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分,那是别說的。
增長菩提,就是增長你自己的覺悟,這個覺悟可以使你的聖谛光明,這個聖谛,可以依着實際理谛而證得的聖位,說成佛也可以,十地菩薩也都是聖位,乃至從這個初教義來說,四果阿羅漢也是聖谛;那個法也叫四聖谛法,增長聖谛光明就是智能的意思,谛本身就是光明。
“增長趣入大乘正道”,能夠運轉你自己的本心,就是大乘。
我們講一切,應該不離你的心,這是真正的菩提道。
真正的菩提道,心外無法,法外又無心,一切法就是你的心性所顯現的,這就是大乘正道。
“增長法明”,了解一切法的性體,不要在相上起分别;了解一切諸法的法性,這叫有智能,這叫真正的明。
“增長成熟有情”,深淺都可以說,成熟什麼呢?成熟一切有情;增長你所思教的,不是發願利益衆生嗎?那麼,衆生是不是能夠成熟呢?能夠依教奉行呢?是不是能夠依教奉行而能成道呢?例如,四衆弟子,我們依照佛的教導輾轉化度衆生,使他們都能信入,都能依教奉行,都能修行,都能成熟了,成熟就了脫了,使有情都能夠成熟。
增長大慈大悲之心,就是增長菩提心;菩提心包含很多,大慈大悲,就是菩提心。
“增長一切白法”,即清淨法,清淨法是什麼呢?一切戒定慧,一切佛所教導我們的法。
白法就是清淨法,消失的是黑法,黑法就是染污法。
在後面的經文〈無依行品〉、〈有依行品〉當中,會詳細講黑白的道理,一切法上面都是總說,後面會解釋,前面先總說一下。
“增長一切衆生精氣”,有精神有氣力;精者純也,氣就是氣質。
因為你是佛的弟子,使四衆弟子都能精純于佛的教導,人們一看見,我們佛弟子是不同,他的氣質表現,人們一看見就很恭敬,同時善作事業。
“善作事業”,能夠增長正法精氣善行,增長智能光明,這個意思都是相同的。
增長到彼岸的妙行,而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能,這都是不可思議的殊勝妙行,能夠到成佛的彼岸。
“增長五眼”,五眼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從凡夫地到佛,我們是肉眼,現在大家都是肉眼,肉眼是有障礙的,别人拿手一擋,你什麼也看不見了。
沒有光明,你也看不見。
肉眼是障礙的,不是通達的;肉眼礙非通,天眼通非礙,天眼通是報得的,他能看見一切,能看見我們,但是我們看不見他。
慧眼就是照了一切俗谛的,俗谛就是方便慧。
有慧眼,慧眼當觀俗。
第四眼就是法眼,法眼了真空,俗谛真谛二谛。
佛眼是照一切。
對于五眼,現在我們是停留在肉眼的階段。
但是有一些個别的報得的人,生下來他就能看見,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特異功能。
他能看見地下的事物,這是報得的,這類功能些畜生也有。
有些狐狸、黃鼠狼子、狐黃柳豆,有的是長蟲、四種仙狐黃柳豆四仙,還有鬼,我們上面念的大力鬼神,他們都是有神通的,但是那不究竟的;他們還是有障礙,他們沒有天人的眼,看得更通達一點兒,這叫報得的通。
天人就是報得的。
慧眼跟法眼,那是修得的,佛眼是究竟成就的。
這叫五眼,我簡略這麼說一下子。
“增長灌頂”,灌頂的解釋有很多。
受灌頂是從印度來的儀軌。
以前在印度的時候,希望為降生的小孩子求加持的。
本來是國王為降生的太子,找位修道者,修道者不一定是佛,外道六士都可以;用四大海水來給太子灌頂,消除災難。
就像我們求法,用法水灌頂。
