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一百七十六

首頁
    ,七月,壬申,貴妃閻氏薨。

    賜谥惠昭。

     癸酉,蒙古以燕京路宣慰使瑪穆行中書省事,燕京路宣慰使趙璧平章政事,張啟元參知政事,王鹗翰林學士承旨兼修國史。

     戊子,蒙古使者郝經來告即位,且征前日請和之議。

    先是賈似道還朝,使其客廖瑩中輩撰《福華編》,稱救鄂功,通國皆不知所謂和也。

    經至宿州,遣其副使何源、劉人傑請入國日期,不報。

    經數遺書于三省、樞密院及兩淮制置使李庭芝,似道恐經至謀洩,遂以李璮為辭,命庭芝寓書于經,誣以款兵,拘經于真州忠勇軍營。

    經答書言:“弭兵息民,通好兩國,實出聖衷,衆所聞知。

    今啟釁自李璮,一旦律以違诏,将無所逃罪,此何預使人事也?”帝聞有北使,謂宰執曰:“北朝使來,事體當議。

    ”似道言:“和出彼謀,豈容一切輕徇!倘以交鄰國之道來,當令入見。

    ”經遂被留。

     庚寅,以賈似道兼太子太師,朱熠、皮龍榮、沈炎并兼賓客。

     以冷應徵知德慶府。

    前守政不立,縱豪吏漁獵,峒獠遂為變,逼城六十裡而營。

    應徵未入境,馳檄谕之曰:“汝等不獲已至此,新太守且上,轉禍為福一機也。

    脅從影附,亦宜早計去就,否則不免矣!”獠欲自歸,不果,衆稍引去。

    應徵知其勢解,即厲士馬,出不意一鼓擒之。

    乃請諸監司,歸郡之避難留幕府者,誅豪吏之激禍者。

    應徵嘗曰:“治官事當如家事,惜官物當如己物。

    方今國計内虛,邊聲外警,吾等受上厚恩,安得清談自高以誤世!陶士行、卞望之,吾師也。

    ” 是月,蒙古主自将讨額埒布格。

     八月,丁未,蒙古命都元帥耨埒所過毋擅垂掠官吏。

     己酉,蒙古主立秦蜀行中書省,以京兆等路宣撫使廉希憲為中書右丞,行省事。

     癸醜,蒙古李璮乞遣将益兵,渡淮攻宋;蒙古主以方遣使修好,不從。

    九月,乙亥,李璮複請攻宋,蒙古主谕止之。

     壬午,蒙古初置拱衛儀仗。

     蒙古珲塔哈知京兆有備,西渡河,趨甘州。

    會阿勒達爾自和林帥兵至,遂合軍而南。

    諸王哈坦率騎兵與巴崇,汪良臣兵合,分三道以拒之。

    既陳,大風吹沙,良臣令軍士下馬,以短兵突其左,繞出陳後,潰其右而出。

    巴崇直搗其前,哈坦勒精騎邀其歸路,大戰于甘州東,殺珲塔哈、陳勒達爾。

    關隴悉平。

    廉希憲乃遣使自劾停赦行刑,征調諸軍,擅以良臣為帥,請罪。

    蒙古主曰:“委卿方面之寄,正欲從宜;若拘常制,豈不坐失事機!”诏賜希憲金虎符,進平章政事,行省秦蜀如故。

    以商挺參知政事。

     蒙古中書省檄諸路養禁衛之羸馬,數以萬計,刍秣與其什器,前期戒備。

    燕京路宣撫副使徐世隆曰:“國馬牧于北方,往年無飼于南者。

    上新臨天下,京師根本地,煩擾之事,必不為之,馬将不來。

    ”吏曰:“此軍需也,其責勿輕。

    ”世降曰:“責當我坐。

    ”遂勿為備,馬果不至。

     冬,十月,甲辰,诏:“黨丁大全、吳潛者,台谏嚴覺察,舉劾以聞。

    當置于罪,以為同惡相濟者戒。

    ”時賈似道專政,台谏何夢然、孫附鳳、桂錫孫承順風旨,凡為似道所惡者,無賢否皆斥。

     癸醜,蒙古初行中統寶鈔。

     先是王文統創造交鈔,以絲為本,每銀五十兩易絲鈔一千兩,諸物之直,并求絲例。

    至是又造中統元寶,每一貫同交鈔一兩,二貫同白銀一兩,诏行之,立互市于颍州、漣水、光化軍。

    凡寶鈔,不限年月,諸路通行,賦稅并聽收受,仍申嚴私鹽、酒醋、面貨等禁。

    文統又以文绫為中統銀貨,每兩同白銀一兩;未及行而罷。

     蒙古河北宣撫使張文謙奏杜瑛為提舉學校官,瑛辭,遺書執政,略曰:“先王之道不明,異端邪說害之也。

    橫流奔放。

    天理不絕如線。

    今天子聖神,俊乂輻湊,言納計用,先王之禮樂教化,興明修複,維其時矣。

    若夫簿書期會,文法末節,漢、唐猶不屑也。

    執事者因陋就簡,此焉是務,良可惜哉!夫善始者未必善終,今不能溯流求源,明法正俗,育材興化,以拯數百年之禍,仆恐後日之弊,将有不可勝言者矣。

    ”時王文統用事,識者憂之。

     壬戌,竄吳潛于潮州。

     十一月,戊子,蒙古發常平倉赈益都、濟南、濱、棣饑民。

     十二月,辛醜,诏改建陽為嘉禾縣。

     蒙古主至自和林,次燕京近郊,始置享太廟祭器、法服。

     蒙古主召李昶,訪以國事,昶知無不言。

    時征需煩重,行中書省科征賦稅,雖逋戶不貸。

    昶移書時相,其略曰:“百姓困于弊政久矣。

    聖主龍飛,首頒明诏,天下之人,如獲更生,拭目傾耳以俟太平。

    半年之間,人漸失望,良以渴仰之心太切,興除之政未孚故也。

    側聞欲據丁巳戶籍,科征租稅,比之見戶,或加多十七八。

    止驗見戶應輸,猶恐不逮,複令包補逃故,必緻艱難。

    苟不以撫字安集為心,惟事供億,則諸人皆能之,豈聖主擢賢更化之意哉!”于是省府為蠲逋戶之賦。

     蒙古以僧帕克斯巴為國師。

    帕克斯巴,吐蕃薩斯嘉人也,敏悟過人,國中号為聖童;年十五,自其國來,見蒙古主于蕃邸,與語,大悅,日見親禮。

    至是尊為國師,授以玉印,統釋教,時年二十二。

     高麗自蒙古憲宗之世,兵日見加,國大困。

    及王倎還,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