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是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
戊申,洪咨夔言提舉洞霄宮袁韶,仇視善類,谄附史彌遠;诏罷祠祿。
又劾趙善湘、鄭損、陳晐納賂彌遠,怙勢肆奸,失江淮、荊襄、蜀漢人心,罪狀顯著;诏善湘有讨李全功,特寝免,晐與祠,損落職與祠。
是歲,蒙古敕修孔子廟及渾天儀。
端平元年金天興三年,蒙古太宗六年
春,正月,庚子朔,诏求直言。
太府卿吳潛應诏陳九事,忤執政意,罷,奉千秋鴻禧祠。
秘書郎董重珍上五事,且曰:“隐蔽君德,昔咎故相,故臣得以專诋權臣;昭明君德,今在陛下,故臣得以責難君父。
請召真德秀、魏了翁用之。
”帝謂之曰:“人主之職無他,惟辨君子、小人。
”重珍對曰:“君子指小人為小人,小人亦指君子為小人。
人主當精擇人望,處之要津,正論日聞,則必知君子姓名,小人情狀矣。
”诏兼崇政殿說書。
重珍戒家事勿以白,務積精神以寤上意。
每草奏,齋心盛服,有密啟,則手書削稿,帝稱其忠實。
诏舉堪為将帥者。
以曾從龍為沿江制置使。
丙午,诏趙範兼淮西制置副使,任防禦。
以不擅嗣濮王。
孟珙同蒙古兵圍蔡州,會飲,歌吹聲相接,城中饑窘,歎息而已。
先是辛醜,黑氣壓城上,日無光,出降者言:“城中絕糧已三月,鞍靴敗鼓皆糜煮,且聽以老弱互食,諸軍日以人畜骨和芹泥食之。
又往往斬敗軍全隊,拘其肉以食,故欲降者衆。
”珙乃令諸軍銜枚,分運雲梯布城下。
金自被圍以來,将帥戰沒甚衆,戊申,以近侍分守四城。
蒙古兵鑿西城為五門以入,督軍鏖戰,及暮及退,聲言來日複集。
是夕,金主集百官,傳位于東面元帥承麟。
承麟,世祖之後拜甡之弟也,拜泣不敢受。
金主曰:“朕所以付卿者,豈得已哉!以朕肌體肥重,不便鞍馬馳突。
卿平日趫捷有将略,萬一得免,祚嗣不絕,此朕志也。
”承麟乃起受玺。
己酉,即位。
時孟珙之師向南門,至金字樓,列雲梯,令諸将聞鼓則進。
馬義先登,趙榮繼之,萬衆競入,大戰城上。
烏庫哩鎬及其将帥二百人皆降。
時百官稱賀,禮畢,亟出捍敵,而南城已立宋幟。
俄頃,四面鼓噪夾攻,聲震天地。
南面守者棄門走。
孟珙招江海、塔齊爾之師以入,完顔仲德帥精兵一千巷戰,不能禦。
金主自經于幽蘭軒。
仲德聞之,謂将士曰:“吾君已崩,何以戰為!吾不能死于亂兵之手,吾赴汝水從吾君矣,諸君其善為計!”言訖,赴水死。
将士皆曰:“相公殉國,吾輩獨不能耶?”于是參政富珠哩小洛索、烏淩阿呼圖、總帥元志、元帥裕珊爾、赫舍哩柏壽、烏庫哩和勒端及軍士五百馀人皆從死焉。
仲德狀貌不逾常人,平生喜怒未嘗妄發,聞人過,常護諱之,雖在軍旅,手不釋卷。
家素貧,敝衣粝食,終其身晏如也。
雅好賓客及薦舉人才,人有寸長,必極口稱道。
其掌軍務,賞罰明信,号令嚴整,故所至軍民鹹樂為用,危急死生之際,無一人有異志者。
南遷以後,将相文武忠亮,始終無瑕者,仲德一人而已。
承麟退保子城,聞金全殂,率群臣入哭,因謂衆曰:“先帝在位十年,勤儉寬仁,圖複舊業,有志未就,可哀也已!宜谥曰哀。
”奠未畢,城破,諸将禁兵共舉火焚之,奉禦完顔绛山收其骨,将瘗之汝水上。
江海入宮,執參政張天綱以歸,孟珙問金主所在,天綱以實告曰:“城危時,即取寶玉置小室,環以草,号泣自經,曰:‘死便火我。
’”煙焰未絕,珙乃與塔齊爾分金主骨及寶玉、法物。
承麟亦為亂兵所殺。
金亡。
先是金有都提控畢資倫者,為邊将所獲,囚于鎮江土獄,脅誘百端,終不肯降,至此已十四年矣。
及聞金主自經,歎曰:“吾無所望矣,容吾一祭吾君乃降耳。
”主者信之,為屠牛羊,設祭鎮江南岸。
資倫祭畢,伏地大哭,投江而死。
戊辰,史嵩之露布告金亡,以陳,蔡西北地分屬蒙古,蒙古命劉福為河南道總管。
嵩之遣郭春按循故壤,詣奉先縣汛掃祖宗諸陵。
孟珙還屯襄陽,江海還屯信陽,王旻戍随州,王安國守棗陽,蔣成守光化,楊恢守鈞州,并益兵饬備,經理屯田于唐、鄧。
金穆延烏登行省于息州,與諸将日以歌酒為樂,軍士淫縱;蔡州破,與富珠哩中洛索、瓜勒佳玖珠等送款請降,為金主發喪設祭,上谥曰昭宗。
州民因奉烏登為丞相,中洛索為平章,舉城南遷,遂焚其樓橹。
蒙古望見火起,追及于羅山,自萬戶以下凡七百人皆被殺。
二月,辛未,禦史洪咨夔言:“陛下親政之始,斥逐李知孝、梁成大,天下固已快之。
其馀谄事權奸,黨私罔上,倡淫默貨,罪大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