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三章

首頁
    把他們外調出去,他們也不可能背叛的。

     為今之計,隻有擴充自己的實力,但自己是太子的身份,最多隻能募集一些家将與門丁,此外,他還想擁有一些兵權,氣人的是他家中的兵實在太少了,隻有齊王元吉是同母手足,會聽自己的,但元吉為人貪逸惡勞,氣量既窄,又無大志,叫他去招募新兵,他是不肯幹的,叫他帶兵去作戰,他又怕死。

     而好好的,實在沒有召募兵衆的理由。

    幸好,他門下的一個門客魏徵很有才華,也精通武藝兵法,秦王曾經慕名相邀過,但魏徵沒有答應。

     因為魏徵心高氣傲,不甘下人,見到秦王帳下,奇技異能之士很多,滿腹經綸精於術數者如冀天罡、李淳風,長於權謀計策的如徐茂公,而勇将如秦叔寶、羅成、程咬金等,精於兵法,善於用兵者,無人能過李靖。

     魏徵一身通百藝,樣樣來得,卻都不能高出那些人去,而入門資格淺,更難以出人頭地,況又無黨朋相互援引。

    所以他對秦王李世民雖是十分傾倒,卻仍然拒絕了。

     建成聽說秦王碰了壁,立刻接踵而至,厚币甘詞,居然把魏徵給說動了。

    擔任東宮太子門下中書舍人之差,那等於是今日的主任機要秘書,也是太子府的幕僚長。

     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也可知建成對魏徵的重用程度,他上任之後,倒也着實表現了一下。

     首先,他說動了幾個在塞外的朋友,叫他們設法挑動胡人的寇掠行動。

     那些胡人對中原的富庶一向是十分眼紅,隻要有了機會,總是要入侵來發點财。

     他們以遊牧為生,居無定所,騎射的功夫都是自小練起,民風骠悍,好勇善鬥,不打仗就難過,再加上居地荒漠,謀生不易,心心念念都是想把中原的江山吃下來。

     可是中原的國勢太強,他們嘗試了很多次都失敗了,好在他們居無定所,行動方便,打不過就逃。

     中原國勢稍衰時,他們立刻趁勢而進,搶劫一番,中原大兵一到,他們看看打不過就退,而且退入荒漠,大軍無法深入,因為在沙漠上補給不易。

     漢代時受盡了他們的氣,漢武帝劉徹何等雄才,對匈奴深惡痛絕,數遺大軍,深入窮荒,卻仍是無法消滅他們,隋時也曾發兵幾次小征,炀帝一發狠,把長城又延長了出去,連貫起來,才算稍戢其勢,胡亂仍是不絕。

     魏徵的朋友都是些好事的亡命之徒,在中原犯了事,逃亡到塞外,頗受胡人酋長的寵信。

     魏徵跟他們取得連系後,叫他們唆使胡人的汗酋說中原雖有大唐之起,但國力衰弱,而且還有不少反王割據一方,自顧不暇,無力衛邊,新換了朝代,對邊關的守将尚未作确定性的表示,那些守将也不會肯賣命死守的,正是進攻良機。

     胡酋們被說動了,立刻發動了攻擊,果然邊關的守将因為朝代更易,他們不知道自己的職位是否還能保持,是升遷還是降調也沒有消息,守城的意志也就動搖了。

     一連破了幾城,聲勢大增,急報傳來長安,李淵十分煩憂,手中雖有一些軍卒,但天下未定,那有餘力去征剿西邊的胡人呢? 太子建成奏道:“魏國公李靖所部精銳都是虬髯客的神龍門下,個個武藝高強,而且李靖本人又精於謀略,以他們去征剿匈奴,必可大勝。

    ”秦王聽了連聲道:“不可!不可!臣兒願領軍去西征。

    ” 太子建成出奏道:“絕塞苦旱、漠野千裡,非一般人所能堪者,也非一般的兵法策略所能應付的。

    兒臣保舉李元帥前往征剿,是因為他的機智謀略都精於諸人,而他的那些部屬又都善於高來高去,卻營夜襲,胡人善騎,在沙漠上尤為骁勇,隻有以夜戰最佳,而夜戰之術,也隻有李元帥特具心得。

    ” 高祖聽得連連點頭道:“建成對軍事并不擅長,可是這次的建議卻十分中肯。

    胡兒西亂,小醜跳梁,誰都可以把他們趕走的,但讨厭的是他們聚加蠅蚋,一個疏忽,他們又回來的,要想一勞永逸,勢非要遠征深入,築壘留将以拒之,這些卻是非李靖莫屬,就此決定,世民也不必多言了。

