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紀一百三十∷起昭陽作噩正月,盡旃蒙大淵獻十二月,凡三年。
○高宗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紹興二十三年金貞元元年
春,正月,辛卯朔,金主以弟兖殁于除夕,不視朝。
丙午,金以中京留守高祯為禦史大夫。
己酉,降授平海軍承宣使、提舉台州崇道觀、台州居住李顯忠,複甯國軍節度使,以赦叙也。
是月,昭信軍節度使士夽薨,追封安化郡王,錄其子右宣教郎不讠帛三人為直秘閣,它子弟選官改秩除官者七人,恤典如執政。
二月,庚申朔,诏嶽陽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萬壽觀使士樽權主奉濮安懿王祠事。
金主自中京如燕京。
庚午,脔虔州軍賊黃明等八人于市。
明等據州城凡百有十二日。
辛未,改虔州為贛州,改虔化縣為甯都。
癸未,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忠州團練使、殿前司遊奕軍統制、措置盜賊、節制軍馬、知贛州李耕,以功為金州觀察使,于是諸将劉綱等九人各遷二官,将士受賞者萬三千百二十有四人。
三月,丙午,光山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齊安郡王士祇薨于建州,贈太傅,追封循王,六子皆進官二等,女封郡主,諸妾受封者五人。
辛亥,金主至燕京,備法駕。
壬子,故武功大夫、貴州刺史楊宗闵,賜谥忠介;故敦武郎、知麟州建甯寨楊震,賜谥恭毅。
二人,楊存中祖、父,皆以死事故,用存中請也。
甲寅,金主親選良家子百三十馀人充後宮。
乙卯,金以遷都诏中外,改元貞元,内外文武皆進官一等。
改燕京為大興府,号中都,中京大定府為北京,汴京開封府為南京,而舊遼陽府為東京,大同府為西京如故。
削上京之名,止稱會甯府。
分蕃、漢地為十四路,置總管府。
名都城門十二,命近臣書之。
名太廟曰衍慶宮,以奉太祖、太宗、德宗神主;又作原廟于其東,以奉太祖已上。
舊取士無殿試,金主始複之。
凡鄉試三人而取一,府試四人而取一。
府試分六路:河北及燕人于大興,遼之東北于會甯,山後及河東人于大同,山東人于東平,河南人于開封,關中人于河中,通以五百人為合格,殿試又黜之,榜首即授奉直大夫、翰林應奉文字。
後又罷經義、神童等科,惟以詞賦、法律而已。
金之用刑,舊有沙袋,熙宗立,始去之,金主立,又去杖脊,凡徒刑,止以荊決臀,為其近人心故也。
徒刑五等,自五年至一年,皆使之雜作,滿則釋之。
金主又定車蓋之式,後妃車飾以金,三品以上飾以銀;自後妃至五品皆朱輪,六品以下,黑、綠而已。
舊親王、宰執用紫蓋,金主使削之,惟太子用紅,諸妃用紫,三品以上用青,皆以羅;四品、五品用青,皆以絹;馀不得用。
丙辰,金以司徒圖克坦恭為太保、領三省事,平章政事蕭裕為尚書右丞相兼中書令,右丞張浩、左丞張通古為平章政事,參知政事張中孚為左丞,肅玉為右丞,平章政事李德固為司空,左宣徽使劉萼為參知政事,樞密副使昂為樞密使,工部尚書布薩思恭為樞密副使。
夏,四月,戊寅,金皇太後大氏崩。
大氏病笃,以不得一見圖克坦太後為恨,臨終,謂金主曰:“汝以我之故,不令永壽宮偕來中都。
我死,必迎緻之,事永壽宮當如我。
”金主不聽。
辛巳,诏:“諸州編管、羁管人,在法止許月赴長吏呈驗。
聞比來囚禁鎖閉,甚于配隸,可令遵守成憲。
如走失捉獲人,即具名申尚書省别遣。
”
五月,庚子,右朝奉郎、就權利州東路安撫司主管書寫機宜文字楊庭言:“興元府褒斜谷有古六堰,溉民田甚廣。
兵火後,修不以時,水至辄壞。
若全以食水戶修葺,恐民力重困,請每遇夏月水泛,于見屯将兵内,差不入隊兵卒并手修葺。
”
興元自兵亂以來,城内生荊棘,官民皆茅屋,而帑藏寓僧舍。
自太尉楊政再為帥,以次繕治,至是一新,戶口浸盛,如承平時矣。
政嘗葺學舍,府學教授青神唐迪請增學田以廣養士,政從之。
時有欲以學田饋軍,迪言:“大軍歲費四千萬,而欲取學田以當賊,何啻九牛一毛,又豈愛禮存羊之意邪?”論者乃止。
辛亥,金國賀生辰使副中奉大夫、秘書監兼右谏議大夫赫舍哩大雅,廣威将軍、尚書兵部郎中兼四方館副使蕭簡,見于紫宸殿。
金主以其弟衮名聲彰著,忌之。
兖不自安,嘗召日者問休咎;家奴希旨,乃上急變,言衮召日者問天命。
金主使高祯等就鞫之,無狀。
金主怒,械衮至中都,不複究問,斬于市,牽連者皆磔之。
六月,己卯,潼川大水,涪江漲。
庚辰,沅江武陵漲水壞城,人争保城西牛頭山,山趾大溪橋壞,水大至,平地丈五尺,死者甚衆。
金主以京城多隙地,夏間以賜朝官及衛士等,秋,七月,戊子朔,仍命征錢有差。
庚寅,右正言兼崇政殿說書史才試右谏議大夫。
戊申,将作監主簿孫壽祖言:“湖、廣、夔、峽,多殺人以祭鬼,近又浸行于它路,浙路有殺人而祭海神,川路有殺人而祭鹽井者,請饬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