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修文、武、成、康之法度,以扶持文、武、成、康之德澤,則王迹不熄,西周之美可尋,如此方副《春秋》尊王之意。
”帝曰:“先帝聖訓有曰:‘絲竹亂耳,紅紫眩目,良心善性,皆本有之。
’又曰:‘得聖賢心學之指要,本領端正,家傳世守,以是君國子民,以是祈天永命,以是诒謀燕翼。
’大哉先訓!朕朝夕服膺。
”時帝以疾連不視朝,文仲言:“聲色之事,若識得破,元無可好。
”帝斂容端拱久之。
蒙古江淮大都督李璮,久萌異志,前後所奏凡數十事,皆恫疑虛喝以動蒙古,而自為完繕益兵計。
至是召其子彥簡于開平,修築濟南、益都等城壁,遂殲蒙古戍兵,以漣海三城來歸,獻山東郡縣,請贖父過,仍遣總管李毅等傳檄列郡。
诏授璮保信、甯武軍節度使,督視京東、河北路軍馬,封齊郡王;複其父全官爵。
升漣水軍為安東州,東海縣為東海軍。
璮引麾下,具舟艦,還攻益都,入之,發府庫以犒師,遂複淄州。
蒙古宣撫副使王磐,聞李璮為亂,脫身走濟南。
蒙古主驿召之,令姚樞問計,磐曰:“豎子狂妄,即敗矣。
”蒙古主問樞曰:“卿料何如?”對曰:“使璮乘我北征之釁,瀕海搗燕,閉關居庸,惶駭人心,為上策;與宋連和,負固持久,數擾北邊,使吾罷于奔救,為中策;如出兵濟南,待山東諸侯應援,此成擒耳。
”蒙古主曰:“今賊将安出?”對曰:“必出下策。
”蒙古主然之。
蒙古平章政事王文統,遣其子堯與李璮通謀,事覺,蒙古主召文統,诘之曰:“汝教璮為叛,積有歲年,舉世皆知之。
今問汝所策雲何?其悉以對。
”文統曰:“臣亦忘之,容臣悉書以上。
”書畢,蒙古主命讀之,其間有曰:“蝼蟻之命,苟能存全,保為陛下取江南。
”蒙古主曰:“汝今日猶欲支詞旁說耶?”會璮遣人持文統三書自洛水至,以書示之,文統始錯愕駭汗。
書中有“期甲子”語,蒙古主曰:“甲子之期雲何?”文統曰:“李璮久蓄反心,以臣居中,不敢即發。
臣欲告陛下縛璮久矣,第緣陛下加兵北方,猶未靖也,比至甲子,猶可數年。
臣為是言,姑遲其反期耳。
”蒙古主曰:“無多言!朕拔汝布衣,授之政柄,遇汝不薄,何負而為此?”命左右斥使就獄。
召姚樞、王鹗、僧子聰及張柔等至,示以前書,曰:“汝等謂文統當得何罪?”樞等皆言:“人臣無将,将而必誅。
”柔獨疾聲大言曰:“宜剮!”蒙古主曰:“汝等同辭言之。
”皆曰:“當死。
”文統乃伏誅,子堯并就戮。
蒙古主追憶窦默之言,謂廷臣曰:“曩言王文統不可用,惟窦漢卿一人。
向使更有一二人言之,朕甯不之思耶?”命召默還京師。
漢卿,默之字也。
文統雖以反誅,而立國之規模法度,猶多出于文統雲。
三月,乙醜,以右谏議大夫孫附鳳簽書樞密院事。
癸酉,蒙古命史樞、阿珠各将兵赴濟南。
李璮帥衆出掠辎重,将及城北,蒙古兵邀擊,大破之,斬首四千。
璮退保濟南。
戊寅,蒙古萬戶韓世安大破李璮兵于高苑。
乙酉,蒙古谕諸路管民官:“毋令軍馬、使臣入州城、材居、鎮市,拓及良民。
”
夏,四月,辛卯,蒙古修河中禹廟,賜名建極宮。
甲辰,蒙古命行中書省、宣慰司、諸路達魯噶齊、管民官,勸誘百姓,開墾田士,種植桑棗,不得擅興不急之務,妨奪農時。
五月,戊午,夏貴複蕲縣,殺蒙古權萬戶李義、千戶張好古。
丙寅,雨雹。
辛未,同知樞密院事兼知臨安府、浙西安撫使馬光祖以病請祠,诏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
丁醜,賜禮部進士方山京以下六百三十七人及策、出身。
蒙古主命諸王哈必齊總諸道兵擊李璮,複命丞相史天澤往,諸将皆受節制。
天澤至濟,謂哈必齊曰:“璮多谲而兵精,不宜力角,當以歲月斃之。
”乃深溝高壘,遏其侵轶。
初,行軍總管張弘範臨發,父柔謂曰:“汝圍城勿避險地,險則己無懈心,兵必緻死。
主者慮其險,有犯必救,可因以立功。
”至是弘範營城西,璮出兵突諸将營,獨不向弘範。
弘範曰:“我營險地,璮乃示弱于我,必以奇兵來襲。
”遂築長壘,内伏甲士,外為壕,閉東門以待。
夜,浚壕加深廣。
明日,璮果擁飛橋來攻,未及岸,軍陷壕中;得升壕者突入壘門,遇伏皆死。
蒙古真定、順天、邢州蝗。
故丞相、特進、許國公、緻仕董槐薨。
疾革時,衣冠為諸生講《兌》、《謙》二卦,問夜如何,諸生以中夜對,遂逝。
旋贈少師,谥文清。
六月,戊子,朝廷聞李璮受圍,給銀五萬兩,下益都府犒軍,遣青陽夢炎帥師援之。
夢炎至山東,不敢進而還。
庚寅,禮部尚書楊棟同簽書樞密院事。
壬辰,故丞相吳潛暴卒于循州。
賈似道以黃州之事,必欲殺潛,乃使武人劉宗申守循以毒潛,潛鑿井卧榻下,毒無從入。
一日,宗申開宴,以私忌辭;再開宴,又辭;不數日,移庖,不得辭,遂得疾,曰:“吾其死矣,夜必風雷大作。
”已而果然。
潛撰遺表,作詩頌,端坐而逝,循人悲之。
潛既沒,似道貶宗申以塞外議。
癸醜,诏:“應谪臣僚死于貶所者,許歸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