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學儒的。
誠實學儒的,對于佛教本來沒有惡心,但這種人是以學儒家的綱常倫理思想為主,所追求主張的是“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世間正常的理論路線了,與佛教的出世法自然是不相合的,不相合就難免發生争執,争執就産生攻擊,這是不奇怪的,宋朝儒家學者程頤、朱熹就是這樣的人啊。
偏執學儒的,性情狂妄高傲,有着很深的成見,堅持荒謬的論點,窮極诋毀佛教,而不知自己的錯,宋朝丞相張無盡所謂“聞佛似寇仇,見僧如蛇蠍”就指的是這樣的人啊。
超脫學儒的,認識深刻而道理明徹,不但不攻擊佛教,而且深信;不但深信,而且實行,這是真正的儒家風範啊。
當然,也有那種把法門當遊戲,實際并不敬信,外表好像歸敬,而内在另有異心的,那不是真正的儒家,具有法眼的人可以辨别了。
七九、居士搭衣
看到圓形頭頂方形長袍,就知道三種衣服,是僧人的服裝了。
留有頭發而穿僧衣,不符合規定,古人認為是有罪過的,所以形成固定的文字教誨,一般的人不知道,僧人也不說,可歎啊。
我小的時候見到杭州昭慶寺戒壇男女居士受戒都是穿着三衣,因為相傳下來成為風氣,而不知是錯啊。
這不是在家人的過錯,出家僧人不明确告知,而隻是順着人情導緻這樣的結果,所以特别說明這件事。
八○、宿命
世上有偶然知道前世的人,不是那種必須證得道果的宿命通了,其實從古到今一直都有。
統領軍隊的總戎楊君對我說過:“我去世的兄長十三四歲時,忽然用北方人的口音說:‘以前總是說南方好,南方好。
’攤開兩手接着說,‘今生到這裡來得好,來得好。
’問他是誰,他說‘我是山東某地的紅廟僧人呀。
’”楊君父親老總戎以為是妖孽,要把他打死,他就不敢再說話,結果第二年死了。
昔日唐代靈樹如敏禅師生生世世做僧人不失去神通,他弟子雲門文偃禅師曾三生做國王,因而忘掉前世,難道雲門的賢明不如今天的人嗎?所以說偶爾不忘前世,不是神通啊。
如今的僧人念念不忘世間的人事,投胎轉世,怎麼還能記得以前的事呢?求生西方淨土自然應該急切啊。
八一、龍眼
禮部尚書陸樹聲壽命九十七歲而喜歡吃龍眼桂圓,于是桂圓在那一方就貴了。
還有我家鄉的一位老人,壽命超過陸宗伯六歲而喜歡吃蒸乳豬,有兩位老婦人,一位愛喝米酒,一位愛吃四川辣椒,壽命都在九十歲以上,旁觀的人就照着樣子學。
另有一位老人,清晨起來服用蜜汁一杯,如果他永遠長壽,那蜜蜂就沒得吃的了。
可歎啊!養生之道雖然正人君子并不廢棄,但死生是有命決定的,聖人講的很多了,所以孔夫子也隻是活到古稀之年七十三歲,難道他不知道養生的道理嗎?孔夫子的學生顔淵三十歲早早夭折,難道是簡單的飯食傷生的結果嗎?而有的八九十、上百歲的老人,還在道路上背着東西做買賣,可能他們稀粥都喝不飽呢。
所以知道陸宗伯是積德才長壽的,與桂圓有什麼關系呢?更何況佛教的長生術呢?
八二、燒煉
有人問:“燒爐煉丹的騙局,沒有不知道的,但總是有相信的人,為什麼呢?”以前的聖人孔子說過:“智者不惑。
”相信煉丹的人,是智慧不夠啊。
當然,世間的人是不足為怪的,但出家僧人也有被迷惑的,就可歎了。
世間的人愛财如命,而丹砂可以化為黃金,就是皇帝也會被煉丹術士的假話所迷惑啊,所以在家的人相信煉丹是難免的,但出家人不記得佛的話了嗎?佛的眉間白毫相放八萬四千光明,隻要一分光明給所有末法弟子遍照都用不完,哪裡還用得着燒爐煉丹呢?蘇州城有一位老僧人,為了興建佛殿的原故,每天誦讀《法華經》七卷,誦念佛号上萬聲,希望通過煉丹煉出黃金,卻屢次被诓騙,而不知退悔,說:“退悔了真仙就不會來了。
”抱着這個想法不回頭,越來越心誠,但最終也沒有成功。
為了興建佛殿的原故,雖然屬于好心,但這個佛殿要建成非有一二萬兩黃金不可,指望煉丹來辦成事,也太偏了啊。
噫!用求煉丹成功的心去求道;用養煉丹術士的費用去供養天下的善知識;用更新佛殿的精誠去返照無始曠大劫以來的法身佛;用七卷《法華經》、上萬聲的佛号回向西方淨土;那就不需樹立一根木條,佛寺已經建成了。
可是他把心用在肯定不能成的事情上,把禮敬用在根本不可信的人身上,可惜啊!
