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 将军挂甲

首頁
    實事求是,也是馬列主義的靈魂。

    ……” 接着論述道: “我相信,沒有一個群衆沒有聽說過‘實事求是’的,沒有一個幹部沒有講過工作中要”實事求是“的。

    我們說得最多的是”實事求是“,做起來最難的也是”實事求是“。

     接着作者舉出了許多實際工作中的事例,來證明自己“最常說的,最難做的”的觀點: “在大煉鋼鐵的時候,我們沒有調查研究,也沒有論證,最起碼的要問一問,我們有沒有原料?有沒有技術力量?在當時,一個縣,一個公社都比着‘放衛星’,日産千噸鐵,萬噸鋼的”衛星“滿天飛。

    ”放衛星“就是一切。

    于是,一窩風式的搞了許多‘一腳踢’式小高爐,連好好的鐵鍋,犁铧,甚至門了吊,都煉了鐵。

    有的地方盲目追求‘大’,越‘大’越革命。

    某公社動員兩千農民中的強勞力,要建‘世界第一高爐’。

    幹了兩個月,爐基竣工時。

    兩千人開慶祝大會,連爐底都沒有坐滿。

    當時,為什麼不想一想,問一問:這樣大的高爐,煉一爐鐵需要多少礦石?多少焦炭?多少石灰石?用多麼大功率的鼓風機?在一片荒郊中,沒有鐵路,怎麼運輸?……可是當時沒有人去問,也許是不敢問……” 作者又舉出了前年秋冬之間的“深翻土地”運動。

    文中說: “當時領導号召說,‘深翻’能增産,土地翻得越深越好。

    有的地方深翻三尺,有的深翻五尺。

    實際情況是:任何一個地方的農民都知道:各個地方土質不同,有的土質隻有淺淺的一層薄熟土,往下翻一尺就是生土或者是沙子。

    這是一個連最普通農民都懂得的道理,可是,當時誰翻得深,誰就革命,抵制深翻,就是‘右傾’,就要被拔‘白旗’…… “再就是‘密植’,說是密植能增産,不管什麼土壤情況,越密越好。

    有的地方一畝地播三鬥種子,出來的苗子,像毯子毛,如何能夠增産?可是當時誰不搞密植,就要挨批判……” 作者還舉出了其他各條戰線違反“實事求是”原則的一些例子。

    接着作者論述了我們實際工作中違反實事的原因:首先作者談到刮浮誇風、共産風、瞎指揮風、強迫命令風、幹部特殊化風等“五風”的問題。

    接着作者又提出了很有創見性的說是“四不正之風”:一是,搞什麼工作,不區分具體情況搞“一刀切”;二是,隻能聽一種意見,聽不得不同意見造成的“一邊倒”;三是,用“大呼隆”“一窩風”式的“一陣風”;四是領導幹部中的“一言堂”。

    這是“實事求是”說得最多,做起來最難的根本原因…… 文章結構嚴密,層次分明,邏輯性強,觀點犀利,沒有“黨八股”氣,特别是在“反右派”後,敢于講真話,這使張敬懷甚為贊賞,佩服。

    他很久沒有看到這樣的既聯系實際,又上升為理論的并且敢講真話的好文章了。

    文章署名為“蔔奎”,這個蔔奎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張敬懷放下“内參簡報”,馬上給辦公廳打了電話,要他們派個人來見他。

     十多分鐘後,一個臨時為他服務的名叫劉吉有的秘書就來了。

    這個辦公廳的秘書,才三十多歲,頭頂已經半秃了。

    好像是過分發達的腦細胞給頂掉的。

     張敬懷讓劉秘書坐下,指着茶桌那本打開了的“内參簡報”問:“這篇文章你看了沒有?” 劉秘書看了張敬懷指着的标題回答:“還沒有。

    ” “這篇文章寫得相當不錯……” 張敬懷好像是下意識地說了一句,說後他立即感到有些後悔:對這麼一篇尖銳的文章,作為省委領導面對下級,先表态是很不适當的。

     “是,是!”劉秘書回答。

     張敬懷覺得不高興:你沒有看,怎麼我說好,你馬上就說“是是是”呢? 原來辦公廳想讓劉秘書當他的專職秘書,他一直覺得這樣的人,可能很聽話,但決沒有一個好秘書的品格,他不喜歡這種性格的人。

     張敬懷說:“這個叫蔔奎的作者,在哪裡?做什麼工作?” 劉秘書說:“我馬上去查一查。

    ”說着走出張敬懷的客廳,到西廂房打了個電話給報社,不到五分鐘,回來向張敬懷報告:“這位蔔奎同志是三平地區地委宣傳部的一個宣傳幹事。

    ” “你打個電話給三平地區宣傳部,讓蔔奎同志來一趟,我想和他談一談。

    ” “好的。

    ”劉秘書見張敬懷不再說什麼,轉身告辭。

     “好吧!”張敬懷說。

     次日上午,蔔奎就到了張敬懷的客廳。

    使張敬懷驚異的是,原來他以為這個蔔奎起碼應該是四十歲的人,沒有想到,竟是一個二十來歲的小青年。

    雖然戴着一副近視鏡,但一張娃娃臉,好像隻是一個十七八歲的中學生。

     劉吉有先給張敬懷作了介紹,“這是張書記,這是三平地區的蔔奎同志。

    ” 張敬懷和蔔奎握了手,劉吉有說:“張書記沒有别的事,我就回去了。

    ” “好吧。

    ”張敬懷說,他和小青年的談話,不希望這個人在場。

     蔔奎說:“我是三平地區的蔔奎,昨天接到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