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後雖嬌豔,但李淵既畏物議,又愧對炀帝,心中總不自在,所好者有個劉文靜,這種事他很在行的,而且建成元吉把張尹兩個妃子已經運絡好了。
這天在宮門口就等着李淵,剛到門口,已經被她們兩個人接住了,兩個人都刻意地打扮了一下,顯得特别豔麗,她們接住了李淵道:“王爺!今天咱們姐妹倆特地為王爺準備了一頓接風慶宴,懇請王爺賞光。
”
一邊一個,等於是架着李淵到了她們的寝處。
果然盛宴已就,而且還有一大批炀帝召選來的美人都打扮得花枝招展,嬌嬌滴滴地來侍候見禮。
李淵雖是當了多年的國公,卻一直都在戎馬倥偬,或是往返奔波,幾曾享受過這些的?不由心中大樂,不知不覺酪酊大醉。
醉中醒來,發覺自己睡在兩個赤條條的大美人中間,正是張尹二妃。
那蕭氏雖然美豔風流,到底足皇後的身份,不如二妃之輕狂,所以李淵在兩個妃子的狐媚之下,着實消魂了一番。
天色未明時,李淵道:“今天可耽誤不得,大爵已經約齊了各文武大臣要議事的。
”
張妃笑道:“昨夜劉将軍已經吩咐過了,妾身等絕不敢耽誤王爺正事的,到時候妾身姐妹倆會侍奉王爺臨朝。
”
於是又跟二妃鬼混了一陣,方始朦胧入睡,劉文靜已着宮監來催駕了。
李淵還是糊裡糊塗地,由着兩妃為他穿戴完畢,走出宮門。
劉文靜與建成元吉已在外面迎着,跪下竟是行了三跪九叩大禮,口中道:“臣劉文靜叩見吾皇萬萬歲!”
李淵吓了一跳道:“文靜,别胡鬧,在這裡可不能亂開這種玩笑!”文靜笑道:“臣沒有開玩笑,陛下現在已黃袍加身,頭戴龍冠,作天子之裝!”
旁邊早就有人将預備的銅鏡擡了過來,李淵就着燈看了一下,不由得呆了,那都是天子的冕服,在糊裡糊塗中,被兩個妃子穿戴了起來。
兩個妃子也跪了下來道:“萬民擁戴,天下歸心,陛下早就應該正天子之名,賤妾等恭賀天下得主。
”
龍冠加頂,李淵看看自己,倒是頓具人君之威儀,而且既然已經穿上了,也沒脫下來的理由,何況自己心中也并不是全無意思,隻是先已立了恭帝,不便廢了他而已。
因此口中直歎道:“這……簡直是胡鬧,我們這樣做,置皇帝於何地!”
劉文靜道:“好叫陛下放心,恭皇帝早就寫下了遜位诏書給臣,臣在昨夜也遞告群臣,現在大家都齊集在午朝門外,等侯宣召參拜新君。
”
李淵見他們都安排好了,知道無可改變,於是就在一群人的簇擁下,到了金殿上,果然群臣分列兩邊,一齊跪下,口宣萬歲以表擁戴。
於是李淵在群臣擁護下,登上了寶座,首先定了國号為唐,接着又封了幾個重要的大臣官銜。
長子建成封殷王,世子封秦王,三子元吉封齊王,四子元-封趙王。
李靖封魏國公加元帥銜。
原來的恭帝封谯國公,另設采地,着他奉母自往封地去安居,總算把蕭後也擺脫掉了。
隻不過天下未定,戰亂仍起,還有一些地方有群雄割據稱王,需要加以讨伐的。
所以很多的官爵都隻是暫時的,等真正天下一統之日,再行封賞,不過,李淵卻把太子定為殷王建成,而命秦王李世民為都讨大元帥,負責征讨各路煙塵。
這是一個很有深意的舉措,因為李淵知道秦王在武将中最得人緣,若是把别人去挂帥,這些武将很可能會不服而故去,那這新建的王朝還是不太安穩。
若是立秦王為太子,則建成元吉很可能都不會服,變亂立生,隻有目前如此安排,才是省麻煩的方法。
當他宣布太子時,确是引起了一陣輕微的騷動,但聽說秦王統領兵權之後,大家才安定下來,否則李靖那一起人就一個留不住了。
這種情形也使做太子的殷王建成很擔心,但追於情勢,他也明白世民在一般武将心中的地位,在自己沒有一股足夠抗拒力量時,隻有暫作忍耐,但是将來必須要把這個二弟排擠掉,否則天下仍是無望的。
李淵為大唐高祖神堯皇帝,改元為武德。