    ” 李世民仍不死心道:“父皇,胡兒隻是騷擾性的攻擊而已,不敢深入遠圖的,而中原紛亂未定,必須讨平,若是李靖大軍與臣兒分兵二路,指日可定,等天下一統之後,胡兒見我勢盛,自動就退回去了,根本無須征伐。

    ” 這話倒也使高祖有點動心。

     可是太子卻道:“父王明鑒,胡人若進,國防一路空虛,不但沿途無重兵可拒,連晉陽都沒有人固守了,那可是我們家的老根,不能叫人挖掉了。

    ”這番話才真正的擊中了高祖的心事,因為他是個最重視家園的人,雖已登為天子,他仍抱着姑且一為的心理,實在不能混時,再退回晉陽去當他的晉王去。

     李淵本就是個沒有雄心的人,所以他認為固本最重要,其他都可以緩一緩。

     胡人若是破開而入,晉陽就太危險了,這是一定要保護的,因此立刻批準了建成的建議,派李靖西征。

     世民無奈,來見李靖,心中十分憤慨,但他還要負責勸說李靖接受旨意。

    因為在歸唐之初,李靖就已經聲明過,除了李世民之外,他不接受别人的命令。

     這話李世民當然不敢照實地告禀李淵的,但池又怕李淵的旨意下來,李靖拒絕接受,這就更加難堪了。

     因此,李世民出了宮門後,立刻就直奔李靖的大營,見了李靖,說出今日在偏殿商量的事。

     李淵既不習慣做皇帝,也沒有那種臨事明斷的決心,所以他的重要方策,都是在偏殿中,召集兒子親信來計,議一番,明日臨朝再作宣布。

     所以李世民趕快來找李靖疏通一下。

     李靖聽了李世民的說明後笑道:“殿下,這次你可争不過他們,太子所提建議極為有理,任何人都駁不倒的,連臣也深為其然。

    ” 李世民急道:“怎麼元帥也這樣說呢?元帥明知道拒胡實非急務。

    天下一統才是最重要的。

    目前趁着李密新敗,其餘諸王勢力不足,正好一鼓而掃蕩之,若是再等個兩三年,他們氣候漸成,剿蕩就難了。

    ” 李靖笑笑道:“殿下還沒有對萬歲爺有深刻的了解,萬歲爺是朦胧中被擡上龍座去的,心中并無天下的觀念,他還是以諸侯的觀念為主的,所以萬歲無意他求,僅保目前現有,就已心滿意足了。

    ” 李世民聽得呆了。

    這是他從來沒想到過的問題,也是從沒注意到的情況。

    父親怯懦不前,有時卻表現得很有智慧,因此造成了一個忠厚仁慈的概念。

     但是李世民再也沒想到父親的心态竟是如此的保守,細想一下,李靖的分析确是有理。

    父親在保護自己時,顯得很聰明成熟,但是在進取時,卻猜疑而不決,這證明父親隻合於做諸侯的。

     一時,他變得很-徨而灰心,凄然地道:“元帥,我感到很抱歉,你胸懷萬裡而來相助,卻沒有一抒長才的機會,實在太委屈了!” 李靖卻笑道:“沒關系,事實上李靖的機會卻來了,像這次西征胡奴,不正好一遂萬裡壯遊的機會?” “啊!元帥,你願意擔任此次出擊?” 李靖道:“是的,我一直想在塞上一遊,隻是苦無良機,現在能率衆出擊,揚國威于萬裡之外,這於個人事功及揚名後世而言,都是難過的機會。

    ” “可是元帥留在中原,應該有更好的發揮。

    ” 李靖笑道:“在臣而言西征南征,一樣是征伐,并沒有什麼不同。

    ” “可是西征卻太苦了,絕塞苦旱,盛暑嚴冬,交替於晨夕之間,那是很少有人能忍受的。

    ” 李靖道:“臣可以。

    臣所屬的部下也可以。

    打仗行軍,本來就是苦的,臣以為這是一次很好的訓練,等臣回來之後這支軍隊才真正地堪稱鐵旅,能适應任何地形作戰了。

    再者,臣所過為抵抗不強,所至必能大勝,這對士氣亦大有幫助,若臣凱旋之日,殿下的一統大業尚未竟全功,臣挾勝利之餘-往援,尤足使士氣大振而敵人膽寒。

    ” 李世民道:“元帥願意西征,我就放心了,元帥若是無意西行,孤拼死力争,也要請父皇收回成命。

    ” 李靖頗為感動地道:“多謝殿下厚愛,臣早先說過:臣之投唐是為殿下,因此,隻要殿下不反對,臣赴湯蹈火,亦在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