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七十九

首頁
    殆十年。

    此四人者,權勢烽焰,張灼中外,幸而先帝神武,足以鎮厭,不然,其為禍豈減漢、唐宦者哉!”侍禦史林旦亦以為言。

    诏并降官,憲、中正、得一提舉宮觀,用臣監太平州稅務。

     辛亥,文彥博入對,命其子贻慶扶掖上殿,賜贻慶金紫章服。

     揚王颢、荊王頵并特授太尉。

     司馬光請立經明行修科,歲委升朝文武各舉所知,以勉厲天下,使敦士行,以示不專取文學之意。

    若所舉人違犯名數,必坐舉主毋赦。

    于是诏:“自今凡遇科舉,令升朝官各舉經明行修之士一人,俟登第日,與升甲。

    罷谒禁之制。

    ” 知誠州周士隆撫納谿峒民一千三百馀戶,賜士隆銀帛。

     癸醜,三省言:“尚書六曹,職事閑劇不等,今欲減定,以主客兼膳部,職方兼庫部,都官兼司門,屯田兼虞部,定為三十五員。

    ”又言:“常平奏春秋斂散,以陳易新,及歲饑赈貸,主司并依法推行。

    降貸常平錢谷,絲麥豐熟,随夏稅先納所輸之半,願并納者,止出息一分。

    ”并從之。

     五月,丁巳朔,以資政殿大學士兼侍讀韓維為門下侍郎。

     罷諸路重祿,複熙甯前舊制。

     遼自馬群太保蕭托輝括群牧實數以定籍,厥後柬冊國歲貢千匹,女真諸國及鐵骊諸部歲貢良馬,仍禁朔州路鬻羊馬于南朝,吐渾、黨項鬻馬于西夏,以故牧馬蕃息,多至百有馀萬。

    遼主賞群牧官,以次進階。

     庚申,夏國遣使來賀即位。

     壬戌,诏侍從、台官、監司各舉縣令一人。

     丁卯,劉摯上疏曰:“學校為育材首善之地,教化所從出,非行法之所。

    雖群居衆聚,帥而齊之,不可無法,亦有禮義存焉。

    先帝養士之盛,比隆三代。

    然太學屢起獄訟,有司緣此造為法禁,煩苛甚于治獄,條目多于防盜,上下疑貳,以求苟免。

    尤可怪者,博士、諸生禁不相見,教谕無所施,質問無所從,月巡所隸之齋而已。

    齋舍既不一,随經分隸,則又《易》博士兼巡《禮》齋,《詩》博士兼巡《書》齋,所至備禮請問,相與揖諾,亦或不交一言而退,以防私請,以杜賄賂。

    學校如此,豈先帝所以造士之意哉!願罷其制。

    ”戊辰,诏孫覺、顧臨、程頤同國子監長貳修立太學條制。

     己巳,幸揚王、荊王第,官其子九人。

     乙亥,蘇轍言:“前參知政事呂惠卿,詭變多端,見利忘義。

    王安石初任執政,以為心腹,青苗、助役,議出其手。

    韓琦始言青苗之害,先帝翻然感悟,欲退安石而行琦言。

    當時執政皆聞德音,安石亦累表乞退,天下欣然有息肩之望矣。

    惠卿方為小官,自知失勢,上章乞對,力進邪說,熒惑聖聽,巧回天意。

    身為館殿,攝行内侍之職,親往傳宣,以起安石,肆其僞辨,破難琦說,仍為安石畫劫持上下之策。

    自是诤臣吞聲,有職喪氣,而天下靡然矣。

    至于排擊忠良,引用邪黨,惠卿之力,十居八九。

    其後又建手實簿法,尺椽寸土,檢括無遺,雞豚狗彘,抄答刂殆遍,小民怨苦,甚于苗役。

    又因保甲正長,給散青苗,結甲赴官,不遺一戶,上下騷動,不安其生,遂至河北人戶流移。

    旋又興起大獄以恐脅士人,如鄭俠、王安國之徒,僅保首領而去。

    其心本欲株連蔓引,塗污公卿,獨賴先帝仁聖,每事裁抑,故不得窮極其惡。

    既而惠卿自以贓罪被黜,于是力陳邊事,以中上心。

    其在延安,始變軍制,雜用蕃、漢,違背物情,壞亂邊政。

    西戎無變,妄奏警急,擅領大衆,涉入戎境,竟不見敵,遷延而歸,恣行欺罔,立石紀功。

    自是戎人怨叛,邊鄙騷擾,河、隴困竭,海内疲勞。

    永樂之敗,大将徐禧,本惠卿自布衣保薦擢任,始終協議,遂付邊政;敗聲始聞,震動宸極,馴緻不豫。

    安石之于惠卿,有卵翼之恩,有父師之義,方其求進,則膠固為一,更相汲引,以欺朝廷。

    及其權位既均,反眼相噬。

    始,安石罷相,以執政薦惠卿,既已得位,恐安石複用,遂起王安國、李士甯之獄以抳其歸。

    安石覺之,被召即起,疊相攻擊,期至死地。

    安石之黨,言惠卿使華亭知縣張若濟借豪民錢置田産等事,朝廷遣蹇周輔推鞫,獄将具而安石罷去,故事不複究,案在禦史,可履視也。

    惠卿發安石私書,其一曰“無使齊年知”,齊年者,馮京也,先帝猶薄其罪;惠卿複發其一曰“無使上知”,安石由是得罪。

    夫惠卿與安石,出肺肝,托妻子,平居相結,唯恐不深,故雖欺君之言見于尺牍,不複疑間。

    惠卿方其無事,已一一收錄以備緩急之用,一旦争利,随相抉擿,不遺馀力。

    此犬彘之所不為,而惠卿為之!惠卿用事于朝廷,首尾十馀年,操執威柄,兇焰所及,甚于安石。

    乞陛下斷自聖意,略正典刑,追削官職,投畀四裔。

    ” 诏特贈呂誨通議大夫,子由庚與堂除合入差遣,以劉摯、呂大防、範純仁言其觸忤時宰,譴死外藩故也。

     遼主駐納葛泺。

     戊寅,遼宰相梁穎出知興平府事。

     壬午,诏:“文彥博已降旨令獨班起居,自今赴經筵都堂,凡同三省、樞密院奏事,并序官位在宰相上。

    ” 乙酉,監察禦史上官均言:“今之議者,必以為往時之散青苗,出于抑配,故有前日之弊;今則募民之願取者然後與之,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