我們現在學密宗修法的“灌頂”,是專有名詞,本來有多種灌頂,這個地方所講的“增長灌頂”是指得到加持的意思。
這是指法灌頂說的。
我們在修觀的時候,也要自己給自己灌頂。
或者觀藥師佛,或者觀阿彌陀佛,住在你的頂上,加持你,增長你入涅槃的機會。
地藏菩薩的加持,使佛四大洲的弟子,都能夠在他原來的基礎上逐漸的增長。
如果原來一點兒也沒有,怎麼增長?在原來的基礎上增長。
如果已經在學法修道,就增長他證得如來果位的機會,或是要讓他脫離三塗;之後能夠生天,享受幸福,而且還能夠聞法。
“所謂有名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記明咒總持章句,我于過去殑伽沙等佛世尊所,親承受持此陀羅尼,能令增長一切白法,增長一切種子根須芽莖枝葉花果藥谷精氣滋味,增長雨澤,增長有益地水火風,增長喜樂,增長财寶,增長勝力,增長一切受用資具。
此陀羅尼,能令一切智能猛利,破煩惱賊,即說咒曰:”
地藏菩薩有個咒,什麼咒呢?“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記明咒總持章句”,持就是三昧。
地藏菩薩有這麼一個三昧,簡言之就是真言,也就是咒語。
這個咒語的名詞,就叫“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記明咒”,也叫“大明咒”。
《心經》也可以稱為大明咒,大光明的意思,也是總持的意思。
“這個咒,我在過去殑伽沙等佛世尊所,經過好多佛,像恒河沙數那麼多的佛,一粒沙是一個佛所,在那個世尊所,我親自受了這個灌頂,親自受了這個陀羅尼,就是指這個咒、這個三昧,要是念誦這個咒,一切善業都能夠增長,一切惡業都能消失。
增長種子,乃至于根須芽莖枝葉花果藥谷精氣滋味,增長雨澤。
”
“藥谷精氣”,這有點神,我們服的藥,像人參蟲草、貝母、靈芝,這種藥必須是野生的,才可以滋補人的身體,健康長壽。
這些植物怎麼能增長呢?必須雨水調配,降雨滋潤,特别是增長有益的地水火風。
沒有風的力量,糧食是不長的,微風吹動的糧食就像拿手拔的那樣的快,大家要知道風的力量。
火是暖氣,為什麼夏天雨季長,冬天雪季它又不長,因為暖氣不夠,就不能長。
地大是堅牢性,增長地大的堅牢性,使它别壞,别發生地震。
這四大增長,乃至于增長這些衆生的喜樂,增長衆生的财寶,增長殊勝力量,增長一切的受用資具。
前面已經說過“增長資具”,這裡又重複的說一次。
重複說的意思,就是念這個咒,使這些能得到增長,這就是陀羅尼,能令一切智能猛利,破除煩惱賊。
這個咒就有這麼大的功德。
這個咒語,洪居士怕大家念錯,已經注了音。
将來如果大家想持誦的時候,再重新的印幾份,誰想要就給誰一份。
我念一遍,如果大家跟着默念一下,或者我念一句你念一句,也算受了。
“谶蒱,谶蒱,谶谶蒱,阿迦舍谶蒱,縛羯洛谶蒱,庵跋洛谶蒱,筏羅谶蒱,筏折洛谶蒱,阿路迦谶蒱,萏摩谶蒱,薩帝摩谶蒱,薩帝昵诃羅谶蒱,毗婆路迦插婆谶蒱,邬波睒摩谶蒱,奈野娜谶蒱,缽剌惹三牟底剌拿谶蒱,刹拿谶蒱,毗濕婆梨夜谶蒱,舍薩多臘婆谶蒱,毗阿荼素咤,莫醯隸,萏謎,睒謎,斫羯洛細,斫羯洛沫呬隸,廁隸,諀隸,揭剌婆跋羅伐剌帝,隸,缽臘薜,缽剌遮啰飯怛泥,曷剌怛泥,播啰,遮遮遮遮,隸,弭,黳羯他,托契,托齲盧,闼,闼,弭隸,磨綻,瘅綻,矩隸,弭隸隸,盎矩之多毗,遏嚟,祁,波啰祁,矩咤苫沫隸,敦祗,敦祗,敦具隸,浒盧,浒盧,浒盧,矩盧窣都弭隸,弭第,彌綻,叛荼陀,喝羅,梨,浒盧,浒魯盧。
”
這個大明咒總共是六十五句,念第一遍當然不熟,将來多念幾遍就可以了。
