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所造立行無所亂。
無善不惡。
淨不淨業。
勤修果實無所違失。
唯然世尊,誰入是願決衆狐疑。
順於如來正真法教。
誰聞是法而發猶豫。
唯有宿世不殖德本者也。
随於惡友。
不信诽謗。
我等世尊,前世宿命曾殖德本。
非無功福。
吾今蒙聽所聞正法。
欲報恩養至意不能。
諸佛世尊文殊師利慈德。
乃為我等決衆狐疑。
顯大光明。
世尊善言具悉梵行。
至善親友。
得大人慈。
上友黨故於是寂意菩薩前問密迹金剛力士曰:仁以為建立是經法。
於将來世流布一切。
答曰:建立是經典要。
最於末世如來滅度之後。
普布天下閻浮利地。
令諸法師正士之等靡不蒙燿。
密迹複曰:今族姓子。
佛以建立是經典要。
諸佛皆護。
所以者何。
其能護者則善學法。
不生文字言辭不荊無能中斷。
又族姓子。
如來至真不廢諸法。
所以者何。
彼無所生。
其無所生則無所壞。
以是之故。
如來言曰:如來興出為無所生。
如來所住立於法界。
法住如法。
有佛無佛。
佛法常住如故。
以如是祝十二緣起為不錯勃。
不亂緣起。
不亂正法。
又察其法常無言說。
故曰正法以無言說。
寂意問曰:密迹。
其護正法被弘誓铠。
以是被铠。
又問寂意。
被弘誓铠将護正法。
不亂諸法。
不以是法。
所以者何。
是正法者,一切諸法悉無所亂。
彼護正法。
又問。
何謂亂於正法。
答曰:依倚恐畏為成迷亂。
又族姓子。
究竟無亂。
謂義亂。
爾乃名曰将護正法。
又問密迹金剛力士。
甯有方便。
一切世亂因護正法乎。
曰族姓子。
因亂将護。
所以者何。
其以因世。
倚於邪疑六十二見故。
菩薩所行以空為本。
是故與世一切為亂。
又族姓子。
其世俗者,以諸計有常。
立倚吾我以為淨安。
菩薩常了無常苦空非身之法。
是故名曰與世共诤随世沒流。
菩薩方便逆流盡源。
反生死流現在重世。
菩薩敬重積功累德。
以是之故與世诤亂。
世人依倚陰衰諸入十八諸種。
行菩薩業心無所著。
是故與世而诤亂矣。
所以者何。
不同塵故。
以故寂意。
菩薩将護一切正法。
便與世诤。
又問密迹。
行者雲何護於正法乎。
答曰:族姓子。
以受正法而護己身。
亦護衆生人壽命形。
護一切法為無所護。
又問。
雲何受之。
答曰寂然吾我。
衆生惔怕。
衆生已寂三世便默。
三世已默佛法便默。
佛法已默佛土便寂。
佛土已寂諸法便寂。
其於諸法無所歸趣。
是則名曰将護正法。
爾時世尊,歎密迹金剛力士曰:善哉善哉!是則名曰将護正法。
其護諸法。
為無所護。
無所忘失。
又護正法者,斯受一切。
於一切想而無妄想。
已無有想。
於諸妄想無行放逸。
是則名曰於諸一切法而無放逸。
乃名道法。
爾時會中有一天子。
名曰賢王。
前白佛言:唯然世尊,諸佛言辭甚為寂然。
其見者何所是也。
佛言:言辭正教寂然之義。
一切所樂行寂然耳。
彼以加忍。
已能加忍故能然熾。
已能然熾故曰晃曜。
已能晃曜故曰寂然成為惔怕,則是如來将護正法。
是乃名曰諸如來衆總持。
佛道所持如是,若不持法。
又不舍法。
宣如是行。
說如是證答賢王天子時。
具足千比丘漏盡意解。
千天子遠塵離垢諸法眼生。
於時寂意菩薩謂賢王天子言:從何所得此辯才也。
天子答曰:若能斷除一切罣礙。
悉無所得。
得第一義者,因無所倚。
是曰辯才。
自了解之。
神識不轉。
不經他識。
亦無所立。
乃曰辯才。
其意不逸。
遊在所著。
若能奉行無所著法。
乃逮此辯。
若以思惟一切諸法。
往反示現皆當知之。
神識信休乃逮辯才。
是族姓子。
如是行者逮緻辯才。
其無所住無有應行。
度于流波四渎之難。
其無所生無所起者,亦無所滅。
無能滅者乃曰為度逮辯才耳。
爾時寂意菩薩前白佛言:是賢王菩薩。
從何所來至於此土乎。
乃有斯辯。
佛言:從阿閦佛土而來。
沒彼生此妙樂世界。
舉欲得見聞如來秘要所演經典。
寂意當知。
是賢王天子逮入法室總持其心。
若一劫若複過一劫宣其功德。
而不可盡辯才之際。
又問佛言:何謂法室總持乎。
是天子令所逮緻遵法也。
佛言:族姓子。
所雲得至逮法室總持者,入於聰慧文字無荊一切諸法皆入此室。
於一切法悉無所作。
解了法室奉行法室。
於諸文字。
宣以音響口之所說,作屋舍事。
不舍事。
亦不知之。
宣布一切音響之事。
是則名曰入於法室總持之業。
又寂意。
法所可入者,又複諸法而不可得。
所可曰入。
所出智慧其文字者,無所從來。
入於内室。
又其文字不現内室。
亦不現出。
又無所向。
亦無方面。
又其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