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九十一

首頁
    辟雍,然後謂之貢士,其自稱亦以是。

    ”從之。

     戊子,作保和殿,總為屋七十五間,上飾純綠,下漆以朱,無文藻、繪畫五采;垣墉無粉澤,以淺墨作寒林平遠禽竹;左實典谟訓诰經史,右藏三代彜器,東序置古今書畫,西序收琴阮筆硯焉。

     癸巳,尚書右丞鄧洵仁罷知亳州,以臣僚論其締交黃經臣也。

     乙巳,以福甯殿東建玉清和陽宮。

     丙午,升定州為中山府。

     己酉,以資政殿學士薛昂為尚書右丞。

     庚戌,鄭居中等奏:“編成《政和五禮新儀》并序例,總二百二十卷,目錄六卷,共二百二十六卷,辨儀正誤,推本《六經》朝著官稱,一遵近制。

    ”诏令頒降。

     閏月,甲寅,诏八行許添差諸州教授,從奉議郎王愈奏請也。

     丙辰,改公主為帝姬,郡主為宗姬,縣主為族姬。

    于是民間有無主之說,又言姬者饑也,亦用度不足之谶雲。

     戊午,複置醫學。

     遼主欲以嚴刑威衆,會李洪以左道聚衆為亂,遂支解之,分示五京。

     辛酉,上崇恩皇太後谥曰昭懷。

     五月,丙申,升蘇州為平江府。

     庚子,大盈倉火。

     壬寅,以築溱、播二州,進執政官一等。

     丙午,葬昭懷皇後于永泰陵。

     丁未,诏尚書内省分六司,以掌外省六曹所上之事,置内宰、副宰、内史、治中等官及都事以下吏員。

     己酉,诏頒《大晟樂》于天下,舊樂遂禁。

     六月,丙辰,夏國貢于遼。

     丁巳,诏:“武學,州縣外舍生稱武選士,内舍生稱武俊士。

    ” 庚申,尚書省言:“縣學為升貢之本。

    今天下令佐,吏部注授,多非其人。

    俗吏則以學為不急,不加察治,縱其犯法;庸吏則廢法容奸,漫不加省,有罪不治。

    以故學生在學,毆鬥争訟,至或殺人。

    蓋令佐不加訓治,州學不切舉察,提舉官失于提按,以緻敗壞如此。

    今立法整饬,乞賜指揮施行。

    ”從之。

     癸亥,祔昭懷皇後神主于太廟。

     辛未,張商英特責授汝州團練副使。

     秋,七月,癸未,升趙城縣為慶祚軍。

     甲申,還王珪、孫固贈谥,追複韓忠彥、曾布、安焘、李清臣、黃履等官職。

     己亥,诏:“于編類禦筆所置禮制局,讨論古今沿革,具畫來上,朕将親覽,參酌其宜,以革千古之陋,成一代之典,庶幾先王垂法後世。

    ” 崇甯以來,稽古殿多聚三代禮器,若鼎、彜、簠、簋、犧、象尊、罍、登、豆、爵、斝、琏、觯、坫、洗,凡古制器悉出,因得見商、周之舊,始驗先儒所傳大訛。

    至是既置禮制局,乃請禦府所藏,悉加讨論,盡改以從古,薦之郊廟,煥然大備。

    有萬壽玉尊者,大猶四升器,雕琢殊絕。

    玉坫闊盈尺有二寸,帝每祭祀飲福,大朝會,爵群臣則用焉。

    其它多稱是。

    至其制作之精,殆與古埒,自漢以來,未之有也。

    中書舍人翟汝文奏乞編集新禮,改正《三禮圖》以示後世,卒不果行。

     庚子,貴妃劉氏薨。

     壬寅,複置白州。

     遼主如秋山。

     八月,甲戌,以燕樂成,進執政官一等。

     丙子,以何執中為少師。

     丁醜,升潤州為鎮江府。

     戊寅,封四鎮山為王。

     九月,庚寅,诏大理寺開封府不得奏獄空,其推恩支賜并罷。

     辛卯,召王老志赴阙;丁酉,封為洞微先生。

    老志所居地必生花,謂之地錦。

    至京師,館蔡京賜第南園,士大夫阗門。

    數召對禁中,帝手書“觀妙明真”之号賜之。

     戊戌,追冊貴妃劉氏為皇後,谥曰明達。

     遼主如藕絲澱。

     冬,十月,戊申朔,元觀法師程若虛,封寶箓先生。

     庚戌,手诏曰:“朕荷天顧諟,錫以元圭,外赤内黑,尺有二寸,旁列十有二山,蓋周之鎮圭有法乎是。

    祗天之休,于以昭事上帝而體其道,過周遠矣。

    将來冬祀,可搢大圭,執鎮圭,庶格上帝之心,敷佑于下民,永為定制。

    ” 乙醜,閱新樂器于崇政殿,出器以示百官。

     戊辰,诏:“冬祀大禮及朝景靈宮,并以道士百人執威儀前導。

    ” 十一月,辛巳,朝獻景靈宮。

     壬午,飨太廟,加上神宗谥曰體元顯道法古立憲帝德王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

    改上哲宗谥曰憲元繼道世德揚功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于神宗加“法古立憲”四字,哲宗改“顯德定功”曰“世德揚功”,皆蔡京所為,以彰紹述之義也。

     癸未,祀圜丘,大赦天下。

     帝有事于南郊,蔡攸為執綏官。

    玉辂出南薰門,帝忽曰:“玉津園東若有樓台重複,是何處也?”攸即奏:“見雲間樓殿台閣,隐隐數重,既而審視,皆去地數十丈。

    ”頃之,帝又問曰:“見人物否?”攸即奏:“有道流童子持幡節蓋,相繼而出雲間,衣服眉目,曆曆可識。

    ”乙酉,遂以天神降,诏告在位,作《天真降臨示見記》。

    帝常夢被召,如在藩邸時,見老君坐殿上,儀衛如王者,谕帝曰:“汝以宿命,當興吾教。

    ”帝受命而出,夢覺,記其事。

    及是冬祀,王老志亦從。

    帝在太廟小次中,老志曰:“陛下昔夢,尚記之乎?時臣在帝旁也。

    ”黎明,出南薰門,見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