如果想持的話,一天持七遍,也就是地藏菩薩前面所求的,念這個咒,我們就能得到,這跟大悲咒、其它的咒語具有同樣的力量。
這個咒的義涵是不能講解的,我翻不出來,當然也不會講。
“善說能淨諸有塵,善說能淨鬥诤劫。
善說能淨濁惡意,善說能淨濁大種。
善說能淨濁惡味,善說能淨濁惡氣。
善說能滿諸希望,善說能成諸稼穑。
善說能令一切佛,如來世尊所加護。
善說又能令一切,菩薩加護而随喜。
”
“善說”是指是佛說的,贊歎佛的偈子,或者說這是諸佛善說的咒語。
諸佛所說的這個咒,能清淨一切有塵垢,也能清淨鬥诤的劫;現在我們這個劫就是鬥争的劫。
人跟人鬥争,集體跟集體鬥争,國跟國鬥争;有鬥争,就說明這個時候很不好。
念這個咒,可以使鬥争消失一點,但是還要看我們念的力量夠不夠。
用這個咒語能夠清淨惡的意念。
“善說能淨濁大種”,現在地水火風,渾濁得都不守規律,經常發生水災,地大本身有地震;風災、火災都是非時的,由其它四大種起的種種災害。
“善說能淨濁惡味”,濁惡味可以指現在我們這個環境很污染的;這種味道很不好,要是吸到這種味道,會使身體不健康,壽命不會長久。
味跟氣兩者是相通的,坐汽車很舒服,又快,但是汽油味很難聞,這就是濁惡氣。
“善說能滿諸希望”,這個咒能滿你的一切希望,或者指這一切諸佛都能夠滿一切衆生的希望。
這個“善說”,可以指是說得很好,善就是說得好,說得最好的還是佛。
現在地藏菩薩說這個咒,這個咒也是無量諸佛說的;所以持這個咒的時候,能滿足希望。
“善說能成諸稼穑”,就是我們種的莊稼、五谷都能成熟豐收。
“善說能令一切佛,如來世尊所加護。
”這兩句話要連起來說,持這個咒,能令一切諸佛,能令一切世尊,加護我們,使我們的善業早日成就,早成道業。
“善說又能令一切菩薩加護而随喜”不止諸佛加護你,持着這個咒,也能令一切諸菩薩都照顧你,加護你,随喜你。
以上是偈誦,贊頌這個咒。
“世尊,如是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記明咒總持章句,我于過去殑伽沙等佛世尊所,親承受持此陀羅尼,能令增長一切白法,廣說乃至增長一切受用資具。
”
這個咒的名字叫“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記明咒”,這個總持章句是經過很長的時間,經過像恒河沙那麼多的佛世尊,地藏菩薩在佛前親承的,也就是如來親自傳授的。
這個陀羅尼咒,能夠使一切的白法增長,乃至于能增長的受用資具,誰需要受用資具,生活想得舒服一點兒,那就多念咒,你的資具就充足。
“大德世尊,此陀羅尼,普能濟渡此四洲渚世尊弟子一切苾刍及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令其皆得增長憶念,廣說乃至增長一切受用資具,此陀羅尼能令世尊甘露聖教熾然久住,利益安樂三界衆生。
”
“大德世尊”,地藏菩薩又尊稱釋迦牟尼佛,大德世尊。
“此陀羅尼”,這個咒語。
“普能濟渡此四洲渚”,世尊的弟子,弟子之中包括比丘、比丘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優婆塞、優婆夷,也就是佛教的出家男衆女衆,在家的男衆、女衆,總說起來就是佛的四類弟子,他們都能夠增長憶念,得到總持。
憶念不失,就是記憶力增強,所有吸收進來的、所聽的一切法,不會忘記,憶念受持。
乃至于你眼睛所看到的事物,念的經,隻要念一遍,就可以憶念受持,永遠不會忘失的。
