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儒效篇第八

首頁
    、最莊重、最威嚴的實質都聚集在這種學習之中了嗎?所以說:尊貴的名聲,不可能靠拉幫結派來争得,不可能靠誇耀吹牛來擁有,不可能靠權勢地位來劫持,一定要真正地在這學習上下了功夫,然後才能成就。

    争奪名譽就會喪失名譽,讓掉名譽就會得到名譽;遵循正确的原則就能積累名譽,誇耀吹牛就會落個一場空。

    所以君子緻力于自己内在的思想修養而在外謙虛辭讓,緻力于在自身積累德行而遵循正确的原則去處理一切。

    像這樣,那麼尊貴的名聲就會像太陽月亮升起,天下人就會像雷霆那樣轟轟烈烈地響應他。

    所以說:君子即使隐居也顯赫,即使卑微也榮耀,即使退讓也會勝過别人。

    《詩》雲:“鶴在九曲沼澤叫,聲音直傳到雲霄。

    ”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啊。

     鄙夫反是:比周而譽俞少,鄙争而名俞辱,煩勞以求安利,其身俞危。

    詩曰:“民之無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讓,至于己斯亡。

    ”此之謂也。

     【譯文】 鄙陋的人與此相反。

    他們拉幫結派而黨羽越來越少;卑鄙地去争奪而名聲越來越臭;盡心竭力去追求安逸與私利,而自身越來越危險。

    《詩》雲:“小人總是不善良,互相怪怨另一方。

    争取爵位不謙讓,直到自己被滅亡。

    ”說的就是這種人啊。

     故能小而事大,辟之是猶力之少而任重也,舍粹折無适也。

    身不肖而誣賢,是猶伛伸而好升高也,指其頂者愈衆。

    故明主谲德而序位,所以為不亂也;忠臣誠能然後敢受職,所以為不窮也。

    分不亂于上,能不窮于下,治辯之極也。

    詩曰:“平平左右,亦是率從。

    ”是言上下之交不相亂也。

     【譯文】 所以能力小而做的事大,拿它打個比方,這就好像是力氣小而擔子重,除了壓碎骨頭折斷腰,也就沒有别的下場了。

    自己不賢卻妄稱賢能,這就好像是駝背卻喜歡升高一樣,指着他的頭頂而笑話他的人就會更多。

    所以英明的君主評定各人的德行來安排官職,是為了不亂加任用;忠誠的臣子确實有能力勝任,然後才敢接受官職,是為了不陷入困境。

    在君主一方,職分的安排不亂來;在臣下一方,有能力勝任而不緻于陷入困境:這是政治的最高境界了。

    《詩》雲:“左右臣子很能幹,遵從君命不違反。

    ”這是說君上和臣下的交往不互相錯亂啊。

     以從俗為善,以貨财為寶,以養生為己至道,是民德也。

    行法至堅,不以私欲亂所聞:如是,則可謂勁士矣。

    行法至堅,好修正其所聞,以橋飾其情性;其言多當矣,而未谕也;其行多當矣,而未安也;其知慮多當矣,而未周密也;上則能大其所隆,下則能開道不己若者:如是,則可謂笃厚君子矣。

    修百王之法,若辨白黑;應當時之變,若數一二;行禮要節而安之,若生四枝;要時立功之巧,若诏四時;平正和民之善,億萬之衆而搏若一人:如是,則可謂聖人矣。

     【譯文】 把順從習俗看作美德,把貨物錢财看作寶物,把保養身體作為自己最高的行為準則,這是老百姓的德行。

    行為合乎法度,意志堅定,不因為個人的欲望而歪曲所聽到的東西,像這樣,就可以稱為正直的士人了。

    行為合乎法度,意志堅定,喜歡修正自己所聽到的東西來矯正自己的性情;他的言論多半是恰當的,但還沒有完全說明白;他的行為多半是恰當的,但還沒有完全穩妥;他的考慮多半是恰當的,但還不周密;上能發揚廣大尊崇的禮義,下能開導不如自己的人:像這樣,就可以稱為忠誠厚道的君子了。

    學習曆代衆多帝王的法度,就像分辨黑白一樣清楚;應付當時的變化,就像數一二一樣容易;奉行禮法遵循禮節而習以為常,就像平時伸展四肢一樣自如;抓住時機來建立功勳的技巧,就像預告四季的到來一樣準确;治理政事、協調百姓的妥善,使億萬群衆因而團結得像一個人一樣:像這樣,就可以稱為聖人了。

     井井兮其有理也,嚴嚴兮其能敬己也,分分兮其有終始也,猒猒兮其能長久也,樂樂兮其執道不殆也,照照兮其用知之明也,修修兮其用統類之行也,綏綏兮其有文章也,熙熙兮其樂人之臧也,隐隐兮其恐人之不當也:如是,則可謂聖人矣。

     【譯文】 整整齊齊啊他做事有條不紊,威風凜凜啊他能使自己受尊敬,堅定不移啊他有始有終不變更,心滿意足啊他能長久得安穩,滿腔熱忱啊他堅守道義不松勁,洞察一切啊他運用智慧多英明,一絲不苟啊他實施禮法嚴格遵行,安泰自若啊他掌握禮儀制度有根本,溫和快樂啊他喜歡别人的善言善行,憂心忡忡啊他怕别人不守名分:像這樣,就可以稱為聖人了。

     此其道出乎一。

    曷謂一?曰:執神而固。

    曷謂神?曰:盡善挾治之謂神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