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一百四十

首頁
    令兼領軍事,豈惟儲它日統帥,亦使主帥有顧忌,不敢專擅。

    ” 戊辰,金進封越王永中為許王,鄭王永功為随王,封永成為沈王。

     甲戌,金命秘書監伊喇子敬經略北邊。

     戊寅,郭剛降鎮江副都統。

     帝曰:“郭剛之除,聞鎮江軍中甚喜。

    ”葉容曰:“剛甚廉,軍中素所推服。

    ” 庚辰,帝谕葉容等曰:“朕常思祖宗創立法度以贻後人,惜後世子孫不能保守。

    ”又曰:“創之甚難,壞之甚易。

    ”蔣芾曰;“臣嘗記元祐間,李常甯廷試策雲:‘天下至大,宗廟、社稷至重,百年成之而不足,一日壞之而有馀。

    ’”帝曰:“誠為名言。

    ”芾曰:“所謂壞者,非一日遽能壞也。

    人主一念之間不以祖宗基業為意,則馴至敗壞。

    故人主每自警戒,常恐一念之失。

    ”帝曰:“朕非獨自警戒而已,且憂後世子孫不能保守為可惜也。

    ” 癸未,臣僚言:“閩中鹽策之弊有五:官籴浩瀚而本錢積壓不支,間或支俵而官吏克減,計會糜費,貧民下戶皆不樂供官,而大半粜于私販,一也。

    綱運之人,非巨室則官吏,載縣官之舟,藉縣官之重,影帶私鹽出粜,二也。

    州縣斥賣,多置坊局,付之胥徒,其權稱之減克,泥沙之雜和,官皆不之問,私價輕而官價重,官民大半食私鹽,故官粜不行,三也。

    巡尉未嘗警捕,但日具巡曆,申于官長,月書所到,置于驿壁,私販猾吏,莫之誰何,四也。

    今之邑敷賣官食鹽與夫借鹽本錢者,多是給虛券,約冊到數日支給。

    甚至抛敷賣之數,付之耆保,攤及僑戶,其見在鹽,卻封樁不得支出,謂之‘長生鹽’;若人戶不願請鹽,隻納敷數之半,以貼陪官,将官鹽貯之别所以作後日之數,謂之‘還魂鹽’;猾吏攬撲民戶貼陪錢,請鹽出賣,出息則與邑均分,謂之‘請鈔鹽’;五也,況閩中崇岡峻嶺,淺灘惡濑,商旅興販,流轉實難,故鈔鹽之法不可行也,宜講究利害以革前弊。

    ”從之。

     癸巳,劉珙自湖南召還。

    首論:“獨斷雖英主之能事,然必合衆智而質之以至公,然後有以合乎天理人心之正而事無不成。

    若棄佥謀,徇私見,而有獨禦區宇之心,則适以蔽其四達之明,而左右私昵之臣将有乘之以幹天下之公議者矣。

    ”又論羨馀之弊曰:“州縣賦入有常,大郡僅足支遣,小郡往往匮乏。

    而近者四方尚有以羸馀獻者,不過重折苗米或倍稅商人,至有取新賦以積馀錢,捐積逋以與州郡。

    州郡無以自給,不過重取于民,此民之所未便一也。

    和籴之弊,湖南、江西為尤甚,朝廷常下蠲免之令,遠方之民舉手相賀,曾未數月,又複分抛。

    州縣既乏缗錢,将何置場收籴?倘有已革綱運之弊,自可減和籴之數,此民之所未便二也。

    望诏止之。

    ”帝嘉納。

    尋以珙為翰林學士。

     珙嘗從容言于帝曰:“世儒多病漢高帝不悅學,輕儒生,臣竊以為高帝之聰明英傳,其所不悅,特腐儒之俗學耳。

    誠使當世之士有以聖王之學告之,臣知其必将竦然敬信,而其功烈之所就,不止于是而已。

    蓋天下之事無窮,而應事之綱在我,惟其移于耳目,動于意氣,而私欲萌焉,則其綱必弛,而無以應夫事物之變。

    是以古之聖王無不學,而其學也必求多聞,必師古訓,蓋将以明理正心而立萬事之綱,則雖事物之來,千變萬化,而在我常整而不紊矣。

    惜乎當時學絕道喪,未有以是告高帝者。

    ”帝亟稱善。

     鎮江軍帥戚方,刻剝役使,軍士嗟怨,言者及之,陳俊卿言外議内臣中有主方者,帝曰:“朕亦聞之。

    方罪固不可貸,亦當并治左右素主方者以警其馀。

    ”即诏罷方。

    八月,丁酉,以内侍陳瑤、李宗回付大理,究其賄狀。

    瑤決配循州;宗回除名,編管筠州;方安置潭州。

    于是诏戒兵将官交結内侍,公行苞苴,自今有違戾,必罰無赦。

     帝又谕輔臣以“建康劉源亦嘗有賂于近習,方思有以易之。

    今且欲遣王抃至彼檢察奸弊,留數月而後歸,庶新帥之來,不至循習。

    ”俊卿又言:“今但遴選主帥,則宿弊當自革矣。

    ”帝曰:“政患未得其人耳。

    ”俊卿曰:“苟未得人,更得精擇。

    既已委之,則當信任。

    未得其人,已先疑之,似非朝廷所以待将帥之體。

    且軍中财賦,所以激勸将士,但主帥不以自私,則其它當一聽之。

    今檢柅苛細,動有拘礙,則誰複敢出意繩墨之外,為國家立大事乎!況朝廷所以待将帥者如此,使有氣節者為之,心必不服;其勢必将複得奸猾之徒,則其巧思百出,弊随日滋,又安得而盡革耶!今不慮此,而欲獨任一介單車之使以察之,政使得人,猶失任而無益,況不得人,則其弊又将不在将帥而在此人矣。

    ”帝罷抃不遣。

     癸醜,金尚書右丞相、監修國史赫舍哩良弼進《太宗實錄》。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