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十四(竺法護譯)

首頁
    展轉所湊。

    亦不想念。

    字不順法亦無非法無斯想念。

    其文字者悉無有說。

    亦無非說。

    亦無增損。

    又文字者,不見有起。

    無所滅者,無作文字。

    亦無所失。

    又複寂意。

    若如文字文字之數。

    心數亦然。

    一切如是諸法之數。

    有所歸趣。

    若諸法數彼則無數。

    所以者何。

    不歸法數無有數者乃曰法數。

    以随法數。

    如是乃曰入於法室。

    不入過去。

    入於不生無所起法。

    其無所生以無所起。

    何所入乎。

    以無所入。

    若有入是諸所數者,如是如是,乃能逮於法門。

    自睹本無。

    便得安祝入於法室總持之業。

    入衆生心。

    以入衆生心随衆生心。

    應當度者而為說法。

    若受總持乃曰寂意。

    寂意。

    菩薩心以離垢。

    其心清淨嚴和甚明。

    其性超越所住安詳。

    智慧無失所願堅固。

    所當度者魔不能壞。

    諸外異業無不摧伏。

    降消塵勞除諸怨賊。

    其身力盛心無怯弱。

    辯才無盡所說無量。

    所歸無限。

    慧無罣礙入乎覺意。

    其明甚遠。

    班宣深妙真正之辭。

    其所博聞猶如江海。

    斯三昧定。

    如須彌山處在大海。

    在於大衆若如師子。

    不倚俗法。

    猶若蓮花不著塵水。

    無所憎愛心。

    若如地百穀草木因其得生萬民得安。

    洗淨衆塵若如清水。

    開化衆生。

    燒衆毒難。

    譬如火熾燃諸草木。

    普誨衆生,猶如大風靡所不吹。

    行平等心。

    若月盛滿照於星宿。

    消淫怒癡。

    譬如日光照於衆冥。

    伏心意識。

    譬如勇将摧折嚴敵。

    調和其心猶如龍王。

    淳熟随時。

    譬如淳陰雷震乃雨。

    菩薩如是調和其心。

    敷演法雨潤澤三界。

    宣甘露水淨除心穢。

    若如天雨洗諸風塵。

    療治衆疾淫怒癡玻若如良醫治衆人玻志存無為奉行正法,則是法王君訓十方。

    亦如國王治於萬民。

    護化一切生老病死,猶如四天王君四天下。

    猶天帝釋處忉利宮主誘教天人。

    菩薩如是,在於欲界化衆生類。

    色聲香味細滑之法。

    淨如明珠。

    能伏心意而得自在。

    若如梵王主於天民。

    其心清淨無所倚著。

    譬如飛鳥飛行虛空無所觸礙。

    禦安其行,猶如鹿王從衆群屬。

    敬承法教愛於真行。

    如母戀子令得安隐。

    曉諸妓術,猶如嚴父化導子孫。

    聞趣諸法。

    如息意王德自莊嚴。

    以三十二福相交飾。

    用八十好若幹品媚。

    一切世間所共戴仰。

    不為邪見而被系縛。

    具足七财無貧匮業。

    為十方佛所見擁護。

    諸明智者所見谘嗟。

    總達衆黨所共歎譽。

    及上諸天所見守養。

    諸善親友所念攝救。

    於衆講法最為上眩具六神通而得自在。

    又普遍入衆生性行。

    而遍周入一切諸根。

    班宣經典未曾懈厭。

    永不志慕於諸利養。

    樂布法訓不以吝惜。

    其志清淨無所犯負。

    忍辱解明無所越失。

    所作事業能令究竟。

    清淨精進心性安和。

    一心清淨蠲除諸垢。

    覺意坦然。

    智慧清淨。

    修四梵行而無放逸。

    以成度世禅定三昧至於正受。

    逮於無上菩薩道佛道。

    普能成就。

    所當行業不中懈止。

    至阿惟顔是為寂意。

    菩薩大士入於法空逮得總持。

    功勳無量巍巍如是,寂意當知。

    假使菩薩住在世間。

    不修馀事。

    於百千歲。

    谘嗟難宣其總持行諸菩薩衆。

    不能窮盡總持行諸菩薩德。

     爾時寂意菩薩謂賢王天子曰:仁者,大利無極善慶。

    今者如來相歎譽德。

    光光如是,天子答曰:又族姓子。

    於此諸法無真究竟可得處所也。

    谘嗟功勳。

    又族姓子。

    其無色無有像無形貌。

    如是行者谘嗟功勳。

    無能暢荊於是賢王天子前白佛言:一切諸法不可受齲亦無吾我而無所屬。

    以是之故不可授人。

    亦不可奪。

    唯然大聖。

    若使有人修行樂是。

    當行平等。

    若勤奉行修平等訓。

    ?逮法門,猶如世尊,現此大地土在水上。

    水在風上。

    假使地種斯土處所周布天下。

    設使有人穿鑿其地。

    出去塵土。

    極其功力乃緻水耳。

    不置遠去。

    以水給渴。

    如來聖慧普入一切衆生性行。

    如來脫者,随向法門而修精進。

    從是方便緻大慧光。

    其精進者不見侵欺,猶如去土穿地大深因得其水。

    若複有人於如來世奉行精進。

    是興大慧光明。

    是故世尊,若族姓子及族姓女。

    欲求佛道常行精進。

    以何精進。

    當以用是於諸法門。

    而詣法門,猶如世尊,從生而盲。

    又其男子初不見色。

    假使有人不行精進,則名愚闇盲冥之侶。

    不見諸法所生本末,猶如世尊,有目之士蒙光有見。

    不有光出冥夜無睹。

    外仙天眼亦複如是,離於善友無所開化。

    不曉諸觀見所受法,猶如天眼。

    若有男子有自然慧。

    不用光明以成就眼。

    以有大智德其行如是,猶如世尊,曠野飛鳥遊廣澤地。

    不見空野有所增損。

    一切菩薩精進所行如是,不見佛道有所增損。

    一切菩薩入道品法,猶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