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皇帝”,他那是“鎖匠國王”。
路易十六結巴,不願意見大臣,所以整天就是修表、修鎖,他宣稱歐洲沒有我打不開的鎖,最後他逃跑又把他堵回來關監獄裡,要上斷頭台了,那鎖他也沒打開。
他的王後呢,是奧地利公主瑪麗·安東尼特,特雷西亞女皇最寵信的小女兒,從小慣到大的姑娘嫁給人家做王後,你想這人能是好人嗎?瑪麗王後花錢就跟散傳單似的,債台高築,根本沒有數字這種概念。
她買一條項鍊500萬法郎,沒錢就跟銀行家即第三等級借錢,追債的天天去她家。
王後嫁到法國王室20多年,她的生活圈子,就是以凡爾賽皇宮為圓心,20英裡為半徑畫一圓,她壓根兒就沒出過這圈子。
整天不幹正事,盡搞些個化裝晚會、宴會啊、蹦迪啊,亂七八糟,驕奢淫逸,從來沒有去外面看一看她的子民們生活得怎麼樣,沒有進過一戶普通巴黎市民的家裡。
比如說鬧災荒,她對這些漠不關心,有人說老百姓吃不上面包,她說吃不上面包可以吃蛋糕,這就跟中國曆史上的晉惠帝一樣,人說沒糧食可以吃肉啊,我就不吃糧食,專門吃肉。
有這樣的國王和王後,這國家能好得了嗎?所以當時的政府債台高築,欠債高達45億。
法國政府一年的收入就是四五個億,連還利息都不夠,更甭說還本了。
這種情況下,國王隻能在1789年5月被迫召開三級會議,這個三級會議有165年沒開了,這次召開這個會議實際上想征稅,所以一下就把人民給*了,導緻了資産階級革命。
愣頭青當道
英國的資産階級革命比較典型,導火線就是議會鬥争,蘇格蘭人民起義。
1640年,查理一世被迫召開議會,卻企圖征稅,當時議員都反對,要求限制王權,這樣揭開了英國資産階級革命的序幕,議會也是25年沒開了,所以議員們一看國王要召開議會了,滿心喜悅,請他聽聽人民的呼聲吧,沒想到國王一進來,第一句話就是,先生們,今天我把你們叫來的目的是征稅。
議員一聽就怒了,國王的講話立刻被打斷,議員拍桌子就罵起來了,要求取消王權,要求絞死國王的幾個蠢臣。
國王一看你們老給我來這套,就走了,一怒之下回宮把自己的衛隊叫來,包圍了英國議會。
200多名衛兵來的時候,議員們順着地道跑了,讓國王的衛隊撲了個空。
議員們跑了之後到街上敲鑼打鼓,老鄉們,國王要征稅,咱們反了吧。
于是,2萬多倫敦市民包圍了王宮。
國王一看自個兒才200多名衛隊,2萬多人包圍王宮,那不是把雞蛋往石頭上磕呀,于是國王也順着地道跑了。
英國所有的古建築都有地道,隻有主人知道在哪兒,搞得跟地道戰似的。
國王跑回了自己的老家—蘇格蘭的首府愛丁堡,并且召集了700名士兵,宣布*國會。
這不是作嗎,一個國王才率領700人,中國一個營長也有這麼多人,當然他不能跟中國比。
誰要跟中國比人數,他一定輸得很慘。
查理一世率領700人挑起了内戰,打到了牛津。
牛津就是今天的大學城,離倫敦隻有40英裡,打到那兒的時候王軍已經發展到了萬人。
各地的保王黨分子紛紛加入,說明王軍很能打仗嗎?不是,是議會很不能打仗。
議會軍不敢打,當時議會軍的總司令是新貴族埃塞克斯伯爵,他公開宣稱,我們打敗國王99次他還是國王,他隻要打敗我們一次,我們都得上絞刑架。
因此伯爵率領的部隊一看見王軍來了,望風披靡,掉頭就跑,不敢打。
老百姓怒了,說你這小子咋這樣,讓你當總司令,你竟然帶着大家逃跑,你也太不拿豆包當幹糧了,于是找了一個“愣頭青”哥們兒來代替他。
說到誰最“愣”,當數清教徒的代表人物克倫威爾[01奧利弗·克倫威爾(OliverCromwell,1599年4月25日—1658年9月3日),英國政治家、軍事家、宗教領袖。
17世紀英國資産階級革命中,資産階級—新貴族集團的代表人物、獨立派的首領。
在1642、1648年兩次内戰中,先後統率“鐵騎軍”和新模範軍,戰勝了王黨的軍隊。
1649年,在城市平民和自耕農壓力下,處死國王查理一世,宣布成立共和國。
1653年,建立軍事*統治,自任“護國主”。
]。
所謂的清教徒就是要求清除英國國教中的天主教殘餘,比如說教士不要穿精美的法服,不要用精美的祭器。
一般來說,新教教堂都非常簡樸,教堂裡邊都沒有任何裝飾,而且也不供耶稣受難像,就放一個十字架。
我們現在看到的天主教教堂一般都是金碧輝煌、雕梁畫棟,雕像、繪畫、玫瑰花窗、玻璃花窗,全都這樣,很高大的哥特式建築,清教徒堅決要求清除天主教殘餘影響,所以國王*他們,*他們就成了資産階級的代表人物,他們隻能漂洋過海往美國跑,所以今天最地道最正宗的美國人被稱為WASP(殖民時代來自英國,尤其是英格蘭和蘇格蘭的移民)。
克倫威爾這位“愣”哥們兒很勇猛。
在1642年到1649年兩次内戰中,先後統率“鐵騎軍”和新模範軍,戰勝了王黨的軍隊。
他把國王給打敗了,誰料國王被抓之後成功“越獄”,跑到了法國,于是英國政府隻好花了40萬英鎊的大價錢才把逃跑國王贖回來,以叛國罪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