八三、南嶽誓願文
《大藏經》中有南北朝時南嶽慧思禅師的《立誓願文》,文章最後說“願先得到仙丹然後再得道”,就是說要留住身體長住世間,長生不死,并且現世之中就要得到成果,不要等到來生來世。
南嶽慧思禅師是應世化現的聖賢,如果真是出自他的口,必定是有他的原故,不是凡夫所能測度的。
如果是後人增加,就不可信,下等根性的人看過後,有可能産生不同的見解,就是這個《立誓願文》誤導的啊。
南北朝時的昙鸾大師焚毀仙經而改修《觀無量壽經》,南嶽卻以修丹道來求佛道,為什麼兩者不相符合差别這麼多?他的《南嶽大乘止觀》,比《大乘起信論》原文“具足一切善”增添了一個“惡”字,而說“具足一切善惡”,這肯定不是南嶽的原意,是後人随意改動的。
既然“惡”字可以增添,那如今這個《立誓願文》又怎麼可以相信呢?也是和所謂天台宗智者大師的《禅門口訣》同為一類的吧。
八四、天台傳佛心印
《大藏經》中又有隋代天台宗智者大師《傳佛心印》一卷,說佛的心印是天台宗傳承,是可以的;說隻有天台宗傳承,而達摩大師等各位祖師都沒有份,那就不可以了。
認為禅宗二十四祖印度師子比丘被罽賓國王殺害,他的佛法于是停止不傳了,而在中國從初祖達摩到六祖慧能的六代祖師傳承衣缽是沒有根據的,不可以啊。
師子比丘的身體可以被害,而佛法不可以被害啊,師子的說法已經完結,而傳承佛法沒有完結啊,都是後代的人為了尊崇天台宗而不知怎麼尊崇造成的了。
更後代的人又說:“《法華經》,是根本;《華嚴經》,是枝葉。
”天台宗什麼時候有過這樣的話呢?又說:“法性本具的意旨隻有一家才有,不是其它各家能比的。
”一家的說法,怎麼也顯得太不廣大了吧。
法性本具的道理,各個經典都能見到,各個祖師都講過,不知有多少,而隻認一家,應該不是天台宗所願意聽到的意見吧。
天台宗有智者聖師,就像周文王所謂的“望到道的表象而沒有見到道的實質呢”,這是智者的自我評價,他說:“損己利人,止登五品。
”所以後人過分的稱頌贊揚,有失天台宗不自認為是聖者的本心了。
再把前面《南嶽誓願文》的事合起來看,就如古人孟子說的:“完全相信書上說的,還不如不看書。
”
八五、水陸儀文
關于《水陸儀文》,世間傳說是起源于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
昔日戰國時秦國大将白起因長平之戰獲勝而活埋了趙國被俘士兵四十萬,罪大惡極,所以長久的沉入地獄中,沒有理由再出離地獄,就托夢給梁武帝。
武帝與志公等諸位大師商議如何救撥,發現《大藏經》裡有《水陸儀文》,于是祈禱儀文,結果光明滿堂,水陸法會因此産生,流傳後世。
而今的《大藏經》中并沒有這個儀文,金山寺的版本,也是前後錯亂,開始結尾不見頭緒。
現在的僧人作法會,又是随意發揮,就各自稍有不同。
南都寺上下堂中畫的圖像,是根據畫師傳下來的,奉為規矩,有點不太妥當。
而啟建道場的人,四處化緣募捐費用,經過成年累月,才終于成就。
形式禮儀繁瑣,以緻于男女老幼紛紛跑來觀看,就如民俗的看旗看春活動,肩挨肩腳碰腳,男女混雜,每天有上千人聚集,而不免亵渎了聖賢,沖撞了鬼神,因為任務太多而且過重,結果有災禍沒有功德,造成多數道場不能完成法會而感招惡報,太可怕了!隻有宋代四明志磐法師編輯的《水陸新儀》四卷,十分的精密,十分的簡易,精密不影響長短,簡易也沒有缺漏。
他的版本隻在浙江餘姚四明山有,其它地方都沒有見到。
我為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