群臣中最傷腦筋的一個人就是李密。
因為他也是一方之主,雖然兵敗而降,但在金墉仍然有他的實力,閑置他,此人必不安份,放他回去更糟,隻有晉封他一個王爵,讓他保留住金墉的采地,但是卻以政事須多借重為由,将他留在長安,更将自己的一個侄女兒嫁給他為妻子,賜宅第以居長安,實際上是便於監視之意。
李密雖是滿心的不願意,卻也沒有辦法。
總是個心機很深沉的人,知道勢不由人,也就安定下來,慢慢地等機會。
不過,高祖也有件很痛心的事,那就是派到晉陽去接母的趙王李元-死於途中。
李元-神勇無匹,為天下第一人,大唐之所以能所向披靡,所至無敵,得李元-之力不小。
戰場上的勝利,使李元-形成了極端驕傲的性情,他原就是個沒太多知識的-夫,在路上聽見急馬飛報,老子在長安即位,他已被封為趙王,更是意氣飛揚。
天下人沒有一個在他眼中的。
同行雖有他的姐夫柴紹,但行止卻要聽他的,他高興要走就走,不高興,說要在一個地方多玩玩,柴紹也隻有聽他的,這天早上起來,天色陰暗如墨,将有大雨。
李元-卻堅持要走,柴紹勸他道:“四弟,眼看着天就有大雷雨了,等雨過了再走吧!”
李元-卻鬧上了勁,哼了一聲道:“老子要趕路,天也阻不了,他要是敢下雨,老子一-貫通它。
”
這個人已經狂妄得失去理智了,柴紹知道跟這位-舅老爺沒話好說,隻得由着他去。
但是上天當然不會理會他的恫吓,走出沒多遠,已經是大雨滂沱,緊接着電光閃閃,像是一條巨大的蟒蛇在吐着紅舌在示威,也發出了使大地震撼的隆隆巨響。
雷霆霹靂乃天地之或,至大至強無以能匹,但是這對李元-而言卻是一項難以忍受的挑戰,他自認是無敵的,而這個天下的雷電竟敢來向他挑戰,要阻止他前進。
因此他狂怒地把他的一對銅-一次又一次地擊向天空,口中還怒罵着:“混帳的天,混帳的雷,混帳的雨,李老子叫你停,你敢不聽命令,李老子打死你!”
雷電更烈,似乎在跟他對罵,這使李元-更為狂怒了,他瘋狂地策馬前進,而且把銅-抛向天空去擊天,狂怒中的力氣很大,他丢得很高。
而天也似乎震怒了,同時一個霹靂,落在他的身前。
平時,他的雙-已丢得很熟,不管丢多高,他閉着眼睛也能接住,這一回,因為雨點打進眼中,也閉着眼睛去接,正當他接住-柄的一刹那,雷電也擊在他的身上,在後的柴紹隻見他全身一陣火光,待追到面前,他已連人帶馬倒了下來,全身焦黑,被電殛死了。
一刹那,每個人都驚得呆了,大家都認為李元-是為了對上天的大不敬而遭了天譴。
齊都下馬跪倒,向上蒼祈求饒恕。
說也奇怪,李元-死了沒多久,雷雨竟停了,這場雷雨竟像是專為與李元-搏鬥而降的。
這在科學昌明的今天,解釋起來并沒有什麼奇怪的,夏日雷雨多,來得快,去得也快。
而李元-在雷雨中騎馬疾行,觸電而死的可能性大為增加,可是在當時,卻不知道這種解釋。
他們隻知道這是出之天意,而為天雷所殛,必是那人生前犯了十惡大罪,李元-不敬天神,殺孽太重,故而上天施訓,但他已是唐家天子的四殿下,職封趙王,當然不能說他是惡人。
柴紹接了妻子嶽母,奉到長安,隻能奏說李元-是雷神降世,助李淵以定大唐江山。
功成為天曹接去歸位了。
而李元霸又瘦又乾,尖嘴猴腮,正像是傳說中雷公的形象,偏又力大無窮,再加上他離奇的死亡,使得這一傳說更為逼真了。
李淵十分傷悲,口中隻有大罵“逆子找死”而已,将李元-的遺赅收殓葬了,設像立祠,建了一座雷神太子廟,内塑李元-的金身神像。
流傳下來,今世之雷神,多半是仿李元-的樣子而塑造的。
唐得了天下之後,太子建成眼看着弟弟秦王大權在握,心中十分猜忌,但也無可如何,因為那些兵将都是秦王的死黨,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