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一百三十四

首頁
    。

    帶禦器械李橫約全曰:“不得無禮,有事朝廷理會。

    ” 百官班未退,帶禦器械劉炎白陳康伯曰:“使人在廷,有茶酒之禮,宜奏免之。

    ”康伯曰:“君自奏聞。

    ”炎遂轉屏風而入,見帝哭泣。

    炎奏其事,帝然之。

    炎出,傳旨曰:“今為聞淵聖皇帝訃音,聖躬不安,閤門賜茶酒宜免,使人且退班。

    ”遂退。

     既而诏全曰:“适所未奏事因,可具奏狀以聞。

    ”于是館伴使、翰林學士何溥等錄其語進,故得知者一二焉。

     宰執聚殿廬,議舉哀典故。

    或謂帝不可以兇服見使者,欲俟其去乃發喪。

    權工部侍郎黃中聞之,馳白康伯曰:“此國家大事,臣子至痛之節,一有失禮,謂天下後世何?且使人問焉,将何以對?”于是始議行禮及調兵守江、淮之策。

     壬辰,同知樞密院事周麟之言:“敵意可蔔,宜練甲申警,靜以觀變,使不當遣。

    ”帝曰:“卿言是也。

    彼欲割地,今何應之?”麟之曰:“講信之始,分畫封圻,故應有載書存。

    願出以示使者,厥請将自塞矣。

    ” 甲午,宰執召三衙帥趙密、成闵、李捧及太傅、醴泉觀使、和義郡王楊存中至都堂,議舉兵。

    既又請侍從、台谏淩景夏、汪應辰、錢端禮、金安節、張運、黃祖舜、楊邦弼、虞允文、汪澈、劉度、陳俊卿集議。

    陳康伯傳上旨雲:“今日更不問和與守,直問戰當如何。

    ”執政欲遣闵全将禁衛兵禦襄江上流,允文言:“不必發兵如此之多,敵必不從上流而下。

    恐發禁衛則兵益少,朝廷内虛,異時無兵可為兩淮之用。

    ”執政以金主在汝州,恐其涉漢而南,不聽。

     日午,下诏發喪。

    宰相常服、金帶,率百官入和甯門,詣天章閣南隙地舉哀,仍進名奉慰。

    是時禁中亦設舉哀之禮,哀動于外。

    為大行淵聖仁孝皇帝立重,即學士院為幾筵殿,用神帛。

    帝诏持斬衰三年,以申哀慕。

    權禮部侍郎金安節請庶人禁樂百日,從之。

     翰林學士兼權吏部尚書、充館伴使何溥等奏:“繳錄到大金副使王全于殿上口奏事,因诏諸路都統制并沿邊帥守、監司照應。

    今來事體随宜應變,疾速措置,務要不失機會。

    ”時朝論洶洶,入内内侍省都知張去為陰沮用兵之議,且陳退避閩、蜀之計,人情惶惑。

    陳康伯言曰:“敵國敗盟,天人共憤。

    今日之事,有進無退,若聖意堅決,則将士之氣自倍。

    願分三衙禁旅,助襄、漢兵力,待其先發,然後應之。

    ” 權工部侍郎黃中自使還,每進見,未嘗不以邊事為言,至是又率同列請對,論決策用兵,莫有同者。

    中乃奏曰:“朝廷與金通好二十馀年,我未嘗一日言戰,彼未嘗一日忘戰。

    取我歲币,啖彼士卒。

    今幸天褫其魄,使先墜言以警陛下,惟聖慈留心焉!” 乙未,少保、奉國軍節度使、令禦前諸軍都統制職事、判興州吳璘為四川宣撫使,仍命敷文閣直學士、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王剛中同措置應幹事務。

    時有诏:“夔路遣兵五百人往峽州屯駐,俟荊南有警,則令夔路安撫使李師顔親往援之。

    ” 丙申,侍禦史汪澈為禦史中丞。

     起複慶遠軍節度使、主管侍衛馬軍司公事成闵對于内殿。

     朝議以上流重地,邊面闊遠而兵力分,宜遣大将。

    帝乃面谕闵,俾以所部三萬人往武昌控扼,先命湖北漕臣同鄂州守臣建寨屋三萬間以待之。

    後二日,遂發江西折帛、湖廣常平米錢及末茶長短引共一百四十馀萬缗,湖北常平義倉及和籴米六十三萬石,料十萬石,赴湖廣總領所備軍用。

     戊戌,帝成服于幾筵殿。

     己亥,金賀生辰使高景山等辭行。

     庚子,诏:“浙東五郡禁軍、弓弩手,并起發赴判明州兼沿海制置使沈該,浙西諸郡及衢、婺二州并赴平江府駐答刂浙西副總管李寶,江東諸郡赴池州駐答刂都統制李顯忠,福建諸郡赴太平州駐答刂破敵軍統制陳敏,江西諸郡赴江州駐答刂都統制戚方,湖南、北非沿邊諸郡赴荊南府駐答刂都統制李道軍,并聽候使喚。

    ” 辛醜,百官朝臨畢,三上表請聽政,诏答宜允。

    自是日一臨,至小祥止。

     六月,壬寅朔,殿中侍禦史陳俊卿權尚書兵部侍郎。

     先是俊卿複言張浚可用,帝曰:“卿欲用浚為何官?”俊卿曰:“此在陛下。

    ”帝曰:“浚才疏,使之帥一路,或有可觀,若再督諸軍,必敗事。

    ”俊卿曰:“人皆以浚為可,陛下何惜不一試之?”帝首肯。

    俊卿又言:“張去為竊威權,撓成算,乞斬之以作士氣。

    ”帝曰:“卿可謂仁者之勇。

    ” 癸卯,以淵聖皇帝升遐,降諸路流罪以下囚,釋杖以下。

     金主自汝州如南京。

     丙午,小祥;帝禦幾筵殿行禮。

     丁未,出宮人三百十九人。

     己酉,禦史中丞汪澈為湖北、京西宣谕使,置司鄂州,仍節制兩路軍馬。

    澈辭節制,許之。

     右朝奉郎、通判楚州徐宗偃遺鎮江都統制劉锜書雲:“近聞肅膺宸命,進師廣陵,先聲所至,士氣賈勇。

    竊惟今日之事,非它事比,安危成敗,在茲一舉。

    古人有雲,唇亡則齒寒,蓋言表裡之相依也。

    今欲保長江,必先守淮。

    頃歲韓宣撫駐軍山陽,山東之兵不敢一日窺伺,幾至成功,而奸臣誤國,莫遂其志。

    今清河口去本州五十裡,地名八裡莊,相望咫尺,若不遣精銳控扼,萬一有緩急,頃刻可至城下。

    彼得地利,兩淮之民悉為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