要是廣說,一切所受用的,都能夠滿足,那麼,這個陀羅尼咒,使聖教就像甘露一樣,普濟群生讓他熾然着。
“熾燃”,光明熾盛之貌,就像大火燒的時候那樣子,永遠久住世間而不喪失。
“利益安樂三界衆生”,不但人間天上,這裡是指着欲界、色界、無色界。
三界衆生,是指四洲渚。
我們現在是南瞻部洲,這是對着我們說的,我們要是持這個咒就能得到這些加持。
“爾時地藏菩薩摩诃薩演說如是大記明咒總持章句,時佉羅帝耶山普皆震動。
俱胝天樂不鼓自鳴,雨無量種天妙香花及珍寶等。
一切衆會鹹悉驚躍,皆獲希奇,得未曾有。
”
說這個咒語的時候,發生六種震動;這個道場,就是說法的處所,大地震動,還有上億的天的音樂器具,沒有人吹,鼓沒人打,鐘沒人敲,它自己就鳴向。
在說這個咒語的時候,還有無量的天妙香花及珍寶,像下雨似地降到佉羅帝耶山。
與會的大衆,包括請大菩薩,“鹹悉驚躍”。
這個驚不是害怕,而是歡喜踴躍。
歎的意思,是太稀奇,太難得,都懷着這種稀奇不可思議的心情。
“得未曾有”,從來未見者見到。
就在這個時候,有一批天女從座而起。
“時衆會中有大吉祥天女,具大吉祥天女,大池妙音天女,大堅固天女,具大水天女,放大光天女而為上首,總有一萬八千天女,于四大種皆得自在,從座而起,稽首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大德,甚奇世尊,我等雖于諸四大種得自在轉,而不能知是四大種初中後相,生滅違順,如此大士,已得微細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能善了知是四大種初中後相生滅違順。
”
共有一萬八千天女,這裡隻舉了為首的幾位天女。
這些天女都是修地水火風四大種法的,對于這四大種皆得自在。
地水火風四大種當中,隻舉水火,其實也包括了地風。
這些天女,共有一萬八千位,她們從座位起來了。
“稽首”就是頂禮的意思,稽首佛足,就是向佛頂禮。
“合掌恭敬”,她們要向佛請教。
“而白佛言,希有大德”,世尊,太稀有,太甚奇,“甚奇世尊,我等雖于諸四大種得自在轉”,她們對地水火風能夠得自在,不被地水火風轉,而且能夠轉地水火風。
“而不能知四大種初中後相”,不知道諸四大種初成時候的相,乃至止住的時候的相,乃至于毀滅的時候的相,也就是不知道初中後三種相,對于這個四大種的“生滅違順”,她們沒有辦法掌握。
地藏菩薩對四大種了解這麼深,已經得到甚深的般若波羅蜜多,得到四大種的甚深智能。
她們向佛請問,佛就告訴她們。
“佛言:如是如是,天女,此善男子,已得微細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能善了知是四大種初中後相,生滅違順。
天女當知,如如意珠,具足衆德,能雨種種上妙珍寶,施諸衆生,此善男子亦複如是,能雨種種覺支珍寶,施諸衆生。
如寶洲渚,種種珍寶充滿其中,此善男子亦複如是,成就種種覺支珍寶。
”
“佛言如是如是”,你們說的不錯。
“此善男子”是指地藏菩薩,因為他已經得到甚深微細的深般若波羅蜜多,已經得到究竟到彼岸的智能,所以能了解四大種。
“四大種初中後相”的“生滅違順”,怎麼樣算是順?怎麼樣算是違?違背四大種,四大種就會生起相反的作用。
順四大種,四大種就使你的資生工具悉能充足;違背四大種,不但不能夠給你為善,反而給你作了禍害。
例如說地水火風初成時的相狀,乃至住止時候的相狀,毀滅時候的相狀,四大種會給我們帶來災害。
但是它也給我們帶來一切的吉祥,沒有四大種沒有辦法生活,對它的違逆順遂兩方面都要能夠掌握。
