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
世間所有勝妙華, 依王福力而開敷;
世間所有妙園林, 依王福力皆滋茂;
世間所有諸藥草, 依王福力差諸疾;
世間百穀及苗稼, 依王福力皆成實;
世間人民受豐樂, 依王福力常自然。
譬如長者有一子, 智慧端嚴世無比,
父母恩愛如眼目, 晝夜常生護念心。
國大聖王亦如是, 愛念衆生如一子,
養育耆年拯孤獨, 賞罰之心常不二。
如是仁王為聖主, 群生敬仰等如來。
仁王化治國無災, 萬姓恭勤常安隐,
國王無法化于世, 疾疫流行災有情。
如是一切人非人, 罪福昭然無所覆,
善惡法中分七分, 造者獲五王得二,
園林田宅悉皆然, 所稅等分亦如是。
轉輪聖王出現時, 分作六分王得一,
時諸人民得五分, 善惡業報亦皆然。
若有人王修正見, 如法化世名天主,
以依天法化世間, 毗沙門王常擁護,
及餘三天羅刹衆, 皆當守護聖王宮。
聖王出世理國時, 饒益衆生成十德:
一名能照于國界, 二名莊嚴于國土,
三名能與諸安樂, 四名能伏諸怨敵,
五名能遮諸恐怖, 六名修集諸聖賢,
七名諸法為根本, 八名護持于世間,
九名能作造化功, 十名國界人民主。
若王成就十勝德, 梵王帝釋及諸天,
夜叉羅刹鬼神王, 隐身常來護國界,
龍王歡喜降甘雨, 五穀成熟萬姓安。
國中處處生珍寶, 人馬彊力無怨敵,
如意寶珠現王前, 境外諸王自賓伏。
若生不善于王國, 一念起心成衆惡,
是人命終堕地獄, 受苦永劫無出期。
若有勤誠助國王, 諸天護念增榮祿。
智光長者汝應知, 一切人王業所感,
諸法無不因緣成, 若無因緣無諸法。
說無生天及惡趣, 如是之人不了因,
無因無果大邪見, 不知罪福生妄計。
王今所受諸福樂, 往昔曾持三淨戒,
戒德熏修所招感, 人天妙果獲王身。
若人發起菩提心, 願力資成無上果,
堅持上品清淨戒, 起居自在為法王,
神通變化滿十方, 随緣普濟諸群品。
中品受持菩薩戒, 福得自在轉輪王,
随心所作盡皆成, 無量人天悉遵奉。
下上品持大鬼王, 一切非人鹹率伏,
受持戒品雖缺犯, 由戒勝故得為王。
下中品持禽獸王, 一切飛走皆歸伏,
于清淨戒有缺犯, 由戒勝故得為王。
下下品持琰魔王, 處地獄中常自在,
雖毀禁戒生惡道, 由戒勝故得為王。
以是義故諸衆生, 應受菩薩清淨戒,
善能護持無缺犯, 随所生處作人王。
若有不受如來戒, 終不能得野幹身,
何況能感人天中, 最勝快樂居王位?
是故王者非無因, 戒業精勤成妙果。
國王自是人民主, 慈恤如母養嬰兒,
如是人王有大恩, 撫育之心難可報。
以是因緣諸有情, 若能修證大菩提,
于諸衆生起大悲, 應受如來三聚戒。
若欲如法受戒者, 應當忏罪令消滅,
起罪之因有十緣, 身三口四及意三。
生死無始罪無窮, 煩惱大海深無底,
業障峻極如須彌, 造業由因二種起。
所謂現行及種子, 藏識持緣一切種,
如影随形不離身, 一切時中障聖道。
近障人天妙樂果, 遠障無上菩提果,
在家能招煩惱因, 出家亦破清淨戒。
若能如法忏悔者, 所有煩惱悉皆除,
猶如劫火壞世間, 燒盡須彌并巨海。
忏悔能燒煩惱薪, 忏悔能往生天路,
忏悔能得四禅樂, 忏悔雨寶摩尼珠,
忏悔能延金剛壽, 忏悔能入常樂宮,
忏悔能出三界獄, 忏悔能開菩提華,
忏悔見佛大圓鏡, 忏悔能至于寶所。
若能如法忏悔者, 當依二種觀門修:
一者觀事滅罪門, 二者觀理滅罪門。
觀事滅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