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衛大将軍宗敏,緣郊恩請封所生母範氏,許之。
宗室得封所生母自宗敏始。
宗敏,信安郡王允甯子也。
乙未,遣祠部員外郎張子奭等冊元昊為夏國主,更名曩霄,約稱臣,奉正朔,改所賜敕書為诏而不名,許自置官囑。
使至京,就驿貿易,燕坐朵殿。
朝廷遺使至其國,相見以賓客禮。
置榷場于保安軍及高平寨,第不通青鹽。
子奭既行,尋有诏即所在止之,候契丹使至别議。
富弼深言其不便,曰:“若北使未至而子奭先去,天下共知事由我出。
若候北使至方行,則是以講和之功歸于契丹。
萬一北使知我尚未封冊,詞或不順,又不可卻拒元昊而曲就契丹。
如此,則是朝廷舉動坐為契丹所制,而又前後反覆,大為元昊所薄矣。
優乞斷自宸衷,速令子奭行封冊之典。
”
己亥,高麗遣使貢于遼。
環、原之間,屬羌有敏珠爾、密藏、康諾三族最大,素号強梗。
其北有二川,交通西界,宣撫使範仲淹,議築古細腰城斷其路。
于是檄知環州種世衡與知原州蔣偕共主其事。
世衡時卧病,即日起兵,會偕于細腰,使甲士晝夜築城,先遣人以計款羌人,果不來争。
又召三族酋長犒之,谕以官築此城,為汝禦寇。
三族既出不意,又亡外援,因遂服從。
城成而世衡卒。
世衡在邊數年,積谷通貨,所至不煩縣官,益兵增饋,善撫士卒,得人死力。
及卒,羌猷朝夕臨者數日,青澗及環人皆畫象祠之。
仲淹複檄蔣偕築堡大蟲巉,堡未完而為敏珠爾、密藏伺間邀擊,偕辄從間道遁歸,伏經略使庭下請死。
王素将赦其罪,令複往畢功以自贖,狄青曰:“偕輕而無謀,往必更敗。
”素曰:“偕死則部署行矣。
”青乃不敢言。
偕卒完所築堡,緻其酋長而還。
戊申,夏釋蕭呼敦歸于遼。
時遼都監耶律哈哩濟方以賀生辰來使,館于白溝驿。
及設宴,優人嘲蕭惠河西之敗,哈哩濟曰:“勝負兵家常事。
我嗣聖皇帝俘石重貴,至今興中有石家寨。
惠之一敗,何足較哉!”後遼主聞之,曰:“優伶失詞,何為傷兩家交好?”鞭哈哩濟二百,免其官。
辛亥,置保安、鎮戎軍榷場。
慶曆五年遼重熙十四年
春,正月,庚申,遼以侍中蕭虛烈為南院統軍使,封遼西郡王。
己巳,三司言更造錫慶院乏财費多,而北使錫宴之所不可阙;诏複以太學為錫慶院如故,别擇地建太學。
庚午,遼主如鴛鴦泺。
甲戌,以秘閣校理孫甫知鄧州。
先是甫言陳執中,不聽,數請補外。
帝嘗問丁度:“用人以資與才孰先?”度對曰:“承平宜用資,邊事未平宜用才。
”甫又劾奏:“度所言蓋自求大用,請屬吏。
”帝谕輔臣曰:“度在侍從十五年,數論天下事,未嘗及私,甫安從得是語!”度知甫所奏誤,力求與甫辨。
宰相杜衍以甫方使遼,寝其奏,度深銜之,且指甫為衍門人。
及甫自遼還,亟命出守。
度侍經筵歲久,帝每以學士呼之而不名。
嘗問蓍龜占應之事,對曰:“蔔筮,聖人之所為,要之一技而已,不若以古之治亂為監也。
”
罷河東、陝西諸路招讨使。
乙亥,複置言事禦史,以殿中侍禦史梅摯、監察禦史李京為之。
丙子,遼遣使來告讨夏人回。
遼主之歸自伐夏也,留耶律仁先鎮邊,未幾,召為契丹為宮都部署。
仁先奏複王子班郎君及諸宮雜役,從之。
時夏人乞款,遼主以其前後反覆,命左伊勒希巴蕭迪裡往觇誠否。
迪裡因為夏主陳述禍福,聽命,乃還。
賜潤州草澤邵餗号沖素處士,知州王琪薦餗守道丘園,素有節行故也。
餗上表固辭,許之。
甲申,夏遺使進鹘于遼。
乙酉,以參知政事範仲淹知邠州兼陝西四路緣邊安撫使,樞密副使富弼為京東、西路安撫使、知郓州。
仲淹、弼既出使,讒者益甚,兩人在朝所施為亦稍沮止,獨杜衍左右之。
帝頗惑讒言,仲淹愈不自安,因疏乞罷政事。
帝欲聽其請,章得象曰:“仲淹素有虛名,一請遽罷,恐天下謂輕黜賢臣,不若且賜诏不允。
若仲淹即有謝表,是挾詐要君,乃可罷也。
”帝從之。
仲淹果表謝,帝愈信得象言。
于是弼自河北還,将及國門,右正言錢明逸希得象等意,言:“弼更張紛擾,凡所推薦,多挾朋黨,所愛者盡意主張,不附者力加排斥,傾朝共畏,與仲淹同。
”又言:“仲淹去年受命宣撫河東、陝西,聞有诏戒勵朋黨,心懼張露,稱疾乞醫;才見朝廷别無行遣,遂拜章乞罷政知邠州,欲固己位以弭人言,欺詐之迹甚明,乞早廢黜。
”疏奏,即降诏罷仲淹、弼。
是夕,并鎖學士院草制罷衍,而衍不知也。
陳執中在中書,數與衍異議,而蔡襄、孫甫之乞出也,事下中書。
甫本衍所舉用,于是中書共為奏言:“谏院今阙人,且留甫等供職。
”既奏,帝颔之。
衍退歸,即召吏出答刂子,令甫等供職。
衍及得象既署,吏執答刂子詣執中,執中不肯署,曰:“向者上無明旨,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