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九十二

首頁
    縣,遂結渤海群盜數萬趨廣平,犯行宮,不克,北趨上順國。

    女直阿固齊,以三百騎一戰勝之,擒其貴族二百馀人,并斬以徇,馀得脫者皆奔金。

    章努詐為使者,亦欲奔金,為邏者所獲,縛送行在,腰斬于市,剖其心以獻祖廟,支解以徇。

     冬,十月,癸卯,以嵩山道人王仔昔為沖隐處士。

    仔昔,豫章人,自言遇許遜真君,授以大洞隐書、豁落七元之法,能知人禍福。

    王老志死後,仔昔來都下,帝知之,召令踵老志事,寓蔡京第,因有是命。

     己酉,趙遹統兵發江安縣,親督王育由樂共城路,命馬覺以别部由長甯軍路,張思正由梅嶺堡、水蘆氈中路,期悉會于晏州輪縛大囤,合陝西三路兵,将本路士軍、義軍、土丁子弟、保甲弓手、人夫共三萬五百四十人。

     戊午,夏人入貢。

     十一月,癸酉,錄昭憲杜皇後之裔。

     庚辰,趙遹攻破晏州輪縛大囤,夷賊蔔漏遁去,官軍追獲之,降者相繼而至,諸囤悉平。

     初,王育等既攻破上、下落樣村及思峨州,所向若破竹,無不即下,遹遂與馬覺、張思正軍皆至輪縛大囤。

    其山崛起數百仞,周四十馀裡,蔔漏居之,凡諸囤之奔亡者悉歸于此,共保聚拒守。

    賊自上施矢石,直瞰官軍,中者即齑粉。

    官軍以強弓弩射之,曾不能及半,兵陳四周凡累日,将士相顧無計。

    泸州都巡檢使種友直,山西将家子,沈密能任事;思黔州巡檢田祐恭,本思黔夷所部土丁藥箭手,輕趫習山險。

    遹乃微服乘馬,命友直、祐恭從,案視形勢;見山隈崖壁尤陡絕,賊以險故不設備,遹乃悉移軍當賊,而命二人率所部軍于下,謂曰:“此處崖壁,疑可以計登。

    且山多猱,思黔人善能捕取,汝等急辦之。

    ”信宿,友直捕得生猱數千,遹喜曰:“事濟矣。

    ”乃悉以成算授友直,且令諸軍各備雲梯,視山上火發,即以進。

     是日,女直選所部與祐恭之衆,得二千馀,紉麻為長炬,灌以膏蠟,使群猱背負之。

    暮夜,先以數輩登崖颠,系繩梯數十,缒而下,衆各銜枚,挈群猱次第挽繩梯而登。

    雞方唱,衆已悉登,及栅,乃然炬縱猱。

    賊廬舍皆茅竹為之,群猱所曆,火辄發,賊奔呼撲救不暇。

    猱益驚跳,火益熾,争前驅逐群猱。

    官軍已破栅,鼓噪擊其後,賊猶與官軍力鬥。

    遹望火發,令諸軍撾鼓,俱以雲梯進,賊蹂亂,官軍内外相應,遂斬關環城而登。

    蔔漏從諸酋突圍遁,遹命友直及統領官劉慶以步騎五千追至山後,擒蔔漏及諸酋長。

    遹自入酋境至破輪縛,凡所平州二,縣八,諸囤三十馀城,以其地之要害者建置寨堡,拓地環二千馀裡,皆衍沃宜種植,畫其疆畝,募并邊之人耕之,使習戰守,如西北弓箭社之制,号曰勝兵。

     庚寅,高麗遣子弟入學。

     是月,遼主自将親軍七十萬馳至駝門,驸馬蕭特默、林牙蕭薩喇等将騎兵五萬、步卒四十萬至斡鄰泺。

    金主自将禦之。

     十二月,己亥,升遂州為遂甯軍節度。

     乙巳,遼都監章嘉努叛。

     丙午,以趙遹為龍圖閣直學士,知熙州。

     金主行次約羅,會諸将議,皆曰:“遼兵号七十萬,其鋒未易當;吾軍遠來,人馬疲乏,宜深溝高壘以待。

    ”從之。

     丁未,金主以騎兵親候遼軍,獲督饷者,知遼主以耶律章嘉努叛,西還二日矣。

    諸将請追擊之,金主曰:“敵來不迎戰,去而追之,欲以此為勇邪?”衆皆悚愧,願自效。

    金主曰:“誠欲追敵,約赍以往,無事餫饋。

    若破敵,何求不得!”衆皆奮躍,追及遼主于呼蔔圖岡。

    是役也,兵止二萬。

    金主曰:“彼衆我寡,兵不可分。

    視其中軍最堅,其主必在焉;敗其中軍,可以得志。

    ”乃使右翼先戰,兵數交,左翼合而攻之。

    遼兵潰,金師馳之,橫出其中,死者相屬百馀裡,獲輿辇、帝幄、兵械、軍資、它寶物、馬牛不可勝計。

    金師乃還。

     己未,遼錦州刺史耶律珠澤叛應章嘉努,遣北面林牙耶律瑪格讨之。

     庚申,以平晏夷,曲赦四川。

     癸亥,置泸南沿邊安撫司,以孫羲叟為集賢殿修撰、知泸州,充安撫使。

     遼以北院宣徽使蕭罕嘉努知北院樞密使事,南院宣徽使蕭特默為漢人行宮都部署。

     是歲,平江府、常、湖、秀三州水。

     夏改元雍甯。

     政和六年遼天慶六年,金收國二年 春,正月,丙寅朔,遼東京有惡少年十馀,乘酒持刃,逾入留守府,問留甯蕭保先所在,今軍變,請為備;保先出,刺殺之。

    戶部使大公鼎聞亂,即攝留守事,與副留守高清明集奚、漢兵千人,盡捕其衆,斬之,撫定其民。

     東京,故渤海地,遼太祖力戰二十馀年乃得之。

    而保先嚴酷,渤海苦之,故有是變。

    其裨将渤海高永昌,時以兵三千屯八甔口,見遼政日衰,金勢方強,遂凱觎非常,誘渤海并戍卒入遼陽,據之。

    旬日之間,遠近響應,有兵八千人,因僣稱國号大元,建元隆基。

    遼主遣蕭伊蘇、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