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已即得離癡。
得離癡已不生惱熱。
若被損辱若失财物亦不生熱。
如是菩薩遠離一切煩惱燋熱。
善男子,雲何菩薩遠離不善思惟。
善男子,菩薩獨無伴侶。
住於空閑寂靜之處。
發如是心。
我今安住無喧雜處住清淨處。
是故得住如來法律安樂清淨。
有諸沙門剃除須發。
被壞色衣而行苦行。
近惡知識不善思惟。
是故失於如來所說法律。
如是菩薩遠離不善思惟。
雲何菩薩信業因果。
菩薩作是思惟。
如佛所說沙門夫作功德。
應當至心持戒修智至到努力。
何以故?至心造功德故。
當受如意安樂果報。
如是信故即得遠離諸不善業。
是名菩薩信業因果。
善男子,雲何菩薩怖畏罪想。
菩薩於微細罪恒生怖畏尚不故犯。
何以故?如佛所說沙門毒藥體性若多若少俱能殺人。
一切罪殃若大若校俱令衆生堕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劇苦之中。
亦複如是,思惟是已則生怖畏一切罪想。
是名菩薩怖懼罪業。
雲何菩薩慚愧觀察。
菩薩與四部衆及諸國民無不親狎。
如是等人於菩薩邊。
而施金銀真珠琉璃璧玉種種寶物。
而是菩薩獨不生貪。
若塔廟物若僧鬘物。
付囑委之而不自用。
何以故?如佛所說,菩薩於己身分。
乍割其肉随意用之。
而不可以非舍施物而應得用。
如是菩薩慚愧觀察。
雲何菩薩受持堅固。
菩薩若魔眷屬及諸天神之所堯亂。
令生貪著一切财物及五欲樂。
其心安住不動不搖亦不退轉。
如是菩薩受持堅固。
雲何菩薩無所依求戒。
菩薩護持淨戒。
作如是念。
不以此戒我當生天及諸天等國王帝主諸大朝臣。
菩薩持戒為無所得故。
如是菩薩無所依戒。
雲何菩薩三輪淨戒。
菩薩以身清淨口心清淨。
何者菩薩身清淨戒。
絓是一切身業不善。
所謂殺生偷盜邪淫等皆悉遠離。
是名菩薩身業清淨。
何者菩薩口業清淨。
絓是一切口業不善。
所謂妄語兩舌惡口罵詈破散戲語皆悉遠離。
是名菩薩口業清淨。
何者菩薩心業清淨。
絓是心業一切不善。
所謂貪欲瞋恚愚癡等皆悉遠離。
是名菩薩心業清淨。
如是名為三輪淨戒。
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诃薩屍羅波羅蜜清淨具足。
善男子,菩薩具有十法。
羼提波羅蜜具足。
何等為十。
一者内忍具足。
二者外忍具足。
三者法忍具足。
四者佛印可忍具足。
五者無方所忍具足。
六者平等忍具足。
七者不見事忍具足。
八者不搖動忍具足。
九者慈悲忍具足。
十者成就誓願忍具足。
善男子,雲何菩薩内忍具足。
内有憂悲苦惱愁毒惆怅愦悶。
悉皆忍之默然不熱。
是名菩薩内忍具足。
雲何菩薩外忍具足。
善男子,菩薩聞有惡口罵詈種種诽謗。
及其父母一切眷屬和上師僧。
乃至诽謗佛法僧寶。
聞已不瞋不惱。
不入内懷而堪忍之無怨恨心。
是名菩薩外忍具足。
雲何菩薩法忍具足。
菩薩摩诃薩於諸如來所說甚深經教。
斷諸疑惑意趣難達諸佛境界。
所謂諸法本來寂靜。
不生不滅性自涅槃聞如是法不恐不怖不驚不畏。
即便作是進退思惟。
頗有一人。
不聞如來如是甚深微妙正法。
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以是因緣。
應當至心受持讀誦觀察修行如是正法。
是名菩薩法忍具足。
雲何佛所印可忍具足。
菩薩靡诃薩若生瞋恨。
即當至心谛善思惟。
如此瞋者何由而生又何處滅。
複誰所生雲何而生藉何因生。
如是觀察不見瞋因不見生處不見源由。
以是因緣即便忍之不生煩惱。
是名菩薩佛所印可忍具足。
雲何無方所忍具足。
菩薩非晝日忍夜中不忍。
非夜中忍晝日不忍。
非此國忍彼國不忍。
非彼國忍此國不忍。
非知識不忍知識而忍。
非不知識忍知識不忍。
菩薩不爾。
於一切時在在處處。
皆悉安耐一切能忍。
是名菩薩無方所忍具足。
雲何菩薩平等忍具足。
菩薩不但於其父母尊長妻子一切眷屬等所而為堪忍馀處不忍。
菩薩不然。
何以故?菩薩堪忍無有親疏不問尊卑及旃陀羅。
以平等心而堪忍之。
是名菩薩平等忍具足。
雲何菩薩不見事忍具足。
菩薩不以事緣故忍。
不為名聞故忍不為世流布忍。
不為慚愧故忍。
菩薩在在處處常修忍辱。
是名菩薩不見事忍具足。
雲何菩薩不擾動忍具足。
菩薩瞋恚未發之前。
為惡不生而暫忍辱不名為忍。
若遇惡境。
或以手卷若以刀仗。
或打或殺或口罵辱菩薩皆忍。
是名菩薩不擾動忍具足。
雲何菩薩慈悲忍具足。
菩薩若作國王王子朝臣。
富貴多饒财寶得自在力。
設被罵辱毀呰诽謗種種輕欺。
悉皆堪忍不瞋不恨。
不逞富貴而作是念。
是等衆生我皆荷負我所守護。
是故不可於所守護增加瞋恚便棄舍之。
以是因緣興大慈悲。
能堪忍之不生瞋恨。
是名菩薩慈悲忍具足。
雲何菩薩誓願忍具足。
菩薩摩诃薩應作是念。
我於如來應供正遍知前作師子吼。
我當修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見諸衆生沈滞生死沒深淤泥。
我應拔濟令得度脫。
是故我今不可以於所度之衆。
多生瞋忿起怨憾心不耐不忍。
若我不忍尚不自渡。
何況渡人。
善男子,譬如醫王。
見諸盲人便作是念。
我今當為如是人等除其目中一切暗翳種種障膜。
雖作是念而是醫師本自盲冥。
善男子,於意雲何。
如是醫師能為衆生除眼翳不。
對曰:不也世尊,佛言:善男子,如是菩薩。
於此無明生盲世界自無慧眼。
雲何能除世間無明。
自眼翳障尚不能治。
豈能治他。
以是因緣。
菩薩欲除一切衆生無明暝者,應前自除一切暗障後及於人。
是故菩薩應堪忍之不生瞋恨。
如是菩薩自誓願忍具足。
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诃薩具足十法忍波羅蜜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