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原版初版编者序

首頁
    作品的整體,是這首偉大的賦格曲全曲,是這場多種命運交織在一起的合唱會,以零星多元的角度呈現出真理的面貌。

     波托茨基是從1797年開始創作這部小說的,一份當年手稿的複印文件可以對此提供證明,手稿的内容是第一天故事裡的部分情節(本書第8至9頁裡的内容)[20]。

    此後創作的進展相當緩慢:1803年末,他寫完了十天的故事,一年之後又新增了三天,他随後作為一支遠征隊的成員奔赴中國,直到1806年7月才回到彼得堡。

    1807年,他将一份書稿的複件交給加布裡埃爾—艾德蒙·盧梭·德·聖艾尼安,這份書稿便是寫到了第二十二天前三分之一處的本書手稿。

    此後不久,他對政治心生倦意,又因經濟問題無法在彼得堡這樣的大城市裡維持上流社會的生活,于是回到波多利亞,在一座城堡裡過起隐居生活。

    在這裡,他顯然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創作小說,因為《阿瓦多羅》是1813年在巴黎出版的,第二年又緊接着出版了《阿方索·範·沃登生命中的十天》,這意味着,小說的前五十六天至遲是在1812年創作完畢的。

    這兩部節選式作品的出版是他創作過程中一段猶豫期的産物,在這一時期,他應該對小說完整面世的可能性産生了懷疑。

    究其原因,要麼是書的内容過長,要麼是構思過于複雜,要麼是他自感體力不支,無法将小說寫完。

     所幸的是,他後來意識到,将小說這樣肢解,無異于毀掉整部作品,他于是重新開始實施最初的計劃。

    他完成了小說的創作,但當時很可能已疲态漸增,這在文字中有非常明顯的迹象: ——盡管全書結局在構思上依然氣勢宏大,但最後一部分的文體常常顯得突兀匆忙。

    多層框架的搭建給人一種馬虎了事的感覺(第五十三天),甚至此後基本不再做這方面的設計。

     ——最終定稿時,對于第一天到第五十六天的内容,波托茨基原封不動地使用了先前的一個版本,然而,在《阿瓦多羅》《阿方索·範·沃登生命中的十天》中,他已經親手進行了一些修改,有些修改還非常出色。

     ——對于第四十七天的内容,他重寫了一個新版本[21],但新版本中沒有了詩人阿古德斯這個人物,到了第六十一天,阿古德斯以已知人物的身份再度出場,這顯然是作者的疏漏之處。

    此外,原版本中有段内容解釋了阿維拉女公爵家中的秘事,這一部分也在新版本中被舍棄(我們将不可輕棄的第四十七天舊版本作為附件附在正文後,讀者可以參閱)。

     ——此外,他已不再有時間明确某些人物的姓名(恩裡克·德·薩,還是埃馬紐埃爾·德·薩?姬塔·薩萊斯還是姬塔·西米安托[22]?),協調某些人物的年紀與他們故事所跨越的時間長度,也無力再将情節的轉變與曆史事件的年代契合起來,而他原本正是想通過一個個曆史事件,讓虛構與現實天衣無縫地結合在一起。

     ——至于放棄十日談的篇章結構,盡管這一決定也發生在同一時期,但我們認為,這是由于作者有意識棄用了這種章節劃分法,而不是疲态所緻[23]。

     《阿瓦多羅》《阿方索·範·沃登生命中的十天》,這是本書在作者生前出版的僅有的兩個節選版本。

    1804、1805年,前十三天的内容曾以校樣形式在聖彼得堡印刷過,但從未進入發行銷售的渠道。

    1809年,弗裡德裡希·阿德隆根據這些校樣稿的内容,在萊比錫以“莫雷納山脈冒險記”(AbenteuerinderSierraMorena)之名出版了德譯本[24]。

     1847年,埃德蒙·霍耶茨基根據一份他在波托茨基家族檔案室裡發現的手稿,在萊比錫出版了《薩拉戈薩手稿》的波蘭語譯本,但他此後可能銷毀了這份手稿。

     在法國,波托茨基的名字長期被人遺忘,以至于他的這部小說被人無恥地剽竊了多次。

    夏爾·諾迪埃根據《阿方索·範·沃登生命中的十天》一書,幾乎毫無改動地移植了“蒂博·德·拉雅基埃爾的故事”[25]。

    某位庫爾尚伯爵(又名莫裡斯·庫贊)在他所謂的《克雷基侯爵夫人回憶錄》[26]中,講述了一段“卡廖斯特羅手稿殘章”的故事,題為“地上的天堂”,而這正是“朱利奧·羅馬蒂和薩萊諾山公主的故事”的翻版。

    後來,他又在《新聞報》上故伎重演,以連載的方式刊登了一部題為“奪命谷”的小說[27],内容照搬了《阿方索·範·沃登生命中的十天》的開篇。

    《國民報》揭露了他的抄襲行為,雙方為此打起官司,一時間鬧得滿城風雨[28]。

    但顯然這場風波既沒有引起讀者也沒有引起出版商對《薩拉戈薩手稿》作者的興趣[29]。

     直到1958年,本書作者才真正得到法國讀者的初步了解。

    當時,羅傑·卡依瓦出版了一部非全本的《薩拉戈薩手稿》(約占全書四分之一)。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