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紀七十六∷起重光作噩正月,盡十二月,凡一年。
○神宗體元顯道法古立憲帝德王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
元豐四年遼太康七年
春,正月,乙未,命步軍都虞候林廣經制泸夷。
時韓存寶讨泸蠻乞第,逗撓不進,以廣代之。
廣至,閱兵合将,蒐人材勇怯,三分之,日夕肄習,間椎牛享犒,士心皆奮。
遣使開曉乞弟,仍索所亡卒,乞弟歸卒七人,奏書降而身不至。
乃決策深入,陳師泸水,率将吏東向再拜,誓之曰:“今孤軍遠略,久駐賊境,退則為戮。
冒死一戰,勝負未可知,縱死,猶有賞,愈于退而死也。
與汝等戮力而進,可乎?”衆皆踴躍。
庚子,诏試進士加律義。
戊申,五國部長貢于遼。
辛亥,于阗來貢。
馮京罷知河陽。
孫固知樞密院,龍圖閣直學士韓缜同知樞密院事。
前征安南,建順州,其地瘴疠不堪守,固請棄之,内徙者二萬戶。
甲寅,女真貢良馬于遼。
二月,甲子,遼主如魚兒泺。
己巳,知制诰王存言:“遼人觇中朝事頗詳,而邊臣刺遼事殊疏,此邊臣任間不精也。
臣觀知雄州劉舜卿,議論方略,宜可任此,當少假以金帛,聽用間于繩墨之外。
”诏舜卿具所資用以聞。
舜卿乞銀千兩,金百兩,诏三司給之。
舜卿初至雄州,有告以巡馬大至,請甲以俟;舜卿不為變,卒以無事。
遼妄捕系州民,檄取,不聽。
會有使者至,因捕其徒一人,請償焉,待釋乃遣。
遼遣諜盜西城門鎖,舜卿密令易去舊鐍而大之。
數日,以鎖來歸,舜卿曰:“吾未嘗亡鎖也。
”引視納之,不能受,乃慚去。
諜者因得罪。
辛未,置秦州鑄錢監。
己卯,分東南團結諸路為十三将。
三月,癸卯,章惇罷,知蔡州。
甲辰,以翰林學士張璪參知政事。
乙巳,命官閱九軍營陣法于京城南。
戊申,大閱。
丙辰,棟戩遣使來貢。
随州言知州、正議大夫薛向卒。
辍視朝,遣中使護其喪歸葬。
夏,四月,癸亥,禦延和殿閱試保甲。
己巳,诏:“罷南郊合祭天地。
自今親祀北郊如南郊儀,有故不行,則以上公攝事。
”
壬申,禦崇政殿疏決系囚。
乙酉,河決澶州,小吳埽複大決,自澶注入禦河。
五月,戊申,封晉程嬰為成信侯,公孫杵臼為忠智侯,立廟于绛州。
壬子,遼主如嶺西。
癸醜,遼永清、武清、固安三縣蝗。
甲寅,遼以北府宰相蕭托蔔嘉兼殿前都點檢,以驸馬都尉蕭酬斡為漢人行宮都部署兼知樞密院事。
六月,戊午,河北諸郡蝗生。
甲子,遼诏月祭觀德愉;歲寒食,諸帝在時生辰及忌日,詣景宗禦容殿緻奠。
丙寅,準布貢于遼。
丁卯,遼以翰林學士王言敷參知政事,封北院宣徽使石笃為漆水郡王。
戊辰,诏:“聞河北飛蝗極盛,漸已南來,速令開封府界提舉司、京東、西路轉運司遣官督捕;仍告谕州縣,收獲先熟禾稼。
”
己巳,入内東頭供奉官、句當禦藥院窦仕宣言:“小吳決口,下至乾甯軍樸樁口。
相視今河自乾甯軍樸樁口以下,流行未成河道,又緣河東北流,自下吳向下,與禦河、胡蘆、滹沱三河合流,深恐漲水之際,堤防難限。
乞令都水監定三河合黃河如何作堤防限隔;或不合黃河,其三河于何所歸納。
”诏送李立之相度。
後立之言:“三河别無回河歸納處,須當合黃河流。
”從之。
己卯,洪州言知州、觀文殿學士王韶卒。
辍視朝,贈金紫光祿大夫,谥襄敏,官其子六人。
韶用兵頗有方略,每召諸将授指,不複更問,所至辄捷。
嘗夜卧軍帳中,前部遇敵,矢石交下,呼聲振山谷,侍旁者往往股栗,而韶鼾息自若。
然熙河所奏多欺誕,殺蕃部老弱不可勝數。
軍以首級為功,韶交親皆楚人,多依韶以求仕,韶分屬諸将;諸将畜降羌老弱,或殺其首以應命。
至是疽發背而卒。
壬午,诏:“陝西路緣邊諸路,累報夏國大集兵至,須廣為之備。
以東上閤門使、文州刺史種谔為鄜延路經略安撫副使,應本司事與經略安撫使沈括從長處置。
”
先是令谔與括密議點集,谔乃言:“疾雷不及掩耳。
今已籍籍,輕兵不可用勢,當成軍進讨。
”于是入對,大言曰:“夏國無人,秉常孺子,臣往提其臂而來耳!”帝壯之,乃決意西征,命谔副括,賜以金帶,别賜銀萬兩為招納之用,本路及麟府事悉聽谔節制。
招宣使、果州團練使、入内副都知王中正同簽書泾原路經略總管司公事,如遇出界,令王中正及泾原路總管兼本路第一将劉昌祚同往。
發開封府界、京東、西諸将軍馬分與鄜延、環慶兩路。
以東上閤門使、英州刺史姚麟權環慶路總管,遇出界,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