“天女當知!”佛就對一萬八千天女說,你們應當知道這四大種的違順情況,那麼地藏菩薩所掌握的,就像他手裡拿的如意寶珠那樣子似的,能夠具足衆德,令四大種對衆生作出利益,使地大生出種種的上妙珍寶,用此布施于衆生。
“此善男子亦複如是”,地藏菩薩也能夠這樣子做。
“能雨種種覺支珍寶,施諸衆生”,這裡是指以法布施,不是用世間的珍寶形容着地藏菩薩。
他示現各種種類,随類教化,而能夠使他們覺悟。
天女向佛請問,佛答複說,贊歎地藏菩薩的種種功德,特别是四大種,對地水火風,初中後相,一切轉化的過程,地藏菩薩能夠如實深知的。
同時佛對這些天女說,此善男子的功德就像如意寶珠一樣的;如意寶珠是比喻的意思,從如意寶珠能生珠寶滿衆生願。
這位善男子,對一切法,都能夠如實了知,也就是能夠稱性而了知。
所以,能雨種種上妙的珍寶。
“上妙珍寶”是形容詞,能給一切衆生說一切法,讓衆生能聞法得開悟、意解,免除苦難。
“此善男子,亦複如是”,地藏菩薩也能利益衆生,就像如意寶珠雨一切寶。
那麼,他所雨的寶珠,不是世間的寶珠,而是使一切衆生能夠覺悟,能夠聞法意解的法寶;以珍寶施諸衆生,像産生珠寶的寶渚洲一樣。
此善男子所伏藏的一切法,是由無量劫來,聞法積存伏藏的一切珠寶,地藏菩薩就有這麼多功德。
“如天波利質多羅樹,衆妙香花之所嚴飾,此善男子亦複如是,種種微妙佛法珍寶而自莊嚴。
”
“如天波利質多羅樹”,天波利質多羅樹是帝釋天才有的寶樹,這種寶樹不像我們的枝葉花果,它是由一切珠寶織成的,這個善男子就像天波利質的多羅樹一樣,具足一切的珍寶,又具足一切的佛寶,用一切法寶所裝飾。
是什麼法寶呢?就是微妙的佛法珍寶,而且是莊嚴的。
佛說法都是先運用比喻,而後說法,法、喻兩者合說的;但是恐怕大家在法上不清楚,所以先說比喻。
這些珠寶、寶樹,都是比喻,形容地藏菩薩,以一切法來莊嚴。
“如師子王,一切畜獸無能驚伏。
此善男子亦複如是,一切衆生無能驚伏。
”
能摧伏一切,能降伏一切的意思,就像在獸類之中,獅子王就是能摧伏群獸。
這是拿世間上大家所見到,所能承認的事物,來形容地藏菩薩所具足的法功德。
“譬如朗日,能滅世間一切昏暗,此善男子亦複如是,能滅一切衆生惡見無明昏暗。
譬如明月,于夜分中,能示一切失道衆生平坦正路,随其欲往皆令得至,此善男子亦複如是,于無明夜,能示一切迷三乘道,馳聘生死曠野衆生,三乘正路,随其所應,方便安立,令得出離。
”
“譬如朗日,能滅世間一切昏暗”,朗日就是沒有雲彩遮蓋的意思,清朗的太陽,去除一切昏暗。
地藏菩薩所在的佛土,随所在處,都能使一切衆生,免除昏暗的痛苦,能夠得到光明,也能滅除一切衆生的惡見、昏聩、無明煩惱;就像明月似的,明月在夜分當中,可以使失道者找到道路的;看不見路的衆生,能夠走到平坦的正路上。
“随其欲往皆令得至”,在月光照耀之下,他想走的路,不會走到歧路上。
這位善男子,就是指地藏菩薩說的。
“亦複如是”,像明月似的,示現衆生一條光明正大的道路。
“于無明夜,能示一切迷三乘道馳騁生死曠野衆生”,無明夜是我們在生死迷途當中,地藏菩薩就能令出離。
三乘就是聲聞、緣覺、菩薩,三乘道果,雖然還不是究竟,但是你能了生死。
這都是比喻,比喻地藏菩薩利益衆生的時候,能夠随衆生他所要求的,以種種的方便安立,令衆生得到利益,得到出離。
“譬如大地,一切種子樹山稼穑地身衆生之所依止,此善男子亦複如是,一切殊妙菩提分法之所依止。
”
譬如像大地一樣的,一切種子,樹木、山林、稼樯,這些都能依靠大地而生長;衆生要想出離這些苦難,依止地藏菩薩就能夠得到法身。
