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陵園内選地改葬,其影堂廓庫并同宣獻太後園陵。
遼樞密使蕭樸進封魏王,旋卒,贈齊王。
甲申,诏特賜寇準谥曰忠愍。
戊戌,群臣請上尊号曰景祐體天法道欽文聰武聖仁孝德;表五上,從之。
庚子,侍禦史曹修睦言:“李照所改曆代樂,頗為迂誕,而其費甚廣;請付有司案劾。
”帝以照所作鐘磬頗與衆音相諧,但罷其增造,仍诏谕修睦。
知杭州鄭回,言鎮東節度推官阮逸頗通音律,上其所撰《樂論》十二篇并律管十三,诏令逸赴阙。
八月,甲寅,宴紫宸殿,初用樂。
己巳,命李照同修《樂書》。
辛未,诏:“薦獻景靈宮,朝享太廟,郊祀天地,自今同日受誓戒。
”始用王曾之言也。
甲戌,幸安肅門砲場閱習戰。
丁醜,内出《景祐樂髓新經》六篇賜群臣。
己卯,以右谏議大夫、知兖州孔道輔為龍圖閣直學士。
時近臣有獻詩百篇者,執政請除龍圖閣直學士,帝曰:“是詩雖多,不如孔道輔一言。
”遂以命道輔。
議者因是知前日之斥果非帝意也。
初命朝臣為江、浙、荊湖、福建、廣南等路提點銀銅坑冶鑄錢公事,其俸賜恩例并與提點刑獄同。
九月,乙未,诏司天監制百刻水秤以測候晝夜。
丁酉,命李照為刑部員外郎,賜三品服,以造新樂成故也。
起五月造,止八月,成金石七縣,而照自造新樂笙、竽、琴、瑟、笛、筚篥等十二種,皆不可施用,诏但存大笙、大竽二種而已。
照謂:“今筚篥,乃《豳詩》所謂葦管也,《詩》雲:‘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冽。
’且今筚篥,伶人謂之葦子,其名出此。
”于是制大管筚篥為雅樂,議者嗤之。
工部郎中、天章閣待制劉随卒,擢待制未旬日也。
随與孔道輔、曹修古同時為言事官,皆以清直聞。
及是帝憐其貧,賜其家錢六十萬。
壬寅,禦崇政殿按新樂,诏大臣與觀。
甲辰,賜鄭州學田五頃。
初,諸王邸散居都城,過從有禁,非朝谒從祠,不得會見。
己酉,诏即玉清昭應宮舊地建宮,合十位聚居,賜名睦親宅。
遼主如長甯澱。
參知政事宋绶,上所編修《中書總例》四百一十九冊,降诏褒谕。
先是呂夷簡奏令绶為此,既而謂人曰:“自吾有此例,使一庸夫執之,皆可為宰相矣。
”
冬,十月,辛亥朔,複置朝集院,以待外官之還京師者。
壬子,蔡州言左武衛大将軍、分司西京石普卒。
普倜傥有膽略,頗通兵書、陰陽、六甲、星曆推步之術。
太宗嘗曰:“普性剛骜,與諸将少合。
”然藉其善戰,每厚遇之。
癸亥,複置群牧制置使,仍诏自今止以同知樞密院或副使兼領之。
禮院言:“《春秋》何休、範甯等注,鹹謂婦人無武事,獨奏文樂。
前诏議奉慈之樂,有司援舊典,已用特磬代镈鐘,取陰數尚柔,以靜為體。
今樂去大鐘而舞進幹盾,頗戾經旨,請止用《文德之舞》。
”奏可。
己巳,出内藏庫缗錢七十萬、左藏五十萬,下河北轉運司市軍儲。
許蘇州立學,仍給田五頃。
是月,遼主如王子城。
十一月,辛己朔,以應天府書院為府學,仍給田十頃。
壬午,遼改南京總管府為元帥府。
乙酉,行柴冊禮于白嶺,大赦。
戊子,廢後郭氏薨。
後之獲罪也,帝直以一時之忿,且為閻文應等所谮,故廢之,既而悔之。
後居瑤華宮,帝累遣勞問,又為樂府詞以賜,後和答,語甚忄妻怆,文應大懼。
會後小疾,文應與太醫診視,遷嘉慶院,數日,遽不起。
中外疑文應進毒,然不得其實。
時帝緻齋南郊,不即以聞,乃聞,深悼,以後禮葬。
右正言、直集賢院王堯臣請推舉左右侍醫者,不報。
癸巳,朝享景靈宮。
甲午,享太廟及奉慈廟。
乙未,祀天地于圜丘,以太祖、太宗、真宗并配,大赦。
乙己,封宰臣呂夷簡為申國公,王曾為沂國公。
丁未,加恩百官。
十二月,壬子,加嘉勒斯赉為保順軍節度觀察留後。
癸醜,遼诏諸軍砲弩弓箭手以時閱習。
先是,遼築哈屯城以鎮西域諸部,縱民畜牧,反遭冠掠。
黨項部節度使耶律唐古上疏曰:“自建哈屯城以來,西蕃數為邊患,每煩遠戍。
歲月既久,國力耗竭。
不若複守故疆,省罷戍役。
”不報。
唐古旋緻仕,乞勒其父烏珍功于石,遼主命學士耶律庶成制文,勒石上京崇孝寺。
照宣使、入内都知閻文應,罷為秦州钤轄,尋改郓州;其子句當禦藥院士良,罷為内殿崇班。
時谏官姚仲孫、高若讷劾文應“方命宿齋太廟,而文應叱醫官,聲聞行在;郭後暴薨,中外莫不疑文應置毒者;請并士良出之。
”故有是命。
文應又稱疾願留,仲孫複論奏,乃亟去。
文應專恣,事多矯旨付外,執政不敢違。
天章閣待制範仲淹,将劾奏其罪,即不食,悉以家事屬其長子曰:“吾不勝,必死之。
”帝卒聽仲淹言,竄文應嶺南,尋死于道。
趙元昊遣蘇奴兒将兵二萬五千攻嘉勒斯赉,敗死略盡,蘇奴兒被執。
元昊自率衆攻貓牛城,一月不下,既而詐約和,城開,乃大縱殺戮。
又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