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四十四

首頁
    诰劉沆出知潭州。

     始,沆使于遼,館伴杜防強沆以酒,沆沾醉,拂袖起,因罵之曰:“我不能飲,何強我至是!”遼使來,以為言,故出之。

    尋又降知和州。

    因诏:“使遼及接伴、送伴臣僚,每燕會毋得過飲,其語言應接,務存大體。

    ” 戊子,降诏獎谕知延州龐籍等,以籍興修橋子谷寨成也。

     始,元昊陷金明、承平、塞門、安遠、栲栳寨,破五龍川,邊民焚略幾盡。

    籍既至,稍葺治之。

    戍兵十馀萬,未有壁壘,散處城中,畏籍嚴,無敢犯法。

    金明西北有渾州川,其土平沃,川尾曰橋子谷,為敵出入隘道。

    籍使部将狄青将萬馀人築招安寨于谷旁,卻賊數萬。

    募民耕植,得粟以濟軍。

    周美襲取承平寨,王信築龍安寨,悉複賊所據故地,築清水等十一堡。

     甲午,徙知澶州王德用為真定府定州路都部署。

     丙申,右正言田況言:“朝廷擇将以備北邊,乃用楊崇勳、夏守赟、高化等,物情未協,恐誤機事。

    ”诏各選通判、幕職官往助之。

    知谏院張方平亦言:“朝廷處置北鄙,雖增兵饬壘,事為之備,然所遣将率,未盡推擇。

    使楊崇勳在鎮、定,夏守赟在瀛州,劉渙在滄州,張耆在河陽,陛下得高枕乎?莫若取陝西偏裨之知名者如狄青、範全輩,召之赴阙,量其材器,稍遷用之,追崇勳等使奉朝請。

    比富弼使歸,幸而盟好未渝,即各還之本路;若遼兵南向,且使分捍北方。

    事機所懸,乞賜裁察!” 己亥,以知秦州韓琦為秦州觀察使,知渭州王沿為泾州觀察使,知延州龐籍為鄜州觀察使,知慶州範仲淹為邠州觀察使。

     五月,癸卯朔,徙并代钤轄張亢為高陽關钤轄。

    初,麟州猶未通,饋路閉隔,敕亢自護南效賞物送麟州。

    賊既不得鈔,随以兵數萬趨柏子寨,邀我歸路,亢所将才三千人,亢激怒之曰:“若等已陷死地,前鬥則生,不然,為賊所屠無馀也。

    ”士皆感厲。

    會天大風,順風擊之,斬首六萬馀級,奪馬千馀匹,乃修建甯寨。

    賊數出争逐,戰于兔毛川,亢自以大陣抗賊,而使骁将張岊以短兵強弩數千伏山後。

    亢以萬勝軍皆京師所募,疲耎不能戰,賊目曰東軍,素易之,而虎翼卒勇悍,陰易其旗以誤賊。

    賊果趨東軍而值虎翼卒。

    搏戰良久,發伏,賊大潰,斬首二千級。

    不逾月,築清塞、百姓、中候、建甯、鎮川五堡,麟州路始通。

    亢複奏:“今所通特往來之徑耳,旁皆虛空無所阻;若增築并邊諸栅以相維持,則可以廣田牧,河外勢益強。

    ”議未下,而朝廷慮遼将渝盟,乃徙亢高陽。

     庚戌,河北都轉運使李昭述請修澶州北城,從之。

    先是河決久未塞,昭述但以治堤為名,調農兵八萬,逾旬而就。

    劉六符過之,真以為治堤也,及還而城具,甚駭愕。

     壬子,出诏書:“減皇後及宗室婦郊祀所賜之半,著為式。

    ”又诏:“皇後、嫔禦進奉乾元節回賜物亦減半,宗室外命婦回賜權罷,邊事甯日聽旨。

    ”于是皇後、嫔禦各上俸錢五月以助軍費,宗室刺史以上亦納公使錢之半。

    荊王元俨盡納公使錢,诏以半給之。

     癸醜,命知貝州、供備庫使開封張茂實為回謝國信副使,以符惟忠道病卒,從富弼請也。

     甲寅,诏三館臣僚上封事及聽請對。

     戊午,建大名府為北京。

    釋河北諸州軍系囚。

    嚴饬行宮增制倉廒、營舍,并給賞錢,毋得科率。

    初,範仲淹知開封,建議城洛陽以備急難。

    及遼人将渝盟,言事者請從仲淹之請,呂夷簡謂:“遼人畏壯侮怯,遽城洛陽,無以示威,反長彼勢;宜建都大名,示将親征,以伐其謀。

    ”诏既下,仲淹又言:“此可張虛聲耳,未足恃也。

    城洛陽既弗及,請速修京城。

    ”議者多附仲淹議,夷簡曰:“此囊瓦城郢計也。

    使遼人得渡河,而固守京師,天下殆矣!故設備宜在河北。

    ”卒建北京,識者韪之。

     己未,以知天雄軍程琳知大名府兼北京留守司。

     慶州之西北馬鋪寨,當後橋川口,深在賊腹中,範仲淹欲城之,度賊必争,密遣子純佑與蕃将趙明先據其地,引兵随其後。

    諸将初不知所向,行至柔遠,始号令之,版築畢具,旬日城成,是歲三月也,尋賜名大順。

    賊覺,以騎三萬來戰,佯北,仲淹戒勿追,已而果有伏。

    大順既成,白豹、金湯皆截然不敢動,環慶自是寇益少。

     癸亥,新邠州觀察使範仲淹、鄜州觀察使龐籍,并複為龍圖閣直學士,從所請也。

     初,仲淹上表言:“臣守邊數年,羌人頗親愛臣,呼臣為龍圖老子。

    今改觀察使,則與諸族首領名号相亂,恐為賊所輕;且無功,不應更增厚祿。

    ”辭甚切至,表三上,乃從之。

     甲子,召江南東路轉運使楊察入為左正言、知制诰。

    察在部,專以舉官為急務,或譏之,察曰:“此按察職也。

    掎拾羨馀,則俗吏能之矣。

    ” 乙醜,罷左藏庫月進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