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不應留難。
未出家者,應當勸喻令使出家。
見有建立如來塔廟。
當助修營。
不應緣此取其财物。
如是三法在家菩薩所不應作。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他施功德财,不應與非處。
於重便獲罪,所施不能遮。
信者詣施前,合掌俨然立。
於中人力少,樂欲給侍僧。
應随施主言,助其少人力。
水漿湯飲等,及馀輕物類。
無違施主心,不令他怨恨。
若有欲出家,或子或親屬。
菩薩於是中,不應作留難。
願有情安樂,願得證涅槃。
我勝意樂然,願說無上法。
知其過失已,不應穢自身。
勿長夜憂嗟,為煩惱所染。
複次迦葉。
在家菩薩。
有三種法不應修行。
何等為三。
不應販賣男子女人。
又亦不應與他非藥。
若有作者不應親近。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應離販賣男,亦離販賣女。
非藥勿與他,若與者應離。
為苦衆生故,天等所同诃。
随趣諸方維,憂箭所中害。
長夜增憂惱,衆苦逼其身。
殀壽自銷亡,是故不應作。
此過及馀失,我悉了其因。
為諸菩薩等,略說其少分。
複次迦葉。
在家菩薩。
有三種法所不應作。
何等為三。
不應往彼淫女之家。
不應親近諸媒媾者,不住屠殺牛羊等處。
如是三法所不應作。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不至淫女家,專行穢欲者,速緻世譏嫌,親近下欲故。
尊者知其往,便即起嫌诃。
招疾害其身,以之令壽荊
常不應親近,媒媾男女人。
他娶女為婚,近之被诽謗。
亦不應往詣,諸為屠宰家。
菩薩勝依人,皆所不稱贊。
此諸深過患,如來悉了知。
為不正行人,我今如實說。
世尊所有教,我弟子能知。
斯人於佛前,能詣所行處。
衆生住聖道,将速至涅槃。
佛為如是人,非為惡行說。
複次迦葉。
在家菩薩應成三法。
何等為三。
住在家中觀己身命如客使想。
於己施物起積聚想。
於未施者,如遠離我百由旬想。
不為妻子作積聚想。
在家菩薩。
應當成就如是三法。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常修於死想,我命速當終。
於其所積财,應修取堅實。
财不為妻子,亦不為己身。
速疾得堅牢,身命及财物。
殷重求佛道,不起貢高心。
若舍饒益門,常遭諸損害。
猶如於戲童,少嘗非飽足。
法味尚輕微,雖信非堪保。
修行非猛勵,相去實全遙。
弘揚若不休,名為究竟法。
迦葉我今說,如斯諸法門。
人能解了之,名為一切智。
以智善觀察,於身生厭離。
常自正思惟,想之如對我。
複次迦葉。
在家菩薩成就三法。
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等為三。
父母不信令其住信。
父母毀戒勸令住戒。
父母慳貪勸令住舍。
贊歎無上正等菩提。
為他說法是為第一得不退轉無上菩提。
複次迦葉。
在家菩薩。
知可供養不可供養。
可供養者而供養之。
若不可者即不供養。
然於彼所修習慈心。
由成如是第二法故。
得不退轉無上菩提。
複次迦葉。
在家菩薩勤苦積财。
不令虛費無令散失。
不浪與他宜堅舉置。
而於淨戒沙門婆羅門諸衆生所。
平等施之。
與同法者無所障礙。
由成如是第三法故。
得不退轉無上菩提。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若在家菩薩,求無上菩提。
生三根本慧,此為最上覺。
若父及與母,惡慧無信心。
勸令生信樂,令其住勝法。
慳犯住戒舍,無慧教令慧。
亦常勸於是,為菩提勝法。
應往於四方,遍求說法者,法施以教人,由斯增智慧。
犯戒令住戒,無信令信心。
無慧教令慧,得成不退轉。
若逢慧比丘,持戒多聞者,恭敬親近之,數往而谘問。
在家由此法,得不退菩提。
知彼勝德人,多聞具諸智。
慧解堪尊重,可持身肉施。
此為信心相,如我前所言:
無信則不能,發大菩提意。
聰明見勝事,速成深利益。
於諸殊妙法,取證不為難。
知自及與他,如斯勝饒益。
與出離相應,是故增智慧。
本來恒積集,所有諸資财。
為與持戒俱,共貯當來物。
是無有異語,彼亦不虛言:
勇進堅施成,當證如來果。
持戒易共住,勇健獲深慈。
布施攝衆生,如先後無異。
清淨最上施,無所有希求。
若金若與銀,無有不施者,勇猛施一切,宿世所行檀。
希求無上乘,甚深最勝位。
非法而供養,一切諸天人。
不如能順法,供養一衆生。
勇健為法求,以法能了法。
聰明由勝道,獲無上菩提。
複次迦葉。
在家菩薩。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成就三法。
於聲聞乘而般涅槃。
何等為三。
此有一類怖三惡道。
於大菩提起重擔想。
已集善根不專思念。
不好善求。
為心所害便生苦想。
以成如是第一法故。
退失菩提。
於聲聞乘而般涅槃。
複次迦葉。
此有一類。
於所行施不生喜心。
行布施已便生追悔。
複不回向佛之智慧。
由成如是第二法故。
退失菩提。
速於聲聞乘而般涅槃。
複次迦葉。
此有一類。
不勤精進專求多聞。
以下劣善根速般涅槃。
由成如是第三法故。
退失菩提。
速趣聲聞乘而般涅槃。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發菩提心已,不正随順行。
退失於佛乘,入於聲聞道。
菩提非不信,及以懈怠心。
無智守慳貪,則為有障礙。
知恩住淨戒,常樂廣行檀。
菩提不難得,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