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竹窗随笔

首頁
    這個過程,身體明明有痛覺,誰是那個忘了身體的人呢?我現在處在病苦中,誰是那個不病的人呢?鋒刀和毒藥刺痛肌膚了,誰是那個坦然自在的人呢?四大五蘊确實是我的身體,這個身體确實使我受苦受累,誰是那個空掉身體的人呢?現在才知道有慧無定都不濟事!如果沒有定力,隻有老老實實等死。

    那些口頭三昧沒有實際修證的,隻不過是自己騙自己罷了。

    噫!能不努力嗎? 八三、湯厄(四) 我見那些經常屠宰的酒館餐館裡,把水族生物活生生的放到鍋中,用熱湯烹煮。

    我對他們說:“那些衆生的力量敵不過你們,又微小低劣不能發出聲音來。

    若是敵得過你們,它們肯定如虎豹一樣吃掉你們;如果能出聲,它們苦楚的呼喊号叫聲,肯定震動大千世界。

    你們即使逃得了現世的報應,但在千萬劫中,那些被宰殺的衆生,也不會放過你們。

    你們試試将自己的手臂放進滾燙的開水中,很短的時間,就知道那個感受了。

    ”今天沒想到我受到這個果報了,因此我想從小到老,雖然沒有造過這種惡業,但過去無量的生生世世中,雖沒有宿命通知道,可難保沒有做過啊。

    所以也就不抱怨了,甘心忍受果報,還要更加勤勉修習沒有達到的境界。

     八四、經教 有參禅很自負的人說,達摩禅法不立文字,隻要見性就可以了。

    有念佛很自負的人說,隻貴在一句佛号一直念下去,何必再看經典。

    這二種人有的是真正做到了,所以有這樣的話,那就不必非議了。

    也有根本沒做到,随便瞎說的,大概是并不懂佛理,而掩蓋他們的短處罷了。

    我一生崇尚念佛,但仍然勤勤懇懇地勸别人要看經教,為什麼呢?念佛的道理,來自何處呢?若不是佛金口所說的,經典上明确記載的,那麼今天的衆生,怎麼能知道距離我們這個世界十萬億佛土之外有個阿彌陀佛呢?那些參禅的人,以“教外别傳”為借口,不知離開了經教而參修,可是邪的起因啊,背離經教而解悟,可是邪的解悟啊!就算你參禅有悟,也必須以佛教經典印證,不與佛教經典相符合,就都是邪的了。

    所以,學儒的人,必以“六經四書”為衡量的标準;學佛的人,也必以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經典為依據! 八五、語錄 古人的道與德都有成就,完全可以成為人天師表,因此有語錄流傳于世。

    大概有兩種情形,或者由門人弟子記錄,如《六祖壇經》一類就是如此;或者自己親手寫作,如《中峰廣錄》一類就是如此。

    我實在是個凡夫,自己都救不了,作為我的徒弟,千萬不要将我偶然說的話記錄下來,刊印為語錄。

    這不隻是妄自尊大,并且偶然說的話,或者是有什麼原因而發生的,或者是因什麼人而發表的,不是究竟徹底的言論,更何況聽的人比較随意,便形成文字,也恐怕有誤導他人的過失啊。

     八六、聞謗 佛經《優婆塞戒經》說,别人诽謗我的時候,前一個字出來,後一個字還沒出來;後一個字出來了,前一個字已滅失了。

    所以是風和氣的變化所緻,全都不是真實的。

    如果因此而發起嗔恨心,那麼聽到喜鵲烏鴉的叫聲,都應該發起嗔恨心了。

    這話說得很妙,但有人說:“假設他人寫成毀謗的書,那麼整體上看,字字具足,又永遠不滅掉,該用什麼方法破解呢?”為什麼不這樣想,白的是紙,黑的是墨,什麼是毀謗呢?況且所有的字,都是根據字的有關形體的《玉篇》和有關聲韻的《廣韻》湊合而成。

    那麼一部篇韻的書擺在桌案上,就是等于百千萬億的謗書,無時不在眼前了。

    怎麼會如此迷惑呢?所以,這還是對治的方法。

    如果知道了“我空”的道理,誰是受诽謗的人呢? 八七、愚之愚 世人認為不識字、不懂人事才是愚蠢,當然這也确是愚蠢,但不是愚蠢中的愚蠢。

    讀盡了五大車的書,沒有一個字不認識的;掌握了萬般的機巧,沒有一件事不能的;甚至談玄機說禅理,沒有不貫通的。

    可是探究他真正的實質處,還是颠倒迷惑,反而比起前面提到的愚蠢更可笑。

    這不是愚蠢中的愚蠢是什麼呢? 八八、預了 無常是很快的,雖然對老年少年都沒有分别,然而年少的人還不确定壽命長短,自然妄想着長壽。

    至于老年人,肯定是在世的光景不多了,必須把身後的事處理妥當,不管它無常是早上來還是晚上來,說走就走,沒有什麼拖累。

    這是晚年最要緊的,不可忽視,不可忽視! 八九、廣覽 看佛經必須全面并且廣泛,這樣才能融會貫通,不會偏執一點。

    因為佛經有時是,一處建立什麼,另一處就推翻;一處推翻什麼,另一處就建立,随時根據機緣變化,沒有固定的說法。

    假如隻看《楞嚴經》,發現大勢至菩薩念佛法門,沒有被文殊菩薩選為圓通。

    而且又不多看其它稱贊淨土的經典,便以為念佛法門不值得推崇了!隻看達摩祖師與梁武帝的對話,見祖師說功德不是造作福德才有的,而沒有多看關于六度萬行的經典,便以為有所求的福德都可以廢棄不做了!反過來看,執着淨土法門而否定禅宗的,執着有為的方法而否定無為,也是這樣。

    譬如讀醫書不夠寬廣,隻知道治寒症用桂皮、附子,而排斥用黃芩、黃蓮;隻知道治虛症用人參、黃芪,而排斥用枳實、厚樸。

    不知黃芩、黃連、枳實、厚樸也有可用的時候,而桂皮、附子、人參、黃芪也有不可用的時候。

    所以偏執一種藥方的,就會贻害身體,偏執經典的某一義就會耽誤慧命。

    我曾說過《六祖壇經》不可以讓沒有智慧的人看,就是考慮到有的人執着這一邊而忽略另一邊啊。

     九○、求人過 看見别人端正自己的品德,名聲較大,便多方設法尋找他的過失,這是忌妒心啊,不厚道啊;或者見别人有所著述,在著述中找過失也是一樣。

    不知聽到一點善行,或者看到一本好書,都應當随喜贊歎,卻反而掩蓋毀滅,這到底安的什麼心啊。

    倘若他人的行為是虛僞的,著的書是邪書,自然應該有公正的言論,明确指斥錯誤之處。

    這又不應該半是誇獎半是譏諷,曲意附和。

     九一、謀斷 古人稱唐朝大臣房玄齡善于謀略,杜如晦善于決斷,其實謀略與決斷應當兩者兼備而不可缺一的。

    我做事情,多有見識非常高明,而處理時不果斷,結果延誤時機,常常又悔又恨。

    所以禅門中看重慈悲和智慧雙雙俱足,而謀略與決斷,都是智慧統攝。

    有謀略而缺乏決斷,就是有見識而不能處理好,這終究是智慧太淺,偏而不全的緣故!真應該努力啊。

     九二、禅佛相争 有兩位僧人在路上相遇,一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