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河東,今我使方行,将帥辄案兵不動,于和議卒無益也。
事勢益艱,刍糧益竭,和之成否,蓋未可知,豈當閉門自守以待敝哉?宜及士馬尚壯,擇猛将銳兵,防衛轉輸,往來拒戰,使之少沮,則附近蓄積皆可入京師,和議亦不日可成矣。
”金主心知其善而不能行。
金以橫海節度使承晖為右丞,以耿端義參知政事。
癸未,虛恨蠻寇中鎮寨。
蒙古兵攻金觀州,刺史高守約死之。
十二月,丁酉朔,金以圖克坦公弼為右丞,承晖進都元帥兼平章政事,果勒齊進平章政事,仍兼左副元帥。
壬寅,蠲瓊州丁鹽錢。
夏取金泾州。
蒙古主留奇爾台、哈台屯金中都城北,分降人楊伯遇、劉伯林漢軍四十六都統并蒙古兵為三道:命其子卓沁、察罕台、谔格德依為右軍,循太行而南,破保、遂、中山、邢、洛、磁、相、衛輝、懷、孟諸郡,徑抵黃河,掠澤、潞、平陽、太原之間;弟哈薩爾及克特蔔齊等為左軍,遵海而東,破灤、薊及遼西諸郡;蒙古主自将與子圖壘為中軍,破雄、莫、清、滄、景、獻、河間、濱、棣、濟南等郡。
三道兵還,複屯大口,以逼中都。
時諸路兵皆往山後防遏,乃簽鄉民為兵,上城守禦。
蒙古盡驅其家屬來攻,父子兄弟,往往遙呼相應,由是人無固志,故所至郡邑皆下。
凡破金九十馀郡,兩河、山東數千裡,人民殺戮幾盡,金帛、子女、羊畜牛馬席卷而去,屋廬焚毀,城郭丘墟。
惟中都、通、順、真定、清、沃、大名、東平、德、邳、海州十一城不下。
金張行信言:“自兵興以來,将帥甚難其人。
願陛下令重臣各舉所知,才果可用,褒顯獎谕,令其自效,必有奮命報國者。
昔李牧為趙将,軍功爵賞,皆得自專,出攻入守,不從中覆,遂能北破大敵,西抑強秦。
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繩、中旨牽制,委任責成,使得盡其智能,則克複之功可望矣。
”金主善其言。
蒙古兵圍中都。
金置招賢所于東華門内外,士庶皆得言事,或不次除官,由是闾閻細民,往往炫鬻求售。
王守信者,本一村夫,敢為大言,以諸葛亮為不知兵,完顔寓薦于朝,诏署行軍都統。
募市井無賴為兵,教閱進退跳躍,大概似童戲;大書“古今相對”四字于旗上,作黃布袍、缁巾、镴牌各三十六事,牛頭響環六十四枚,欲以怖敵而走之,大率皆誕妄;因與其衆出城,殺百姓之樵采者以為功。
賈耐兒者,本岐路小說人,俚語诙嘲以取衣食,制運糧車千輛,是時材木甚艱,所費浩大,觀者皆竊笑之。
草澤李棟,在大安末,嘗事司天監李天惠,依附天文,假托占蔔,趨走貴臣,得為天文官。
棟嘗密奏:“白氣貫紫微,主京師兵亂,幸不貫徹,得不成禍。
”既而果勒齊殺執中,金主益信之。
張行信上言:“《易》稱‘開國承家,小人弗用’,聖人所以垂戒後世者,其嚴如此。
今敵兵縱橫,人情恟懼,應敵興理,非賢智莫能。
狂子庸流,猥蒙拔擢,參預機務,甚無謂也。
”于是金主皆罷之。
金珠赫哷果勒齊辟禦史李英為經曆官。
英上書于果勒齊曰:“中都之有居庸,猶秦之有崤、函、蜀之有劍門也。
迩者撤居庸兵,我勢遂去。
今土豪守之,朝廷當遣官節制。
失此不圖,忠義之士,将轉為它矣。
”又曰:“可鎮撫宣德、德興馀民,使之從戎,所在自有宿藏,是以取給,是國家不費鬥糧尺帛,坐收所失之關隘也。
居庸咫尺,在都之北,而不能衛護,英實恥之。
”果勒齊奏其書,即除工部員外郎,充宣差都提控,居庸等關隘悉隸焉。
金元帥右都監内族額爾克率兵五千護糧通州,遇蒙古兵辄潰。
張行信上言曰:“禦兵之道,無過賞罰。
使其臨敵有所慕而樂于進,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後将士用命而功可成。
若額爾克敗衄,宜明正其罪。
朝廷寬容,一切不問,臣恐禦軍之道未盡也。
”金主報曰:“卿意具悉,額爾克已下獄矣。
”
金山東被兵,郡縣望風而遁,泰安州刺史和速嘉安禮獨城守。
或勸其去,安禮曰:“我去,城誰與保?且為人臣而避難,不負國家之恩乎?”乃團練繕完,為守禦計。
已而蒙古兵至,攻旬日,不能下,謂之曰:“此孤城耳,内無糧儲,外無兵援,不降,無遺類矣。
”安禮不聽。
城破,被執,或指為酒監,安禮曰:“我刺史也,何以諱為!”使之跪,安禮不屈,遂以戈樁其胸而殺之。
诏贈泰定軍節度使,谥堅貞。
安禮,大名路人也。
是歲,兩浙諸州大水,赈之。
嘉定七年金貞祐二年,蒙古太祖九年
春,正月,丁卯朔,金以邊事未息,免朝賀。
四川制置使安丙,遣提舉阜郊博馬務何九齡等率諸将及金人戰于秦州城下,敗還。
沔州都統制王大才,執九齡等七人,斬之,枭首境上,而訟丙于朝,謂有異志。
辛未,蒙古兵攻金彰德府,知府洪果玖珠死之。
玖珠,臨潢人也。
丁醜,參知政事章良能卒。
乙未,蒙古兵入懷州,金沁南軍節度使宛平宋扆死之。
是月,金李英乘夜與壯士李雄、郭仲元等四百九十人出中都城,緣西山進至佛岩寺,令雄等下山招募軍民,旬日,得萬馀人,擇衆所推服者領之,詭稱土豪,屢與蒙古兵戰,被創,召還。
金知大興府事胥鼎,以在京貧民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