這位善男子也能有如是的功德,給衆生一切的殊妙菩提分法之所依止。
“菩提分”法就是覺悟的道,覺悟的道很多,在法相上經常說的是三十七道品,也就是八正道、七覺支、八正道、五根、五力、四正勤、四如意足。
在這裡是總說的,形容佛贊歎地藏菩薩的功德,有這些功德,他給衆生的不隻是世間的七寶而已,而是法财。
“譬如大寶妙高山王,善住堅固,無缺無隙,此善男子亦複如是,善住一切不共佛法。
由不棄舍諸衆生故,名為無缺,一切善根皆善施與諸衆生故,名為無隙,譬如虛空,一切衆生皆所受用,此善男子亦複如是,一切衆生皆所受用,此善男子成如是等無量無邊諸功德法。
”
“不共佛法”,是佛所具足的。
四無畏,那是不共的,一共有十八不共法。
具足了十八不共法,隻是不跟凡夫共的,不跟二乘共的。
其實這些大菩薩都具足的,地藏菩薩對一切衆生是不棄舍的;我們就不行,對待自己的子女,要是他們不孝順或不聽話就棄舍了。
朋友之間稍為不如意,都要棄舍,或者對哪一個惡衆生,我們會感到厭煩。
住的時候,要挑選上好的地區,這也是棄舍的涵義。
對于六親眷屬,我們都要接近好一點的。
所謂好一點的,就是他不壞,不亂攪。
如果以菩薩的眼光看,愈是這些衆生,他愈是度化。
最壞的衆生是下地獄的衆生,地藏菩薩到地獄去度這些衆生。
所以,他度化衆生是沒有嫌棄的時候,甚至做了五逆十惡的衆生,他都要想盡一切方法來度化,使他們能夠種上善根,能夠學習佛法,能夠得到出離。
隻要有那麼一點的縫隙,他都能夠滲入來教導,不讓衆生堕落下去。
像什麼呢?像虛空似的。
虛空是平等利益衆生,誰都可以去,他是沒有吝惜的。
我們活在虛空當中,地藏菩薩就像虛空那樣子的對待一切衆生,滿足一切衆生的要求,一切衆生都能得到受用。
地藏菩薩成就了佛所贊歎的無量無邊功德法。
為什麼佛這麼樣贊歎地藏菩薩呢?
為的是要說佛的大集十輪。
因為贊歎地藏菩薩,使大家對地藏菩薩的信仰心增長興盛,隻要一聞到地藏的名号,就産生了一種殊勝感、親切感、希求感,希求地藏菩薩。
因為地藏菩薩能夠使我離苦得樂,所以一切危難都可以求地藏菩薩。
我們有些道友感覺自己的願太多,或者太啰嗦,或者說求這樣又求那樣,“地藏菩薩不覺得厭煩嗎?”有人這樣問我。
我說:“《地藏經》上已經指出,你縱有千百萬億那麼多的希求,地藏菩薩也不會厭煩的,但是有一點,你得至心,至心就能得到相應,如果你不至心,就像沒有一樣的。
”這叫因緣法,因緣遇到了就生起。
地藏菩薩是要給一切衆生助緣的,成就我們,使我們離苦得樂,但是我們沒有那個因。
地藏菩薩是普遍加持的,但是在這個地球上的六十多億人口,恐怕有太多人沒有聽過地藏菩薩名号,縱使聽到名号,也生不起信樂心,沒有去求他,也得不到這個願望。
沒有這個因緣,怎麼能得到呢?連名号都不得聞呢!所以地藏菩薩在《占察善惡業報經》上說:“如果不至心,雖念我的名号,等于沒有念;聽到我的名号,不名為聞也等于沒有聽到。
”這個涵義就是你跟地藏菩薩這個因緣沒有建立起來,雖然聽到名号,你沒有什麼信樂心,沒有感覺到他對你能産生什麼利益,因此就叫“不名為聞”,雖然聽到等于沒有聽到是一樣的。
盡管他有這麼多的功德,普遍利益一切,如果沒有生起信樂心,乃至不能至心,那麼,是不是完全沒有功德呢?不是的。
雖然聽到地藏菩薩名号,或者拜忏不至心,連下下至心都沒有,但是你已經種下遠因。
功德是種下了,種子是種下了,當你再次遇到,就會生起信樂心,又生起精進心,漸漸也就成熟了。
像大家之所以能夠這樣拜忏,都不是一生兩生,而是多生結的因緣。
從此更能增長,今生你就能離苦得樂,自己對佛法能夠有所了悟,要經常注意這樣的一個問題。
