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紀五十∷起著雍困敦四月,盡屠維赤奮若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仁宗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
慶曆八年遼重熙十七年
夏,四月,己巳朔,封曩霄子諒祚為夏國主,以祠部員外郎任颛等為冊禮使。
諒祚生甫三月,諸将未和,議者謂可因此時,皆以節度使命諸将,使各統所部,分弱其勢,冀絕後患。
判延州程琳言:“幸人之喪,非所以示德,不如因而撫之。
”知慶州孫沔亦言代喪非中國體,帝納其言,遂趣有司行冊禮。
然議者頗惜其失機會。
參加政事丁度數請罷,禦史何郯又言:“度列在三事,于茲累年,上無所益國體,下不能服人心,伏乞斷在不疑,退之以禮。
”辛未,度罷為紫宸殿學士兼輸林侍讀學士。
以端明殿學士、權三司使明鎬參知政事。
文顔博自貝州入相,數推鎬功,故度罷而鎬代之。
甲戌,以知永興軍葉清臣為翰林學士、權三司使。
丙子,诏:“科場舊條皆先朝所定,宜一切無易。
”時禮部貢院言:“四年,宋祁等定貢舉新制,會明年诏下,且聽須後舉施行。
今秋試有期,緣新制諸州軍發解,但令本處官屬保明行實,其封彌、譽錄,一切罷之。
竊見外州解送舉人,自未彌封、譽錄以前,多采虛譽,即試官别無請托,亦止取本州曾經薦送舊人,其新人百不取一。
彌封以後,考官不見姓名,須實考文藝,稍合至公。
又,新制,進士先試策三道,次試論,次試詩賦;先考策論定去留,然後與詩賦通定高下。
然舉人每至尚書省,不下五七千人,及臨軒覆較,止及數百人,蓋詩賦以聲病雜犯,易為去留,若專取策論,必難升黜。
蓋詩賦雖名小巧,且須指題命事,若記問該當,則辭理自精。
策論雖有問題,其間敷對,多挾它說,若對不及五通盡黜之,即與元定解額不敷,若精粗畢收,則濫進殊廣。
所以自祖宗以來,未能猝更其制。
兼聞舉人舉經史疑義可以出策論題目,凡數千條,謂之《經史質疑》。
至于時務,亦鈔撮其要,浮僞滋甚,難為考較。
又舊制以詞賦聲病偶切之類,立為考試,今特許仿唐人賦體,及賦不限聯數,不限字數。
古今文章,務先體要,古未必悉是,今未必悉非。
嘗觀唐人程試詩賦,與本朝所取名人詞藝,實亦工拙相半。
俗儒是古非今,不為通論。
自二年以來,國子監生,詩賦即以汗漫無體為高,策論即以激讦肆意為工。
非惟漸誤後學,實恐将來省試,其合格能幾何人!伏惟祖宗以來,得人不少,考較文藝,固有規程,不須變更,以長浮薄,請并如舊制。
”故降是诏。
初,诏外州發解到省,差官覆考。
尋罷之,蓋慮因此或緻抑退寒士故也。
遼複以武定軍節度使杜防為南府宰相。
丙子,高麗貢于遼。
辛卯,置河北四路安撫使。
初,賈昌朝判大名,已兼河北安撫使。
至是以資政殿學士、給事中韓琦知定州,禮部侍郎王拱辰知瀛州,右谏議大夫魚周詢知成德軍,并兼本路安撫使。
禦史何郯言紫宸不可為官稱。
五月,乙巳,诏改舊眨恩殿為觀文殿,仍改紫宸殿學士為觀文殿學士,班次如舊制。
乙卯,知谏院宋禧出為江南東路轉運使;己未,改荊湖北路。
禧雖罷谏職,猶得為監司,議者非之。
禦史何郯言:“樞密使、平章事夏辣,學非而博,行僞而堅;有纖人善柔之質,無大臣鲠直之望;聚斂貨殖以逞貪婪,比周權幸以圖進取。
近者衛兵為亂,突入宮掖,凡在職守,失于防察,宜置大戮,而竦隻緣管皇城司内臣楊懷敏素與交通,曲為掩藏,但欲私相為恩,未嘗公議其罪。
千百具僚,皆謂懷敏失察賊亂,隻緣官責,其罪小;夏竦多懷顧慕,不奮臣節,其罪大。
今懷敏黜而竦獨留,中外之心,無不憤激。
伏望與衆永棄,示人不私。
”辛酉,竦罷樞密使,判河南府。
言者既數論竦奸邪,會京師同日無雲而震者五,帝方坐便殿,趣召翰林學士。
俄頃,張方平至,帝謂曰:“夏竦奸邪,以緻天變如此,亟草制出之!”方平請撰駁辭,帝意遽解,曰:“且以均勞逸命之。
”
郯又言:“聞竦乞一殿學士職名,不顧廉恥,冒有陳請,陛下豈宜許其自便,留在朝廷!乞不改前命,仍指揮催促赴任。
”從之。
是日,參知政事宋庠加檢校太傅,充樞密使。
壬戌,以樞密副使龐籍參知政事。
六月,戊辰朔,诏近臣舉文武材堪将帥者。
癸酉,河決澶州商胡埽。
庚辰,準布獻馬駝二萬于遼。
壬午,太子太師緻仕徐國公張耆卒,贈太師兼侍中,谥榮僖。
耆為人重密有智數,太後預政,寵遇最厚,安佚富盛,逾四十年;所曆藩鎮,人若其擾。
癸已,參知政事明鎬疽發背,帝親臨視。
甲午,卒,贈禮部尚書,谥文烈。
鎬端挺寡言,所至安靜有體,而遇事能斷,為世所推重。
乙未,诏:“館閣官須親民一任,方許入省府及轉運、提點刑獄差遣。
”
丙申,司空緻仕章得象卒。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