦,事情就不能正常。

    有了貢賦而沒有禮節,正常會失去上下的次序。

    有了禮儀而沒有威嚴,雖有次序也不能恭敬。

    有了威嚴而不能顯著,雖有恭敬也不能昭告神明。

    不能昭告神明而失去了恭敬,各種事務沒有結果,這就是國家敗亡的原因。

    因此明王的制度,讓諸侯每年聘問以記住自己的職責。

    每隔三年朝觐一次以演習禮儀,再次朝觐而諸侯會見以表現威嚴,再次會見而結盟以顯示信義。

    在友好中記住自己的職責,用等級次序來演習禮儀,向百姓表現威嚴,向神明顯示信義。

    從古以來,也許并沒有缺失。

    存亡之道,常常由這裡開始。

    晉國按照禮儀而主持結盟,惟恐不能辦好,謹奉結盟的犧牲而展布于君王之前,以求得事情的良好結果。

    君王說‘我一定要廢除它’,何必結盟呢?請君王考慮一下。

    寡君聽到命令了。

    ”齊國人恐懼,回答說:“小國說了話,大國加以決斷,豈敢不聽從?已經知道了你們的意思,我們會恭恭敬敬地前去,時間遲早聽任君王的決定。

    ”叔向說:“諸侯對晉國有嫌隙了,不能不向他們顯示一下威力。

    ”八月初四日,檢閱軍隊,建立旌旗而不加飄帶。

    初五日,又加上飄帶。

    諸侯都感到畏懼。

     邾人、莒人向晉國控訴說:“魯國經常進攻我國,我國快要滅亡了。

    我國不能進貢财禮,是由于魯國的緣故。

    ”晉昭公不接見魯昭公,派叔向前來辭謝說:“諸侯将要在初七日結盟,寡君知道不能事奉君王了,請君王不必勞駕。

    ”子服惠伯回答說:“君王聽信蠻夷的控訴,斷絕兄弟國家的關系,丢棄周公的後代,也隻能由得君王。

    你們的意見,我們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