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九(竺法護譯)

首頁
    身行清淨功德之業。

    言行清淨戒禁具足。

    心行清淨博聞無厭。

    其法清淨聖明為黨。

    是為四。

    複有四事勸助德本。

    何謂為四。

    善權方便修清淨行。

    訓誨衆生智度無極。

    以清淨業降伏魔官誓願清淨言行相應。

    一切諸佛法悉清淨。

    積功累德逮見諸佛是為四。

    爾時世尊,為勇郡轉輪聖王。

    說經中慧分别深義。

    其王心解即時欣然。

    便解身頸無數百千奇珍珠嬰。

    以貢上佛。

    舉國事佛給所當得。

    奉持五戒。

    盡其形壽淨修梵行。

    其王中宮夫人采女。

    從佛聞法心中喜悅。

    随時之心抱柔和意。

    無陰蓋心。

    脫身衣被奇異寶嬰。

    以覆佛上。

    啟白報王。

    欲得舍家出為沙門。

    淨修梵行。

    盡其形壽奉持禁戒。

    王即聽之。

    如是寂意。

    其勇郡王奉無極法。

    逮法财富。

    稽首佛足繞佛七匝。

    與中宮采女及其官屬。

    入大高台樓閣挍露。

    便湧出上於虛空中。

    須臾之間即複還服清淨大國。

    於是聖王以十五日月盛滿時若幹種華。

    出入行到遊觀之園。

    中宮眷屬觀見好地。

    彼時聖王在遊觀園作衆妓樂。

    其二正夫人。

    一名不行步。

    二名無虛損。

    從宮中出洗身沐浴適還去已,以香熏衣坐蓮華台妙勝床席。

    有二孩童自然來上夫人膝上結加趺坐。

    端正殊好非世所見。

    有二十八大人之相莊嚴其身。

    適自然現。

    即時虛空中百千諸天舉聲歎曰:是二孩童則法神聖。

    一名法意二名法念。

    是二孩童適自然現。

    時其名法念孩童。

    坐不移夫人膝上。

    其法意孩童子,化生無損夫人膝上。

    適加趺坐。

    異口同音而說頌曰: 若有守己身,能發菩提心。

    斯等之學士,為緻善福慶。

    以為曾睹見,護吼興現世。

    常以歡悅心,一志供事佛。

     為大神通業,快得受救護。

    得消生死輪,疾滅無所生。

    若發菩提心,未曾忽忘之。

    以救攝衆生,壞破生死難。

     其上方境界,不可計佛土。

    彼土而有佛,号名曰時節。

    從彼佛土來,以用法故舉。

    亦欲見功勳,國土之所有。

     於時二孩童,各從所坐起。

    因便從母膝,移下在于地。

    俱發進其路,行詣天人尊。

    前稽首佛足,卻退叉手祝 四方宣佛德,今故來聽經。

    佛法甚難緻,聞受亦難遇。

    以得聞是法,當啟人尊勝。

    至誠於佛道,無上正真業。

     諸佛之道法,為甚難得值。

    愛樂經義者,亦複倍難遭。

    今日以閑靜,用親友好法。

    随順之威則,奉敬信法教。

     慕嘉於精進,所行無放逸。

    以得為沙門,如是處閑居。

    愍念住如是,質樸等無量。

    常抱慚愧心,知博聞難遇。

     其慈普具足,愍念於衆生。

    以能達深法,乃可逮法忍。

    計諸威力勢,其心無怯羸。

    攝救諸衆生,開化一切難。

     若在於獨處,造業無思議。

    以不貪其身,壽命根亦然。

    於學禁無厭,我思於道法。

    以是能曉了,逮功勳若斯。

     若能學如是,第一甚難得。

    其法王之業,谘嗟此最上。

    斯諸法之要,報應普備足。

    當發往俱到,聖安住佛所。

     其斯諸明智,受菩薩道行。

    奉行清白法,以用宣布教。

    随時而閑靜,逮到五神通。

    因其識皆念,所行法惔怕。

     其王二太子,與夫人采女。

    斯二明智等,行菩薩之法。

    以獲神通慧,經行虛空中。

    往到世尊所,功勳智慧海。

     前稽首佛足,自歸人中尊。

    一切悉和同,俱往叉手禮。

    法意前啟佛,并馀一切衆。

    唯願大聖尊,為我說道法。

     最勝知是等,心中之所念。

    則為分别說,深妙之法義。

    是一切諸法,皆從因緣起。

    本無主師教,從造化現生。

     其解内以空,外則無因緣。

    是一切諸法,慌忽悉空虛。

    以能察本末,無作見清淨。

    計之猶虛空,常不可護持。

     佛以無數便,為此等頒宣。

    分别敷演此,深奧之正真。

    七十六垓人,及二億載衆。

    一時皆得成,柔順之法忍。

     是時轉輪聖王勇郡。

    中宮太子眷屬萬民。

    繞佛作禮。

    供養世尊及與聖衆。

    晝夜七日畢竟還歸其宮。

    於是勇郡轉輪聖王。

    獨處宴坐在於清淨高閣挍露。

    自心念言:是吾諸子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今當試之。

    何所太子先當逮緻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者,便敕工師作七寶瓶極好團圓。

    作七寶[W099]顯現微妙。

    又高七刃為四十九尺。

    使諸千太子各各疏名。

    作七寶籌。

    著瓶中舉瓶著[W099]上。

    鹹共夙夜七日供養。

    以天華香搗香雜香華蓋幢幡。

    作衆伎樂。

    供養寶瓶所疏名号。

    十千天子來佐勸助供養名号。

    時轉輪王過七日後。

    取是七寶瓶。

    在中宮夫人采女諸太子衆前。

    舉著紫金案上使人舉瓶。

    令諸太子各各探籌。

    有太子名曰淨意。

    得第一籌。

    適得此籌於時三千大千國土六反震動。

    中宮夫人采女一切妓樂不鼓自鳴。

    於寂意所念雲何。

    彼時淨意太子豈異人乎。

    莫造異觀。

    所以者何,則拘留孫如來是也。

    從次太子名離名聞兵,則拘那含牟尼佛是也。

    次有太子名寂根,則迦葉如來是也。

    次有太子名一切苦利,則吾身是也。

    次有太子名雨室則彌勒如來是也。

    次有太子名明月珠服。

    将來作佛名曰師子。

    次有太子於将來世成佛。

    名曰妙英。

    次有太子名賢氏。

    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