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破遼鬼也。
”
金師攻西京,遼耿守忠救之。
宗翰、宗雄、宗幹等繼至,宗翰率麾下自其中沖擊,使馀兵去馬從旁射之。
守忠大敗,西京遂陷,西路州縣部族皆降金。
遼主遂遁于額蘇倫,唯北部瑪克實赆馬駝食羊焉。
癸卯,白虹貫日。
丙午,令郡縣訪遺書。
金都統杲遣宗望入奏,請金主臨軍。
五月,辛酉,宗望至上京奏捷,群臣入賀,賜宴。
宗望曰:“今雲中新定,諸路遼兵尚數萬;遼主在陰山、天德之間,而耶律淳自立于燕京。
新降之民,其心未固,是以諸将望陛下幸軍中京。
”金主許之。
壬戌,以高俅為開府儀同三司。
甲戌,嗣濮王仲禦薨,以其弟仲爰嗣。
遼都統瑪格,收集散亡,會于漚裡謹,遼主命知北院樞密使事兼都統。
庚辰,以譚稹為太尉。
童貫至高陽關,用知雄州和诜計,降黃榜及旗,述吊民伐罪之意,且雲:“若有豪傑能以燕京來獻者,即除節度使。
”遂命都統制種師道盡護諸将。
師道谏曰:“今日之舉,譬如盜入鄰家,不能救,又乘之而分其室焉,無乃不可乎!”貫不聽。
分兵為兩道,師道總東路之兵趨白溝,辛興宗總西路之兵趣範村。
耶律淳聞之,遣耶律達實、蕭幹禦之。
師道次白溝,遼人噪而前,師道前軍統制楊可世敗績,士卒多傷。
師道先令人持一巨梃自防,賴以不大敗,退師雄州;遼人追擊,至于城下。
辛興宗與蕭幹戰,亦敗于範村。
遼使來言曰:“女直之叛本朝,亦南朝之甚惡也。
今射一時之利,棄百年之好,結新起之鄰,基它日之禍,謂為得計,可乎?救災恤鄰,古今通義,唯大國圖之!”貫不能對。
師道複請許之和,貫不納,而密劾師道助賊。
王黼怒,責授師道右衛将軍,緻仕。
六月,戊子朔,金主自将伐遼,發自上京,命安班貝勒晟監國。
己醜,帝聞種師道等兵敗,懼甚,诏班師。
壬寅,以王黼為少師。
遼耶律淳寝疾,聞天祚傳檄天德、雲内、朔、武、應、蔚等州,合諸蕃精騎五萬,約以八月入燕,并遣人問勞,索衣裘茗藥。
淳大驚,命南北面大臣議。
而李處溫、蕭幹等有迎秦拒湘之說,集蕃、漢百官議之,從其議者東立,唯南面行營都部署耶律甯西立。
處溫等問故,甯曰:“天祚果能以諸蕃兵大舉奪燕,則是天數未盡,豈能拒之?否則秦、湘父子也,拒則皆拒,自古安有迎子而拒其父者?”處溫等相顧微笑,以甯扇亂軍心,欲殺之。
淳倚枕長歎曰:“彼,忠臣也,焉可殺?天祚果來,吾有死耳,複何面目相見乎!”
已而淳死,衆乃議立德妃蕭氏為皇太後,主軍國事,奉遺命,迎立天祚次子秦王定為帝。
蕭妃遂稱制,改元德興,谥淳為孝章皇帝,廟号宣宗,葬于燕西之香山。
處溫父子懼禍,南通童貫,欲挾蕭妃納土;北通于金,謀為内應。
事覺,蕭妃執處溫問之。
處溫自陳有定策功,蕭妃曰:“誤秦晉國王者,皆汝父子,何功之有!”并數其前後罪惡,處溫無以對,乃賜死,脔其子奭。
籍其家,得錢七萬缗,金玉寶器稱是,皆為宰相數月間所取也。
遼主聞耶律淳死,下诏追奪所授官爵封号,妻蕭氏降為庶人,改姓虺氏。
瑪克實以兵援遼,金人敗之于洪灰水。
夏人亦使李良輔将兵三萬救遼,金斡魯、洛索敗之于宜水。
至野谷,澗水暴至,夏人漂沒者不可勝計。
遼主之出奔也,耶律棠古谒于倒塌嶺,為遼主流涕,遼主慰止之,複拜烏爾古部節度使。
秋,七月,丁巳朔,德埒勒部叛遼,以五千人來犯,棠古率家奴擊破之,加太子太保。
未幾,棠古卒。
己未,廢貴妃崔氏為庶人。
辛未,夏國遣使如遼,問遼主起居。
壬午,王黼以遼耶律淳死,複命童貫、蔡攸治兵,以河陽三城節度使劉延慶為都統制。
初,遣陳遘經制江、淮七路,治杭州,以供饋饷。
遘以财用不給,倡議比較酒務及度公家出納錢糧,取其赢馀,号經制錢,遂為東南七路之害。
八月,己醜,金主次鴛鴦泺,聞遼主在大魚泺,乃自将精兵萬人襲之,昱、宗望率兵四千為前鋒,晝夜兼行。
戊戌,追及遼主于右辇驿,軍士至者才千人。
遼兵二萬五千,方治營壘。
昱與諸将議,耶律伊都曰:“我軍未集,人馬疲劇,未可戰也。
”宗望曰:“今追及遼主而不亟戰,日入而遁,則無及矣。
”遂戰,短兵接,遼兵圍之數重,副統軍蕭德默谕将士以君臣之義,士皆殊死戰。
遼主謂宗望兵少必敗,遂與妃嫔登高阜觀戰。
伊都指遼主麾蓋以示諸将,宗望等遂以騎馳赴之。
遼主望見,大驚,即遁去,遼兵遂潰。
宗望等還,金主曰:“遼主去不遠,盍即追之!”宗望追至鄂勒哲圖,遼主棄辎重而遁,蕭德默被執。
庚子,賜新除太仆寺少卿王棣進士出身,以安石孫,故旌之。
九月,戊午,诏:“熙、豐政事,悉自王安石建明,今其家淪替,理宜褒恤,可賜第一區,孫棣除顯谟閣待制、提舉萬壽觀,曾孫璹、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