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章 建議和格言 第二部分 我們對待自己的态度

首頁
    長舒一口氣了。

    當然,每一個人享受老年好處的程度,由這個人的思想智力所決定。

    因此,雖然每個人都在某種程度上享受到老年期的好處,但隻有精神卓越的人才最大程度地享受老年的時光。

    隻有那些智力低劣和素質太過平庸的人才會到了老年仍然像在青年時期那樣對世俗人群樂此不疲。

    對于那個不再适合他們的群體來說,他們既啰嗦又煩悶;他們頂多隻能做到使别人容忍他們。

    但這以前,他們可是受到人們歡迎的人。

    我們的年齡和我們對社交的熱衷程度成反比在這裡,我們還可以發現哲學上的目的論發揮了作用。

    一個人越年輕,他就越需要在各個方面學習。

    這樣,大自然就為年輕人提供了互相學習的機會。

    人們在與自己相仿的人交往時,也就是互相學習了。

    在這方面,人類社會可被稱為一個龐大的貝爾蘭卡斯特模式的教育機構。

    一般的學校和書本教育是人為的,因為這些東西遠離大自然的計劃。

    所以,一個人越年輕,他就越感興趣進入大自然的學校這合乎大自然的目的。

    正如賀拉斯所說的“,在這世上根本就沒有什麼完美無瑕”。

    印度的一句諺語說“:沒有不帶莖柄的蓮花”。

    所以,獨處雖然有着諸多好處,但也有小小的不便和麻煩。

    不過,這些不便和麻煩與跟衆人在一起時的壞處相比卻是微不足道的。

    因此,一個真正有内在價值的人肯定會發現孤身的生活比起與他人在一起更加輕松容易。

    但是,在孤獨生活的諸多不便當中,一個不好之處卻并不容易引起我們的注意:正如持續呆在室内會使我們的身體對外界的影響變得相當敏感,一小陣冷風就會引緻身體生病;同樣,長期離群索居的生活會使我們的情緒變得異常敏感,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話語,甚至别人的表情、眼神,都會使我們内心不安、受傷和痛苦。

    相比之下,一個在熙攘、繁忙當中生活的人卻完全不會注意到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情。

    如果一個人出于對别人的有理由的厭惡,迫于畏懼而選擇了孤獨的生活,那麼,對于孤獨生活的晦暗一面他是無法長時間忍受的,尤其正當年輕的時候。

    我給予這種人的建議就是養成這樣的習慣:把部分的孤獨帶進社會人群中去,學會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孤獨。

    這樣,他就要學會不要把自己随時随地的想法馬上告訴别人;另外,對别人所說的話千萬不要太過當真。

    他不能對别人有太多的期待,無論在道德上抑或在思想上。

    對于别人的看法,他應鍛煉出一副淡漠、無動于衷的态度,因為這是培養值得稱道的寬容的一個最切實可行的手段。

    雖然生活在衆人之中,但他不可以完全成為衆人的一分子;他與衆人應該保持一種盡量客觀的聯系。

    這樣會使他避免與社會人群有太過緊密的聯系,這也就保護自己免遭别人的中傷和污辱。

    關于這種與人交往的節制方式,我們在莫拉丹所寫的喜劇《咖啡廳,或新喜劇》中找到那值得一讀的戲劇描寫,尤其在劇中第一幕的第二景中對佩德羅的性格的描繪。

    從這種意義上說,我們可以把社會人群比喻為一堆火,明智的人在取暖的時候懂得與火保持一段距離,而不會像傻瓜那樣太過靠近火堆;後者在灼傷自己以後,就一頭紮進寒冷的孤獨之中,大聲地抱怨那灼人的火苗。

     第十節 嫉妒之情對于人來說是自然的,但與此同時,它既是一種罪惡,又是一樁不幸。

    因此,我們應該把它視為破壞我們幸福的敵人,應該像對付惡魔一樣地消滅它。

    塞尼加以美妙的言辭給予了我們指示“:如果不跟别人作比較,那我們就會為我們所得到的感到快樂;如果由于别人比我們更加幸運而内心不安,那我們将永遠不會快樂。

    ”另外“,如果你看到很多生活得比你好的人,那你就想想有多少處境比你糟糕的人吧。

    ”所以,我們應該多想一想那些處境比我們更為惡劣的人,因為那些生活得比我們好的人隻是看上去比我們更好而已。

    甚至在實際災禍降臨在我們頭上的時候,最有效的安慰雖然這和嫉妒出自同一源頭就是想到那些遭受了更加巨大的痛苦的人,其次就是多跟那些和我們處于同一處境、亦即同病相憐的人交往、接觸。

    關于嫉妒的主動一面,就談論這些。

    至于嫉妒的被動一面,我們應該牢記:沒有那一種恨意能像嫉妒那樣難以消除。

    因此緣故,我們千萬不要無休止地給它以強烈的刺激;相反,我們最好放棄享受這種快感,一如其他許多的快感樂趣,以免遭受其帶來的後果。

    在這世上有三類貴族:基于出身和地位的貴族;、基于金錢财富的貴族;精神思想方面的貴族。

    最後一類是真正至為高貴的;隻要給予他們時間,他們的尊貴就會得到人們的認可。

    腓特烈大帝就曾經這樣說過“:具有優越靈魂的人占據和帝王同等的地位。

    ”他對内廷總監也說這一番話,因為内廷總監很反感地看到部長大臣和元帥們與内廷總監坐在同一張桌子吃飯,而伏爾泰卻被安排坐在隻留給國王和王子的桌子。

    在這三類貴族的周圍聚集着一大群心懷嫉妒的人,這些人私下裡都因為别人擁有的尊貴而感到内心痛苦。

    當他們再沒有必要畏懼這些尊貴者時,他們就會煞費苦心地變換各種不同的方式讓尊貴者知道“:你們并不比我們強得了多少!”不過,他們作出這些努力恰恰暴露了這一事實:他們其實對與此相反的說法深信不疑。

    容易引起别人嫉妒的人理應采用的辦法就是跟嫉妒者保持相當的距離,盡量避免與他們接觸,以便雙方之間始終保留一道巨大的鴻溝。

    如果不可能做到這一點,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受到嫉妒者的攻擊時,能夠保持最大限度的從容鎮定,因為導緻嫉妒者發起攻擊的原因足以抵消了他們的攻擊,這是一般實用的對付辦法。

    與此同時,這三類貴族之間各自卻相安無事,并沒有嫉妒的産生,這是因為他們都擁有各自的優勢而達緻平衡。

     第十一節 我們在實施某一計劃時,應該先把這一計劃深思熟慮一番;盡管每一個細節都已詳細考慮完畢,我們仍然需要為人類知識的有限和不足留下餘地。

    因為總有可能會出現一些我們不可能考慮到的或者無法預知的情況;這些情況一旦出現就會打亂我們的全盤計劃。

    這種顧慮會在消極的一面影響我們,提醒我們在處理重大事情時,如果沒有必要不能輕舉妄動“,一動不如一靜。

    ”但一旦我們作出了決定,并且已經付諸行動,那麼,下一步就是靜待結果,讓事情自然發展。

    我們就不要老是自尋煩惱地不斷回頭考慮已經付諸實行的事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