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章

首頁
     人們聽說丁縣長打電話找李書記,就又大聲吼叫起來:“集資款不退,我們就上縣裡去找趙書記,上市裡去找楊書記,上省裡去找省長。

    ” 李冬明拿起話筒,就聽到了丁安仁的斥罵聲。

    他說李冬明你不打電話找我,我還要打電話找你的。

    是誰把告狀信寄到省裡去了,剛才省政府辦公廳打電話到縣裡,要縣裡馬上派工作組到苦藤河鄉去處理苦藤河鄉政府向農民群衆亂集資的問題,“李冬明你小子他媽的是怎麼搞的,在我面前你也陽奉陰違起來了呀!我再三叮囑你不要好大喜功,不要搞集資修什麼雙車道水泥大橋,你偏要集資。

    橋沒有動工修,老百姓卻先告狀了,聽劉宏業說已經有很多農民在鄉政府鬧事來了。

    你現在趕快把該處理的問題處理好,再不能出問題,再出問題我要拿你是問。

    把問題處理好了之後,你馬上到縣裡來,省政府辦公廳還等着彙報的。

    知道麼,縣裡幾位領導已經跟着苦藤河鄉挨批評了。

    ” 李冬明放下電話,臉都發白了,渾身不由得也抖了起來,對站在一旁的嚴卉說:“趕快通知在村裡收集資款的幹部,立即停止收繳集資款。

    已經收上來的集資款,馬上退還給農民群衆,不得有半點差錯。

    ”過後又交待劉宏業:“竹山垭村的集資款是你收的,你現在就将錢退給他們,立即給他們兌現。

    ”李冬明這樣說過,一臉沉重地從口袋裡掏出兩張紙片,遞給站在人群前面滿臉怒氣的鄧啟放,“鄧啟放,你是有文化的人,麻煩你将這兩張紙條念給大家聽聽。

    我李冬明雖然沒有安心在苦藤河鄉工作,想早日調回縣城去,但修苦藤河大橋卻是真心實意的啊。

    ” 鄧啟放接過李冬明手中的兩張紙片。

    那是兩份電報,一份電報上有“母親病危,望速歸”的字樣。

    另一份電報則是“母親去世,望速歸安排喪事”的話。

    鄧啟放拿着兩份電報,覺得心有些發沉,看了李冬明一眼,不知道是念好,還是不念好。

    他突然覺得,李書記和顧家兄弟不是一樣的。

    他有私心,他不安心在苦藤河鄉工作,但他還不是魚肉百姓、欺壓百姓、讓人憎恨的貪官。

     李冬明語氣沉重地說:“第一份電報是五天前我哥從農村老家發來的。

    第二份電報是我哥昨天夜裡發來的。

    兩次我都沒有回去。

    五天前給母親寄了五百塊錢,還是我愛人向别人借的。

    這些年,我和我愛人積攢了三千塊錢,是想放那裡日後送孩子讀書的,五天前在村支書大會上全都捐了出來修苦藤河大橋。

    昨天晚上我隻發了一份電報給我哥,說我這裡很忙,我不能回家,等修橋的工程隊進場了,我再回去給我娘的墳頭燒香,我沒有寄錢回家給我娘安排喪事,我口袋裡已經拿不出錢來了……”李冬明的兩眼噙滿了淚水,說話時喉頭有些哽咽,“沒有料到,苦藤河鄉的群衆與鄉政府一些領導的積怨會這麼深,我怎麼做解釋工作,你們都不願聽。

    你們都回去吧,集資款會一分不少地退給你們的。

    我的工作沒有做好,有人向省裡告了狀,我現在馬上要去縣裡做深刻的檢查,接受組織對我的處理。

    也許,我回來的時候,已經不是鄉黨委書記了。

    我隻擔心,今後誰還願意帶着大家修苦藤河大橋呀。

    ”李冬明這樣說過,又交待了何奔和幾個鄉幹部幾句,就匆匆地走了。

     李冬明的腳步有些踉跄,穿過已經漸漸安靜下來了的人群,跨過鄉政府大院滿地的磚頭,向坡下的河碼頭走去。

     人們都沒有動,也沒有了吵鬧聲。

    鄉政府大院一片靜寂,人們從被自己推倒的圍牆上面往下看,他們看見李冬明已經上了渡口的那隻破船。

    渡船在渡船老人的吆喝聲中一搖一晃地向河心駛去…… 站在一旁的全安捧着個腦殼,一副痛得龇牙咧嘴的樣子。

    他有些無可奈何地說:“你們這一鬧,說不定縣裡真的要追究李書記的責任的。

    如今穩定壓倒一切呀。

    ” 這時,鄧啟放一聲大吼:“李書記實心實意給我們修橋,我們不和他計較了,我們要清算上次集資款的賬。

    ” “對,我們要弄清楚上次的集資款是不是真的隻買了一塊亂墳崗子。

    ”何奔一旁說:“你們真行啊,是誰又将狀紙寄到省裡去了呀。

    省裡下指示了,要縣裡立即派工作組下來處理亂收費亂集資的問題。

    到時候你們隻别啞了嘴巴,十二盤大石磨都壓不出一個屁來。

    ” 鄧啟放大聲吼道:“我們等着呢。

    工作組不下來,我們還要上告的。

    ”說着,揚長而去。

    人們也都吵吵嚷嚷地跟在鄧啟放的後面走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