因緣遇到了,你一定要承當,無論是苦的、樂的,因緣已經成熟,你現在受到的,要承當。
過去了,因緣沒有了,要放下,這就叫做解脫;因緣會遇時,應該自己受果報;你不想承受,推也推不了,更增加煩惱,更增加災難。
你承當了,就會減少。
一件事情已經過去了,要放下,不要總是留戀回憶;也就是每一個人在心中,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還在留戀,這對我們的害處非常的大。
所以要知道因緣所生法,一切都是假的。
可是地藏菩薩啟示我們的,就是一個總的方向。
要是有這樣的心情,懂得這種道理去學法,你容易悟、容易進入,不然的話很不容易進入。
講《占察善惡業報經》的下卷,就是講因緣所生法即是空的意思,講一實境界。
這個地方是贊歎地藏菩薩,我就略說這麼幾句。
因為地藏菩薩所成就的功德,不是一般菩薩所成就得到的;這是因為他的願力,而且時間是過數量的,地藏菩薩早就成就了。
前面佛贊歎地藏菩薩,說他的成就,說他的發願久遠,就拿彌勒、文殊、觀音、普賢比較,這是我們大家熟悉的四大菩薩,這是使我們對地藏菩薩生起殊勝感。
“時諸大衆聞說地藏菩薩摩诃薩成就無量稱贊功德,皆獲希奇,得未曾有,尊重恭敬,皆大歡喜,至心谛觀地藏菩薩,目不暫舍。
爾時世尊重顯此義而說頌曰:”
大家都感到真正的希求,“皆獲希奇”,有殊勝的意思。
“得未曾有”,過去未聽說過,對地藏菩薩産生了尊重恭敬,生起大歡喜心。
“至心谛觀地藏菩薩,目不暫舍”,觀察地藏菩薩德相。
地藏菩薩來到在會中,大家就這樣觀察他,谛觀德相。
無論是修觀音法、修文殊法、修普賢觀法,在《法華經》最後一品是觀普賢菩薩,我們修每一法都如是,在這裡你必須觀地藏菩薩的相。
無論你請了紙像也好,瓷的也好,乃至銅鑄的也好,随便哪一尊像,隻要感覺很莊嚴,殊勝感生起的時候,你就要觀想。
就從他的寶座開始觀起,或者是蓮花座,或者是在九華山地藏菩薩座前那隻狗—善聽,從那隻狗身上開始觀想也可以。
最好是先觀蓮花,地藏菩薩坐在蓮花上,觀那個蓮花的光明,乃至地藏菩薩跏趺座的光明;再觀察縱身的光明,觀察頭部的光明。
由下往上觀,經常這樣觀想,讓地藏菩薩的光芒住到你的頂上,地藏菩薩面相,入到你的心髒之中,你的心髒有蓮花瓣,自己去觀想,就觀想成熟了。
先是度你,後來跟你合而為一。
你這樣觀想,再加上誦《地藏經》,久而久之,你隻要一作意,地藏菩薩就在你心中,别人看見你,或者你在說話,幫助别人,給别人回向,地藏菩薩就會加持你。
自己沒有什麼力量,但是因為你這樣觀想地藏菩薩,地藏菩薩就入到你的身心,地藏菩薩力量就跟你合而為一。
所以,别人能得到好處。
這些與會的大衆都是大菩薩,他們對于佛如此贊歎地藏菩薩,感覺很稀奇,從來沒有聽過,得未曾有,所以尊重恭敬,皆大歡喜。
谛觀地藏菩薩,“目不暫舍”,就是目睛不瞬息,即專注一境,思想已經專注了,目不暫舍跟目不轉瞬是一樣的意思。
佛恐怕與會大衆沒有完全注意到,所以重複說一遍。
以下一共有二十四誦,一個誦是四句,就是重複贊歎地藏菩薩。
我們現在解釋這個發起的〈序品〉,還沒有講《十輪經》正文,隻是在要開始講這部經之前,地藏菩薩先贊歎佛的功德,互相酬唱,讓與會大衆生起清淨信心。
佛恐怕大衆還沒有聽清楚,又用偈的題材再重頌一遍。
“地藏真大士,具杜多功德,現聲聞色相,來稽首大師。
”
這是第一頌。
“地藏真大士”,真大士者不是冒充的,也不是假的。
真的意思,就是已經證得了一實境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