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二

首頁
    衆生皆得端正威儀具足。

    若設幡蓋供養三寶悉皆回向。

    令諸衆生遠離煩惱一切蒸熱。

    若入寺舍願諸衆生入涅槃寺。

    若從寺出願令衆生出離生死困厄牢獄。

    若開門戶願諸衆生開善道門。

    若閉門戶願惡道門悉令閉塞。

    若坐息時願諸衆生坐於道常若洗浴時願諸衆生離煩惱垢。

    若受水時願諸衆生離諸臭穢。

    若洗腳時願諸衆生離煩惱障。

    若用楊枝願諸衆生除諸不淨。

    出入動止願我此身。

    但為利益安樂六道一切衆生。

    若禮佛時願諸衆生速成佛身。

    一切人天之所恭敬。

    如是菩薩善解回向滿願具足。

    善男子,雲何菩薩善解回轉外道方便。

    菩薩摩诃薩常於處處外道法中。

    化作道士梵志尼揵。

    為欲成就衆生因緣。

    就學經法而作是念。

    是等衆生多有憍慢。

    若作法師而往教化其不信受。

    以是義故。

    前作外道弟子學士就中出家。

    精進勇猛細密威儀。

    必令得勝外道徒衆。

    以多聞故以苦行故。

    方能得作外道法師。

    可尊可重言語有用辯才具足。

    知其信已方貶其道示其過失。

    仁者,汝所學道非為清淨。

    非為離欲。

    亦非厭離。

    不能滅障。

    從其邪道而回轉已,以佛正法而安立之。

    為五通仙受持梵行。

    修是梵行勇猛精進。

    必令能得外道法術。

    如是勇猛成就三昧三摩跋提。

    必令得勝一切外道五通仙等。

    為諸仙人作大法師。

    世所崇仰。

    知成熟時而貶是等諸外道法現其過失。

    從其禅定而回轉之。

    仁者,是道不為清淨。

    不為厭離。

    亦不能滅一切障礙。

    從如是法回轉竟已,以佛正法而安立之。

    如是菩薩善解回轉外道方便。

    善男子,雲何菩薩回轉毒塵。

    菩薩摩诃薩見諸衆生深著貪欲。

    但令滅其貪欲因緣。

    作是方便化作女色。

    形容端正具足相好勝馀女人。

    衆生見已生貪甚深愛樂耽著。

    於所眠息受樂之時忽然而死。

    一念之頃即成臭爛。

    可惡不淨見即怖畏。

    大生厭離慞惶苦惱。

    此是臭穢誰能除之。

    爾時菩薩侍立其前即為說法。

    令得決定令入正位。

    於三菩提随得一種。

    如是菩薩善解回轉毒塵方便。

    善男子,雲何菩薩善解斷除疑悔方便。

    菩薩摩诃薩見是衆生作五逆罪。

    及馀不善種種罪業。

    菩薩往詣而作是言:仁者,何故愁毒不安樂耶。

    心無甯賴如無精神。

    答曰:善男子,我以造作諸逆罪業。

    以是因緣我今失心怖懼無甯。

    以此罪故於未來世受諸苦惱諸非利益。

    是時菩薩前令信受。

    以是因緣或作神通或記於心。

    見神通者是人信已,於菩薩邊得大歡喜。

    生信解心堪受說法。

    如是信已,是時菩薩於其人前。

    而作變化化作父母。

    而作是言:仁者見不。

    我之父母亦被殺害。

    殺父母已複作神通。

    而現是人令其歡喜。

    如是之人有大神通。

    尚殺父母何況於我。

    是時菩薩為是衆生而說法要。

    令其罪業展轉輕微薄如蠅翼。

    如是菩薩斷除疑悔善巧方便。

    善男子,雲何菩薩善解救濟衆生方便。

    菩薩摩诃薩若見衆生堪聞正法而作惡業。

    為教化故。

    菩薩爾時巧作神通。

    若以王身應得度者則現王身。

    若宰相身應得度者而則為現宰相之身。

    若以富貴臣民刹利身應得度者則為現之。

    若以天身應得度者而現天身。

    若有衆生以軟語故應得度者,而作軟語為教化之。

    若金剛身應得度者現金剛身。

    若有衆生以怖畏故應得度者即現怖畏。

    若有打拍诃罵縛錄應得度者即現是事。

    若有衆生欲作逆事打拍損惱。

    菩薩摩诃薩見是等已,即生憐愍而作是念。

    是等衆生欲來惱我。

    見是衆生如觀掌中阿摩勒果。

    生大愁惱而作是念。

    我今此身甯受阿鼻地獄大苦。

    令是衆生即得入於無馀涅槃而得解脫。

    見是衆生作諸罪業。

    以是因緣若舍今身必受阿鼻地獄苦報是時菩薩生憐愍心。

    以慈悲故念彼衆生。

    為治罰故而折伏之後方教悔。

    如是菩薩救濟衆生善巧方便。

    善男子,雲何菩薩善解延衆生壽命方便。

    菩薩摩诃薩若見衆生不感利養無有勢力。

    不能得知諸聖妙法。

    雖求飲食尚不能得存立身口。

    是時菩薩為是人等。

    教導文章技藝算計種種法術。

    善相應者令得存立。

    如是菩薩善解延衆生壽命方便。

    善男子,雲何菩薩善解攝受方便。

    菩薩摩诃薩若得種種珍寶之聚。

    高須彌山悉為納受。

    随宜微細亦為納受。

    所以者何。

    爾時菩薩而作是念。

    是等衆生慳惜貪吝。

    耽著無厭保護堅捉。

    慳貪因緣流轉沈溺生死大海。

    猶若江河一切川流俱入大海。

    是等衆生堕三惡道。

    亦複如是,為是衆生利益安樂。

    是故菩薩納受所施不為自利。

    非為潤己而受畜之不生貪心。

    但為一切衆生利益同得用故。

    但為供養佛法僧寶。

    但為救濟困乏衆生。

    令彼檀越得歡喜故。

    得利益故。

    如是菩薩攝受善巧方便。

    善男子,雲何菩薩善解處非處方便。

    菩薩摩诃薩若見衆生有大威力。

    堪任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而行諸行求於聲聞辟支佛道勇猛精進。

    是時菩薩從如是處。

    而作方便令得舍離。

    示大乘道而令修行。

    若不信受乃至示現作大鬥诤令得降伏。

    如是菩薩處非處起善解方便。

    善男子,雲何菩薩善解勸化利喜方便。

    菩薩摩诃薩於諸未發菩提心者,能令發於菩提之心。

    已發心者懈怠懶惰勸令精進。

    不持戒者令其持戒。

    若以少善而知足者,方便發起令具諸善。

    若見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