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順巳者雖跖、蹻而必用,逆己者雖夷、惠而莫容;自非确然有守,不顧一世非笑者出而正之,則未易善其後也。
“九曰異端太橫。
今釋、老二氏之徒,畜妻育子,飲醇啖腴,萃逋逃遊惰之民,為暖衣飽食之計,使吾民日羸月瘠,曾不得糠粃以實腹,褴縷以蓋體。
今日通《藏經》,明日排好事,今年造某殿,明歲構某宮,凡天下人迹所到,精藍勝觀,棟宇相望,使吾民穴居露處,曾不得莖芽撮土以覆頂托足。
昔世祖嘗欲沙汰天下僧道有室者,籍而民之,後奪于衆多之口,尋複中止。
臣嘗略會國家經費,三分為率,僧居二焉。
近者至大二年十一月,昊天寺無因而火,天意較然,可為明鑒。
望自今谕諸省臣,凡天下有夫、有室、僧、尼、道士、女冠之流,移文括會,并勒為民,以竟世祖欲行未及之意。
“十曰取相之術太寬。
比聞中外皆曰,朝廷近年命相,多結寵入狀以自求進。
自古豈有入狀而為宰相之理!望自今有大除拜,宜下群臣會議,惟人是論,毋以己所好惡、上所愛憎者以私去取。
”
養浩言切直,當國者不能容,遂除翰林待制,複構以罪,罷之,戒省台勿複用。
養浩恐禍及,乃變姓名遁去。
冬,十月,甲辰朔,太白經天。
戊申,帝率皇太子、諸王、群臣朝興聖宮,上皇太後尊号冊寶曰:“儀天興聖慈仁昭懿壽元皇太後”。
禦史台言:“江浙省平章烏讷爾,遣人從使臣鼐智密鼎枉道馳驿,取贓吏紹興獄中釋之。
”。
敕台臣遣官往鞫,勿徇私情。
以吳鼎同知中政院事。
兩浙财賦隸中政者钜萬計,前任率多取其赢,鼎治之,一無私焉。
朱清、張瑄既籍沒,而民間貸券之已償者亦入于官,官惟驗券征理,民不能堪。
鼎力為辨白,始獲免。
丁巳,尚書省言:“宣徽院廪給日增,儲彳侍雖廣,亦不能給,宜加分減。
”帝曰:“比見後宮飲膳,與朕無異,其核實減之。
”
庚申,谕曰:“尚書省事繁重,諸司有才識明達者,并從尚書省選任,樞密院、禦史台及諸司毋辄奏用,違者論罪。
”
辛酉,以皇太後受尊号,赦天下。
三寶努言省部官不肯勤恪署事,敕:“自今晨集暮退,苟或怠弛,不必以聞,便宜罪之。
其到任者或一再月辭以病者,杖罷不叙。
”又言:“故丞相和爾果斯時,參議府左右斷事官、六部官日具一膳,今則無以為資,乞各賜鈔一百錠規運,取其息錢以為食。
”制可。
壬申,晉王伊蘇特穆爾言:“世祖以張特穆爾所獻地士、金銀、銅冶賜臣,後以成宗拘收諸王所占地土民戶,例輸縣官,乞回賜。
”從之,仍賜鈔赈其部貧民。
江浙省言:“曩者朱清、張瑄海漕米歲四五十萬至百十萬,時船多糧少,顧直均平;比歲賦斂橫出,漕戶困乏,頗有逃亡;今歲運三百萬,漕舟不足,遣人于浙東、福建等處和顧,百姓騷動。
本省左丞錫布鼎言其弟哈巴密及瑪哈們坦實等皆有舟,且深知漕事,請以為海道運糧都漕萬戶府官,各以己力輸運官糧,萬戶、千戶并如軍官例承襲,寬恤漕戶,增給顧直,庶有成效。
”尚書省以聞,請以瑪哈們坦實為遙授右丞、海外諸蕃宣慰使、都元帥、領海道運糧都漕萬戶府事,設千戶所十,每所設達噜噶齊一,千戶三,副千戶二,百戶四,制可。
雲南省左丞相特穆德爾,擅離職守,赴都,有旨诘問。
以皇太後旨貸免,令複職。
诏谕大司農司勸課農桑。
十一月,庚辰,河南水。
死省給槥,漂廬舍者給鈔,驗口赈糧兩月。
免今年租賦。
自立尚書省,賜予無節,遷叙無法,财用日耗,名爵日濫。
托克托進言曰:“爵賞者,帝王所以用人也。
今爵給否德,賞給罔勸,緩急之際,何所賴乎”中書所掌錢糧、工役、選法十有二事,若從臣言,恪遵舊制,則臣願與諸賢黾勉從事。
不然,用臣何補!”诏:“濫受宣敕者,赴所屬繳納。
”由是奔競之風稍衰。
辛巳,加托克托為太師、錄軍國重事,封義國公。
戊子,以朱清子虎、張瑄子文龍往治海漕,以所籍宅一區、田百頃給之。
尚書省言:“昔世祖命皇子托歡為鎮南王,居揚州。
今其子老章出入導衛,僣竊上儀。
”敕遣官诘問,有驗,召老章赴阙,仍以所僣儀物來上。
敕城中都,以牛車運土,令各部衛士助之。
丙申,有事于南郊,以太祖配享;從三寶努及司徒田忠良之言也。
三寶努等憚皇太子英明,謀搖動東宮,以托克托之言而止。
李邦甯揣知三寶努之意,言于帝曰:“陛下富于春秋,皇子漸長。
父作子述,古之道也,未聞有子而立弟者。
”帝不悅曰:“朕志已定,汝自往東宮言之。
”邦甯慚懼而退。
己亥,尚書省以武衛親軍都指揮使鄭阿爾斯蘭與兄鄭榮祖、段叔仁等圖為不軌,置獄鞫之,皆誣服,十七人并棄市,籍沒其家,中外冤之。
十二月,戊申,冀甯路地震。
河南江北行省平章事何玮卒,贈太傅,谥文正。
是歲,太常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